:::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中國「國家─農民」關係的重構:農村村民自治制度運作之探討
作者:柳金財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東亞研究所
指導教授:趙 建 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村民自治制度村委會選舉三層分析法制度變遷法團主義公民社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一九八○年初,中國廣西的宜山、羅城兩縣農民自發地建立起一種帶有準政權性質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委會)。八二憲法正式確認村委會的法律地位,之後中共通過村委會組織法將村民自治制度逐步規範化,其發展可謂是從誘致性制度變遷走向強制性制度變遷。然則何以國家願意在農村推動「草根民主」呢?本文的基本假設是國家試圖在其與農民的互動關係中創造一個緩衝地帶。本文之研究架構是奠立在「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途徑」的基礎上,跳脫偏於僅僅只是使用「國家中心論」或「社會中心論」的研究途徑;並試圖運用「國家──村莊菁英──農民」此種三層分析法,進一步深化傳統的「國家與社會」二元分析架構來探討當代中國國家與農民的關係。與此同時,在三層分析法中結合制度變遷理論、委託代理理論、公民社會理論、法團主義分析國家(包括中央、省級、縣級、鄉級政府)及農民關係的重新建構。本文試從「國家權力介入」與「社會力量增長」兩個向度探討基層選舉與村民自治制度運作下國家與農民關係,包括國家基層政權組織、農村黨支部等正式組織對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影響,及非正式組織宗族與經濟因素對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影響,希望藉由上述諸面向的探討,有助於理解當代中國「國家──農民」互動關係。本文章節安排共分九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檢視各種研究取向與相關理論應用之探討;第三章為村民自治制度興起背景與制度功能;第四章則是分析國家與社會互動下村民自治制度形成過程的爭論與制度設計;第五、六章分別探討代表國家權力介入的鄉鎮人民政府、黨支部委員會對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影響;第七、八章則是分別討論代表社會力量增長的宗族組織或宗族菁英、經濟菁英對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影響;第九章則是本文的結論。
(一)書籍:
刁田丁、伏寧、潘享清、潘保軍主編,中國機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五月。
于建嶸,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一年十二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農村黨的建設新經驗(上、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組織部編,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新嘗試──龍崗區實施「兩票制」的探索與實踐,深圳:深圳市龍崗區委組織部,一九九九年十月。
中國民政部村級組織建設狀況調查組,村級組織建設狀況調查選編,北京:民政部辦公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美國卡特中心主編,「村民自治與中國農村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中文部份)(二○○一年九月二日∼五日於北京召開)。
中國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等編,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學習讀本,北京:中國民主與法制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中國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村民自治辦法探索,北京: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一九九一年六月。
中國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農村處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有關法規及資料匯編,北京: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一九九四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共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著,二○○○∼二○○一年: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一年五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編,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報告(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一年五月。
中國基層政權建設研究會編,中國農村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中國農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實踐與思考──中國基層政權建設研究會一九九一年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
中國農業部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編,中國農村:政策研究備忘錄,北京:農業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天兒慧著,劉靜貞譯,中國:蛻變的社會主義大國,臺北:月旦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參與──以轉型期中國農民為對象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二○○○年十一月。
毛 丹,一個村落共同體的變遷──關於尖山下村的單位化的觀察與闡述,上海:學林出版社,二○○○年十月。
Susan R. Ackerman著,王 江、程文浩譯,腐敗與政府,北京:新華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王 穎,新集體主義:鄉村社會的再組織,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王 穎、折曉葉、孫炳耀著,社會中間層──改革與中國的社團組織,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
王春光,中國農村社會變遷,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王振海主編,新視角下的政治──關於社區政治發展的專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王振耀、白鋼、王仲田主編,中國村民自治前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年十月。
Clifford Geertz著,王海龍、張家瑄譯,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二○○○年三月。
王崑義,城鄉裂變與中共的農村改革──結構.制度與國家,臺北:正中書局,一九九六。new window
王景倫,毛澤東的理想主義和鄧小平的現實主義──美國學者論中國,北京:時事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王夢奎主編,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王滬寧,當代中國村落家族文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項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Robert A. Dahl著,王滬寧、陳峰譯,現代政治分析,上海:譯文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王銘銘,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閩台三村五論,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社區歷程──溪村漢人家族的個案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史衛民,公選與直選──鄉鎮人大選舉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年三月。
田弘茂等編,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一九九七年十月。
白 鋼、趙壽星,選舉與治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白益華,中國基層政權的改革與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白益華、王振耀,鄉鎮政權與村委會建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白益華、楊開煌、石之瑜編,中國大陸的基層民主改革: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new window
