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轉型期中國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險 制度之研究
作者:林文軒
作者(外文):Lin, Wen-Hsu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中山學術組
指導教授:葉明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農民工雙重邊緣人社會保障制度城鄉二元結構選擇性覆蓋社會安全制度rural migrant workersdual marginalization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binary structureselective coveragesocial secur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83
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的「農民工」,今天已成中國大陸一個規模龐大的社會群體(階層),更是其經濟增長貢獻份額巨大的產業大軍。吾人對其「稱謂」的變化,即自開始的「盲流」、「民工」、「外來務工人口」,以至於「農民工」、「新移民」等,折射出大陸社會主流意見對農民工態度的轉變。換言之,數十年來,農民工經歷了從被排斥(歧視)、打壓到默許、認可,直至接納、鼓勵的過程。但到目前,大陸廣大的農民群眾卻仍處於權利失衡與貧困之中,農民工在城鎮打工始終處於尷尬的邊緣地位。從農民工這一「雙重邊緣人」的諸般不公平待遇,充分表示二十年來中共的改革速度與幅度不大,更顯見其制度政策改革的複雜性和長期性。
本論文認為,農民工問題是一個涉及到中國大陸經濟、政治、社會乃至其他層面的綜合性問題。現實生活中的城市農民工,不論身份、地位、收入等方面,都處於弱勢狀態。現階段農民工是個絕對的弱勢群體,且處「制度障礙型的邊緣化」困境;以致遭受多方面不公正待遇甚至歧視。總體上看,城市農民工人還處於社會保障制度的空白地帶。近幾年,最重要社會保障項目──社會保險方面,在中共中央要求下,一些城市已為農民工逐步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等險種,農民工也初步享有公民社會福利權,但程度卻很低。
當前,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格局是:多種模式、各行其政,結構性缺失,整體社會保障水平低下。農民工社會保險的框架性、原則性規定,缺乏明確、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制度不統一,關係轉移接續不便捷,是現存主要問題。歸結社會保險方面,主要問題在:一是農民工工傷保險缺失嚴重。二是農民工幾乎沒有失業保險。三是養老保險「入多退少」。四是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嚴重滯後,醫療費用過高。五是女性農民工的生育保險嚴重缺失。
進入新世紀,農民工群體的「代際」更替已基本完成,上億的新生代農民工(80後)成為農民工的主體;惟其現實圖景是:新生代農民工成了無根的一代,失落故鄉的一代,處於「經濟接受,制度排斥」邊緣化狀態。新生代農民工既然來到所嚮往城市,卻又因為隔膜和歧視被城市所排拒,游走於城鄉邊緣,於是成了無根的一代,失落故鄉的一代;從而成為「城市」與「農村」之中的「雙重邊緣人」。儘管他們融(入)城(市)願望強烈,無奈迄仍處在游離或邊緣化命運,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單元(或階層),擺盪在城鄉之間。
長期以來,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的嚴重影響,中共社會保障制度主要以城市居民為保障對象,農民工基本處於一種保障水平低、甚至無保障地位。「農民工」這一特殊「身份」,象徵著一種時代「創傷」,且這種「創傷」,讓農民工難以完成向工人(市民)身份轉變,並淪為資本(企業主)肆無忌憚地榨取他們剩餘價值的社會基礎。事實上,在二元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下,城市(地方)政府也缺乏解決農民工群體問題與政策執行的專責部門。復又,農民工社保制度缺乏頂層設計,更加劇各地運行的「碎片化」,客觀上造成了農民工問題是「上有宏觀政策,下無落實對策」局面,從而出現「社會全面關注、政府極為重視、政策無法落實」的困境。
自始至今,中國大陸的社會保障體系,表現的仍是一種「選擇性覆蓋」現狀,即把一些社會弱勢群體如農民工等,都排斥在制度保障之外。情況說明,農民工是大陸現今最龐大的「失語」群體,更是「沉默的大多數」。一方面,缺乏政治發言權是本身取得進步的最大障礙;另方面,其社會福利的獲得,取決於上級政府規定,或者地方官員和政府的慷慨施捨。因之,「政治公民權」在地方層面上仍然任重道遠。這充分說明「生存權」已得來不易,更遑論講求「發展權」!
總而言之,農民工問題隱含著很多社會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既涉及現代法治社會的一些重要價值,如憲政、人權等;又關涉諸多現行制度安排,如打破戶籍藩籬、維權等等,不一而足。它不僅是中共亟待解決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還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因此,本文認為,如何具體又徹底地解決廣大農民工的社會保險問題,是一個「未解」並且「待解」的重大課題,其複雜性和長期性,自不待言!這個重大的「戰略」課題,亟須中共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實積極進行研究、探索、借鑒和引導,更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
Emerging in the 1980s of the 20th century,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become a social group (class) with a tremendously large population which has enormously contribute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The attitude of main-stream public toward this group of population has also changed as reflected in the evolving of the “title” people use in referring this large population, e.g., from “aimless drifters”, “civilian labor”, “non-local labor population”, to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new immigrants”. In other words,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gone through a painful experience of being rejected (discriminated), suppressed; then connived, approved; and eventually, accepted and even appreciated. Nevertheless, the general peasant population as a whole is still suffering from the imbalance of civilian rights and poverty;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still finding themselves in an awkward and marginal social status – being alienated from their own hometowns and from the cities they work. This twofold misery of marginalization, which causes various unfair treatments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suffer, clearly indicates China’s ineffective reformation of a pattern with a low tempo and a small magnitude. This also shows the complexity and tardiness in China’s long-term chronicle of systematic and strategic reformations.
In this stud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ssue relate to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s a very comprehensive problem which involves China’s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other gradations. In real life, a rural migrant worker is most likely under privilege, regardless of his or her identity, social status, and income, etc.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an absolutely disadvantaged minority which is in a predicament caused by a “marginalization of systematic obstacle”; and accordingly, they are suffering from unfair treatments and even discrimin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ities still find themselves in the legal limbo when it comes to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as requir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ome cities have progressively develop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protection issues – social security which includes some insurance on retirement, medical care, unemployment,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child birth. The rural migrant works are starting to benefit from - though in a limited capacity - the rights of social welfare an average citizen usually enjoys.
Currently, the fundamental framework of the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for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s shaping up in the form of: multiple modes, each-goes-his-own-way style, systematic deficit, and a low overall standard. This framework is lack of principle regulations, clear, and operational systems. The most urgent issue to be resolved is the un-unified systems which lead to ineffectiveness of policy execution due to discontinuities among governmental sectors. The major problems remain in the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for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a serious lack of insurance for occupational injury, virtually no insurance for unemployment, a pay-more-receive-less insurance for retirement, a sluggish protection system for medical care with expensive costs, and a serious lack of insurance for women’s child birth.
As stepping into the new century, “generation replacement” is basically achieved as a hundred millions young blood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reality nonetheless, the young generation is also a rootless and lost generation. They are still marginalized from the society since they are rejected by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may be accepted for economic concerns. The young workers, as they come to the cities they yearn for, are alienated by the city residents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mutual communications or even discrimination, are wandering on city borders, become a rootless and lost generation, and finally are marginalized from both the city residents and folks back home. In spite of their eager to blend into urban life, the young workers cannot help it to find themselves falling into a wandering and marginalizing fate to form a unique social identity which is not accepted by either side.
Due to the effects of this long-term “binary structure”,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situated in a low-level, if not none, standard of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which are mainly provided for the city residents by the government. This special “identity” of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presents a trauma of an era, and the trauma prevents them from changing into the workers as a regular city resident. Instead, their surplus values fall prey to some unscrupulous capitalists (employers). In fact, city (local) administrations are lack of an ad-hoc department to handle and execute the issues and problems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s a social group may have. What is worse is that there is no top-to-down structure of plan on solving the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for those workers. The social protections are performed in a unorganized and scattered way for those worker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a result, those workers are facing a situation that the top end (government) has a determin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but the bottom end (policy execution sectors) has no clue on achieving the goal. The issue has indeed become a dilemma of “a full national attention, a government’s top priority, and no abilities of execution”.
From the beginning, China’s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are in a form of “selective coverage” which excludes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systems. In reality,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form the largest group of “aphasia”; they are the “silent majority”. However, the right of speak,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channel for obtaining various benefits in a political way, depends on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or even on the generosity of the officials of local and central administrations. On the local level, “political rights for a citizen” are still far from a reality for those workers to live their daily lives, let along the “rights of development”.
As a conclusion, the issues of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mply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which are bo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ed – they involve some important values of a modern legislative society such as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human rights, and some social arrangements such 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is registration. This is not only a major social problem to be resolved in reality, but also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e issue of the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s for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is unsolved and it needs an urgent attention to be solved. This strategic issue requires a total cooperat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administrations to research, examine, learn, and guide -- with a full support of the general public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nce for all.
