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
作者:陳美朱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廖美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陳子龍陳維崧王士禛朱彞尊詞損詩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1
論文提要
本文是以明末清初的陳子龍、陳維崧、王士禎、朱彞尊四家作為考察對象,具體觀察明、清之際由詩詞創作與理論的正變觀念如何相互牽引、參證、離合乃至取捨的現象。在彼此互涉與對照中,呈現出跨越性的發展與演變。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時代斷限及以二陳、王、朱四家為研究對象的理由。
第二章「明清之際江浙文學環境及四家的文學因緣」,先概述明末清初江蘇、浙江兩地的詩詞唱和風氣,以了解四家詩詞活動的地緣背景。再由大體上勾勒出陳子龍與陳維崧的師承關係、陳子龍對王、朱二家的影響,以及清初陳、王、朱三家在詩詞上的互動往來情形,以呈顯四家在詩、詞理論及創作上的影響關係。
第三章「由復古與新變論陳子龍之詩詞正變觀」,則是以陳子龍對詩體與詞體的正變判別作為切入點,除了深入分析陳子龍對於明代復古詩詞理論的繼承與修正外,並詳細探究其在清代詩、詞理論及創作上所引發的討論與回響。
第四章「由易詩為詞論陳維崧的詩詞正變觀」,除了深入分析陳維崧在創作上「易詩為詞」的背後因素外,並比較其在詩、詞理論與創作上的差異,以凸顯出其所以在清初詞壇的成就要比詩壇來得卓越的原因。此外,在明清之際的詩詞正變觀發展上,陳維崧以「為經為史,曰詩曰詞」的詞論與「易詩為詞」的創作成就,突破了以詩為正、以詞為變的傳統,賦予詞體亦具有詩體般的言志內容與社會價值取向。並由人的「性情」原本不一為著眼點,扭轉了詞體以婉約為正宗、以豪放為別調的成見。
第五章「由名家與大家之爭論王士禛的詩詞正變觀」,則是由「名家」與「大家」的角度,分析王士禛在清初詩、詞理論與創作的特點,並藉由「名家」與「大家」的論析,來探討王士禛的詩、詞正變觀及其捨詞不作的緣由。相較於陳子龍論詩以唐為正、以宋為變,並以正變定工拙的理論傾向,王士禎則以「分正變不分優劣」的開放態度,突破了前人論詩「以正變定工拙」的絕對化與狹隘性。
第六章「由醇雅詩論與雅正詞論探討朱彞尊的詩詞正變觀」,除了詳細論述朱彞尊的「醇雅」詩論與「雅正」詞論的重點外,對於「醇雅」詩論與「雅正」詞論的內在差異也有進一步的分析。此外,朱彞尊何以在詩壇上得以和王士禛分庭抗禮,在詞壇上何以能超越陽羨詞宗陳維崧,成為一代正宗,也是本章所探討的重點所在。
第七章「結論」,除了概述本文的研究心得外,也勾勒出後續研究的議題,期能作為日後努力的方向。
參考書目
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同一作者再依書籍筆劃排序
1、 四家年譜與論著
王士禛:《十種唐詩選》,《四庫全書存目》集部第394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王士禛:《分甘餘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0冊,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
1983年。
王士禛:《王士禛年譜》,中華書局,北京,1992年。
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0冊,台灣商務印書館, 台
北,1983年。
王士禛:《古詩選》,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台北,1981年。
王士禛:《池北偶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0冊,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
1983年。
王士禛:《阮亭詩餘》,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65年。
王士禛:《居易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9冊,商務印書館,台北,1983
年。
王士禛:《南海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7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王士禛:《衍波詞》,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65年。
王士禛:《香祖筆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0冊,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
1983年。
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廣文書局,台北,1975年。
王士禛:《唐賢三昧集箋註》,廣文書局,台北,1968年。
王士禛:《帶經堂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王士禛:《雍益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7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王士禛:《漁洋山人文略》,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7冊,莊嚴文化,台南,
1997年。
王士禛:《漁洋山人續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6冊,莊嚴文化,台南,
1997年。
王士禛:《漁洋詩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6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王士禛:《蠶尾後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7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王士禛:《蠶尾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7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王士禛:《蠶尾續集》,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27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惠棟、金榮注:《漁洋精華錄集注》,齊魯書社,濟南,1992年。