石之瑜,中國大陸的基層民主改革:集體主義的民主,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new window
───,政治學的知識脈絡,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一年三月。
───,書評中國,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二月。
───,集體民主,臺北:桂冠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
石之瑜、楊開煌,中共地方代表之經驗性研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一九九六年。
任 遠,農村村級社區發展研究,上海:百家出版社,二○○一年四月。
安東尼‧吉登斯著,李康、李猛譯,社會的構成,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八年。
安東尼‧吉登斯著,胡宗澤、趙力濤譯,民族、國家與暴力,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八年。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
朱 鋼、張元紅、張軍等著,聚焦中國農村財政,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二○○○年。
朱光磊等著,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
Jurgen Osterhammel著,朱章才譯,中國革命,臺北:麥田出版社,二○○○年一月。
汝 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二○○二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二年一月。
汝 信主編,「小政府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海南政治體制與社會體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
米格代爾,農民、政治與革命,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西摩‧李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
余德鵬,城鄉社會:從隔離走向開放──中國戶籍制度與戶籍法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二○○二年一月。
吳 毅,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二十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二年五月。
吳玉霞,中共「鄉政村治」體制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九七年。
吳國光主編,九七效應:香港、中國與太平洋,香港:太平洋世紀研究所出版,一九九七年。
吳紹田,解讀村民自治──關於牛溪埠鎮村民自治的觀察與闡釋,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二○○一年九月。
吳敬璉等著,漸進與激進──中國改革道路的選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宋海慶,三個代表論綱,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二○○二年一月。
希杰英主編,新跨越:當代農村青年報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二○○○年七月。
折曉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九月。
李 凡、壽慧生、彭宗超、蕭立輝著,創新與發展──鄉鎮長選舉制度改革,北京:東方出版社,二○○○年十一月。
李凡主編,中國基層民主發展報告(二○○○∼二○○一),北京:東方出版社,二○○二年四月。
李 強,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流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李守經、邱馨主編,中國農村基層社會組織體系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李秀琴、王金華,當代中國基層政權建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李良棟,第三波與二十一世紀──中國民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李昌平,我向總理說實話,北京:光明日報,二○○二年一月。
李連江主編、郭正林、蕭唐鏢副主編,村委會選舉觀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李智勇,陝甘寧邊區政權型態與社會發展(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一年十月。
李路路,轉型社會中的私營企業主──社會來源及企業發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
李銀河,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李德芳,民國鄉村自治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李錦順,農村鄉級政府行為失範與農民利益保護──以河南省信陽縣為例,廣西:廣西省師範大學經濟政法學院政治系碩士論文,二○○一年四月。
杜贊奇(Prasenjit Duara)著,王福明譯,文化、權力與國家──一九○○∼一九四二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
沈明明主編,改革發展與社會變遷,北京:華夏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沈觀寶著,一場悄悄的革命:蘇南鄉村的工業與社會,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阮新邦、羅沛霖主編,當代中國農村研究(下)──實徵調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十一月。
───,當代中國農村研究(上)──理論探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十一月。
周其仁編,農村變革與中國發展(上、下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周海樂等著,蘇南社會結構變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周雪光主編,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
周曉虹,傳統與變遷──浙江農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變遷,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八年。
彼德‧布勞著,孫非、張黎勤譯,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北京:華夏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林長盛,大陸農村村民自治制度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九九五年。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七年十一月。
林耀華,義序的宗族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年六月。
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俞可平,治理與善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九月。
───,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當代西方政治哲學評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一月。
姚 洋,自由、公正和制度變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二○○二年二月。
施堅雅著,史建雲、徐秀麗譯,虞和平校,中國農村的市場與社會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段若鵬、鐘 聲、王心富、李 拓,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階層結構變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二○○二年二月。
胡 榮,理性選擇與制度實施──中國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個案研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胡必亮,中國村落的制度變遷與權力分配,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
胡必亮、鄭紅亮,中國的鄉鎮企業與鄉村發展,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
胡必亮等主編,當代中國的村莊經濟與村落文化,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一九九六。