一、中文書目
(一)專書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華中師範大學、全國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調查課題組,2007。《當代中國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方 巍,2009。《社會排斥及其發展性對策──杭州市農民工勞動社會保障個辦研究》。上海市:上海市格致出版社。
王竹林,2009。《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牛鳳瑞、潘家華、劉治彥/主編,2009。《中國城市發展30年(1978-2008)》。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史柏年等編,2005。《城市邊緣人──進城農民工家庭及其子女問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田慧生、吳霓主編,2010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基於12城市調研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石宏偉,2008。《中國城鄉二元化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 力,2008。《當代中國社會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立華等,2008。《中國農民工權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 平,2008。《中國轉型時期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研究》。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培林、李 強、馬 戎主編,2008。《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培林、陳光金、張翼、李煒,2008。《中國社會和諧穩定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強主編,2008。《中國社會變遷30年--1978-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善同主編,2009。《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收入與公共服務──城市貧困的視角》。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李樹茁、杜海峰、楊緒松、靳小怡、[美]費爾德曼,2008。《農民工的社會支持網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版)。
呂學靜等,2008。《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證研究》。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宋士云,2006。《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結構與變遷(1949-2002)》。北京:人民出版社。
宋曉梧主編,2008。《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
宋鎮照,2009。《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忠民、韓克慶等,2009。《中國社會政策的演進及問題》。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季 文,2009。《社會資本視角下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尚重生編著,2007。《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透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林志斌、張立新編著,2008。《打工者參與式行動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 斐,2008。《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合肥:黃山書社。
周林剛,2009。《社會支持與激發權能--以城市殘障人福利實踐為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怡君,2009。《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新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業謙、周光淦譯,2005。《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南 山,2007。《當代中國社會的轉型與發展》。成都:四川出版集團 四川人民出版社。
胡 務,2006。《外來工(農民工)綜合社會保險透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胡鞍鋼、胡聯合等,2005。《轉型與穩定--中國如何長治久安》。北京:人民出版社。
俞可平等,2006。《中國公民社會的制度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 莉,2007。《中國貧富分化的價值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唐皇鳳,2008。《社會轉型與組織化調控--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網絡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高 輝,2002。《轉型中的中共社會主義》。台北:永業出版社。
孫立平,2004。《斷裂: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徐建玲,2007。《中國農民工就業問題──基于農民工市民化視角》。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徐海波,2003。《中國社會轉型與意識形態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 良、孫寶瑞,2007。《融合還是排斥--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馬純紅,2007。《農民工閑暇生活與城市社區建設研究》。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
莫建備、曾 驊、徐之順、榮躍明主編,2007。《融合與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16城市農民工調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郭繼強,2008。《工資、就業與勞動供給──對中國農民工低收入處境的理論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安民、劉曉霞等,2006。《中國農民工──歷史與現實的思考》。北京:華齡出版社。
陳佳貴、王延中主編,2010。《中國社會保障報告(201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許聖道,2008。《我國經濟轉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
許寶健主編,2008。《調查三農》。北京:人民出版社。
郭金丰,2006。《城市農民工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2006。《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黃 平主編,1997。《尋求生存--當代中國農村外出人口的社會學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張一名主編,2009。《中國農民工社會政策研究》。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張明軍、吳新葉、李俊等,2008。《當代中國政治社會分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張雪筠,2007。《農民工與城市主體社會》。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張國勝,2008。《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社會成本視角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張清泉,2008。《二元經濟結構條件下的中國農民工研究》。北京:經濟 科學出版社。
張躍進等,2007。《中國農民工問題解讀》。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張博樹,2008。《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研究報告》。香港:晨鐘書局。
程新征,2007。《中國農民工若干問題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鄒農儉等,2009。《江蘇農民工調查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甄月橋,2009。《農民工就業心理透視》。北京:科學出版社。
楊云善、時明德,2007。《中國農民工問題分析》。鄭州:河南人民學出版社。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編,2008。《農民工:社會融入與就業》,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葉普萬,2007。《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研究論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葛正鴻、王寧、琚向紅,2009。《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基于浙江省新生代農民工視角》。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熊貴彬,2009。《國家權力與社會結構視野下的農民工城市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赫廣義,2007。《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蔡 禾、劉林平、萬向東等,2009。《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來自珠江 三角洲的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蔡定劍主編,2007。《中國就業歧視現狀及反歧視對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蔡志海,2008。《農民進城──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中國農民工》。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賴涪林主編,2009。《長三角農民工的非穩態轉移──理論探討、實證研究與現狀調查》。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潘澤泉,2007。《社會、主體性與秩序:農民工研究的空間轉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小年,2010。《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研究──主體的視角》。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劉成斌、吳新慧,2008。《留守與流動──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選擇》。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劉本榮、譚國太等,2009。《農民工與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劉俊彥主編,2007。《新生代當代中國青年農民工研究報告》。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劉恆中,2008。《論中國大發展:八億農民變市民》。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劉渝琳、劉渝妍,2010。《中國農民工:生活質量評價與保障制度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劉雄川、吳濤編著,2008。《走進農民工》。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
劉傳江、徐建玲等,2008。《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劉 驥,2008。《階級分化與代際分裂--歐洲福利國家養老金政治的比較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鄭英隆、黃振榮,2009。《工業化變革中的農民工勞動形態》。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鄭功成,2008。《中國社會保障3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功成、黃黎若蓮等,2007。《中國農民工問題與社會保護》(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杭生主編,2008。《社會分層、白領群體及其生活方式的理論與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蔣太岩、劉芳、谷穎、王坤等主編,2008。《從歧視走向公平──中國農民工及其子女教與問題調查與分析》。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
蔣 月等,2006。《中國農民工勞動權利保護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錢文榮、黃祖輝,2007。《轉型時期的中國農民工:長江三角洲十六城市農民工市民化問題調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良敏,2008。《中國農民工維權法規政策解讀》。北京:法律出版社。
謝建社,2009。《風險社會視野下的農民工融入性教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謝建社,2005。《新產業工人階層──社會轉型中的「農民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簡新華、黃錕,2008。《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魏城編著,2008。《中國農民工調查》。北京:法律出版社。
韓長賦,2007。《中國農民工的發展與終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韓保江,2008。《中國奇跡與中國發展模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韓俊主編,2009。《中國農民工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嚴于龍,2008。《農民工貢獻、收入分享與經濟、社會發展》。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嚴行方,2008。《農民工階層》。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二)博士論文
丁兆慶,2005。《中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戰略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丁 煜,2006。《中國失業保險制度:反思與重構》。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于欣華,2009。《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研究》。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王竹林,2008。《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研究》。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王志浩,2007。《中國農民工流動行為研究》。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博士論文。
王松嶺,2005。《二元結構下農業發展與農業勞動力轉移研究》。上海: 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王佳慧,2007。《當代中國農民權利保護的法理》。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王建民,2008。《中國社會的象征二元結構--以農民工群體為中心的微觀權力分析》。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王建均,200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的人權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
王海燕,2010。《中美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王 峰,2005。《現階段破解「三農」問題的制度分析》。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王智斌,2007。《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政策建議》。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王 萍,2006。《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鄉城轉移問題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王興周,2008。《農民工城市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博士論文。
王樹和,2006。《轉型期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研究》。泰安:山東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王 歡,2009。《全民醫保目標下醫療保障制度底線公平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王靜敏,2008。《當代中國失業保險問題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毛光烈,2008。《農民工社會保障實踐中的合作問題分析--以寧波地區為例》。上海:上海大學博士論文。
石宏偉,2007。《我國城鄉二元化社會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創新研究》。鎮江:江蘇大學博士論文。
白俊超,2007。《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西安:西安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史 斌,2010年。《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距離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博士論文。
田克禎,2009。《農村制度變遷中政府主導邏輯的困境與超越》。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牟新云,2007。《基於需要理論的進城農民工行為分析與管理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博士論文。
何 軍,2011。《城鄉統籌背景下的勞動力轉移與城市融入問題研究──基於江蘇省的實證分析》。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李方舟,2006。《中國社會保障體制變遷過程中的利益結構與政策取向》。西安:西北大學博士論文。
李 平,2007。《中國轉型時期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問題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李光宇,2004。《農民工作權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李保平,2006。《中國農轉型期公共政策之社會排斥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李 星,2009。《我國養老表現制度經濟分析及運行效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李珍珍,2010年。《城鄉統籌就業中的養老保險制度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李建華,2005。《社會發展中的公正問題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李 斌,2004。《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及運行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李 寧,2005。《中國農村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李 萌,2005。《中國轉型時期農民工就業歧視問題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李華一,2007 。《建築業農民工問題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李 榕,2010年。《煤礦工傷風險評價及保險費率機制研究》。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博士論文。
李曉云,2007。《中國進城農民工養老保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何念如,2006。《中國當代城市化理論研究(1979-2005)》。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杜 凡,2008。《轉型社會的公正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宋玉軍,2012。《新生代農民工公共就業服務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宋 瑜,2008。《農村女性勞動力流動及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宋嘉革,2006。《中國戶籍制度改革與農村人口城市化轉移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宋麗敏,2007。《中國人口城市化與城鎮就業問題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博士論文。
宋 豔,2007。《進城農民工弱勢地位改變研究--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汪 沅,2008。《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季 文,2008。《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以南京為例》。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吳紅宇,2007。《農村勞動力遷移動機與制度衝突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文。
吳 靖,2006。《中國城市化制度障礙與創新--基於城市化制度支持系統的一個分析框架》。西安:西北大學博士論文。
