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本色論」的詮釋問題及其反思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蕭名□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7
頁次:頁191-208
主題關鍵詞:本色當行本色論唐順之胡應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
  • 點閱點閱:43
「本色論」是中國文學批評的重要議題,肇端於宋代、而盛行於明代,在不同文體間、各種文學批評的範疇中逐漸發展成熟。回顧歷來對於「本色論」的研究,主要可分為兩個取向,一是綜述「本色論」的源流與發展,二是探討單一文體範疇內的「本色論」批評運用情形。上述兩種情形雖各擅勝場,但或對於考證未直溯本源,或只將焦點放在個別文體的範疇中,因此仍有亟待討論的空間。本文是就明代「本色論」的各個議題當中,探討批評家是從何種角度對文學作品作出批評?而這些批評的方式之間的關係又為何?對於宋代是否有繼承與發展?這些現象在中國文學的發展上又具有什麼意義?並從這些問題的釐析當中,重探「本色論」在文學批評相關問題中的不同內涵與意義。
圖書
1.唐圭璋(1970)。詞話叢編。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臧懋循(1965)。元曲選。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卓人月、徐士俊(200203)。古今詞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東陽(1983)。懷麓堂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可斌(1994)。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國球(1991)。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廷玉、楊家駱(1978)。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曾(1985)。能改齋漫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國球(1987)。鏡花水月--文學理論批評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世懋(1990)。藝圃擷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騫(1972)。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明初、葉曄(2007)。全明詞補編。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綖(2002)。詩餘圖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丁福保(2006)。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文煥(2004)。歷代詩話。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龔鵬程(1993)。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紹虞(2001)。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應麟(1973)。詩藪。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偉勇(20030000)。詞學專題研究。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師曾、羅根澤(1998)。文體明辨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清照(1975)。李清照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順之(1965)。荊川先生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沈德潛(1956)。明詩別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易安、傅璿綜(2006)。全宋筆記‧第二編。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熙元(1996)。優游詞曲天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玫儀(1987)。詞學考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羅忼烈(1997)。曲學抉微:羅忼烈戲曲談苑。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