胡鞍鋼主編,中國走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二○○○年三月。
范 瑜、賀雪峰主編,村民自治的村莊基礎──來自全國十個省市的村民自治調查報告,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二○○二年六月。
香港浸會大學政府與國際研究系、香港中文大學大學服務中心主編,第二屆「中國大陸村級組織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一年三月十六日∼十八日)。
孫立平、郭于華,「軟硬兼施:正式權力非正式運作的過程分析──華北B鎮定購糧收購的個案研究」,輯於清華社會學評論,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系,二○○○年五月,頁二一∼四六。
徐 勇,中國農村村民自治,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村民自治工作指導,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編,二○○一年九月。
───,徐勇自選集,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徐 勇主編,中國農村研究(二○○一年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二年五月。
徐 勇、吳毅主編,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研究文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一年九月。
徐揚杰,中國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徐增陽、劉金海編著,鄉鎮管理與工作方法,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一年九月。
時正新主編,中國社會福利與社會進步報告(二○○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時和興,關係、限度、制度──政治發展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秦 暉,問題與主義,北京:長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袁銀傳,小農意識與中國現代化,武漢:武漢出版社,二○○○年三月。
馬 戎、劉世定、邱澤奇主編,中國鄉鎮組織調查,北京:華夏出版社(十五卷),二○○○年十月。
馬明潔,「權力經營與經營式動員──一個逼民致富的案例分析」,輯於清華社會學評論,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系,二○○○年五月,頁四七∼七九。
馬振清,中國公民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馬憲平、浦衛忠,告別昨天──當代中國農村的蛻變,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五月。
高發元主編,雲南民族村寨調查──拉祜族,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四月。
───,雲南民族村寨調查──哈尼族,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四月。
涂照慶、林益民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學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
曼瑟爾、奧爾森著,陳郁等譯,集體行動的邏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一九九五。
崔智友,中國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九九年五月。
康曉光,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
張 鳴,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七年。
張 靜,法團主義──及其與多元主義的主要分歧,北京:中國社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七月。
───,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二○○○年四月。
張 靜主編,國家與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張明主編,蘇南村級組織研究,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第一版。
張明亮主編,村民自治論叢(第一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一年八月。
張厚安,中國農村基層政權,重慶: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張厚安、白益華主編,中國農村基層建制的歷史演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張厚安、徐勇、項繼權等著,中國農村村級治理──二十二個村的調查與比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八月。
張厚安、徐勇等著,中國農村政治穩定與發展,武漢:武漢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張厚安主編,中國大陸的基層民主改革:中國特色的農村政治──「鄉政村治」的模式,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
張厚義、明立志、梁傳運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三),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二年二月。
張春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釋義,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六月。
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的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一九九八年。
張興杰、吳鋼等編,邁向理性(中國政治年報一九九九年版),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張曙光,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第一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一個學者對鄉村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一年五月。
曹錦清、張樂天、陳中亞,當代浙北鄉村的社會文化變遷,上海:遠東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梁 駿,村民自治:黃土地上的政治革命,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二○○○年。
梁開金、賀雪峰,村級組織制度安排與創新,北京:紅旗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
莫理斯‧邁斯納著,杜蒲、李玉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
許宗衡主編,當代中國農村治理結構研究──以黨支部和村委會關係為視角,北京: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許欣欣,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與流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七月。
郭正林,中國村政制度,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陳乃林主編,小康後蘇南農村教育教育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十月。
陳子明、王軍濤編,解決中國危機─關於中國政經環境的秘密報告,香港:明鏡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
陳吉元、胡必亮主編,當代中國的村莊經濟與村落文化,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陳其南,家族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公司,一九九○年。
───,傳統制度與社會意識的結構:歷史與人類學的探索,臺北:允晨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陳明通、鄭永年主編,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陳東有主編,中國的農民,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
陳秉璋,政治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一九八四年。
陳俊杰,關係資源與農民的非農化──浙東越村的實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陳重成,一個新封建主義的歷史範疇──中國宗族社會與村落社會的持續與變遷(一九○○∼一九九九),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二○○○年二月。new window