邢海燕,2008。《農民工健康狀況及其衛生政策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林志宗,2005。《養老保險基金收益保障機制及其運營模式創新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林 娣,2012。《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林 燕,2009。《二元結構下的勞動力非家庭化轉移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周向明,2006。《醫療保障權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周志鈞,2008。《我國社會階層分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總要求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周 勇,2008。《重慶市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動因及對策研究》。重慶:重慶大學博士論文。
周新宏,2007。《城中村問題:形成、存續與改造的經濟學分析》。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周 瑩,2006。《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路徑選擇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金 沙,2009。《我國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博士論文。
侯一夫,2009。《中國公民社會的發育--現狀、問題與前景》。北京:中 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侯晉封,2009。《中國農民工流動就業問題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侯遠潮,2006。《經濟轉型中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姜曉兵,2008。《農民工醫療保險研究》。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姜 鋒,2008。《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問題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段 婕,2007。《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經濟系統研究》。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博士論文。
凌文豪,200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天津:天津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郭玉坤,2006。《中國城鎮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郭金豐,2004。《城市農民工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郭 青,2011。《農民工權利問題研究》。長沙:中南大學博士論文。
胡仲明,2009。《農民工市民化研究--一種社會互構論的視野》。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胡杰成,2006。《中國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實證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胡 威,2005、《社會保障制度及其政治價值原則研究--以社會正義為視角》。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胡俊波,2008。《稟賦、不確定性與轉型期農村勞動力轉移》。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胡鳳霞,2011。《城鎮勞動力非正規就業選擇研究》。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姚秀蘭,2004。《戶籍、身份與社會變遷--中國戶籍法律史研究》。上海:華東政法學院博士論文。
徐小江,2009。《我國轉型期群體性事件中的農民問題》。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
徐 彤,2011。《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經濟效應研究》。西安:西北大學博士論文。
徐宏偉,2009。《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徐嘉輝,2009。《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徐麗敏,2009。《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個發展主義的研究框架》。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夏 芳,2009。《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人力資源能力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論文。
韋向陽,2009。《農民工與中國農村現代化》。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孫玉娜,2012。《轉型期中國農民工遷移機理研究》。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孫 劍,2008。《中國農業發展與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
郝 清,2008。《城市農民工人力資本轉化研究》。青島:青島大學博士論文。
郝紅梅,2009。《平等就業權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
唐 煒,2007。《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轉化機制分析》。西安:西北大學博士論文。
高 月,2011。《我國農民工就業及其制約因素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馬軍顯,2008。《城鄉關係:從二元分割到一體化發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馬福云,2000。《當代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
陶明達,2006。《農民工生態流動與市民化、城市化研究》。濟南:山東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陳之楚,2008。《中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研究》。天津:天津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陳欣欣,2001。《農業勞動力的就地轉移與遷移--理論、實證與政策分 析》。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陳家付,2009。《現階段我國社會公平保障問題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陳星博,2005。《強制與遵從:收容遣送制度研究--北京個案剖析》。北京: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陳飛飛,2007。《上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研究--人口老齡化、政策選擇和數值模擬》。上海:同濟大學博士論文。
陳 憲,2009。《勞動力市場分割對農民工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長沙:中南大學博士論文。
陳鵬軍,2009。《我國全國醫療保險制度發展模式論》。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曹子瑋,2002。《攀援的繩索--社會網絡與農民工城市生活世界的建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
許 光,2008。《社會排斥與社會融合:福利經濟視角下的城市貧困群體現象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論文。
盛志宏,2012。《社會政策與社會轉型的互動關係研究──以政策議程設置模式的嬗變為視角》。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莊志杰,2001。《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程名望,2007。《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機理、動因與障礙--一個理論框架與實證分析》。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
曾思康,2012。《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的經濟學考察》。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萬 能,2009。《中國大城市的非正式人口遷移研究--以京津滬為例》。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黃 瑞,2008。《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中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黃慶杰,2009。《城鄉統籌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選擇與政府責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
黃 蕾,2008。《「後單位社會」城市新失業群體的就業適應研究--基於東北C市的調查》。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黃麗雲,2012。《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中的價值觀問題研究──以福建省為例》。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張 東,2009。《人權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張 青,2007。《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後發國家的經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張 松,2009。《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保險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張 瑛,2007。《南京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張勇濂,2009。《流動與犯罪--轉型期中國農民流動的社會秩序言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張清泉,2008。《二元經濟結構條件下的中國農民工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張偉兵,2009。《城市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研究--城鄉一體化視野下的新型「統賬結合」政策思路》。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張新生,2006。《我國二元經濟與健全社會保障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張瞱林,2008。《農民工培訓投入決策研究--基於對江蘇省的實證分析》。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張黎莉,2009。《家庭遷移式農民工的工作--家庭關係研究--基於浙江省的調研》。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張顯宏,2007。《農民工勞動力產權問題研究》。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齊寶江,2008。《政治公平與和諧社會--政治生活的政治哲學分析》。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樓蘇萍,200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政策的發展及其邏輯》。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詹 玲,2006。《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中國農民工問題》。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董亞男,2009。《政府主導下的勞動就業制度公正論--基於非正式就業群體勞權的制度化保障之考量》。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楊文俊,2007。《美德日社會保險制度比較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楊冬民,2006。《城市貧困:從社會排斥角度分析》。西安:西北大學博士論文。
楊正喜,2007。《珠三角以農民工為勞動者的勞資衝突問題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楊肖麗,2009。《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的遷移行為模式及其決定》。瀋陽:瀋陽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楊金鳳,2006。《人力資本對非農就業及其收入的影響--基於山西省的實證》。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楊思遠,2005。《中國農民工的政治經濟學考察》。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
楊新民,2005。《二元醫療保險問題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葛曉巍,2007。《市場化進程中農民職業分化及市民化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銀平均,2007。《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雒慶舉,2008。《中國農民工養老保險路徑選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熊易寒,2008。《當代中國的身心認同與政治社會化:一項基于城市農工子女的實證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熊彩云,2006。《農民工定居轉移問題研究──基於武漢市的調查》。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論文。
熊會兵,2005。《我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問題研究》。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趙紹陽,2011。《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實證研究》。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趙 耀,2006。《中國勞動力市場雇用歧視研究》。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論文。
趙顯洲,2008。《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蔡志海,2006。《農民進城──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中國農民工》。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滕姍姍,2011、《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與完善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劉子操,2007。《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
劉迪平,2010。《中國新型社會養老保險長效機制供給研究》。蘇州:蘇州大學博士論文。
劉 建,2009。《中國鄉-城移民的社會融入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劉 勇,2006。《就業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重慶:重慶大學博士論文。
劉 健,2008。《基於社會公平的公共政策研究》。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
劉唐宇,2010。《中部欠發達地區農民工回鄉創業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西贛州地區為例》。福州:福建農林大學博士論文。
劉 源,2008。《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
劉慧婷,2012。《中國當代社會轉型期執政黨意識型態引領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劉錦城,2009。《社會保障權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潘洪陽,2008。《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保護中的政府責任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潘 華,2008。《「選擇」中的二元秩序與二元秩序中的選擇──關於農民工選擇行為與日常生活秩序的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
錢正武,2006。《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藍 霞,2010。《中國城鎮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及制度建構研究》。青島:青島大學博士論文。
韓秀華,2006。《中國二元教育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西安: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韓俊江,2007。《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韓經超,200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衝突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韓 靚,2009。《基於勞動力市場分割視角的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和收入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顏 明,2011。《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基於新工業化理論的研究》。空明:雲南大學博士論文。
顏明權,2007。《農民工市民化過程社會公正實現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嚴 征,2006。《農民工子女健康和行為比較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嚴 俊,2008 。中國農村社會保障政策分析》。北京: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羅 胤,2008。《我國城市勞動力市場中的歧視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蘇永照,2011。《我國勞動力市場行政分割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文。
蘇海舟,2008。《「破繭之初」:1978年前後中國農村與農的生存狀態及地區差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蘇燕平,2012。《農民工權益保護研究》。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欒敬東,2000。《發達地區農村外來勞動力和移民管理研究》。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蘭景力,2011。《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制度完善研究》。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博士論文。

(三)碩士論文
丁記峰,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刁麗娜,2009。《農民工勞動權的法律保護探析》。延吉:延邊大學碩士 論文。
凡亞軍,2008。《邊城務工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參與意願研究--基於南京市進城務工農民的調查》。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于 紅,2010年。《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鎮江:江蘇大學碩士論文。
于國慶,2009。《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研究--以濰坊市為例》。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于 瑤,2011。《論當前我國農民工有序流動及其政府治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于 靜,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建設問題研究》。濟南:山東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方 偉,2009。《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研究》。長春:長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文 敏,2009。《城鄉二元結構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王元成,2007。《農民工權益保護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佳音,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王松青,2008。《當前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為例》。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王松松,2010。《戶籍制度對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的制約與化解》。大連: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王 芳,2007。《山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研究》。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王 欣,2007。《我國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制度研究》。太原: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王美驕,2011。《實現“農民工”體面勞動的對策研究》。遼寧錦州:渤海大學碩士論文。
王建剛,2008。《農民工權益保障制度變遷的路徑選擇》。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
王俊皓,2012。《我國農民工問題分析》。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
