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50年來(1960~2016)「明鄭至戰後初期臺灣儒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李威寰
作者(外文):Li, Wei-hua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2
頁次:頁85-153
主題關鍵詞:臺灣儒學臺灣儒教臺灣學術思想研究回顧研究展望Taiwanese confucianismTaiwanese confucian religionTaiwanese academic thoughtResearch retrospectResearch prospec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03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翁聖峰(20061200)。《鳴鼓集》反佛教破戒文學的創作與儒釋知識社群的衝突。臺灣文學學報,9,83-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若樸(20020900)。「民間儒教」概念之試探--以臺灣儒宗神教為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4,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聖峰(20091200)。《鳴鼓集》反佛教破戒詩歌的意識與內涵。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2,309-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憲峻(20081200)。清代臺灣儒學與孔廟之設置。社會科教育研究,13,185-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憲峻(19990600)。清代臺灣儒學教育設施。臺中師院學報,13,187-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顧敏耀(20110600)。臺灣清領時期經學發展考察。興大中文學報,29,193-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朝成、盧其薇(20090600)。從鰲峰書院到海東書院:論清代臺灣朱子學的二個向度。東華漢學,9,281-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世偉(20110600)。海濱扶聖道:戰後臺灣民間儒教結社與活動(1945-1970)。民俗曲藝,172,205-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耀潾(20051200)。在邊緣的邊緣實踐--以清代臺灣澎湖文石書院山長林豪為例的研究。成大中文學報,13,195-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淑慧(20040900)。竹塹文人鄭用錫、鄭用鑑散文的文化意涵及其題材特色。中國學術年刊,26,173-204+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錦堂(20061200)。教育勅語、御真影與修身科教育。臺灣史學雜誌,2,13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晉龍(20150600)。民國肇建前新竹地區鸞書使用《詩經》表現探論。清華中文學報,13,107-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光宇(19941200)。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新史學,5(4),163-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淑珍(20040200)。徐復觀在臺灣--兼論外省知識分子在臺灣思想史上的意義。當代,80=198,66-80+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淑珍(20040300)。徐復觀在臺灣--兼論外省知識分子在臺灣思想史上的意義。當代,81=199,88-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蘇瑞鏘(20070100)。民主與傳統的辯證--1950年代後期臺港自由主義者與新儒家的論戰以及研究方向初探。彰中學報,24,109-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順隆(19991200)。日治時期臺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49(4),107-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卜問天(19881100)。思想的蘆葦:邁向「吾與汝」的儒學--臺灣儒學運動的省思片段。鵝湖,14(5)=161,54-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川路祥代(20020600)。日治初期臺灣之「漢文」教育。南臺應用日語學報,2,165-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子安宣邦(1998)。儒教文化の多元性--「台湾儒学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から。思想,883,96-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川路祥代(20021200)。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儒學」.「漢文」.「修身」。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2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彥壽、黃麗奇、王飛燕(2013)。閩臺書院刻書的傳承與發展。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淑蕙(20101200)。日治時期臺灣「燈謎」對《詩經》的運用。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29,7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江燦騰(20130400)。日治昭和初期臺灣儒佛知識社群的詮釋衝突。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2,145-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平常(20010900)。記民國四十年代臺灣農村的漢文私塾。社教資料雜誌,278,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威寰(20150600)。論「一九三○年臺灣儒墨論戰」--前史、論述、殖民地情境。臺灣文學研究,8,99+101-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卓玫君(20060700)。日治時期臺灣戲劇現代性論述的萌芽--以1918-1920彰化崇文社戲劇改良徵文為例。戲劇學刊,4,27-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美秀(20100600)。清領時期吳德功儒學價值觀念的形成。興大人文學報,44,11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穎(2005)。清代臺灣儒學文化的地域分佈及其原因。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3),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杜維超、張盛文(2013)。實學與閩學在臺灣儒學發展中的思想對立及合流。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淑慧(20081200)。儒教與風俗--施瓊芳、施士洁散文所呈現的文化面向。東華漢學,8,141-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淑慧(20070400)。世變下的書寫--吳德功散文之文化論述。臺灣文學研究學報,4,9-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慶彰(1994)。臺灣近四十年來詩經學研究概況。文學遺產,1994(4),119-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耀潾(19980500)。清臺灣縣學教諭鄭兼才的儒學思想與實踐。成大中文學報,6,129-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柯喬文(20080800)。彰化崇文社崇孔祭儀與孔教思想。彰化文獻,11,2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翁聖峰(20001200)。日據時期(一九二0-一九三二)臺灣的儒學與儒教--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臺灣文獻,51(4),285-3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立文(2004)。中國學術的界說、演替和創新--兼論中國學術史與思想史、哲學史的分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靜茹(20070600)。試論鄧傳安建構在臺儒學系譜的意圖--以倡建鹿港文開書院始末為例。國文學報,41,3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梁淑媛(20111200)。飛登聖域:臺灣日治時期鸞堂賦的書寫策略與場域觀。儒學研究論叢,4,247-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梁淑媛(20110800)。傾聽神諭:臺灣「宣化」鸞賦的倫理向度探析。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0,3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許炎初、蘇全正(20060100)。「臺灣儒學」發展的一些省思與如何具體實踐之道。建國科大學報,25(2),4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郭妍伶(20080200)。川路祥代教授與日治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國文天地,23(9)=273,20-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名實、林國平(2007)。臺灣儒學傳統與反抗日本侵略的鬥爭。閩臺文化交流,2007(1),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名實(2011)。臺灣儒學現代化與中國認同。