陳浙閩主編,村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十月。
陳淳斌,中國大陸農村村民自治制度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九八)──一個蘇南農村的個案研究,嘉義:國立嘉義技術學院,一九九九年二月。new window
陸學藝,當代中國農村與當代中國農民,北京:知識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陸學藝、王春光、張其仔,中國農村現代化道路研究,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月。
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二年一月。
───,改革中的農村與農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傅偉勳、周陽山主編,西方思想家論中國,臺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三年三月。
湯庭芬主編,基層民主與基層組織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二○○一年九月。
華爾德(Andrew G. Walder),共產黨社會的新傳統主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費正清、戈德曼著,薛詢譯,費正清論中國,臺北:正中書局,二○○一年七月。
費正清著,張理京譯,美國與中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賀定華、陳 濤、汪 冰、王習明、賀雪峰,遭遇選舉的鄉村社會──湖北荊門農村調查,湖北: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荊門調查與實驗基地、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二○○○年秋。
鄉鎮論壇雜誌社、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主編,二○○○年度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資料彙編,北京:鄉鎮論壇雜誌社、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二○○一年八月。
───,一九九九年度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資料彙編,北京:鄉鎮論壇雜誌社、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二○○○年二月。
───,一九九八年度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資料彙編,北京:鄉鎮論壇雜誌社、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一九九九年四月。
項繼權,集體經濟背景下的鄉村治理──河南南街、山東向高與甘肅方家泉村治實證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九七年六月。
項繼權編著,鄉級民主建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一年九月。
馮干文、黎之煥主編,新時期基層政權建設,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G. Sartori著,馮克利、閻克文譯,民主新論,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馮爾康,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黃宗智,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黃衛平主編,中國基層民主發展的最新突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年三月。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二年一月。
黃樹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農村變革,臺北:張老師出版社,一九九四年。new window
楊開煌等著,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new window
楊誠虎,制度網絡中的村級菁英──中國農村社區發展的動力與阻力,北京: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日。
楊曉民、周翼虎著,中國單位制度,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葉明德,大陸人民的政治參與,臺北:時英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葉新興等著,大陸沿海地區農村基層發展研究:從農村組織談起,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一九九八年。
董郁玉、施濱海,政治中國──面向新體制的選擇時代,北京:今日中國出社,一九九八年七月。
賈康主編,稅費改革研究文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二○○○年一月。
鄒 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榮敬本、高新軍等編,再論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變──縣鄉兩級政治體制改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二○○一年八月。
榮敬本、崔之元等著,從壓力型體制向民主合作體制的轉變──縣鄉兩級政治體制改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七月。
熊景明主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二○○○年八月。
赫爾德,燕繼榮等譯,民主的模式,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月。
趙成根,民主與公共決策研究,哈爾賓: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二○○○年十二月。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臺北:五南出版社,一九九七。new window
劉 鋒,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民問題,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劉 春、李英華、劉俊杰編,基層的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上、下冊),北京:華夏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劉建軍,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個人、組織與國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二○○○年。
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後期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八年十月。
劉振偉,農民與農村組織建設,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劉振傳,鄉村組織體制改革,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劉國翰、何建宇,中國社團改革:從政府選擇到社會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劉智峰主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報告,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六月。
劉雅珍、安孝義主編,中國鄉村法治通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劉溶滄主編,中國:走向21世紀的公共政策選擇(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劉緒貽主編,改革開放社會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劉應杰等著,中國社會現象分析,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樊 平,村落公共權力: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樊 綱,漸進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
潘兆民、黃烈修譯,中國政治與社會,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蔡宏進,鄉村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四年。
鄭永年,江澤民的政治遺產:在守成和改革之間,NJ:八方文化公司,二○○二年一月。
───,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臺北:吉虹資訊公司,二○○○年二月。
鄭杭生主編,跨世紀中國社會學──回顧與展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十月。
鄧正來,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new window