王書君,2007。《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濟南:山東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王 勇,2007。《論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中的政府責任缺失及其救治》。天津: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 紅,2011。《城鄉二元結構對和諧社會影響的研究》。秦皇島: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王常勳,2009。《縣鄉政府視域下的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研究--以荷澤地區為個案》。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王春華,2006。《城市化進程中流動勞動力的社會保障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王時威,2011。《黑龍江省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執行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論文。
王 剛,2007。《社會排斥與權利貧困:農民工權利保障問題研究--以W市L鎮農工為例》。蘭州: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 偉,2007。《我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探析》。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
王 微,2007。《經濟人理性視角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探尋》。貴陽:貴州大學碩士論文。
王經德,2012。《我國失業保險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完善》。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王漢峰,2009年。《中國城市農民工非正規就業分析》(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王曉惠,2012。《江西農民工工傷保險研究》。南昌: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王 靜,2008。《我國進城務工農民就業保障問題研究》。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王 磊,2010年。《論我國農村生育保障制度》。長春:長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王麗熔,2012。《我國[社會保險法]中的弱勢群體保護問題研究》。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王麗蘭,2011。《農民工工傷保險政府責任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王 韞,2008。《農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
尹珊珊,2011。《農民工生存權與發展權分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孔祥勉,2012。《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困境的制度研究──以深圳市為例》。南京: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仝晗笑,2012。《戶籍制度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白亞凡,2012。《城鄉一體化中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的研究──以陽泉市為例》。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甘紀華,2012。《我國公共政策執行研究──基於利益博弈的視角》。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田 楊,2009。《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與接續法律問題研究》。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
申茂昌,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研究》。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左魏魏,2011。《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政策探析──以青島市為例》。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安 鑫,2008。《靈活就業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初探》。貴陽:貴州大學碩士論文。
付 饒,2007。《中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問題研究》。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石可可,2012。《社會轉型期我國政府公共危機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武漢:中共湖北省委黨校碩士論文。
史春林,2008。《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社會保障思想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
史國富,2007。《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天津: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史 斌,2010。《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距離研究》。上海:上海大學碩士論文。
冉巧玲,2011。《我國「農二代」市民化問題的經濟學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衣 雙,2008。《我國農民工失業保險法律問題研究》。天津:天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多麗梅,2008。《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險問題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朱金玲,2009。《山西省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研究》。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朱國忱,2008。《農民工養老保險籌資研究》。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朱 燕,2007。《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險問題研究》。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論文。
朱燕芳,2007。《農民工社會保障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任 怡,2008。《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
任 峰,2006。《論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任 斌,2012。《歐盟流勞動力的福利政策及經驗借鑒》。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任智勇,2008。《我國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探討》。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
江智連,2011。《外來務工人員醫療保障問題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艾芳琳,2008。《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研究》。瀋陽:東北大學碩士論文。
曲雅萍,2006。《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研究初探--基於天津農民工社會保障調查的實證分析》。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
曲國麗,2009年。《靈活就業群體的失業保險問題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余 新,2012。《完善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余 琳,2007。《重慶市主城區農民工醫療保險政策探析》。重慶:重慶醫科大學碩士論文。
何 萍,2005。《關於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探索》。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車保睿,2011。《論中國社會轉型期法律實效》。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李二斌,2008。《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研究--以蘇南太倉市為例》。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李 丹,2006。《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研究》。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李江遠,2012。《我國公共政策執行行為失範研究》。長沙:中共湖南省委黨校碩士論文。
李 宏,2008。《農民工就業與社會保障若干問題研究》。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李冬萍,2008。《完善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對策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志湧,2009年。《程式視角下農民工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研究》。太原:太原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李志新,2007。《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法律問題研究》。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李志超,2008。《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秦皇島: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李志輝,2012。《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貴陽:貴州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李林根,2012。《新生代農民工歸屬感研究》。武漢:湖北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李 泉,2007。《農民工社會保障權利主體地位的確立及權利制度構建》。蘭州:蘭州大學碩士論文。
李 哲,2012。《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信陽:信陽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李會欣,2010。《男女平等觀念下婚內男性生育權的保護》。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李惠明,2007。《農民工維權的制度與實踐--以工傷案件為例的分析》。成都:四川大學碩士論文。
李 飛,2011。《社會排斥視角下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李海燕,2011。《中國農民工權益保障制度研究》。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碩士論文。
李靖斐,2009。《論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的缺失與保護》。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李 凱,2009。《我國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險問題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李 煒,2009。《轉型期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初步研究》。天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碩士論文。
李 瑋,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與困境研究》。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李曉甜,2010年。《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方式的選擇與對策研究》。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
李紅豔,2010。《哈爾濱市個體工商業從業人員醫療保險制度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李慶鳳,2012。《消除制度和文化壁壘,實現公平的社會保障──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論文。
李 麗,2008。《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李鴻儒,2011。《農民工需求下的我國工傷康復制度研究》。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李 鑫,2012。《“農民工”不穩定就業之區域經濟學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吳芬蘭,2011。《以戶籍制度改革為核心推動農民工市民化》。廈門:華橋大學碩士論文。
吳俊英,2011。《農民工政策轉型研究》。廣州:廣州大學碩士論文。
吳國舉,2009。《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研究》。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
吳 麟,2007。《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宋 廣,2011。《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民工醫療保險模式研究》。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碩士論文。
杜凌坤,2009。《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城鄉差異及統籌改革》。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
杜 瀟,2006。《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研究》。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岳 丹,2012。《非政府組織在農民工社會保障中的作用模式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林雪霏,2011。《農民工階級形成與權益保護問題研究──以國家主導的雙向運動為視角》。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碩士論文。
林萌藝,2011。《農民工工傷保險與勞動關係研究──以雲南省為例》。昆明:雲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邵吟筠,2009。《溫州市農民工權益保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邵海霞,2009。《農民工養老保險關係接續轉移法律問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果 倩,2007。《中國農民工工傷保險模式研究》。天津:南開大學碩士論文。
季孝龍,2010年。《農民工身份邊緣化問題研究》。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
禹銘錚,2010年。《農民工社會保障中的政府責任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周永健,2007。《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問題研究》。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周作昂,2007。《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研究》。天津:南開大學碩士論文。
周亮亮,2010。《金融危機背景下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研究》。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周春飛,2011。《論失業保險制度的促進就業功能》。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周 碩,2007。《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籌資問題研究》。廣州:華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周鳳蓮,2010。《社會保障水平的綜合測定與評價》。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柏 娜,2012。《城市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煙台:魯東大學碩士論文。
柯 翠,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
施偉陳,2012。《中國養老保險改革路徑──養老保險全民化研究》。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
郝丹梅,2011。《新生代農民工面臨問題與對策研究》。延安:延安大學碩士論文。
段豔丰,2007。《試論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侯昭璐,2009。《農民工養老保險中政府責任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姚 曼,2007。《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胡 雪,2011。《政府過程視角下農民工的政治排斥問題研究》。昆明:雲南大學碩士論文。
胡 偉,2007。《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研究》。合肥:安徽農業大學碩士 論文。
胡 瑩,2012。《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碩士 論文。
胡曉輝,2010。《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之下的我國農民工問題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胥學忠,2009。《關於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南沈衛,2010。《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演化路徑分析》。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袁冬冬,2012。《我國社會轉型期立法博弈問題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徐方坤,2011。《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社會問題及對策研究》。濟南:山東經濟學院碩士論文。
徐少華,2009。《社會保險法與侵權行為法的衝突與融合--以工傷保險為例》。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
徐海翔,2008。《我國農民工工傷救濟制度初探》。上海:同濟大學碩士論文。
徐 婷,2007。《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構建研究》。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碩士論文。
徐德成,2011年。《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徐豔紅,2009。《城市化進程中構建農民工社會救助制度研究》。湘潭: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韋蘇茜,2009。《重慶市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問題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衷 欣,2010。《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以以南昌市紅谷灘實證調查為例》。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夏 云,2008。《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困境和出路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唐海峰,2009。《我國農民工工傷險制度研究》。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唐 紅,2007。《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成都:四川大學碩士論文。
高 月,2008。《我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高 岩,2008。《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師寧慧,2008。《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障礙與分類建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涂 珊,2010。《農民工進城就業保障制度變遷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馬 燕,2009。《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之社會保險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馬衛蘭,2010。《城市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馬鵬娟,2010。《構建我國就業導向型失業保險制度的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衷 欣,2010。《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以南昌市紅谷灘實證調查為例》。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孫玉娜,2012。《轉型期中國農民工遷移機理研究》。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孫 倩,2010。《農民工參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意願及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浙江省奉化市的實證研究》。成都:四川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孫 萍,2010。《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法律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孫福勝,2011。《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