朱桂孫、朱稻孫撰:《竹垞府君行述》,藝文印書館叢書集成三編,出版年月不
詳。
朱彞尊:《竹垞文類》,四庫全書存目集部別集第248冊,莊嚴文化,台南,1997
年。
朱彞尊:《明詩綜》,世界書局,台北,1970年。
朱彞尊、汪森輯:《詞綜》,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台北,1981年。
朱彞尊:《靜志居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朱彞尊:《曝書亭集》,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台北,1981年。
朱彞尊著 李富孫注:《曝書亭集詞注》,廣文書局,台北,1978年。
陳子龍:《皇明詩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1991年。
陳子龍:《陳子龍年譜》,收錄於《陳子龍詩集》下冊附錄二,上海古籍,上海,
1983年版。
陳子龍:《陳子龍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1988年。
陳子龍:《陳子龍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3年。
陳維崧:《烏絲詞》,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73年。
陳維崧:《陳迦陵文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台北,出版年代不詳。
2、 詩話、詞話、詩選、詞選及相關著述
丁紹儀輯:《清詞綜補》,中華書局,北京,1986年。
丁福保編:《清詩話》,西南書局,台北,1979年。
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木鐸出版社,台北,1988年。上海,1998年。
王世貞:《明詩評》,藝文印書館,台北,1966年。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偉文圖書,台北1976年。
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文海書局,台北,1970年。
王昶:《國朝詞綜》,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台北,1981年。
司空圖著 陳國球導讀:《二十四詩品》,金楓出版社,台北,1987年。
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68年。
朱汝珍輯:《詞林輯略》,清代傳記叢刊,明文書局,台北,1985年。
何文煥編:《歷代詩話》,木鐸出版社,台北,1982年。
何景明著,李叔毅點校:《何大復集》,中州古籍,河南1989年。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南京,1998年。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7年。
吳相洲、王志遠編:《歷代詞人品鑒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996年。
吳訥:《文章辨體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李夢陽:《空同集》,台灣商務,台北,1978年。
李攀龍:《滄溟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2年。
李培等修撰:《浙江省秀水縣志》,成文書局,台北,1970年。
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新文豐出版公司,台北,1987年。
沈德潛:《明詩別裁集》,上海古籍,上海,1979年。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上海古籍,上海,1981年。
沈德潛:《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阮元手訂、楊蟠編錄:《竹垞小志》,廣文書局,台北,1971年。
阮升基:《宜興縣志》,成文書局,台北,1983年。
孟森:《心史叢刊》,華文書局,台北,1969年。
林昌彞:《射鷹樓詩話》,新文豐出版公司,台北,1987年。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93年。
洪亮吉:《北江詩話》,收錄於《古今詩話叢編》,廣文書局,台北,1971年。
胡震亨:《唐音癸籤》,木鐸出版社,台北,1982年。
胡應麟:《詩藪》,廣文書局,台北,1973年。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1年。
唐圭璋主編:《金元明清詞鑑賞辭典》,江蘇古籍,南京,1989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中華書局,北京,1996年。
孫克強:《唐宋人詞話》,河南文藝出版社,鄭州,1999年。
徐釚:《詞苑叢談》,仁愛書局,台北,1985年。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袁宏道著,錢伯誠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1年。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學海出版社,台北,1986年。
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北京,1984年。
張宗橚編、楊寶霖補正:《詞林紀事 詞林紀事補正合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1988年。
張健編選:《隨園詩話精選》,文史哲,台北,1986年。
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清代傳記叢刊,明文書局,台北,1985年。
許學夷:《詩源辨體》,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里仁書局,台北,1983年。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木鐸出版社,台北,1983年。
陳伯海主編:《唐詩論評類編》,山東教育出版社,濟南,1993年。