鄧正來編,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與研究路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蕭公權,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new window
蕭立輝,中國村民委員會選舉研究,北京: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博士論文,二○○○年五月十五日。
蕭唐鏢等著,村治中的宗族──對九個村的調查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
D.C.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錢杭等著,傳統與轉型:江西泰和農村宗教型態──一項社會人類學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應 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一年十二月。
謝 揚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務全書,北京:民族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謝立中,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導論,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二○○○年九月。
謝朝升、陳國柱主編,基層黨的組織工作實務新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二○○一年一月。
聶運麟編著,政治現代化與政治穩定,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二○○○年八月。
羅 剛,從農民的利益表達看國家與農民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六月。
羅森勃著、陳鴻瑜譯,政治文化,臺北:桂冠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羅澤爾、李建光,中國經濟改革中的村幹部經濟行為,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黨支部工作問答編寫組編著,黨支部工作問答,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二○○○年。
(二)期刊論文
于建嶸,「新時期中國鄉村政治的基礎和發展方向」,中國農村觀察,二○○二年第六期,頁六∼一二。
于新恆、鄭瀘生,「我國公民民主意識的嬗變及其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學報,一九九八年第一期,頁一五五∼一二一。
中共中央研究室、農業部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村級經濟發展與村級財務收支特徵」,中國農村觀察,一九九七年一月,頁四七∼五○。
中共中央組織部,「四川省公推直選村黨支部書記」,組工通訊(中組部),一九九九年第三十期。
中共宜昌縣委政研究室課題組,「關於村企合一的探討」,中國農村經濟,一九九七年第八期,頁三六∼三九。
中國私有企業主階層研究課題組,「我國私有企業的經營狀況與私有企業主的群體特徵」,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文 恬,「從兩個村看村級民主」,中國改革,二○○二年第二期,頁三二∼三三。
毛 丹,「鄉村組織化和村民民主──浙江蕭山市尖山下村調查」,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一九九八年春季卷(總第二十二期)。
毛少君,「宗族勢力蔓延的狀況與原因分析」,浙江社會科學,一九九一年第二期。
毛志雄、趙節勝、丁小平,「村級經濟發展比較分析─關於條件相近的三組村發展村級經濟的調查」,中國農村經濟,一九九五年第九期,頁三五∼三九。
王 旭,「鄉村中國的基層民主化模式」,當代中國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王 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委託──代理關係」,中國農村觀察,二○○○年第三期。
王 強,「中央、地方、民眾:村民自治決策過程的三層分析」,開放時代,二○○○年第一期,頁九八∼一○三。
王兆軍,「大陸農村現狀及其出路」,當代中國研究,一九九四年第一期(總第四十期)。
王向民,「鄉鎮和村──政治系統和社會系統的博奕空間」,中國政治(D4),二○○二年第五期。
王信賢,「經濟改革與政治穩定──中共十六大前的社會分析」,中國事務季刊,第十期,二○○○二年十月。
王春生,「現代化進程中農村黨支部與村委會關係探究──中山市個案分析」,社會主義研究,二○○○年第四期(總第一三二)。
王春光,「為農村鄉鎮幹部說幾句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二○○一年第十期。
王振海,「論中國的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王笑天、陸 玉,「鄉村社會重修族譜現象的思考──兼論宗族意識與農村現代化的關係」,社會科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六期。
王雅林,「農村基層的權力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對黑龍江省昌五鎮的個案研究」,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八年第五期,頁三七∼四八。
王嘉州,「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量化分析:臺灣經驗與大陸現況的檢視」,中國事務季刊,第六期,二○○一年十月。
王榮武、王恩斌,「管理區幹部和村幹部的互動過程與行為─豫西南花鄉的實地研究」,社會科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三期,頁七八∼八九。
王漢生,「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變遷」,中國農村經濟與社會,一九九○年第四期。
───,「改革以來中國農村的工業化與農村菁英構成的變化」,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總第九期(一九九四年秋季卷),頁一八∼二三。
───,「農村工業化過程中的社區政府:權力與利益分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一五二期,一九九二年七月。
王銘銘,「宗族、社會與國家──福里德曼理論的再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一九九六年秋季卷(總第十六期),頁七一∼八八。
白 鋼,「中國村民自治法制建設評議」,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八年第三期,頁十∼一五。
───,「村民自治:中國農民的政治參與」,中國研究,一九九七年二月。
───,「兩票制:做為民主模式的選擇──關於山西省河曲縣基層選舉的考察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論文:980405。
白沙洲,「重新審視中國農村的基層選舉和村民自治」,當代中國研究,二○○○年第四期(總七十一期)。
白益華,「論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制度容與效果」,中國政治,一九九七年第十二期,頁五九∼六四。
石之瑜,「大陸農村民主建設中黨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十八卷第八期,一九九五年八月。new window
───,「大陸農村考察地方自治考察紀行」,交流,一九九五年五月。
───,「大陸農村的公民意識與集體主義─村民參與選舉的意義」,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第八期,一九九六年八月。
───,「中共政治改革中的問題意識──從群眾路線談起」,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一卷第二期,一九九五年二月。
───,「中國大陸農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問題」,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五期,一九九六年五月。
───,「改革中集體主義民主政治──論大陸選舉提名的制度與含意」,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卷第十一期,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朱又紅,「我國農村社會變遷與農村社會學研究述評」,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六期,頁四四∼五五。
朱又紅、南裕子,「村民委員會與中國農村社會結構變遷──『法人行動者』及其社會行為分析」,社會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三期,頁三二∼四一。
朱光磊、程同順,「在更大的背景下認識村民自治」,中國書評,總第十二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朱秋霞,「家族、網絡家族和家族網絡在村莊行政權力分配中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一九九八年夏季卷(總第二十三期),頁一六一∼一七七。
朱康對,「城市化進程中鄉村社會結構變遷和文化轉型──轉型期溫州農村社會發展考察」,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二○○二年第一期(總第七十一期),頁五○∼五一。