孫 霞,2012。《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需求與供給研究──以福州市為例》。南昌: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孫 鵬,2007。《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論文。
婁延強,2012。《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鹿 寶,2011。《社會轉型期的共青團與青年民間組織關係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
曹素娜,2012。《農民工經濟弱勢地位研究──以鄭州市為例》。新鄉:河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曹 勤,2012。《中國農民工失業保險制度研究──經濟效應、比較選擇與優化設計》。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
郭文淵,2011。《社會轉型時期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西安: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立峰,2010。《公平視角下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探析》。瀋陽:瀋陽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郭夠萍,2012。《憲法權利視角下公民工基本醫療保險權與政府責任》。太原: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郭婕嬪,2012。《城市社會空間分異視域下的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研究》。西安: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郭 瑜,2008。《中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來自英國和歐盟的啟示》。天津:南開大學碩士論文。
郭筱鈺,2012。《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的政府責任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崔仕臣,2009。《農民工社會保險便攜性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崔莉楨,2009。《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個賬戶問題研究》。瀋陽: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許曉莉,2008。《農民工養老保障建設中的政府責任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陳元元,2012年。《新生代農民工向工人階級轉化與黨的執政安全研究》。天津: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 旭,2008。《農民工社會保障建設中的社會排斥與社會融合--以長春市為例》。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陳 昕,2012。《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發展權保障問題研究──以福州、泉州、南平三市為例》。福州:福建農林大學碩士論文。
陳奉菊,2010。《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我國農民工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石油大學碩士論文。
陳 偉,2012。《馬克思勞動力價值理論視角下農民工工資研究》。煙台:魯東大學碩士論文。
陳 強,2008。《二元經濟下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陳 斌,2012。《農民工階層意識的自覺與建構--對蘭州市農民工精英群體的實證研究》。蘭州:蘭州大學碩士論文。
陳 媛,2012。《我國現行失業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研究》。杭州:浙江財政學院碩士論文。
陳 潔,2012。《城市邊緣群體社會救助問題研究》。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
陳燕林,2009。《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保定: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馮明波,2011。《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保障研究》。瀋陽:中共遼寧省委黨校碩士論文。
傅筱瑾,2008年。《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研究初探》。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
馮 臻,2009。《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民工保險制度研究》。保定: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張小小,2010。《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價值觀的重塑》。延安:延安大學碩士論文。
張元員,2011。《失業保險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張丹婷,2012。《城鄉二元保障制度下農民工養老保險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張志元,2007。《中國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張 欣,2012。《農民工體面勞動問題研究》。天津:天津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張金蘭,2007。《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探析》。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張 勃,2007。《對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的分析》。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張紅蓮,2012。《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保護》。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張海冰,2010。《我國醫療保險全覆蓋模式下的收支平衡研究》。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博士論文。
張 倩,2011。《農民工醫療保障中的政府間協議機制研究》。西安: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張能強,2010。《失業保險制度運行研究──以雲南省為例》。昆明:雲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張會娟,2012。《論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利》。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
張 敏,2012年。《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礙及實現途徑》。天津:天津商業大學碩士論文。
張 琳,2012。《我國農民工利益訴求途徑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
張 華,2012。《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基金的有效籌集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張愛培,2012。《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探析》。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張 博,2011。《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張學穎,2008。《中國農民工醫療保險缺失問題研究--以重慶城鄉統籌為視角》。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張 曉,2009。《農民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的供需適配性分析》,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張曉鵬,2008。《廣州市建築行業農民工傷保險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張 馨,2009。《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曾文佳,2012。《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與心理認同關係研究》。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曾 娜,2008。《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黃 婭,2009。《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研究》。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 妤,2009。《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探析──以常州建築業農民工為例》。揚州:揚州大學碩士論文。
黃笑鶴,2010。《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法律問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黃惠麗,2011。《新生代農民工權利行使的制度保障言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 榮,2012。《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認同研究》。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鄒美萍,2012。《邊緣化: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困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鄒瑩瑩,2011。《論新世紀小說中對農民工生存困境的書抒寫》。瀋陽:遼寧大學碩士論文。
鄒 超,2009。《農民工醫療保險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
葉向陽,2011。《非公有制企業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湯秋芳,2011。《新生代農民工轉移的影響因素研究》。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楊延杰,2010。《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農民工問題的哲學反思》。昆明: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楊明潔,2010。《返鄉農民工養老保障問題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楊前蓉,2011。《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困難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楊 雄,2012。《城市農民工經濟利益表達渠道問題研究》。大理:大理大學碩士論文。
楊國棟,2009。《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廖 康,2011。《從制度差異分析新生代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選擇》。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廖耀輝,2008。《我國城市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長沙:湖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赫 林,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現狀分析──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溫州:溫州大學碩士論文。
閻 瑾,2011。《和諧社會背景下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探析》。天津: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趙田田,2011。《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對工作嵌入的影響研究──以歧視感知為中介變量》。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
趙成宏,2007。《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趙若彤,2011。《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保定: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趙秋陽,2011。《公平正義視角下的中國生育保險制度研究──以瀋陽市為例》,瀋陽:遼寧大學碩士論文。
趙 杰,2009。《論我國生育保險制度建設》。保定: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趙恆新,2008。《農民工社會保障模式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趙章華,2012。《農民工市民化的制度變遷研究》。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
趙 悅,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研究》。瀋陽:遼寧大學碩士論文。
趙 琰,2011。《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秦皇島: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趙曉麗,2012。《中國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太原: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蔡 岩,2009。《我國非正規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問題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鄧思易,2011。《新生代農民工流動問題的政治經濟學考察》。成都:四川大學碩士論文。
鄧 娟,2008。《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的法律保護》。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鄧 綱,2010。《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法律問題研究》。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翟 風,2010。《轉型期農民工失業保障法律問題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論文。
熊 明,2012。《基於農民工市民化的重慶戶籍制度改革實踐研究》。重慶:重慶工商大學碩士論文。
鄭文芳,2012。《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鄭林鳳,2011。《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治理主體多元化合作研究》。中山: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鄭 嵐,2008。《廣州市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
盧德昌,2012。《中國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制度分析》。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賴運榮,2010。《進城務工青年城市融入中政府責任研究--以贛州市為例》。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劉天義,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過渡模式構建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心紅,2008。《國家調整農民工政策的社會影響評估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 利,2011。《重慶市民工工傷保險調研報告》。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劉志剛,2008。《湘潭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
劉秀美,2007。《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問題及應對分析》。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劉朋霞,2008。《淺析轉型期農民工生存權的法律保護》。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劉俊卿,2010年。《關於我國社會福利制度建設的思考》。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劉真真,2008。《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鄭州: 河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劉 倩,2012。《農民工工傷保險法律問題研究》。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劉 娟,2011。《論中國公民遷徙自由權的法律保護》。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
劉 爽,2008。《吉林省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研究》。長春:吉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劉 斌,2009。《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論文。
劉偉偉,2010。《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秦皇島: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劉華華,2011。《我國公共政策執行的偏誤及對策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劉 園,2012。《鄭州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對策研究》。西安:陜西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劉 楊,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得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劉曉杰,2012。《關於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問題的研究》。青島:青島大學碩士論文。
劉鵬宇,2012。《農民工市民化的地方經驗比較研究》。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聶 琳,2008。《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缺陷及其完善》。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聶華念,2012。《和諧社會下構建新生生代農民工政治問題研究──以鄭州與開封兩地為例》。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魏旭東,2012。《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謝居杖,2011。《我國農民工就業不平等的法律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豐 雷,2009。《和諧社會視野下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蕭軍梅,2007。《農民工養老保險退保問題研究》。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應永勝,2007。《農民工養老保險接續問題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闞 燕,2012。《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現實困境與解決途徑雸究》。合肥: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邊瑞彪,2008。《我國城市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設計與分析--以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母體》。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
韓信波,2010年。《我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天津: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韓紅麗,2012年。《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以山西省HZ市為例》。臨汾: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韓 琨,2011年。《我國農民工失業保險法律問題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鐘元希,2010年。《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現狀、缺陷與出路--以裝飾行業農民工為例》。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羅 帥,2008。《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湘潭:湘潭大學碩士論文。
嚴天紅,2008。《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天津:天津大學碩士論文。
