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80年後台灣打擊樂發展之研究
作者:黃堃儼
作者(外文):Hwang Kuen-Yean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博士班
指導教授:朱宗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台灣打擊樂、1980年、打擊樂作品、打擊樂教育Percussion, percussion works, percussion in Taiwan, PAS, TIP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打擊樂器 (Percussion Instruments)隨著人類的文化,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之久,而世界各文化群中,以鑼鼓傳統音樂形式存在的打擊樂,雖然在傳統藝術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整體來說,以往打擊樂的地位的確不如管樂、弦樂、聲樂以及鍵盤樂等樂種。今日我們所稱之「打擊樂 (percussion)」,是古典音樂種類之中,比較晚興起的一個樂種,至今尚未超過一個世紀。而台灣的打擊樂發展起步相對地更晚,比起西方國家慢了半個世紀之久,一直到了1980年代,台灣的打擊樂環境才因為一些人、事、物的巧妙組合,才在後來的三十個年頭當中,產生了質與量的重大進展。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有台灣社會環境的變遷、國外打擊樂的引進影響、特定人士的大力推廣、政府的重視與支持等,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文化根基孕育了打擊樂在台灣快速發展的生命力。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的打擊樂發展從1980年之後,無論是學習與演奏人口的數量、演出的能見度與精緻度、學術與社會的地位、與全球平台的接軌、打擊樂作品的數量與質量、打擊樂器的製造工藝水準、一般民眾對打擊樂的觀感與評價等各方面,都因為前述的因素而大大地提昇到非常高的程度。未來台灣的打擊樂發展,應延續現有的基礎,持續不斷尋找文化上的養分,結合與時俱進的創意,加上前仆後繼的打擊樂工作者與作曲家,投入打擊樂的領域,繼續讓台灣成為世界打擊樂版圖中重要的地標。
Percussion instruments have long existed for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following the progress in human culture. Although percussion music widely exists in the traditional music of drum form amo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worldwide with considerable important status; nonetheless the status of percussion music in comparison with band, strings, vocal and keyboard music in general is not as outstanding. The percussion we know today is a late-rising music type of classical music which has not exceeded for more than one century. The startu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cussion was relatively late for Taiwan and about half of a century slower than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It was only until the 1980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was produced in the percussion environment of Taiwan in the following 30 years due to some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people, incidents and objects. The critical factors include changes in Taiwan’s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percussion, the promotion of particular figures, and the support and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Most importantly, the cultural roots of Taiwan have nurtured the rapid developing vitality of percussion in Taiwan.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and playing, visibility and delicacy of performance, academic and social status,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platform,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ercussion works, the leve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n percussion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the percussion development of Taiwan has substantially high level due to the aforementioned factors since the 1980s. The future percussion development of Taiwan should extend the existing foundation and continue to search for cultural nurturing in addition to combining with advanced creativity and percussionists and composers one after the other committed in the field of percussion, in order to help Taiwan become the landmark of global percussion map.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朱宗慶,打擊樂演奏的探討。台北市: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1993。
朱宗慶,鼓動 朱宗慶的擊樂記事。臺北市:遠流,2001。
李天鐸,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臺北市,遠流,2011。new window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2003。new window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臺北市:五南,2007。
林炎旦主編,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2011。
林群英,藝術概論 藝術新理論。台北市:全華,2004。
洪泉湖 等著,台灣的多元文化。臺北市:五南,2005。new window
思想委員會 編著,台灣史:焦慮與自信。臺北市:聯經,2010。
桂冠學術編輯室〈譯〉, Hugh, M. M. ,&Paul,T.,&Edgar,W.著,音樂概論( Introduction
to music ) 。臺北市:桂冠圖書,1999。
茅原,未完成音樂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范錡,哲學概論。臺北市:台灣商務,1993。
陳慧珊〈譯〉, Eduard Hanslick 著,論音樂美 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臺北市:
世界文物,1997。
陳漢金,音樂獨行俠 馬水龍。臺北市:時報文化,2001。
游素凰,台灣現代音樂發現探索1945-1975。臺北市:樂韻,2000。
張前〈譯〉,渡邊 護著。音樂美的構成一版二刷。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曾能汀 等編,聽見台灣的聲音─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朱宗慶、錢南章
、柯基良、張己任、劉玄詠〈主持人〉,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台
中縣霧峰鄉:國立台灣交響樂團,2008。
楊孟瑜,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臺北市:天下遠見,1998。
楊軍,京劇鑼鼓知多少?。臺北市:台灣戲曲學院,2008。
劉家渝,朱宗慶 永不回頭的擊鼓人。台北市:聯合文學,2002。
劉阿榮 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北縣深坑鄉:揚智文化,2006。new window
劉岠渭 〈主譯〉,音樂圖驥。台北市:小雅音樂,2006。
錢南章、賴美貞,南風樂章 錢南章的作曲人生。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2007。
謝東山,藝術概論。臺北市:華都文化,2008。
顏綠芬、徐玫玲,台灣的音樂。台北縣淡水鎮: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6。
顏綠芬 主編,台灣當代作曲家。台北市:玉山社,2006。
羅基敏,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臺北市:時報文化,2005。