朱新山,「村民自治發展的制度困境」,開放時代,二○○○年第一期,頁九三∼九七。
朱新山、程利民,「略論當代中國農村的社會發展-農村社會體系結構分化和社會文化世俗化分析」,社會科學研究,一九九七年一月。
江振昌,「大陸村民委員會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四卷第三十一期,一九九一年一月。new window
───,「大陸農村社區菁英變化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二卷第二期,一九九六年二月,頁七一∼七九。
───,「村落家族與大陸農村社區權威結構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一卷第十期,一九九八年十月,頁二六∼三九。
───,「從四川『仁壽事件』看大陸農村的社會衝突」,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七卷第二期,一九九四年二月。
米加寧、高德想,「企業家階層的社會學涵意」,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四期,頁四二∼四七。
何友良,「蘇區農村的宗族勢力及其消亡」,社會學(C4),一九九五年二月,頁一五二∼一五七。
何包鋼,「經濟因素是如何影響村民選舉的?」,發表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於武漢舉辦的「村民自治進程中的鄉村關係學術研討會」(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二十四日)。
何國強,「廣東三個客家村的宗族組織之發展與現狀」,民族學研究資料彙編,第十四期,一九九九年六月,頁四九∼九○。
何清漣,「農村基層社會地方惡勢力的興起──與王旭商榷」,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四十一期,一九九七年六月。new window
何增科,「村民自治與治理變遷──以廈門市湖里區禾山鎮後埔村為例」,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二○○一年一月,頁七一∼七九。
吳 毅,「村民自治的成長:國家進入與社區內生」,政治學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村治中的政治人──一個村莊的公共參與和公共意識分析」,戰略與管理,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制度引入與菁英主導:民主選舉規則在村落場域的演繹」,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制度與國家:來自新制度經濟學的政治透視」,天津社會科學,一九九九年第三期。
───,「新規則是如何演繹的──一個村莊村委會換屆選舉的解讀」,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一九九九年冬季號(第二十八期)。
吳大英、楊小苗,「村民自治: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江蘇社會科學,一九九九年第六期。
吳仁傑,「中共開放私營企業主入黨問題」,中共研究,第三十六卷第七期,二○○二年七月,頁一五∼二三。
吳介民,「中國鄉村快速工業化的制度動力:地方產權體制與正式私有化」,臺灣政治學刊,第三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頁一∼二六。new window
吳重慶,「孫村的路──國家與社會關係格局中的民間權威」,開放時代,二○○○年十一月,頁五∼二十。
吳重慶、單世聯,「經濟發展與農村社會組織關係的變遷」,新華文摘,一九九八年一月,頁一七∼二三。
吳國光,「為什麼在農村?為什麼是農民?中國民主化失敗中的一個例外」,發表於哈佛大學「兩岸地方民主比較研討會」(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九日)。
吳從環,「當代中國農村基層組織調查研-以曹塘村為例」,中國農村觀察,一九九八年第四期,頁五四∼五九。
───,「權力的位移──村民自治制度十年實踐考察」,中國農村觀察,二○○○年第一期,頁七三∼七九。
吳清軍,「鄉村中的權力、利益與秩序──以東北某『問題化』村莊幹群衝突為案例」,社會學,二○○二年第六期。
吳理財,「二十世紀村政的興衰及村民自治與國家重建」,當代中國研究,二○○二年第二期(總七十七期),頁三一∼四五。
───,「民主化與中國鄉村社會轉型」,天津社會科學,一九九九年第四期。
───,「選舉日記──安徽省來安縣邵集鄉『競選組閣(村委會)』實錄」,中國民政,一九九八年第八期,頁二五∼二六。
吳祥鈞,「『蘇南模式』的歷史功績及其終結」,現代經濟探討,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三十日。
吳德美,「中國大陸改革後城鄉人口遷移之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一期,一九九七年二月,頁一三一∼一五一。
───,「中國大陸改革後城鄉人口遷移之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七卷第二期,頁一三三∼一五八。
宋才發,「發展私營經濟是所有制結構理論的新突破」,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F13),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七八∼八一。
宋時歌,「權力轉換的延遲效應─對社會主義國家向市場轉換變過程中菁英再生與循環的一種解釋」,社會學研究,一九九八年三月。
宋維佳、蕭興志,「私營經濟發展的理論依據探討」,遼寧大學學報,一九九九年第二期,頁六八∼七○。
折曉葉,「農民再合作的制度體系和社區基礎─對南部中國一個超級村莊的實地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一九九六年夏季卷(總第十五期),頁五∼十八。
折曉葉、陳嬰嬰,「超級村莊的基本特徵及中間型態」,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六期,頁三五∼四三。
李 強,「政治分層與經濟分層」,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七年四期,頁三三∼四一。
李元書、劉昌雄,「新中國推進政治參與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中國政治(D4),一九九九年第一期,頁二三∼二五。
李文平,「農民負擔的形成與解決思路」,中國農村觀察,一九九八年三月,頁五○∼五四。
李成貴,「當代中國農村宗族問題的研究」,社會學 (C4),一九九五年二月,一三六∼一四三。
李迎賓,「國家與村民自治組織關係的探討」,農村經濟文稿,二○○一年第十一期。
李南雄,「法團主義和中國經濟改革」,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一九九一年十月。new window
李連江,Kevin J. O’Brien,「村民自治構想與實踐」,發表於哈佛大學「兩岸地方民主比較研討會」(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九日)。
李連江、熊景明,「從政府主導的村民自治邁向民主選舉」,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五十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五一∼一五六。new window
李連進,「論私營經濟在改革發展中的地位」,天津師大學報,一九九六年第四期,頁三一∼三四。
李路路,「社會結構變遷中的私營企業家」,社會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二期,頁九三∼一○三。
───,「社會結構變遷中的私營企業家──論體制資本與私營企業發展」,社會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二期,頁九三∼一○三。
───,「論社會分層研究」,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李錦春,「對村委會實行『海選』的思考」,地方政府管理,二○○○年十二月,頁四四。
李寶梁,「從社會網的角度看私營企業主的政治觀念和行為」,當代中國研究,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戰略與管理,一九九八年第六期,頁一∼三五。
汪曉濤,「從農民負擔問題看中國農村政治關係的變化」,參見網址:chinarural. org/llyt/cmzz/2000/04/10.htm.
周 沛,「農村社區發展道路與模式比較研究──以華西村、南街村、小崗村為例」,社會學研究,二○○○年十期。
周大鳴,「中國『非東西』鄉村社會變遷與發展」,發表慶祝南京大學一百周年校慶舉辦的「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周作翰、朱劍清,「論村民自治的民主進程─兼論貧困地區村民委員會的建設」,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五年第四期,第二十四卷,頁一∼六。
周其仁,「中國農村改革:國家與所有權關係的變化──一個經濟制度變遷史的回顧」,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總八期,一九九四年夏季卷。
周建偉,「村民自治的功能三重奏」,重慶社會科學,二○○一年第二期。
周雲泰、付 明,「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的有意嘗試──榮成市寧津鎮村企兼併聯合的調查」,內部文稿,第二○期,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五日,頁二九∼三三。
周曉虹,「中產階級: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發表於南京大學社會系主辦「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