蘇志慶,2012。國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制度的視角》。吉林:中共吉林市委黨校碩士論文。
蘇桂芝,2008。《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蘇 鵬,2010。《城市中農民工犯罪問題研究──以上海市為研究視角》。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龐 靚,2012。《我國農民工的信息需求及其保障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龔怡雯,2012。《烏魯木齊市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烏魯木齊:新疆大學碩士論文。
欒俊強,2009。《中日韓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延吉:延邊大學碩士論文。

(四)中文期刊
于欣華、鄭清風,2010。〈大陸與台灣地區工傷保險覆蓋範圍比較分析〉,《中國勞動》月刊(北京),第6期。頁27-29。
于欣華,2011/7。〈工傷保障的國際比較--基於國際勞工組織工傷保障公約的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西安),第41卷第4期。頁107-112。
于欣華、鄭清風,2012。〈海峽兩岸工傷補償先行支付法律制度比較──兼論大陸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立法完善進路〉,《台灣研究集刊》雙月刊(廈門),第4期。頁25-32。
于素芳、陳文龍,2008/12。〈80後新生代群體內潛在衝突與對策探討--以農民工和大學生為例〉,《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武漢),第29卷第6期。頁66-69。
文國獅、劉 暢,2011/2。〈淺析杭州市農民工醫療保險模式的缺陷〉,《健康研究》雙月刊(杭州),第31卷第2期。頁134-137。
井明霞、吳 明,2011/10。〈農民工用人單位醫保參保行為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衛生經濟》月刊(哈爾濱),第30卷第10期。頁41-44。
王云燕,2012。〈職工生育保險待遇問題初探〉,《現代經濟信息》半月刊(哈爾濱),第12期。頁197。
王云斌,2012/6。〈農民工社會福利服務供給研究〉,《北京市工會幹部學院學報》季刊(北京),第2期。頁44-48。
王 亞,2011。〈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認同與社會融合〉,《北方經濟》半月刊(呼和浩特),第19期。頁74-75。
王永才、趙斌,2009/11。〈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碎片化困境及其破解〉,《中國衛生政策研究》月刊(北京),第2卷第11期。頁41-46。
王永龍,2010。〈新生代農民工:路在何方?〉,《調研世界》月刊(北京),第9期。頁25-27+35。
王世波、陳翡敏、賀 磊、耿 紅、侯昌東,2011/2。〈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困境與出路〉,《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雙月刊(思茅),第27卷第1期。頁37-43。
王 昕、張雨京,2011。〈從城鎮職工醫保看農民工醫保的局限性〉,《中國市場》周刊(北京),第1期,頁126-127。
王延中、單大聖,2012/5。〈加入WTO與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與完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雙月刊(北京),第3期。頁46-56。
王俊秋,2012/2。〈論新生代女性流動人口生育保險權利的保護〉,《山東女子學院學報》雙月刊(濟南),第1期。頁20-24。
王春光,2010。〈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進程及問題的社會學分析〉,《青年探索》雙月刊(廣州),第3期。頁5-15。
王春光,2011。〈新生代農民工:特徵、問題與對策〉,《人口研究》雙月刊(北京),第34卷第5期。頁32。
王春光,2011。〈中國社會政策調整與農民工城市融入〉,《探索與爭鳴》月刊(上海),第5期。頁8-14+2。
王春林,2011/6。〈關於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的思考〉,《南方金融》月刊(廣州),第4期。頁68-69+50。
王春超、荊 琛,2012/3。〈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對經濟產出的貢獻與利益分享〉,《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北京),第2期。頁144-153。
王道勇,2010。〈新生代農民工何去何從?〉,《百科知識》半月刊(北京),第15期。頁52-53。
王 敏,2011/3。〈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出爐:更注重權益保護〉,《就業與保障》月刊(福州),第3期。頁46-47。
王趙銘,2010。〈農民工養老保險現狀及其思考〉,《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雙月刊(武漢),第4期。頁74-75。
王德新,2011/3。〈農民工社會保障滯後分析以及法律兌策〉,《工會論壇》雙月刊(濟南),第17卷第2期。頁30-32。
王 輝,2012。〈「民工荒」倒逼機制下浙江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的完善〉,《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4期。頁7-9。
王德強、王阿潔,2012/7。〈《社會保險法》立法亮點與待解決問題探討──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合肥),第21卷第4期。頁59-62。
王繼雲,2012/6。〈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研究〉,《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月刊(赤峰),第33卷第6期。頁80-82。
仇雨臨、翟紹果,2011。〈社會醫療保險模式籌資機制的海外經驗〉,《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3期。頁67-69。
毛哲山,2011/7。〈我國農民工城市社會融入問題研究述評〉,《寧夏社會科學》雙月刊(銀川),第4期。頁73-76。
毛 藝,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與解決途徑探討〉,《經濟研究參考》周刊(北京),第11期,頁53-55。
牛佳寧,2012。〈我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知識經濟》半月刊(重慶),第11期。頁35+47。
巨 倩,2011。〈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問題、原因與對策〉,《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季刊(蕪湖),第10卷第2期期。頁43-46。
孔凡義,2012/7。〈流動社會的流動治理:國家和社會關係的視角──基於川中S市的實證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北京),第4期。頁169-177。
石宏偉、于 紅,2010/3。〈農民工醫療保險現狀及商業化保險可行性〉,《中國公共衛生》月刊(瀋陽),第26卷第3期。頁349-350。
石宏偉、王小姣、于 紅,2010/2。〈農民工醫療保險模式的比較分析及政策完善〉,《青海社會科學》雙月刊(西寧),第2期。頁30-33。
石宏偉、于 紅,2010。〈農民工醫療保險商業化運作模式初探〉,《中國衛生事業管理》月刊(成都),第5期。頁310-313。
石宏偉、欒文建、周德軍,2011。〈「民工荒」背景下的農民工就業保障問題研究〉,《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1期。頁73-74。
石慶新、馮 維,2010/5。〈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問題探析〉,《寧夏黨校學報》雙月刊(銀川),第12卷第3期。頁94-96。
白曉梅、王俊拴,2012。〈我國農民工流動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分析〉,《蘭州學刊》月刊(蘭州),第3期。頁136-140。
田北海、徐燕,2011。〈制度安排與行動邏輯:農民工養老保險參與現狀的實證研究──以湖北籍農民工的調查為例〉,《學習與實踐》月刊(武漢),第6期。頁89-97。
田新穎、喬嶺梅、任文琦,2011。〈生育保險與非生育保險制度剖宮產患者費用對比分析〉,《中國社區醫師》旬刊(北京),第5期。頁222-223。
包麗穎、陳柳欽,2011/4。〈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困境再探討〉,《中國青年研究》月刊(北京),第4期。頁75-77。
任 鋒、杜海峰、劉玲睿,2012。〈基於就業穩定性差異的農民工創業影響因素研究〉,《人口學刊》雙月刊(長春),第2期。頁80-88。
曲芳芳、劉濤,2010/9。〈河北省農民工就業狀況與對策建議〉,《河北學刊》雙月刊(石家莊),第30卷第5期,頁201-204。
朱 宇,2010/2。〈新生代農民工:特徵、問題與對策〉,《人口研究》雙月刊(北京),第34卷第2期。頁31+55-56。
朱 明、汪燕敏,2007/11。〈就業促進視角下城市農民工失業保障機制的構建〉,《西安財經學院學報》雙月刊(西安),第20卷第6期。頁75-78。
朱 明、吳俊英,2011。〈新生代農民工政策轉型與發展趨勢研究〉,《青年探索》雙月刊(廣州),第6期。頁5-10。
朱進芳,2012。〈市民化視角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安徽農業科學》旬刊(合肥),第40卷第17期。頁9496-9499。
朱聖坤、陳 媛,2011/3。〈農民工養老保險困境及成因──基於一種社會公平的視角〉,《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季刊(溫州),第11卷第1期。頁48-50+96。
向 彥、龍明卿,2012。〈推進農民工醫療保險進程芻議〉,《學理論》旬刊(哈爾濱),第20期。頁61-62。
伍 豔,2010。〈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過渡性制度的法律分析──兼評《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辦法》(草案)〉,《人口與經濟》雙月刊(北京),第3期。頁63-69。
辛章平,2011。〈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演變與應有方向〉,《黑龍江社會科學》雙月刊(哈爾濱),第2期。頁54-57。
宋 娟、史健勇,2009。〈論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的完善〉,《科學決策》月刊(北京),第7期。頁55-61-77。
宋 凱、郝逸陽,2011。淺談農民工分類社會保障制度的構想──基於農民工內部層級細化的視角〉,《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7期。頁21-22。
宋 靜、冷明詳、萬 彬、王振宇,2010。〈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社區醫學雜誌》半月刊(山東泰安),第8卷第1期。頁1-2。
呂雙雙,2011。〈淺議我國工傷保險法律制度〉,《法制與社會》旬刊(昆明),第11期。頁40-41。
沈君彬,2011。〈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積極社會政策體系:理念、特徵、實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月刊(福州),第11期。頁61-68。
吳天鐵,2012/1。〈從實踐的角度淺析農民工工傷保險的缺失與完善〉,《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月刊(湘潭),第4卷第1期。頁155-156。
吳元中,2012。〈“農民工市民化戰略”的合理性置疑〉,《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季刊(泰安),第3期。頁37-45。
吳玲玲、陳心德,2010。〈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2期。頁36-39。
吳華安、楊雲彥,2011。〈中國農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特徵與趨勢:一個綜述〉,《西北人口雙》月刊(瀋陽),第32卷第4期。頁105-110。
吳傳儉、丁元林,2012/7。〈農民工社會醫療保險承受力及其改善體制機制〉,《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月刊(合肥),第32卷第7期。頁671-674。
吳義太,2010。〈試論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的法律保護〉,《農業考古》雙月刊(南昌),第3期。頁150-152。
吳義太、鄧有蓮,2012。〈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金融與經濟》月刊(南昌),第6期。頁81-82。
吳麗萍,2009/7。〈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的缺失及完善〉,《甘肅理論學刊》雙月刊(蘭州),第4期。頁78-83。
吳豔華、馬遠彬,2010/10。〈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研究〉,《法制與社會》旬刊(南寧),2010年12月(下)。頁55。
何新容、胡天成,2010/11。〈論我國農民工失業保險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險研究》月刊(北京),第11期。頁121-124。
何 強,2012。〈新生代農民工權利邊緣化分析〉,《產業與科技論壇》半月刊(石家莊),第11卷第10期。頁14-16。
李中建,2011。〈我國農民工政策變遷:脈絡、挑戰與展望〉,《經濟學家》月刊(成都),第12期。頁70-76。
李友根、朱曉菱,2010。〈城鄉統籌背景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模式設計〉,《生態經濟》月刊(昆明),第10期。頁71-72。
李亞青、申曙光,2010。〈我國三大醫保制度整合的現實基礎分析〉,《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1期。頁23-26。
李亞鴿,2011。〈關於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思考〉,《經濟》月刊(北京),第6期。頁72-73。
李成剛、龔 成,2011。〈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模式探析〉,《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月刊(貴陽),第1期。頁115-120。
李克杰,2011。〈農民工:先改稱謂還是先改福利〉,《檢察風雲》半月刊(上海),第8期。頁34。
李東衛,2010。〈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現狀分析及國際比較〉,《地方財政研究》月刊(瀋陽),第11期,頁22-25+34。
李波平、田豔平,2011。〈兩輪“民工荒”的比較分析與啟示〉,《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北京),第1期。頁88-94+112。
李長健、卞曉偉、孫舟燕,2008/10。〈多維視角下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探析〉,《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鄭州)第9卷第5期,頁22-26。
李春根、賴志杰,2010。〈論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的構建〉,《財政研究》月刊(北京),第3期。頁31-35。
李英敏、李繼民,2011/6。〈促進再就業視角下重構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特區經濟》月刊(深圳),第6期。頁136-137。
李建華、郭 青,2011。〈新生代農民工特點分析與政策建議〉,《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北京),第3期。頁42-45。
李 強,2011。〈為什麼被“邊緣化”?〉,《中華兒女》半月刊(北京),第19期。頁39。
李 強、孟 蕾,2011。〈“邊緣化”與社會公正〉,《天津社會科學》雙月刊(天津),第1期。頁63-65。
李 華、張志元,2009/1。〈建立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的對策思考〉,《學術交流》月刊(哈爾濱),第1期,頁134-138。
李 樺、王安富、黃蝶君,2011。〈激勵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離職的影響研究〉,《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北京),第4期。頁81-85+112。
李瑋瑋,2012/8。〈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模式選擇──基於皖西地區外出農民工問卷調查〉,《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淮北),第33卷第4期。頁196-198。
李鳳瑞,2011。〈農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徑選擇〉,《領導之友》月刊(石家莊),第9期。頁11-12。
李 樺、王安富、黃蝶君,2011。〈激勵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離職的影響研究〉,《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北京),第4期,頁81-85+112。
李 慧,2011年。〈對農民工社會保險問題的幾點思考〉,《中國證券期貨》月刊(北京),第4期。頁164-165。
李 慧,2012。〈農民工權益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雙月刊(哈爾濱),第3期,頁113-118。
李 駿、顧燕峰,2011。〈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的戶籍分層〉,《社會學研究》雙月刊(北京),第2期。頁48-77+244。
李 鑫,2011。〈我國生育保險制度與婦女就業問題的思辨〉,《改革與戰略》月刊(南寧),第27卷第3期。頁176-179。
何 強,2012。〈新生代農民工權利邊緣化分析〉,《產業與科技論壇》半月刊(石家莊),第11卷第10期。頁14-16。
谷雨婷,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探討〉,《華北金融》月刊(天津),第7期。頁61-63。
邵豔梅、孫士江,2010/9。〈河北省農民工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建議〉,《河北學刊》雙月刊(石家莊),第30卷第5期。頁205-208。
汪惠惠,2011/1。〈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現狀、問題及對策〉,《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報》雙月刊(貴州興義),第1期。頁10-14。
沈水生,2012。〈推動農民工發展進入市民化新階段〉,《行政管理改革》月刊(北京),第5期。頁61-64。
沈曉棟、李金昌,2011/8。〈中國非正規部門指數的設計與測算--兼論非正規部門與經濟增長關係〉,《商業經濟與管理》月刊(杭州),第8期。頁83-89。
郇建立、王博勛,2011。〈農民工醫療保障的困境與出路--基於北京市海淀區三個工地的實地考察〉,《社會工作》月刊(南昌),第8期。頁67。
岳中志、彭 程、徐 磊,2011。〈我國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西北人口》雙月刊(蘭州),第32卷第6期。頁96-100。
岳 華,2012。〈農民工社會保障需求現狀與對策研究〉,《農村經濟》月刊(成都),第8期。頁82-85。
芮 洋,2011/9。〈農民工問題的政策基礎研究〉,《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季刊(重慶),第11卷第3期,頁3-6。
林 超,2012。〈關於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問題的思考〉,《商品與質量》月刊(北京),第8期。頁64-65。
林 娣、焦必方,2012/2。〈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模式分析〉,《中國衛生經濟》月刊(哈爾濱),第31卷第2期,頁11-13。
林 靜,2011。〈借《社會保險法》實施 促工傷保險工作〉,《勞動保護》月刊(北京),第7期。頁10-11。
林 瓏,2011。〈淺析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商業文化》月刊(北京),第10期。頁140-141。
林 鶯,2011。〈中國當前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與維護──基於話語權角度的分析〉,《東南學術》雙月刊(福州),第3期。頁173-180。
周 令、薑蘭珠、任苒、孫向軍、郭廷良,2010。〈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調查與思考〉,《中國衛生事業管理》月刊(成都),第6期。頁386-387。
周旭霞,2011。〈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經濟架構──基於杭州市新生代農民工的調研〉,《中國青年研究》月刊(北京),第9期。頁67-71。
周亮亮,2010/ 9。〈從“主體”到“主人翁”:農民工問題的新視角〉,《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雙月刊(哈爾濱),第5期。頁35-39。
周愛玲,2012。〈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提升農民工福利的策略〉,《經濟導刊》月刊(北京),第4期。頁34-35。
周德軍、王春林,2010。〈發達國家農民工社會保障經驗及對國的啟示〉,《當代世界》月刊(北京),第11期。頁54-56。
周鳳蓮、喬喜家,2010。〈社會保障指標體系的構建〉,《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月刊(太原),第2期。頁69-70。
周麗華,2010。〈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的變革及現狀〉,《消費導刊》半月刊(北京),第4期。頁235。
孟繁麗,2011。〈國外「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啟示〉,《學理論》旬刊(哈爾濱),第4期。頁57-58。
金 萍,2010。〈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現狀分析--基於對武漢市兩代農民工的調查〉,《學習與實踐》月刊(武漢),第4期。頁112-116。
宗 荷,2011/12。〈農民工為何難以融入社區?〉,《社區》半月刊(北京),第24期。頁9。
范紅霞,2010/9。〈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婦女生育價值社會補償的探索〉,《婦女研究論叢》雙月刊(北京),第5期。頁62-65+92。
武正華、陳岱雲,2012。〈流動人口社會福利狀況調查研究──以濟南市為例〉,《山東社會科學》月刊(濟南),第6期。頁27-33。
柳博雋,2011。〈正視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訴求〉,《浙江經濟》半月刊(杭州),第20期。頁6。
施必鴻,2011。〈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天水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天水),第5期。頁88-90。
茅亞軍、姜 哲,2010。〈農民工社會保險問題究〉,《北方經貿》月刊(哈爾濱),第8期,頁20-21
郝丹梅,2010。〈試論新生代「農民工」的有關問題〉,《西安社會科學》雙月刊(西安),第28卷第4期。頁75-76。
段志剛、熊 萍,2010/9。〈農民工留城意願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我國七省市的實證研究〉,《西部論壇》雙月刊(重慶),第20卷第5期,頁37-43+51。