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1(6),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名實(2010)。鴉片戰爭後臺灣儒學傳統與民族精神的重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3),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宏志(2012)。近年大陸臺灣儒學研究述評。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昭瑛(2010)。臺灣儒者論儒學的普世價值:王敏川與徐復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傅正玲(20021100)。臺灣儒家經典教育的歷程考察。鵝湖,28(5)=329,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典權(19660500)。明代臺灣之儒風及其影響。孔孟月刊,4(9),11-1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師樵(19650500)。臺灣日據時代的尊孔思想。孔孟月刊,3(9),15-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麗生(2010)。清代臺灣儒學邊緣位格的構成--以渡臺仕儒的朱子論題為中心。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集刊,2010(2),95-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廖紫吟(20110400)。音樂家江文也及其經學著作《上代支那正樂考--孔子の音樂論》。國文天地,26(11)=311,9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正剛、許云(2006)。康熙時期臺灣學宮建設經費探析。中國文化研究,2006(秋之卷),11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蔡振豐(2010)。臺灣新儒學與自由主義--以臺灣認同論述為主的討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6-1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蔣竹山(1997)。評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民間宗教,1997(3),363-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蔣素芝(2007)。論康雍乾時期臺灣儒學的區域性特徵。韶關學院學報,28(2),105-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鄭志明(19961000)。臺灣善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宗教哲學,2(4)=8,15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鄭志明(2008)。臺灣儒學的社會關懷。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16-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謝明如(20100600)。日治初期臺灣地方教育會之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3,231-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謝崇耀(20080300)。日治初期新舊學之爭的歷史考察與時代意義。人文社會學報.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4,199-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蘇瑞鏘(20110300)。《民主評論》的新儒家與《自由中國》的自由主義者關係變化初探:以徐復觀與殷海光為中心的討論。思與言,49(1),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楊晉龍(20010800)。臺灣近五十年詩經學研究概述一九四九~一九九八。漢學研究通訊,20(3)=79,28-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施懿琳(19970300)。由反抗到傾斜--日治時期彰化文人吳德功身份認同之分析。中國學術年刊,18,317-344+444-4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吳文星(19880500)。日據時期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26(1),101-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吳文星(19780900)。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3),6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游勝冠(20090400)。同文關係中的臺灣漢學及其文化政治意涵--論日治時期漢文人對其文化資本「漢學」的挪用與嫁接。臺灣文學研究學報,8,275-3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高評(20040800)。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漢學研究通訊,23(3)=9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高評(20041100)。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漢學研究通訊,23(4)=92,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吳進安(20090600)。清朝臺灣儒學中的朱子學意涵與詮釋。漢學研究集刊,8,5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美玉(1999)。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文璋(2003)。儒學與社會實踐--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儒學與社會實踐--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登昱(1997)。危機與變遷--民國四十年代的儒學傳播新主題。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臺南市文化中心。283-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耀潾(2001)。謝金鑾的儒學思想與實踐。「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43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中心(2005)。臺灣與遺民儒學:1644與1895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灣與遺民儒學:1644與1895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中心(2005)。「臺灣儒學文獻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灣儒學文獻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海煙(2005)。臺灣儒學的主體性問題。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栢傑(2012)。維繫傳統?殖民共謀?試論「殖民地儒學」的時代表徵:以魏清德的文言小說為例。第九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433-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淵洯(1995)。清代臺灣的學術發展。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553-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君名(2010)。臺灣書院的功能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若淮(2010)。臺灣文社及其《臺灣文藝叢誌》研究(博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憲峻(2003)。清代臺灣教育之建置與發展(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瑛琪(2005)。夾縫中的文化人--江文也及其時代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翔任(2003)。張純甫「是左」、「非墨」思想研究--以古史辨運動為背景(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堂智(2006)。清代臺灣書院文化場域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瑜庭(2011)。日本與臺灣的漢學連結:明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11)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子媖(2014)。論「菁英儒學」與「庶民儒學」在臺灣的相容與隔閡(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尤隨終(2005)。明鄭至日治時期(1661-1945)臺灣儒學之研究(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惠琛(1990)。清代臺灣科舉制度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治萱(2009)。從書院教育到公學校教育:清末到日治時期苗栗地方社會的變遷(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進添(2006)。日治時期臺灣儒學代表人物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惠燕(2012)。《上代支那正樂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秦四霞(2008)。明鄭時期臺灣儒學的創立及其內涵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幸如(2004)。台灣日據時代之教育敕語實行--以公學校修身科為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建男(2009)。清末日初台灣傳統文人的小說接受與創作--一個儒教視角的考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宏志(2014)。