周錫瑞、蘭 京(美),「中國地方精英與支配模式導論」,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一九九八年夏季卷(總第二十三期),頁一四八∼一六○。
周羅庚、王仲田,「中國農村的基層民主發展與農民的民主權利保障」,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一九九年一期,頁四三∼五一。
林 濟,「農村宗族問題的歷史考察與現實思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第四期,頁一一三∼一一八。
林尚立,「基層群眾自治: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政治學研究,一九九九年四月。
社會學研究編輯部,「九八社會學;研究進展狀況與熱點難點問題」,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邱澤奇,「在政府與廠商之間:鄉鎮政府的經濟活動分析」,東亞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一九九八年一月。new window
───,「鄉村選舉與村鎮組織關係─兼論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制度變遷」,發表於哈佛大學「兩岸地方民主比較研討會」(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九日)。
金太軍,「村委會選舉的成本──效益分析之一:定性分析」,發表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於武漢召開的「中國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學術研討會」(二○○○年十月十四∼十六日)。
───,「村莊治理中三重權力互動的政治社會學分析」,戰略與管理,二○○二年第二期。
───,「走出對村民自治的認識誤區」,探索與爭鳴,一九九九年第八期。
───,「關於村民自治若干關係問題的深層思考」,開放時代,二○○○年第一期。
施哲雄,「從法輪功事件看中共對大陸社會的控制」,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六期,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頁一∼三。
───,「當前大陸社會焦點問題:失業與下崗」,東亞季刊,第三十卷第三期,一九九九年七月,頁三九∼五六。
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治理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一九九九年秋季號(總第二十七期)。
───,「中國農村的民間組織與治理──以福建省彰浦縣長橋鎮東升村為例(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二○○○年秋季號(總第三十一期),頁九九∼一○六。
───,「中國農村的民間組織與治理──以福建省彰浦縣長橋鎮東升村為例(上)」,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二○○○年夏季號(總第三十期),頁八五∼九六。
柳金財,「中共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鄉政村治』模式的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四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二七∼四一。
───,「中共基層民主建設運作中『黨』的因素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四卷第十一期,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頁二八∼三九。
───,「改革開放後大陸農村新興宗族勢力對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二○○○年十一月,頁二四∼三七。
───,「影響大陸農村村民自治制度運作的因素探討」,中共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一期,二○○○年一月,頁八五∼一○九。
洪 輝,「論析中國大陸權力資本經濟與權力資本集團」,中共研究,第三十六卷第六期,二○○二年六月。
洪朝輝,「論中國大陸村民委員會與農村社會的穩定」,東亞季刊,一九九七年年秋季號,第二十八卷第四期,頁一三二∼一五五。new window
胡 榮,「村民委員會的自治及其與鄉鎮政府的關係」,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五十期,頁一三七∼一三九。
胡文凱、胡國輝,「農村基層行政中侵權現象的思考」,人大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胡永佳,「村民自治、農村民主與中國政治發展」,政治學研究,二○○○年第二期。
胡容邦,「關於縣鄉財政困難的幾點思考」,經濟體制改革,第三期,二○○二年五月,一一○∼一一二。
范從來,「股份合作制與鄉鎮企業產權關係的改革」,中國經濟問題,一九九四年第三期。
郎友興,「民主政治的塑造:政治菁英與中國鄉村民主」,發表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於武漢召開的「村民自治進程中的鄉村關係學術研討會」(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二十四日)。
郎友興、何包鋼,「大陸村民選舉與自治制度中民主性的生長與發展」,中共研究,第三十五卷第十二期,二○○一年十二月,頁八五∼九六。
唐 鳴,「對農村基層政治關係中兩個問題的探討」,社會主義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二期,頁三五∼三七。
唐忠新,「村落攝取的權力結構透析」,天津社會科學,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唐賢興,「產權與民主的演進:當代中國農村政治控制調控的變化」,中國政治(D4),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頁四七∼五二。
唐興賢,「農村基層民主與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州學刊,第二期(總一一○)期,一九九三年三月。
唐興霖、馬駿,「中國農村政治民主發展的前景及困難:制度角度的分析」,政治學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孫立平,「中國傳統社會中貴族與士紳力量的消長其對社會結構的影響」,天津社會科學,一九九二年第四期。
───,「中國農村:國家──農民關係的實踐型態──試論『過程─事件分析』方式」,經濟管理文摘,二○○一年第十九期。
───,「改革前後中國大陸國家、民間統治菁英及民眾互動關係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一九九四年第一卷。
───,「總體性社會研究──對改革前中國社會結構的概要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總第二期,一九九三年二月。
孫立平、王漢生、王思斌等,「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四年二月,頁四七∼六二。
徐 勇,「民主化進程中的政府主動性──四川省達川市村民自治示範活動調查與思考」,戰略與管理,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由能人到法治:中國農村基層治理模式轉換─以若干個案為例兼析能人政治現象」,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白鶴與白石兩村處理農民負擔問題的方式及後果比較」,中國農村經濟,一九九七年第五期,頁三四∼三七。
───,「利益與體制:民主選舉背後的變數分析─以湖北省月村村治實驗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三十八卷第三期,一九九九年三月。
───,「村民自治、政府任務及稅費改革──對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環境的總體性思考」,中國農村經濟,二○○一年十一月。
───,「村民自治:國家與社會關係的重構與互動」,中國書評,一九九八年第五期。
───,「村幹部的雙重角色:代理人與當家人」,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四十二期,一九九七年八月。
───,「股份合作制崛起中的村治模式轉換─以廣東省萬豐村為個案」,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三十七卷第二期,一九九八年三月,頁一∼七。
───,「浸潤在家族傳統文化中的村民自治──湖南省秀村調查」,新華文摘,一九九八年二月,頁一七∼一九。
───,「論村民自治背景下黨組織與自治組織的協調」,學習與探索,一九九八年第一期,頁八九∼九二。
徐付群,「村支兩委關係: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中國改革,二○○一年第八期。
徐斯儉,「中國大陸九十年代之政治改革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四卷第二期,二○○一年二月,頁一∼二九。new window
───,「中國大陸農村的基層民主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發表於臺灣政治學會第四屆年會學術研討會(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十四日)。
───,「從臺灣經驗看中國大陸民主化」,中國事務季刊,第六期,二○○一年十月。
徐湘林,「以政治穩定為基礎的中國漸進政治改革」,戰略與管理,二○○○年第五期.
