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儒學詩研究
作者:洪素香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教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儒學清代臺灣儒學教育儒學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6
儒學向為中國之主流學術,在戰國時代與墨家並稱顯學;在漢武帝時被獨家尊崇;在宋代時被摻揉佛學而稱為新儒學,重視儒學之行動實踐,儒家教條成為教育人民之利器;明代時被專用為科舉考試科目,儒家教條依然是人民圭臬。清代沿襲之,開國初期的順、康、雍、乾更進一步,視儒學為官方唯一學術,親力親為,提倡儒學不遺餘力,不僅在中央及地方普遍興建文廟、設置儒學以教育學生,也將儒學作為科舉考試科目,並屢次御製聖諭頒布全國,作為教導士子及兵民之用。清廷領臺後,又將用在中國內地之這一套教育方式輸入臺灣,在臺灣也實施儒學教育。
本論文即以清代在臺灣實施儒學教育始末作為主軸背景,透過當時被清廷調派來臺負責教育工作之宦臺儒官,以及臺灣本土儒師之詩作,檢視清廷在臺灣實施儒學教育之情況與利弊得失,而因為筆者所採擇之詩作均與儒學教育相關,為方便論述時稱說,因此沿用臺大中文系教授陳昭瑛在《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一書中所使用之名稱,將其稱之為「儒學詩」。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用來敘述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等等;第二章用來追溯清代臺灣儒學教育之源頭;第三章用來敘述清廷在臺灣實施儒學教育之情形;第四章藉由敘述27位宦臺儒官之95首儒學詩,檢視清廷在臺灣施行儒學教育之情況;第五章藉由敘述11位臺灣本土儒師之99首儒學詩,檢視臺灣本土士子對儒學教育之接受情形;第六章藉由敘述宦臺儒官與臺灣本土儒師之儒學詩的創作藝術技巧表現,檢視他們兩者間之傳承軌跡;第七章藉由日據時期詩話、詩社、詩集與詩報中之論述,觀察清代臺灣儒學詩對當時臺灣之影響。
一、臺灣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59年。
丁宗洛:《陳清端公年譜》,臺灣文獻叢刊第二0七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4年。
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獻叢刊第九0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1年。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一三種,臺北:臺銀經硏室,1961年。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六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2年。
吳大廷:《小酉腴山館主人自著年譜》,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九七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71年。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一三種,臺北:臺銀經硏室,1961年。
林 豪:《澎湖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四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3年。
林棲鳳:《臺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五五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0年。
周 璽:《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六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2年。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六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0年。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一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2年。
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臺灣文獻叢刊第八七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0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五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0年。
陳 璸:《陳清端公文選》,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一六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661年。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0三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1年。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0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3年。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二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3年。
屠繼善:《恆春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七五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0年。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四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1年。
劉家謀:《赤嵌集》,臺灣文獻叢刊第一0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58年。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七種,臺北:臺銀經硏室,1958年。
鄭鵬雲:《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一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59年。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七三種,臺北:臺銀經研究室,1960年。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0種,臺北:臺銀經研室,1962年。
李望洋:《西行吟草》,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李逢時:《泰階詩稿》,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2001年。
許南英:《窺園留草》,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施瓊芳:《石蘭山館遺稿》,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陳維英:《太古巢聯集》,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年。
陳肇興:《陶村詩稿》,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鄭用錫:《北郭園全集》,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章 甫:《半崧集簡編》,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894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不著編人:《文宗顯皇帝實錄》:臺北:台灣華文出版社,1970年。
不著編人:《學政全書》,史料六編,臺北:廣文書局,1974年。
不著編人:《臺南縣志》,臺南縣新營鎮:臺南縣政府,1980年。
不著編人:《欽定大清會典》,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不著編人:《臺灣輿地彙鈔》,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大通出版社,1984年。
不著編人:《李延平集》,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不著編人:《清史稿校註》,臺北縣:國史館,1986年。
不著編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不著編人:《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大通出版社,1987年。
不著編人:《臺灣教育碑記》,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大通出版社,1987年。
不著編人:《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臺北:臺銀經研室,臺灣文獻叢刊,1994年。
不著編人:《清耆獻類徵選編》,臺灣歷史文獻叢刊,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不著編人:《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不著編人:《全唐詩》,北京市:中華書局,1999年。
王靜芝:《詩經通釋》,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1977年。
王德毅:《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出版社,1993年。
司馬遷:《史記》,臺北:文馨出版社,1975年。
李汝和:《臺灣省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年。
朱仕玠:《小琉球漫誌》,臺中:文听閣圖書,2007年。
朱 熹:《朱子語類》,臺北:正中書局,1882年。
江寶釵:《瑞桃齋詩話校註》,國立編譯館主編,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
吳大廷:《東瀛訓士訓民錄》,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縮影資料,臺灣分館攝製,1920年。
施懿琳:《全臺詩》第壹冊至第伍册,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4年。
施懿琳:《全臺詩》第陸冊至第拾貳册,臺南:臺灣文學館,2008年。
杜正勝:《中國文化史》,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范 瞱:《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
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集》,彰化市:彰縣文化局,2004年。
華文軒:《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莊金德:《清代臺灣教育史料彙編》,臺中:臺灣文獻委員會,1973年。
黄叔璥:《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大通出版社,1984年。
黃哲永:《全臺文》,臺中市:文听閣圖書,2007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連 橫:《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二輯,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年。
陳昭瑛:《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張本政:《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聖祖實錄》,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廷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脫脫等撰:《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陳名實:《閩台儒學源流》,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二輯2,臺北:龍文出版社,2009年。
楊 倫:《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1993年。
蔡先金:《孔子詩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劉 向:《戰國策》,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劉 昫:《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9年。
劉寧顏:《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楊廷理:《知還書屋詩鈔》,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薛紹元:《臺灣通志稿》,成文出版社,1983年。
澤田總清原著,王鶴儀編譯:《中國韻文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謝金鑾:《教諭語》,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總館。

三、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期刊學報論文
林義正:〈李綱《易》說研究¾¾兼涉其《易》與華嚴》合轍論〉,臺大文史哲學報,2002年12月。new window
吳榮富:〈台灣儒學教育與古典詩的發展〉,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
胡萬川:〈土地‧命運‧認同‧──京官來台灣敗地理傳說之探討〉,《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期,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10月。new window

(二)博碩士論文
王惠琛:《清代台灣科舉制度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7月。
林孟輝:《清代臺灣學校教育與儒學教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葉憲峻:《清代臺灣教育之建置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2年6月。new window
楊添發:《陳維英及其文學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語文研究所中國文學組,碩士論文,民國95年2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