二、音樂學刊、年誌、專刊

顏綠芬 主編,關渡音樂學刊 創刊號。台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2004。
吳榮順 主編,關渡音樂學刊 第八期。台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2008。
溫秋菊 主編,關渡音樂學刊 第九期。台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2008。
豐收鑼鼓 朱宗慶打擊樂團五年誌。台北市:朱宗慶打擊樂團,1990。
朱宗慶打擊樂團15年誌。台北市: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2001。
敲敲話 心故事:朱宗慶打擊樂團20年誌。台北市: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
2006。
1993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1993 5/25-5/30。
1996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1996 5/22-5/26。
1999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1999 6/5-6/12。
2002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2002 5/18-5/29。
2005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2005 12/28 – 2006 1/2。
2008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2008 5/25-6/1。
2011台灣國際打擊樂節 專刊。2011 5/20-5/27。

三、外文書目

James Blades.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nd their History. Westport, Connecticut: The Bold Strummer, LTD, 1992.
John H. Beck:Encyclopedia of Percussion .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 Inc , 1955 .
Ted Gioia .The History of Jazz.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Don Michael Randel. 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elknap Harvard.
Bryan R.Simms. Music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tyle and Structure( 2nd ed. ).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6.

四、外文期刊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34, No.1-6, 1996.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35, No.1-6, 1997.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37, No.1-6, 1999.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38, No.1-6, 2000.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39, No.1-6, 2001.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0, No.1-6, 2002.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2, No.1-6, 2004.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3, No.1-6, 2005.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6, No.1-6, 2008.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7, No.1-6, 2009.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8, No.1-6, 2010.
The Journal of the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Vol. 49, No.1-2, 2011
Percussion News, November 2000
Percussion News, January 2001
Percussion News, May 2001
Percussion News, September 2001
Percussion News, November 2001
Percussion News, May 2002
Percussion News, September 2002
Percussion News, November 2002
Percussion News, January 2005
Percussion News, March 2005
Percussion News, May 2005
Percussion News, July 2005
Percussion News, September 2005
Percussion News, November 2005
Percussion News, January 2008
Percussion News, March 2008
Percussion News, May 2008
Percussion News, July 2008
Percussion News, September 2008
Percussion News, November 2008
Percussion News, July 2009
Percussion News, November 2009
Percussion News, January 2010
Percussion News, March 2011
Percussion News, May 2011

五、學術論文

于世淑,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以多元文化課程概念
檢視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8出版,台北市,2008。
林琇瑛,國內表演藝術經紀現況發展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10。
林霈蘭,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探討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的多元發展。國立臺北藝
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出版,台北市,2005。
林聖凡,影響青少年觀賞或參與表演藝術活動之因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
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06。
范勝弘,從世界知名的打擊樂團看打擊樂的發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03。
許蕙美,表演藝術跨城市合作創作之經驗探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009。
許毅,以打擊樂器之特性對提升音樂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
系碩士論文,2008出版,台北市,2007。
郭曉娟,臺灣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結構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
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2010出版,台北市,2009。
游君如,多元文化與藝術教育─以藝術品中的文化多元譯題為例。彰化師範大學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出版,彰化,2000。

程筱雯,二十世紀打擊樂重奏展演的特色與創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10。
張培銣,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音樂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國立政治大
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2009出版,台北市,2009。
張佳華,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周邊商品行銷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台北市,2008。
詹友琪,體制外音樂教育的發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2008。
莊效文,新視野的浮現:半世紀以來台灣音樂創作的論述。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new window
樂學系博士論文,100年出版,台北市,2010。
葉克秋,表演藝術周邊商品產製意義與消費價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出版,台北市,2010。
潘燕婷,1998-2007 年臺灣音樂教育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
樂學系碩士論文,2008出版,台北市,2007。
蔡蕙如,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師多元文化素養探究。音樂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2009。
謝迪鋒,僧多粥少下的五餅二魚?─從表演藝術團體角度探討我國藝術補助制
度。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07。

六、樂譜

潘皇龍:《莊嚴的嬉戲》
李泰祥:《流水‧古厝‧酒家》
溫隆信:《現象三》
馬水龍:《我是……》
馬水龍:《竇娥冤》
許博允:《境》
錢南章:《擊鼓》
錢南章:《五首小品》
賴德和:《春去秋來
潘皇龍:《擊樂劇場──太擊篇》
錢南章:《獅鼓》
金希文:《流蕩之星》
鍾耀光:《雷霆所言》
洪千惠:《飆鼓》
洪千惠:《白蛇傳》
張瓊櫻:《射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