徐德信,「國家與村民交易的替代機制:中國農村幹部的一個經濟分析」,中國政治(D4),一九九五年五月,頁九五∼一○二。
秦 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不能改成『全民黨』」,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二○○二年第二期,頁三一∼三三。
秦 暉,「解讀改革時代的『莊主現象』」,中國改革,二○○二年第二期,頁二六∼二八。
秦慶武,「村庄兼井:現代化中的農村社會變遷─山東村庄兼井現象考察」,戰略與管理,一九九六年第五期,頁二三∼三十。
袁 易,「地方意識、區域認同、與華南農民之社群動員」,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七卷第八期,一九九四年八月,頁五∼二○。
高 純,「村民自治:中國農村的制度創新」,當代中國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一期(總第五十六期),頁一一九∼一四三。
高永光,「村自治與基層民主──從村準立法事項的範圍析論」,發表於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於臺北舉辦的「兩岸立法制度學術研討會」(二○○○年九月七月二十二日)。new window
───,「兩岸地方自治之比較分析─村里研究」,發表於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於臺北舉辦的「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高 輝,「從中共『選舉法』的變遷探討其選舉制度」,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三卷第九期,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五日,頁一六∼二八。
基彥辰,「鄉鎮政權結束的政治博奕與農村政治新戰略」,請參閱網址:http: //www.future-china.org.tw/spcl-rpt/vpm/c880780301.htm.
崔之元,「『混合憲法』與中國政治的三層分析」,戰略與管理,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中國農村工業化新探」,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五年秋季卷。
崔效輝,「從農民與國家間的關係理解中國農村的內捲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二○○二年六月號,總第七十一期,頁一三二∼一三九。new window
康俊榮,「中國大陸研究的典範危機──南街村現象的啟示」,東亞季刊,一九九七年秋季號,第二十八卷第四期,頁一三二∼一五五。
張 超,「關於幹群關係的社會學思考──『法人行動者』與村級權力」,中國農村觀察,二○○二年第三期,頁六八∼七一。
張 靜,「梨樹縣村委會換屆選舉觀察」,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五十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號,頁一四一∼一四六。
───,「農村基層政權研究的有關問題」,中國書評,一九九六年第五期。
張 軍,「關於村民自治的思考」,中國農村觀察,二○○○年第一期。
張小勁,「中國農村的村民自治再思考──評徐勇教授的中國農村村民自治」,中國書評,總第十二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張汝立,「目標、手段與偏差──農村基層政權組織運行困境的一個分析架構」,中國農村觀察,二○○一年第四期。
張定淮,「中國共產黨在基層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一九九九年夏季號,總第二十六期,頁十八∼二三。
張厚安,「規範農村層管理─湖北水月庵村『村治』實驗啟示」,中國農村觀察,一九九九年第四期,頁六二∼六一。
張建君,「國家與社會關係變遷的路徑分析──也談溫州模式」,體制改革,二○○二年第三期,頁五六∼五九。
張書懷,「制約村民自治的原因及對策探析」,中國農村觀察,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曹泳鑫,「論轉型時期的農民政治參與」,中國政治(D4),一九九七年第九期,頁五一∼五七。
梁治平,「『民間』、『民間社會』和CIVIL SOCIETY -- CIVIL SOCIETY概念再檢討」,當代中國研究,二○○一年第一期(總第七十二期)。
梅志羅,「傳統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均勢型村治──一個個案的調查分析」,中國農村觀察,二○○○年第二期,頁七二∼七五。
郭 俊、李 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探索──鐘祥市實行村企體制的調查」,內部文稿,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日,第二十三期,頁三○∼三一。
郭正林,「當代中國農民的集體維權行動」,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二○○一年春夏季,第十九期,頁一一五∼一一三。new window
陳 蔚,「必需重視提高村民自治的質量──對蘇北村民自治存在問題的剖析」,調研世界,二○○一年第四期。
陳世雲,「村民委員會建設情況的調查與對策」,中國民政,一九九○年第二期。
陳永平、李季莎,「宗族勢力:當前農村社區生活中一股潛在破壞力量」,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五期。
陳明明,「比較現代化、市民社會、新制度主義」,戰略與管理,二○○一年第四期。
陳淳斌,「大陸農村的村民自治制度:一個蘇南農村的個案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一卷第十期,一九九八年十月。new window
───,「大陸農村經改中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相關文獻探討」,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第五十四期,一九九七年十月,頁一五九∼一八六。
───,「中國大陸村自治實施的影響及對其在理論上的解析:一個蘇南農村的個案」,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一期,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三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