胡宏偉、王金鵬、曹 楊,2011。〈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問題與求助行為研究〉,《西北人口》雙月刊(蘭州),第5期。頁27-33。
胡玨琳,2010/9。〈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勢在必行〉,《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7期。頁54-55。
胡獻忠,2011。〈從個性化發展到組組織化助推──共青團在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中的作用〉,《青年探索》雙月刊(廣州),第5期。頁40-44。
姚瑞芳,2011。〈我國失業保險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半月刊(石家莊),第10卷第12期。頁58-59。
侯愛琴,2012/7。〈農民工失業保險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湖北農業科學》半月刊(武漢),第51卷第3期。頁2902-2904。
姜木枝,2011/6。〈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運行中政府責任研究〉,《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季刊(南昌),第10卷第2期。頁43-46。
祝寶江、陳國雄、蔣景東,2010/11。〈農民工社保模式及其發展路徑〉,《學術交流》月刊(哈爾濱),第11期。頁139-141。
柯仲甲、桂曉書,2012。〈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問題文獻綜述〉,《學理論》旬刊(哈爾濱),第11期。頁73-75。
苗 蜜、孫金海,2011。〈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歷史必然性及現狀分析〉,《內蒙古電大學刊》雙月刊(呼和浩特),第5期。頁2-5+8。
凌文豪,2011。〈差序平等:中國社會保障新理念〉,《社會保障研究》半年刊(北京),第2期。頁28-33。
翁玉虎,2011。〈中英失業保險制度之比較〉,《經濟視角》月刊(長春),第5期。頁145-146。
徐小平,2011/3。〈在社會保障法視閾下,對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審視〉,《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月刊(晉中),第10卷第3期。頁255-260。
徐 平,2011。〈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及對策──基於對雲南實踐的調查〉,《上海保險》月刊(上海),第4期。頁35-37+50。
徐永新,2012/9。〈完善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支持體系研究〉,《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信陽),第32卷第5期。頁15-19
徐玉明、王 振,2012。〈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新探〉,《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月刊(北京),第3期。頁32-33。
徐奇志,2011/1。〈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探析〉,《理論學刊》月刊(濟南),第1期。頁71-73。
徐 拯,2012/2。〈論新生代農民工的「邊緣化」困境及其出路〉,《特區經濟》月刊(深圳),2012年2月。頁140-143。
徐增陽、付守芳,2011/3。〈農民工的社會救助:需求、認知與意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雙月刊(武漢),第50卷第2期。頁6-11。
徐 鑫、梅 強,2011。〈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及問題分析〉,《工業安全與環保》月刊(武漢),第37卷第9期。頁1-3。
孫紅玲,2011。〈候鳥型農民工問題的財政體制求解〉,《中國工業經濟》月刊(北京),第1期,頁15-26。
孫瑞灼,2011。〈強制企業繳五險不妨先給中小企業減稅〉,《人才資源開發》月刊(鄭州),第5期。頁78。
孫 磊,2010/8。〈農民工參與失業保障的制度困境和完善建議〉,《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科版)》雙月刊(鄭州),第29卷第4期。頁178-181。
孫 潔、高 博,2011/1。〈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思路〉,《西北師大學報》雙月刊,第48卷第1期。頁122-127。
郭文琳,2011。〈為農民工構建失業保險“防護牆”〉,《中國就業》月刊(北京),第5期。頁53-54。
郭文靜、萬 淼,2011/1。〈試析我國現行城市農民工失業保險政策及其完善思路〉,《工會論壇》雙月刊(濟南),第17卷第1期。頁31-33。
郭 帥、李 明,2011。〈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持續探討〉,《科學之友》月刊(太原),第10期。頁6-7。
涂敏霞,2012。〈從「生存」到「發展」──廣東新生代農民工的利益訴求〉,《中國青年研究》月刊(北京),第8期。頁51-55+41。
殷志芳,2012。〈農民工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探究〉,《社會福利[理論版]》,第5期。頁37-39。
夏延芳、趙孟營,2012/7。〈二元結構下城市農民工的社會保障行動──以北京市海淀區建築行業農民工個案為例〉,《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雙月刊(成都),第14卷第4期。頁79-84。
秦海霞,2010。〈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份訴求與身份建構〉,《黑龍江社會科學》雙月刊(哈爾濱),第3期。頁146-148。
袁品格,2011。〈解讀新《工傷保險條例》〉,《施工企業管理》月刊(北京),第6期,頁75-77。
袁書華,2010。〈建築業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不足的原因及對策〉,《天津社會保險》雙月刊(天津),第6期。頁10-11。
起建凌、孫江麗、陳蕊,2011。〈社會性別視角下的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研究〉,《中國集體經濟》旬刊(北京),第12期。頁124-125。
馬金龍、李錄堂,2011。〈回族農民工遷移及市民化研究的理論探討〉,《西北人口》雙月刊(蘭州),第32卷第2期。頁111-118。
章中林,2012。〈農民工也享受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待遇〉,《就業與保障》月刊(福州),第Z1期。頁53。
郭文敬、萬 森,2011/1。〈試析我國現行城市農民工失業保險政策及其完善思路〉,《工會論壇》雙月刊(濟南),第17卷第1期。頁31-33。
郭平穩,2010。〈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接續10問答〉,《農民文摘》月刊(北京),第2期。頁6-11。
郭郁彬,2011。〈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意願與選擇困境〉,《中國城市經濟》旬刊(北京),第27期。頁310+312。
郭建平,2012。〈農民工社會養老基金退保問題研究〉,《科技信息》旬刊(濟南),第26期。頁26-27。
郭 瑜,2010。〈需求與現實:農民工養老保險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七城市數據的考察〉,《農業技術經濟》月刊(北京),第11期。頁37-45。
崔 穎,2011。〈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人口與經濟》雙月刊(北京),第增刊第S1期。頁46-49。
崔豔蕾,2011。〈生育保險新政動了誰的奶酪?〉,《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月刊(北京),第2期。頁37-38。
常傳領,2010。〈浙江省農民工醫療保障的現狀調查與制度設計〉,《法治研究》月刊(杭州),第10期。頁53-58。
寇 曼,2011。〈試論城市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進性建議〉,《中國市場》周刊(北京),第35期,頁92+104。
康春華,2010。〈從人口素質面完善生育保險政策〉,《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7期。頁56-57。
康紹大、陳金香、付春蕾,2011/12。〈論完善河北省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宏觀經濟管理》月刊(北京),第12期。頁57-58。
婁彩萍,2010。〈關於女職工生育保險制度的思考〉,《經濟師》月刊(太原),第6期。頁57。
宿桂紅,2011/3。〈農民工對流出地農村社會保障的影響分析〉,《吉林農業技術學院學報》季刊(吉林),第20卷第1期。頁34-38。
魚曉輝,2012。〈淺析農民工工傷保險發展〉,《知識經濟》半月刊(重慶),第15期。頁97。
許聖道,2010/6。〈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基於經濟轉型期的視角〉,《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雙月刊(鄭州),第28卷第3期。頁125-131。
許麗英、張 凱,2012/6。〈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與制度變遷〉,《綏化學院學報》雙月刊(綏化),第32卷第3期。頁15-16。
梁宏藝,2010。〈農民工養老保險政策解讀〉,《新農業》月刊(瀋陽),第8期。頁62。
梁 謇,2011。〈論中國城鄉二元體制的變遷〉,《行政論壇》雙月刊(哈爾濱),第18卷第5期。頁88-91。
曹玉榮、褚雪景,2011。〈農民工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路徑分析)。《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6期。頁14-17。
曹 禹、王英明,2010。〈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研究〉,《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季刊(瀋陽),第3期,頁90-92。
曹 明、丁江萍,2010。〈商業保險在農民工保險保障中的作用及政策分析──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互替效用研究〉,《上海保險》月刊(上海),第3期。頁5-9。
曾億武、丘 銀,2012。〈我國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綜述〉,《安徽農業科學》旬刊(合肥),第17期。頁9503-9505。
程景章,2012/9。〈公平正義視閾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探索〉,《西部經濟管理論壇》季刊(成都),第23卷第3期。頁93-96。
華迎放、張漢玲,2010。〈農民工醫療保險政策完善思路〉,《中國勞動》月刊(北京市),第7期。頁16-20。
喻少如,2011。〈論社會救助制度中的行政給付程序〉,《法學評論》雙月刊(武漢),第4期。頁21-28。
喻名峰、廖 文,2012。〈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社會政策的變遷與建構邏輯〉,《湖南社會科學》雙月刊(長沙),第4期。頁86-89。
張火軍、董川遠,2010。〈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政策執行力研究--基於利益博弈的視角〉,《社會保障研究》雙月刊(武漢),第2期。頁96-102。
張文學、張 立,2011。〈中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研究述評〉,《西北人口》雙月刊(蘭州),第32卷第2期。頁1-5。
張志元,2010/1。〈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的路徑選擇探析〉,《當代經濟管理》月刊(石家莊),第32卷第1期。頁38-41。
張 夜,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及對策研究〉,《農業考古》雙月刊(南昌),第6期。頁147-149。
張秋潔,2011/6。〈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影響因素研究──基於政策和企業視角的實證分析〉,《中國安全科學學報》月刊(北京),第21卷第6期。頁17-24。
張彥麗,2010。〈我國生育保險制度亟需完善〉,《中國保險》月刊(北京),2月號。頁35-39。
張 勇,2011。〈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域下的農民工醫療保險研究〉,《四川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成都),第4期。頁14-17。
張 娜,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困境及其影響因素〉,《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2期。頁31-33。
張建武、陳書偉,2011。〈《社會保險法》對農民工的影響及政策建議〉,《中國勞動》月刊(北京),第3期。頁12-14。
張笑秋,2012。〈新生代農民工流動意願的影響因素分析〉,《江西社會科學》月刊(太原),第2期。頁12-16。
張笑秋,2011。〈基於流動意願的新生代農民工代內比較分析──以湖南省為例〉,《中國青年研究》月刊(北京),第10期。頁67-71。
張雪威,2011/3。〈農民到市民,還要走多遠?〉,《數據》月刊(北京),第3期。頁14-15。
張素倫,2011。〈農民工工傷認定中的勞動關係研究〉,《理論月刊》月刊(武漢),第1期。頁180-182。
張得勝,2012。〈新生代農民工社會適應現狀分析〉,《商業時代》旬刊(北京),第17期。頁15-16。
張開雲、呂惠琴、許國詳,2011/1。〈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現實困境與發展策略〉,《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南寧),第33卷第1期。頁49-56。
張 斐,2011/11。〈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人口研究》雙月刊(北京),第35卷第6期。頁100-109。
張新梅,2010。〈「十二五」時期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方式的幾點思考〉,
《中國經貿導刊》半月刊(北京),第1期。頁24-27。
張國英、吳少龍,2011/1。〈流動人口醫療保障參保條件研究--廣州市的案例分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廣州),第3期。頁138-141。
張國強、王洪冉、馮占輝,2010/10。〈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困境分析與對策選擇〉,《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季刊(石家莊),第4期。頁70-73。
張得勝,2012。〈新生代農民工社會適應〉,《商業時代》旬刊(北京),第17期。頁15-16。
張榮現、王 超,2010。〈我國農民工養老保險研究〉,《前沿》半月刊(呼和浩特),第24期。頁117-119。
張榮聖,2010。〈建築業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的困境與對策〉,《建築》半月刊(北京),第21期。頁29-30。
張興華,2011。〈「十二五」期間農民工進城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經濟研究參考》周刊(北京),第13期。頁41-56。
張轉玲,2012/7,〈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際運行中的困境及出路〉,《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雙月刊(深圳),第29卷第4期,頁109-114。
張 麗、姚 俊,2010。〈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政策適應性研究--基於需求和制度運行環境的視角〉,《衛生經濟研究》月刊(杭州),第11期。頁46-48。
張鐵軍,2010。〈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與解決路徑〉,《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珠海),第3期。頁42-45。
張 顥,2012。〈淺談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及對策〉,《企業導報》半月刊(武漢),第13期。頁15-17。
陳丰元,2011。〈失業保險基金大量結餘問題分析〉,《河南社會科學》雙月刊(鄭州),第3期。頁84-87。
陳玉和、孫作人,2010。〈加速城市化: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重大戰略抉擇〉,《中國軟科學》月刊(北京),第7期。頁16-22。
陳金田,2012。〈農民工失業保險問題研究〉,《保險研究》月刊(北京),第4期。頁123-127。
陳志強,2010/6。〈我國失業保險政策變遷的公共政策分析──漸進主義模式的運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雙月刊(北京),第24卷第3期。頁23-26。
陳 東,2011。〈生育保險制度的發展〉,《中國工人》月刊(北京),第4期。頁29-31。
陳怡名,2011。〈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旬刊(北京),第10期。頁405。
陳怡程,2012。〈探析農民工需求與社會保障問題〉,《農村經濟與科技》月刊(襄樊),第9期。頁57-58+52。
陳佳鞠,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由農民工「退保潮」引發的思考〉,《金融經濟》半月刊(長沙),第12期。頁11-13。
陳俊麗,2010。〈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難點與對策研究〉,《北方經濟》半月刊(呼和浩特),第12期。頁93-94。
陳柳欽,2011。〈新生代農民工就業面臨的主要困境及其應對措施〉,《南方農村》雙月刊(廣州),第2期。頁30-33。
陳 桐、林婷婷,2012。〈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及完善對策探析〉,《經濟研究導刊》旬刊(哈爾濱),第22期。頁68-69。
陳培勇、榮 怡,2011。〈中國養老保險立法展望〉,《中國勞動》月刊(北京),第4期。頁6-12。
陳培勇,2011。〈對新修定《工傷保險條例》的理解與適用〉,《中國勞動》月刊(北京),第2期。頁20-23。
陳培勇、榮 怡,2011。〈中國養老保險立法展望〉,《中國勞動》月刊(北京),第4期。頁6-12。
陳 萍,2010/9。〈淺析農民工的生存現狀與發展出路〉,《嘉興學院學報》雙月刊(嘉興),第22卷第S1期。頁90-93。
陳富華、許 滿、劉兆征,2011。〈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理論視野》月刊(北京),第10期。頁68-69。
陳 雷、李冰水、沈長月、江海霞,2010。〈農民工福利保障:制度缺陷與企業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經濟》月刊(成都),第3期。頁67-71。
陳 靜,2012/4。〈社會保障視域下的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雙月刊(廣東清遠),第5卷第2期。頁69-71。
畢可影,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述評》。《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8期。頁24-27。
費宏達,2012/7。〈農民工身份制度的法律困境與路徑選擇〉,《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雙月刊(南寧),第27卷第4期。頁22-25。
新生代農民工基本情況研究課題組,2011。〈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結構和特點〉,《數據》月刊(北京),第4期。頁68-72。
黃國武,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新思考──基於工業反哺農業的視角〉,《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7期。頁53-55。
黃朝勇,2012。〈農民工勞動合同糾紛解決的法律機制建構〉,《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5期。頁61-63。
黃 闖,2011/1。〈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構中的利益分析〉,《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雙月刊(哈爾濱),第1期。頁22-25。
黃 豔,2011。〈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商業文化》月刊(北京),第1期。頁105。
馮芳怡,2010/10。〈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趨勢研究〉,《健康研究》雙月刊(杭州),第30卷第5期。頁359-362+369。
馮祥武,2011。〈男職工生育保險待遇問題的探討〉,《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雙月刊(鄭州),第3期。頁126-134。
葉思思,2012。〈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歷史回顧及思考〉,《企業導報》半月刊(武漢),第8期。頁113-114。
葉慧琴,2010/6。〈農民工醫療保險參保問題淺析〉,《湖南農機》月刊(長沙),第37卷第3期。頁62-63。
葉 駿、陳鳳姍、陳治敏,2012/6。〈「民工荒」視野下的農民工就業權保障研究〉,《中國集體經濟》旬刊(北京),第15期。頁140-141+164。
葉鵬飛,2011。〈農民工的城市定居意願研究──基於七省(區)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社會》雙月刊(上海),第31卷第2期。頁153-169。
褚福靈,2011/3。〈現行醫保政策與社保法的差異〉,《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頁32-33。
楊春華,2010。〈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思考〉,《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北京),第4期。頁80-84+112。
楊思斌,2010/5。〈社會保險權的法律屬性與社會保險立法〉,《中州學刊》雙月刊(鄭州),第5期。頁95-98。
楊連專,2010。〈生育保險立法問題研究〉,《人口學刊》雙月刊(長春),第5期。頁59-64。
楊 楠,2012/8。〈我國農民工「退保潮」問題研究〉,《當代經濟》半月刊(武漢),第16期。頁112-114。
楊 琳,2012/9。〈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業科學研究》季刊(銀川),第33卷第3期。頁88-91。
楊瑞霖,2012。〈金融危機與農民工就業的相關性分析〉,《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5期。頁71-73。
楊燕綏、張 曼,2010。〈社會保險“五險整合”運作模式研究〉,《廣西社會科學》月刊(南寧),第9期。頁120-124。
楊鐵鑌,2011。〈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狀況與對策研究〉,《經營管理者》半月刊(成都),第13期。頁150-151。
甄月橋、朱茹華、王 謙、孫宇浩,2011。〈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轉型」困境〉,《農村經濟與科技》月刊(襄樊),第22卷第1期。頁85-87。
董小玉、宛月琴,2013/2。〈文化生態視野的農民工形象變遷與話語建構:由媒體觀察〉,《改革》月刊(重慶),第2期。頁88-97。
董亞麗、蕭 瑩,2010。〈我國農民工綜合保險制度臨的困境及發展迂路評析〉,《經營管理者》半月刊(成都),第4期。頁199。
董 凱、朱靖宇,2011/2。〈新醫改對我國商業醫療保險行業影響初探〉,《中國外資》半月刊(北京),第4期。頁177-178。