陳濟生:《啟禎兩朝遺詩小傳》,明文書局,台北,1991年。
賀新輝主編:《全清詞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北京1996年。
黃宗羲:《南雷文定》,中華書局,台北,1981年。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鼎文書局,台北,1976年。
葉恭綽編:《全清詞鈔》,中華書局,北京,1982年。
葉恭綽:《廣篋中詞》,鼎文書局,台北,1971年。
葉燮:《原詩》,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馮鼎高:《華亭縣志》,成文書局,台北,1983年。
廖棟樑撰述 鍾嶸原著:《詩品》,金楓出版社,台北,1986年。
臺靜農編:《百種詩話類編》,藝文印書館,台北,1974年。
趙尊嶽編輯:《明詞彙刊》,上海古籍,上海,1992年。
齊治平:《唐宋詩之爭概述》,岳麓書社,長沙,1983年。
劉昌嶽、鄧家祺:《山東省新城縣志》,江蘇古籍,1996年。
蔣景祁編:《瑤華集》,收錄於《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三七冊,北京出版社,
北京,2000年。
鄭方坤:《本朝名家詩鈔小傳》,廣文書局,台北,1971年。
鄭騫:《詞選》,中國文化大學,台北,1982年。
鄭騫:《續詞選》,中國文化大學,台北,1982年。
鄧文成:《清詩紀事初編》,中華書局,台北,1970年。
錢仲聯選注:《清詞三百首》,岳麓書社,長沙,1992年。
錢謙益輯:《列朝詩集小傳》,世界書局,台北,1961年。
龍振中、尤以丁編著:《明詞紀事會評》,黃山書社,安徽,1995年。
龍振中、尤以丁編著:《清詞紀事會評》,黃山書社,安徽,1995年。
龍榆生編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古籍,上海,1979年。
蘇軾:《蘇東坡全集》,河洛圖書,台北,1975年。
3、 近人詩詞相關研究論述
丁放:《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安徽大學出版社,合肥,2000年。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4年。
方智範、鄧喬彬、周聖偉、高建中:《中國詞學批評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北京,1994年。
王易:《詞曲史》,東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
王三慶:《詞話叢編》資料庫檢索系統。
王雲五編:《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72年。
王鎮遠、鄔國平編選:《清代文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9年。
王鎮遠選注:《朱彞尊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年。
吉川幸次郎:《元明詩概說》,幼獅出版社,台北,1986年。
朱東潤:《陳子龍及其時代》,上海古籍,上海,1984年。
朱則杰:《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2000年。
朱崇才:《詞話學》,文津出版社,台北,1995年。
艾治平:《清詞論說》,學林出版社,上海,1999年。
吳世昌:《詞林新話》,北京出版社,北京,1991年。
吳宏一:《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8年。
吳宏一:《清代詞學四論》,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0年。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學生書局,台北,1986年。new window
吳梅:《詞學通論》,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1988年。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1995年。
呂正惠:《唐詩論文選集》,長安出版社,台北,1985。
李浩:《唐詩的美學詮釋》,文津出版社,台北,2000年。
汪中:《清詞金荃》,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65年。new window
周偉民:《明清詩歌史論》,吉林教育,1995年。
林玫儀:《詞學考詮》,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87年。
林玫儀編《詞學論著總目 1901-1992》,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台北,1995年。
胡幼峰:《清初虞山派詩論》,國立編譯館,台北,1994年。
夏承燾:《唐宋詞論叢》,中華書局,香港,1985年。
孫康宜:《陳子龍與柳如是詩詞情緣》,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台北,1992年。
徐珂:《清代詞學概論》,廣文書局,台北,1979年。
徐珂選輯:《清詞選集評》,中國書店,北京,1988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學生書局,台北,1992年。new window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4年。
袁震宇、劉明今:《明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6年。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聖環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94年。
國史館編:《清史稿校註》,國史館印行,台北,1991年。
崔海正:《宋詞研究述略》,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
張仲謀:《清代文化與浙派詩》,東方出版社,北京,1997年。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8年。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洪葉文化,台北,1995年。
張高評:《宋詩綜論叢編》,麗文文化,高雄,1993年。