臺灣儒學的社會傳播與發展(博士論文)。南開大學,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琬琪(2004)。張純甫儒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瑞霞(2008)。從書院到鸞堂:以苗栗西湖劉家的地方精英角色扮演為例(1752-1945)(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彭筱芸(2014)。林履信學術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東珍(2000)。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廖威茗(2015)。吳子光《春秋》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潘勲(2010)。伊澤修二對臺教育政策之儒教利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栢傑(2014)。『啟蒙/載道』與『東洋意識』--論日治前期台灣儒學的兩個面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蘇世昌(2009)。1920-1937台灣新知識份子思想風貌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蘇純婉(2010)。清代台灣儒學中「氣類」意識的轉化與在地實踐--以鳳山縣為考察範圍(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鐘瓊芳(2012)。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傳承及其影響(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Li, Su-san(1998)。Xu Fuguan and New Confucianism in Taiwan (1949-1969):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xile Generation(博士論文)。Brown University。  new window
29.川路祥代(2002)。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朝陽(2011)。儒家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貴三(2013)。臺灣易學人物志。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慶彰、蔣秋華(2013)。清領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臺灣教育碑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新憲(2002)。臺灣的書院與鄉學。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朝陽(2008)。臺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名實(2008)。閩臺儒學源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朝陽(20010000)。明清臺灣儒學論。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麗生(20100000)。邊緣與非漢: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南要(1974)。儒宗神教的考證。臺中:鸞友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淑慧(2007)。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鎮華(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昭瑛(2009)。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深切(1998)。孔子哲學評論。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仁義(1990)。異端觀點:戰後臺灣文化霸權的批判。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增田福太郎(1996)。台湾本島人の宗教。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江啟綸(2015)。日治中晚期臺灣儒學的發展與變異--以孔教報為主要分析對象(1936-1938)。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宏明(2016)。日本統治下台湾の教育認識:書房・公学校を中心に。橫濱:春風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明輝(20100000)。近代東亞變局中的李春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美惠(2016)。臺灣儒教詩與清代文廟樂。臺南: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淑慧(20090000)。禮俗.記憶與啟蒙: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洪素香(2015)。檢視清代儒學教育在臺灣--清代臺灣儒學詩研究。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拱乾、周元文、張光前(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焜源(2015)。徐復觀思想研究:一個臺灣戰後思想史的考察。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名實(2014)。臺灣儒學傳承與政治認同。福州: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昭瑛(2011)。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昭瑛(2001)。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和現代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益源、鄭大(2014)。科舉制度在臺灣。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俊傑(2011)。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俊傑(2011)。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書瑋(2013)。臺灣清治末期散文中的文化論述研究(1871-1895)。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翁聖峯(2007)。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韓非、王先慎、鐘哲(1998)。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瑋芬(20050000)。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莊金德(1973)。清代臺灣教育史料彙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昭瑛(20050000)。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志宇(19970000)。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子安宣邦、陳瑋芬(2004)。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賴貴三(2005)。臺灣易學史。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尹章義(19890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見川(19960000)。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進興(19940000)。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游勝冠(20120000)。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臺灣解殖文學。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亨(19880905)。臺灣儒學發展問題管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水萍(19970414)。臺灣儒學會議的省思--南臺灣與原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純甫(1998)。非墨十說。張純甫全集‧文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1993)。戰後台灣關於儒家思想的研究。戰後台灣的教育與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見川(1996)。臺灣鸞堂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義正(2016)。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慶彰(2002)。吳德功《瑞桃齋文稿》所反映的儒學思想。明清時期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培懿(2008)。日治時期臺灣學者的儒學反思內涵--由周定山的〈「儒」是什麼?〉一文談起。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子偉(2016)。日治時期臺灣哲學系譜與分期。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翁聖峰(2009)。日治時期臺灣孔教宗教辨--以臺灣文社及崇文社為論述中心。文學視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時嘉(2013)。揚文策略下「文」與「文明」的交錯--以1900年揚文會為例。臺灣研究新視野:青年學者的觀點。臺北:麥田: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春凌(2013)。思想史視野中的章太炎與臺灣。臺灣研究新視野:青年學者的觀點。臺北:麥田: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志明(1988)。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臺灣民間宗教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