董溯戰、趙繪宇,2010。〈國家、市場與社會視角下的中國養老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寧夏社會科學》雙月刊(銀川),第1期,頁67-71。
翟安寧,2010/9。〈我國農民工醫療保障的現狀和困境〉,《農村‧農業‧農民(A版)》月刊(鄭州)。頁8-9。
廖春梅,2011。〈農民工能否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科技致富嚮導》旬刊(濟南),第1期。頁46。
齊曉寧、景再方、馬海濤,2012。〈農民工與城市工工作態度差異研究〉,《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6期。頁85-86。
葛 兵、陳念群、羅 成,2011。〈生育保險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對策〉,《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6期。頁61-62。
滕姍姍、楊植強,2011/5。〈轉型期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評析和模式選擇〉,《經濟與管理》月刊(石家莊),第25卷第5期。頁21-25。
趙大海,2010/2。〈我國城市農民工醫療保險發展方向與路徑選擇〉,《學術交流》月刊(哈爾濱),第2期。頁143-146。
趙卓青、汪姍雅,2012。〈淺談農民工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思路〉,《北方經濟》半月刊(呼和浩特),第8期。頁106。
趙 迪,2010。〈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研究〉,《商業經濟》半月刊(哈爾濱),第20期。頁25-26。
趙萌萌,2011。〈我國失業保險金給付標準合理性研究〉,《經濟問題探索》月刊(昆明),第3期。頁139-143。
趙 斌、王永才,2009/11。〈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碎片化困境及其破解〉,《中國衛生政策研究》月刊(北京),第2卷第11期。頁41-46。
趙銀紅,2011。〈對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的初步探討〉,《農村經濟與科技》月刊(襄樊),第7期。頁173-174+74。
趙鳳娟,2011。〈完善工傷保險制度 改善民工生活現狀〉,《科協論壇》月刊(武漢),第2期下。頁165。
趙 霞,2012。〈當前經濟背景下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經界(學術版)》月刊(北京),第3期。頁17-18。
管曉靜,2012/7。〈農民工合法權益保護探討〉,《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季刊(太原),第20卷第3期。頁33-36。
鄒豔暉,2012。〈台灣地區的社會保障行政制度〉,《蘭州學刊》月刊(蘭州),第4期。頁141-145。
鄧 文、文素美,2010。〈完善生育保險制度維護女工權利〉,《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1期。頁51-53。
鄧秀華,2012。〈農民工政治參與的主要類型〉,《江西社會科學》月刊(南昌),第1期。頁192-195。
鄭玉香、王亞娜,2012。〈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幸福感〉,《經營與管理》月刊(天津),第8期。頁91-93。
鄭怡君,2012。〈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思考──以陜西省西安市為例〉,《中國-東盟博覽》月刊(南寧),第8期,頁21-22。
鄭恩同,2010/9。〈外省籍農民工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銜接問題研究〉,《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季刊(溫州),第10卷第3期。頁80-82。
鄭梓楨、劉鳳至、馬凱,2011/5。〈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城市適應性:個人因素與制度因素的比較〉,《人口研究》雙月刊(北京),第35卷第3期。頁76-83。
鄭鳳田,2010/7。〈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十大關鍵性問題判斷〉,《工會博覽》月刊(北京),第7期。頁16-18。
黎建飛,2010。〈我國生育保險制度與婦女就業問題的思辨〉,《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雙月刊(鄭州),第5期。頁155-164。
蔡金娥,2011。〈淺析我國社會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現代商業》旬刊(北京),第8期。頁105-106。
蔡秋麗,2010。〈北京市生育保險情況調查〉,《科技創新導報》旬刊(北京),第21期。頁252。
賴廣昌,2011。〈關於新生代農民工的思考〉,《中外企業文化》雙月刊(北京),第12期。頁62-63。
潘芸紅,2012/4。〈新生代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選擇分析〉,《商品與質量》周刊(北京),第S4期。頁30。
潘澤泉,2008。〈改革開放30年與中國農民工〉,《學習月刊》半月刊(武漢),第23期(上半月)。頁21-23。
潘澤泉、陳有乾,2009。〈底層社會與抗爭性政治:農民工的生存生態研究〉,《前沿》半月刊(呼和浩特),第2期。頁109-112。
潘澤泉,2010。〈自我認同與底層社會建構:邁向經濟解釋的中國農民工〉,《社會科學》月刊(上海),第5期。頁74-79+189。
潘澤泉,2011。〈中國農民工社會政策調整的實踐邏輯──秩序理性、結構性不平等與政策轉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北京),第5期。頁55-66。
潘 毅、盧暉臨、嚴海蓉、陳佩華、蔡 禾,2009。〈農民工:未完成的無產階級化〉,《開放時代》月刊(廣州),第6期。頁5-35。
潘 濤、張伯生,2011。〈上海市新生代農民工養老保險研究〉,《勞動保障世界》月刊(北京),第5期。頁38-40。
樊曉燕,2010。〈農民工失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研究──基於深圳市民工調查的分析〉,《西北人口》雙月刊(蘭州),第3期。頁13-16+21。
謝建壯,2011。〈特別策劃:新生代農民工研究〉,《青年探索》雙月刊(廣州),第6期 。頁5。
應永勝,2010/3。〈農民工醫療保險:從國外經驗談我國政府責任的強化〉,《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季刊(成都),第18卷第1期。頁102-108。
衛 松、周江濤,2011。〈我國失業保險制度與就業聯動機制研究述評〉,《改革與戰略》月刊(南寧),第27卷第3期。頁180-182。
蔣秋怡、蒲曉紅,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模式「碎片化」問題及對策〉,《中國集體經濟》旬刊(北京),第30期。頁28-29。
蔣偉權,2012。〈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探究〉,《科技創業月刊》月刊(武漢),第10期。頁162-164。
盧麗麗,2011。〈淺析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勞動保障世界》月刊(長春),第2期。頁42-43。
鍾在明,2012。〈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素質與市民化制度創新研究〉,《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5期。頁66-68。
劉 方、宋 凱、劉 倩,2011/6。〈淺析農民工醫療救助制度的構建〉,《東方企業文化》半月刊(北京),第12期。頁199。
劉安華,2011/1。〈困境與出路:農民工社會保障權探討〉,《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1期。頁67-69。
劉安華,2011。〈和諧語境中農民工社會保障權問題探析〉,《前沿》半月刊(呼和浩特),第10期。頁135-138。
劉名倩,2011。〈淺析我國農民工工傷認定問題〉,《經營管理者》半月刊(成都),第4期。頁316。
劉利輝、劉春玲,2008/7。〈軍人優撫權的法律屬性分析〉,《武警學院學報》月刊(廊坊),第24卷第7期。頁28-30。
劉志軍、陳姣姣,2010/5。〈從「二元」到「雙低」:農民工社會保障的「浙江模式」探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阪版)》雙月刊(武漢),第30卷第3期。頁96-103。
劉志強,2010。〈人權保障與國家義務──以新生代農民工為視角〉,《東南學術》雙月刊(福州),第2期。頁13-20。
劉明輝,2012年。〈生育待遇立法的演進及趨向〉,《婦女研究論叢》雙月刊(北京),第4期。頁27-29。
劉治峰,2011。〈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操作困境及對策分析〉,《科教文匯》月刊(合肥),第11期。頁172-173。
劉武俊,2011。〈消除「傲慢與偏見」讓流動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領導之友》月刊(石家莊),第10期。頁47-48。
劉祖川,2011/6。〈三農問題的徹底解決〉,《生態經濟》月刊(昆明),第6期,頁122-126。
劉軍安、盧祖洵、金建強、梁 淵、汪早立,2010。〈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路徑選擇及政策建議〉,《醫學與哲學》月刊(大連),第6期。頁64-66。
劉紅燕,2012/1。〈農民工社會流動的現實困境與對分析〉,《河北學刊》雙月刊(石家莊),第32卷第1期。頁115-118。
劉建發,2011/12。〈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構中的利益分析〉,《社會科學家》月刊(桂林),第12期。頁76-79。
劉海琴、張青菊,2010。〈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雙月刊(太原),第4期。頁42-43。
劉 娟、黃柳梅,2012。〈生育保險中的男性權益比較〉,《就業與保障》月刊(福州),第Z1期。頁74-75。
劉海燕、吳海建,2011。〈我國生育保險法律制度的演替與完善──從《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到《社會保險法》〉,《人口與經濟》雙月刊(北京),第4期。頁105+112。
劉爽英,2010/10。〈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現狀與對策分析〉,《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月刊(長春),第26卷第10期。頁50-51。
劉勝軍,2012。〈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經濟研究參考》周刊(北京),第30期。頁26-27。
劉詠芳,2012。〈生育保險制度構建理念之基本取向探索〉,《東岳論叢》月刊(濟南),第3期。頁172-175。
劉選風、張德明,2006。〈農民工社會保障立法困境探析〉,《調研世界》月刊(北京),第1期。頁30-32。
劉 劍,2011/1。〈把階級分析帶回來──《大工地:城市建築工人的生存圖景》〉,《開放時代》月刊(廣州),第1期。頁153-158。
劉曉萍,2012。〈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政策詳解〉,《天津社會保險》月刊(天津),第4期。頁41-44。
鄭功成,2011。〈《社會保險法》:我國社會保險法制建設的里程碑〉,《中國勞動》月刊(濟南),第1期。頁6-9。
鄭秉文,2010。〈中國失業保險基金增長原因分析及其政策選擇──從中外比較的角度兼論投資體制改革〉,《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北京),第6期。頁1-20。
鄭秉文,2011。〈中國失業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方向──國際比較的角度〉,《中國經貿導刊》半月刊(北京),第5期。頁12-16。
鄭梓楨、劉鳳至、馬 凱,2011/5。〈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城市適應性:個人因素與制度因素的比較〉,《人口研究》雙月刊(北京),第35卷第3期。頁76-83。
龍一平,2012。〈農民工社會保障缺失與重構〉,《才智》旬刊(長春),第27期。頁284-286。
韓長賦,2010。〈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基本思路〉,《行政管理改革》月刊(北京),第10期。頁14-19。
韓長賦,2012。〈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合是個大問題──關於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調查與思考〉,《農村工作通訊》半月刊(北京),第6期。頁6-10。
韓 偉、朱曉玲,2011。〈農民工對失業保險的潛在需求──基於河北省的社會調查〉,《人口學刊》雙月刊(長春),第1期。頁54-58。
韓國莉、韓作珍,2011/6。〈試論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構建〉,《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季刊(蘭州),第21卷第2期,頁49-52。
謝長青、李曉燕,2011/9。〈佛山市靈活就業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問題研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佛山),第29卷第5期。頁30-35。
繆亞傑,2011。〈農民工工傷維權中的問題分析與前景〉,《中國鄉鎮企業》月刊(北京),第5期。頁69-77。
羅先智,2012/5。〈新生代農民工薪制公平問題研究──基於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吉林工商學院學報》雙月刊(長春),第28卷第3期,頁33-36。
魏 婭,2012。〈農民工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長效機制研究〉,《農業經濟》月刊(瀋陽),第7期。頁76-77。
魏瑞清,2011。〈淺議我國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的發揮〉,《中國鄉鎮企業會計》月刊(北京),第8期。頁188-190。
魏 潔、周綠林,2010。〈農民工醫療保險現狀及模式選擇〉,《中國衛生事業管理》月刊(成都),第1期。頁31-33。
顧永紅、楊五洲,2010。〈農民工社會風險識別與抗風險能力評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雙月刊(武漢),第1期。頁40-45。
譚 恩、張步振、譚鈺嬪,2012。〈農民工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及解決之道〉,《中國醫療保險》月刊(北京),第1期,頁46。
嚴新明、楊海芬,2011/2。〈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及其出路〉,《閱江學刊》雙月刊(南京),第1期。頁36-41。

二、英文書目
Armstrong, Chris. “Equality,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Dworkin on the Insurance Market, ”In Economy & Society 34, no. 3(August 2005): 451-473.
Aspalter, Christian.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Social Policy,”I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2, 1(April 2006): 3-22.
Barbie, Martin, Marcus Hagesorn, Ashok Kaul. “Fostering Within Family Human Capital Intrageneration Insurance of Social Security,”In IZA Discussion Paper, 2002(67): 9〜11.
Chan, Raymond K. H. “Risk and its Management in Post-Financial Crisis Hong Kong,”In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40, no. 2(April 2006): 215-229.
Chander, Michelle. “The Rights of the Medically Uninsured: An Analysis of Social Justice and Disparate Health Outcomes, ”In Journal of Health & and Social Policy 21, no. 3(February 2006): 17-36.
Chen, Shiu-Sheng.“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Welfare Cost of Stabilization Policy,”In Journal of Modeling, 2003(25): 123〜135.
Craig, Ben, Batina, Raymond G. “The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in a Life Cycle Family Supply Simulation Model,”I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46): 199〜226.
Daniel Beland, Bjorn, and Jacob S. Hacker. “Ideas, Private Institutions and American Welfare State ‘Exceptionalism’: the Case of Health and Old-age Insurance, 1915-1965,”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3, no. 1(January 2004): 42-54.
Fan, C. Cindy.“The State, the Migrant Labor Regime, and Maiden Workers in China,”In Political Geography, 2004(23): 283〜305.
Fulcher, James“The State,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Understanding the State and Social Policy,” In Soci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oks,2003), 821-828.
Hebel, Jutta.“Social Welfare in Rural China”In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0, no. 3/4(April 2003): 224-251.
Koreh, Michal and Michael Shalev.“Dialectic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Financing in Israel,”In Socio-Economic Review 7, no. 4 (October 2009): 553-584.
Leung, Joe C. B.“The Emergence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Chin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5, no. 3 (July 2006): 188-198.
Li Bingqin.“Floating Population or Urban Citizens? Status, Social Provision and Circumstances of Rural-Urban Migrants in China,”In 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 40, no.2(April 2006):174-195.
Liu, Yuting, and Wu Fulong. “The Stat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in China,”In 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 no. 2(April 2006): 121-137.
Li Qiang. Stratification China’s Resident and Peasant Workers’ Social Status, I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2002, 14(23): 116〜124.
Mehlurm, Halvor.“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On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Migration-Dynamics Review,”In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6): 69〜76.
Northrup, David.“Free and Unfree Labor Migration,1600-1900:An Introduction, ”I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2003(14): 11〜16.
Nyland, Chris, Russell Smyth, and Cherrie Jiuhua Zhu. “What Deter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Employers will Comply with their Social Security Obliga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level Data,”In Social Policy & Adiministration 40, no. 2(April 2006): 196-214.
Powell, Martin,“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Journal and Discipline,”In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40, no. 3 (June 2006): 233-249.
Svihula, Judie, and Carroll L. Estes.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An Ideologically Structured Movement,”In Journal of Socialogy & SocialWelfare 35, no. 1(March 2008): 75-104.
Taylor, Edward, Alan, D.B.“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in China,”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89): 56〜60.
Tucker, Stacey. “The‘Dis-Welfare’State: Poverty and Social Policy in the U.S,”In Conference Papers—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7 Annual Meeting 2007), 1.
Weidenholzer, Josef,and Christian Aspalter. “The American and the European Social Dream: the Competition of Welfare Regimes.”I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4, no.1(April 2008): 3-11.
Wong, Sabrina T, Grace J. Yoo, and Anita L. Stewart.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Chinese and Korean Immigrants,”In Ethnicity & Health 12, no. 1(January 2007): 43-6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