張高評:《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台南,2000年。new window
張健(台大教授):《中國文學批評》,五南圖書,台北,1984年。
張健(台大教授):《明清文學批評》,國家出版社,台北,1983年。new window
張健(台大教授):《隨園詩話精選》,文史哲,台北,1983年。
張健(北大教授):《王士禛論詩絕句三十二首箋證》,文史哲,台北,1997年。
張健(北大教授):《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大學,北京,1999年。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5年。
張夢機:《唐宋詩髓》,明文書局,台北,1986年。
張雙英:《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萬卷樓圖書,台北,1993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8年。new window
梁榮基:《詞學理論綜考》,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991年。new window
許總:《唐詩史》,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1994年。
許總:《唐詩體派論》,文津出版社,台北,1994年。
郭紹虞:《中國詩的神韻、格調及性靈說》,華正書局,台北,1981年。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漢,1999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1995年。
陳良運主編:《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南昌,1998年。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1996年。
陳國球:《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學生書局,台北,1990年。
陳滿銘:《稼軒詞研究》,文津出版社,台北,1980年。
陳滿銘:《蘇辛詞比較研究》,文津出版社,台北,1980年。
程千帆等著:《被開拓的詩世界》,上海古籍,上海,1990年版。
嵇哲:《中國詩詞演進史》,莊嚴出版社,台北,1978年。
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湖北教育出版社,漢口,1995年。
黃文吉編:《詞學研究書目 1912-1992》,文津出版社,台北,199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巨流圖書公司,台北,1992年。
黃保真等:《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出版社,北京,1987年。
黃景進:《王漁洋詩論之研究》,文史哲,台北,1980年。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洪範書店,台北,1982年。
楊松年:《中國文學評論史編寫問題論析:晚明至盛清詩論之考察》,文史哲,
台北,1988年。
楊海明:《唐宋詞主題探索》,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高雄,1995年。
楊海明:《唐宋詞史》,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高雄,1996年。
楊海明:《唐宋詞美學》,江蘇教育出版社,丹陽,1998年。
葉嘉瑩:《古典詩詞講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1998年。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1997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4年。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稿》,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1997年。
葉嘉瑩:《清詞選講》,三民書局,台北,1996年。
葉嘉瑩:《清詞叢論》,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1997年。
葉嘉瑩:《詞學古今談》,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92年。
葉維廉:《比較詩學》,東大圖書,台北,1983年。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鄔國平、王鎮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5年。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4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文津出版社,台北,1995年。
劉慶雲:《詞話十論》,岳麓書社,長沙,1990年。
鄭騫:《景午叢編》,中華書局,台北,1972年。
鄧仕樑:《唐宋詩風詩歌的傳統與新變》,台灣書店,台北,1998年。
鄧喬彬:《唐宋詞美學》,齊魯書社,濟南,1993年。
蕭華榮:《中國詩學思想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1996年。
蕭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北京,1986年。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文津出版社,台北,1992年。
錢鍾書:《談藝錄》,中華書局,北京,1993年。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霍有明:《論唐詩繁榮與清詩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7年。
龍沐勛:《倚聲學──詞學十講》,里仁書局,台北,1996年。
龍沐勛:《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7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里仁書局,台北,2000年。new window
戴文和:《唐詩宋詩之爭研究》,文史哲,台北,1990年。
繆鉞、張志烈主編:《唐詩精華》,巴蜀書社,成都,1995年。
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國文天地雜誌社,台北,1989年。
繆鉞:《詩詞散論》,台灣開明書店,台北,1966年。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巴蜀書社,成都,1993年。
謝桃坊:《宋詞概論》,四川文藝,成都,1992年。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學生書局,台北1989年。
羅鳳珠:唐宋文史資料庫檢索系統。
嚴迪昌:《清詞史》,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9年。
嚴迪昌:《清詩史》,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
嚴迪昌:《陽羨詞派研究》,齊魯書社,濟南,1993。
蘇淑芬:《朱彞尊之詞與詞學研究》,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86年。
顧隨:《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4年。
4、 四家相關研究期刊論文
(1) 陳子龍
王英志:〈陳子龍詞學觀初論〉,《齊魯學刊》,1984年第3期。
王英志:〈穠纖婉麗,寄興深微──論陳子龍詞〉,《中州學刊》,1990年第2 期。
涂茂齡 費臻懿:〈明代陳子龍詞學觀析論〉,《建國學報》18卷,1999年6月。
陳美:〈「文武並懋,忠義兼資」的明末詞人─陳子龍:論陳子龍的詩歌理論及
其詞作〉,《嶺東學報》7卷,1996年2月。
葉嘉瑩:〈論陳子龍詞〉,收錄於《詞學古今談》,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1992年。
趙山林:〈陳子龍的詞和詞論〉,《詞學》第七輯,華東師範大學,上海,1988
年。
劉揚忠:〈論陳子龍在詞史上的貢獻及其地位〉,《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
集》,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台北,1994年。
(2) 陳維崧
丁惠英:〈陳維崧詞淺析〉,《文藻學報》2卷,1987年12月。
艾治平:〈論陽羨詞宗師陳維崧〉,《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7期。
吳曉亮:〈論陳維崧詞對稼軒詞的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
周絢隆:〈論迦陵詞的多樣化風格及其形成〉,《西北師範大學學報》, 1999年
第4期。
馬祖熙:〈論《迦陵詞》〉,《詞學》第三輯,華東師範大學,上海,1985年。
孫克寬:〈陳迦陵詩詞小論〉,《書目季刊》14卷3期,1980年12月。
蘇淑芬:〈陳維崧社會詞研究〉,《東吳中文學報》5卷,88年5月。new window
蘇淑芬:〈陳維崧懷古詞初探〉,《大陸雜誌》90卷3期,1995年3月。
(3) 王士禛
大平桂一著 清風譯:〈揚州時代的王漁洋──從汪懋麟的作品談起〉,《杭州
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1995年2期。
孔正毅:〈王士禛神韻內涵新探〉,《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朱東潤:〈王士禛詩論述略〉,《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下冊,學生書局,
台北,1984年。
余煥棟:〈王漁洋神韻說之分析〉,《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下冊,學生
書局,台北,1984年。
吳宏一:〈論王士禛的「花草蒙拾」〉,《中外文學》第九卷第九期,1981年2new window
月。
吳明益:〈從詩史觀到理想典律──王漁洋擇定選集所映現的詩歌觀點與意
涵〉,《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1期,1999年6月。
吳調公:〈論王漁洋的神韻說與創作個性〉,《文學遺產》,1984年第2期。
李士金:〈略論王士禛的神韻說〉,《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2
期。
沈金浩:〈一代正宗才力薄新論〉,《廣州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
張宇聲:〈王漁洋揚州文學活動評述〉,《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5
期。
張綱:〈王士禛的詞論主張及其創作實踐〉,《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
期。
黃景進:〈王漁洋「神韻說」重探〉,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
高雄,1989年。
劉世南:〈論王士禛的創作與詩論〉,《文學評論》,1982年第1期。
蔣寅:〈王漁洋與清詞之發軔〉,《文學遺產》,1996年第2期。
蔣寅:〈王漁洋與清初宋詩風之興替〉,《文學遺產》,1999年第3期。
蘇仲翔:〈論王漁洋的神韻說及其風格──兼評其代表作〈秋柳〉四章〉,《文
學遺產》,1984年第2期。
(4) 朱彞尊
王英志:〈朱彞尊山水詩初探〉,《暨南學報》哲社版,1996年第4期。
谷口匡:〈關於朱彞尊詩論的一個考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年
第1期。
束忱:〈朱彞尊「揚唐抑宋」說〉,《文學遺產》,1995年第2期。
屈興國、袁李來:〈朱彞尊詞學平議〉,《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年第1期。
孫克寬:〈朱竹垞詞與詩略論〉,《大陸雜誌》第六十三卷第二期,1981年8月。
高建中:〈朱彞尊的詞論及其創作〉,《文學遺產》,1981年第4期。
高建中:〈浙西詞派的理論〉,《詞學》第三輯,華東師範大學,上海,1985年。
張宏生:〈朱彞尊的詠物詞及其對清詞中興的開創作用〉,《文學遺產》,1994
年第6期。
曹保合:〈談朱彞尊的醇雅詞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11期。
黃天驥:〈朱彞尊、陳維崧詞風的比較〉,《文學遺產》,1991年第1期。
葉嘉瑩:〈浙西詞派創始人朱彞尊之詞與詞論及其影響〉,收錄於《清詞叢論》,
河北教育,石家莊,1998年。
葉嘉瑩:〈從艷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彞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收錄於《清詞叢論》,new window
河北教育,石家莊,1998年。
曾聖益:〈朱彞尊的詩文理論〉,《中國文化月刊》195卷,1996年1月。
蘇淑芬:〈朱彞尊的詠物詞〉,《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0卷8期,1987年8月。
5、 其他相關論文
于興漢:〈李夢陽詩學思想辨析〉,《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1
期。
王力堅:〈清初「本位尊體」詞論辨析〉,《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
王策宇:〈葉燮《原詩》正變觀試析〉,《古典文學》10卷,77年12月。
史小軍:〈明代七子派復古運動新探〉,《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7期。
史小軍:〈試論明代七子派的詩歌格調理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
年第2期。
朱征驊:〈宜興清代詞學簡說〉,《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艾治平:〈論清詞的流派〉,《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9期。
余國欽:〈正宗與別體辨析〉,《內蒙古師大學報》哲社版,2000年6月。
李世英:〈論清初詩歌思想的特點〉,《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4期。
李康化:〈從清曠到清空──蘇軾、姜夔審美理想的歷史考察〉,《文學評論》,
1997年第6期。
周秦、范健明:〈論清詩的學古趨向及其得失借鑒〉,《文學遺產》,1984年第2
期。
岳繼東:〈花間詞對「詞為艷科」觀念的影響及其意義〉,《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哲社版,1997年第6期。
邱美瓊、胡建次:〈明代詩學批評中的唐宋之論〉,《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
年第2期。
施議對:〈詞體結構論簡說〉,《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三卷第二期,1993年6new window
月。
胡明:〈一百年來的詞學研究:詮釋與思考〉,《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
年第7期。
胡建次、周逸樹:〈清代詞學批評視野中的正變論〉,《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9
年第4期。
范嘉晨:〈論前後七子對公安派的啟迪〉,《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年
第7期。
孫立:〈論詠史詩的寄託〉,《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年第1期。
孫克強:〈草堂詩餘的盛衰和清初詞風的轉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二卷new window
第一期,1992年3月。
孫克強:〈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
孫克強:〈試論雲間派的詞論及其在詞論史上的地位〉,《中州學刊》,1998年
第4期。
孫綠江:〈詩詞結構與詩莊詞媚〉,《社科縱橫》,1998年第1期。
徐江:〈清代詩學神韻說之意境論與風格論〉,《中州學刊》,1999年第4期。
張仲謀:〈明代詞學的建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9月。
張兵:〈明清易代與清初遺民詩〉,《江海學刊》,2000年第2期。
張兵:〈清詞研究二十年〉,《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
張兵:〈遺民與遺民詩之流變〉,《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4期。
張利群:〈中國古代辨體批評論〉,《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年12月。
張廷杰:〈論南宋詞學審美之變異〉,《文學遺產》,1997年第4期。
張麗:〈從艷科、小道到時代文學──略析我國古代詞論中尊體說的發展〉,《四
川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1期。
許總:〈論明清之際文學的繁盛及其特徵〉,《新疆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
第4期。
陳水雲:〈浙派詞學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江漢論壇》,1999年第5期。
陳水雲:〈崇禎末年到康熙初年詞學思潮〉,《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
第2期。
陳水雲:〈康熙年間詞學的辨體與尊體〉,《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
年第6期。
陳水雲:〈清代詞學的詩學化〉,《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
4期。
陳水雲:〈評康熙時期的選詞標準〉,《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陳水雲:《浙派詞學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江漢論壇》,1999年第5期。
陳書錄:〈明代前七子「宗漢崇唐」心態膨脹的誘因〉,《南京師大學報》社科
版,1994年第4期。
陳銘:〈近代詞論個性的迷失與重構〉,《浙江學刊》,1994年第4期。
陶爾夫:〈南宋詞與清代詞學研究中的困惑〉,《求是學刊》,1998年第3期。
程章燦:〈論詞的藝術特徵──關於詩詞體性之辨的再思考〉,《南京社會科學》
1994年第2期。
黃士吉:〈論雲間詞派〉,《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3期。
黃瑞雲:〈論清初詩歌〉,《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2期。
楊有山:〈婉約與豪放──本色詞與詩化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
年第2期。
楊有山:〈詩詞文體風格辨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0年7月。
楊海明:〈詞學理論和詞學批評的現代化進程〉,《文學評論》,1996年第6期。
楊海明:〈論《詞源》的論詞主旨──兼論南宋後期的詞學風尚〉,《文學遺產》,
1993年第2期。
楊萬里:〈略論詞學尊體史〉,《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11期。
葉嘉瑩:〈從雲間派詞風之轉變談清詞的中興〉,收錄於《清詞叢論》,河北教
育,石家莊,1998年。
趙永紀:〈古代論詩詩概論〉,《江西社會科學》,1995年第8期 
趙永紀:〈清初詩論的幾個問題〉,《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趙伯陶:〈清代初期至中期詩論芻議〉,《文學遺產》,1984年第2期。
鄢傳恕:〈清代詩論家論明代前後七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
年第3期。
劉石:〈試論尊詞與輕詞──兼評蘇軾詞學觀〉,《文學評論》,1995年第1期。
歐明俊:〈論詞體觀念的嬗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1期。
潘裕民:〈關於宋詞的豪放與婉約問題〉,《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
第2期。
鄧紅梅:〈明詞綜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12期。
錢仲聯:〈三百年來浙江的古典詩歌〉,《文學遺產》,1984年第2期。
錢建狀 劉尊明:〈尊詞與辨體:宋詞獨特風貌形成中的一對矛盾因子〉,《湖北
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7卷第3期,2000年5月。
謝桃坊:〈南宋雅詞辨原〉,《文學遺產》2000年第2期。
簡錦松:〈胡應麟詩藪辨體論〉,《古典文學》1卷,68年12月。
關愛和:〈自立不俗與學問至上:清代宋詩派的兩難選擇〉,《文學遺產》,1998
年第2期。
6、 學位論文
王坤地:《陳子龍及其經世思想》,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
年。
王翠芳:《陳維崧湖海樓詞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86年。
吳怡菁:《解讀與重建王士禛「神韻說」與王國維「境界說」》,清華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吳彩娥:《清代宋詩學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2年。new window
吳瑞泉:《明清格調詩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6new window
年。
李京奎:《清初詞學綜論》,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8年。new window
卓惠美:《王士禛詞與詞論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
年。
易新宙:《神韻派詩論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
年。
金鍾吾:《明末清初詩學復古與創新的思維體系──以《詩藪》、《原詩》為主》,new window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1年,
胡幼峰:《錢、馮主導的虞山派詩論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79年。
涂茂齡:《陳大樽詞的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崔文娟:《中詩學正變觀念析論》,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79年。
張少真:《清代浙江詞派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5
年。
陳明鎬:《清代前期詩歌創作論及其實踐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87年。
陳松宜:《清代接受宋詞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
年。
陳美:《明末忠義詞人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曾純純:《朱彞尊及其詞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
年。
黃如焄:《明代詩學精神與神韻傳統》,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new window
國88年。
楊麗珠:《清初浙派詞論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71年。
廖美玉:《錢牧齋及其文學》,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2new window
年。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new window
博士論文,民國82年。
蔡勝德:《陳子龍詩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
龍思明:《王漁洋神韻說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66年。
簡恩定:《清初杜詩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new window
權寧蘭:《朱竹垞詞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
年。
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論評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new window
論文,68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