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鴉片戰爭前後的伍秉鑒家族
作者:廖賢娟
作者(外文):Liao Hsien-Chu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系
指導教授:王綱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伍秉鑒廣州十三行Wu BingjianGuangzhouThirteen Ho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7
2001年的新千年之交,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在《縱橫一千年》專輯中,評選出了千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五十人,其中,有六位中國人入選,有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爺孫倆、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明朝大太監劉瑾、蔣家王朝的皇親國戚宋子文,還有一位就是怡和行掌門人伍氏家族的伍秉鑒,其入選的理由是「出生於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鑒,繼承父業與外商從事買賣,又進一步貸款給外商並以此獲得巨富。他在西方商界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伍秉鑒(乾隆三十四年–道光二十三年,1769–1843)一般人少有耳聞,他是清代官商集團「廣州十三行」行商中的怡和行的掌門人,雖然在這六人裡知名度不算高,唯獨是不依靠權勢與貪污而致富的商人,為獨自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憑藉對外貿易躋身世界首富行列的中國人,他的財產幾乎占了清政府半年的收入,可稱得上「富可敵國」。而今,伍秉鑒被評選為千年歷史長河裡,世界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兩相對照,伍秉鑒,已經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更是一段歷史的記憶和一個歷史的見證。是什麼樣的政治背景催生了這樣一位世界首富呢﹖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及史料整理的基礎上,從文獻探討的角度切入,試著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勾勒出資料所描述的鴉片戰爭前後伍秉鑒及其家族之圖像,希望藉此粗略為伍秉鑒所代表的行商群體在黃仁宇稱之為「第三帝國」--具有明顯的收斂性的清代所處之背景、環境和發展歷程予以分析歸納,就其內部和外部的諸種影響,得出某些階段性的解釋。
本文內容分為九章:第一章緒論,含研究旨趣、研究回顧、研究方法、及章節安排。第二章清代行商制度與貿易發展的關係,則論述行商制度的由
i
來及其與清朝政府發展貿易的關聯性,以便對行商這個群體產生的背景有一了解。第三章伍氏早年生涯與其家族,將伍家祖輩由閩入粵的緣由及其家族從伍國瑩、伍秉鑒、伍崇曜等三代「浩官」行商的形象做個勾勒。第四章論述伍家與政府及行商的關係,尤其是與擔任天子南庫的粵海關之間,伍家如何低調於官場周旋,又是如何透過捐納制度獲得頂戴,同時介紹伍家與其他行商之間競合的情形,及其脫穎而出的關鍵。第五章、第六章則分別提及伍家與英國商行、商人如英國東印度公司、查頓‧馬地臣行(Jardine, Matheson & Co.)、顛地洋行(Dent & Co.)、英國散商,及美國商行、商人如普金斯洋行(Perkins&Co.)的靈魂人物約翰.顧盛(John Perkins Cushing)和他的另外三名能幹的外甥--福貝斯三兄弟(湯瑪士.福貝斯Thomas Tunno Forbes、賓奈特.福貝斯Robert Bennett Forbes、約翰.福貝斯John Murray Forbes)、旗昌洋行(Russell& Co.)等鴉片商的交往關係,從中可以略窺伍秉鑒走向世界貿易市場的努力。第七章討論伍秉鑒家族包庇鴉片貿易,與為鴉片貿易一事代表政府向外商交涉的情形。第八章綜論伍家在禁菸運動與鴉片戰爭中的既是介於外商與清朝政府之間的政治中介者,又努力扮演對清朝政府捐資紓困的愛國官商,而此雙重角色卻並未為其獲得令名。第九章結論的內容是嘗試由史家對伍秉鑒家族的評價,從買辦性的基本特徵探討曾任行商總商三十餘年的伍家在歷史上的作用。
道光二十三年(1843)伍秉鑒去世後,嶺南名士譚瑩在所撰的墓碑文中寫道:「庭榜玉詔,帝稱忠義之家;臣本布衣,身系興亡之局。」一個泱泱大國與世界通商的鑰匙把持在他手裡的時候,他沒有想過太多,但是,無論是有萬兩白銀的家產,還是三品頂戴,從本質上說,他只是沒有任何權利的生意人,相比於乾坤挪移的自然之勢,一個人的力量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以一介布衣之身,欲擔國家興亡之責,那種竭盡全力的努力,就像身處在風雨中飄搖,即使做為當時大清朝的超級富豪,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什麼也不能改變,什麼也談不上改變,這是一個先行者的大無奈,也是伍秉鑒的
ii
iii
悲劇性命運。希望透過這九章的內容,吾人能了解十三行的誕生和興旺是中國君主專制社會裡的商品經濟發展和清朝對外奉行「閉關鎖國」貿易政策的產物,是帝制模式下的外貿。對於外國人而言,因為這些行商是官商,是御賜貿易官,都有官品,所以他們可以在外商面前風光無限;但對官府而言,行商他們雖然頂著冠戴,其本質上卻是民商,不但無法享有任何實權,而且清政府沒有對其投入過一分錢;不像洋務運動時期官方創辦的電報局、招商局、機械採煤的洋礦,政府有官款或官股在其中,所以行商在政府官員面前只能唯唯諾諾。行商這種亦官亦商、非官非商的特殊身分,天然有其軟肋,由於體制問題,從一開始,便注定十三行的悲劇的無奈有些感受,進而理解身處這個時代的伍秉鑒,其縱然有超人的經商智慧,知道傍官結貴,官商一體,富貴兼通,即便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內積誠信,外拓網絡,人財並濟,但是他的輝煌終究是被埋入歷史的灰燼,誠如吳曉波描述的「在高度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之下,中國的企業史,歸根到底就是一部政商博奕史。」在中國,政府與商人階層之間的關係始終遵循著「開放—緊縮」的循環,而且彼此糾葛,商人只能在這樣的輪迴中為人作嫁,離開政治,中國商人無法單獨存在,而中國商人就是在政治的陰影、庇蔭、糾葛之下,小心謹慎地發展了二千年,但最後都不免煙消雲散。不過,看伍秉鑒家族的發家過程,吾人也應試著瞭解於中國「開眼看世界」,進而向近現代發展推進的過程中,伍家是有其初始的貢獻。
中文史料
王之春著、趙春晨點校,《清朝柔遠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89年。
王先謙編,《東華續錄》,臺北縣:文海,民國95年。
中央研究院,《內閣大庫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合編,刑永福主編,《清宮廣 州十三行檔案精選》,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朱批奏摺.外交類〉。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北京市:人民
出版社,1999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年。
史澄,李光廷,《光緒廣州府志》光緒五年刊,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2003
年。
印光任,張汝霖纂,《澳門記略》,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民國57年。
阮元修,陳昌齊等纂,《道光廣東通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伍元葵,《月波樓詩鈔》。
伍元華著,《延暉樓吟稿》,收錄於伍元薇, 伍崇曜同輯,《嶺南遺書清道光十
一年至同治二年》,六集五十九種。
伍長華等纂,《兩廣鹽法志》,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
伍瑤光編,《伍氏闔族總譜(嶺南)》,10卷,民國22年。
伍崇曜,《梅花小品》。收錄於伍元薇,伍崇曜同輯,《嶺南遺書清道光十一
年至同治二年》,六集五十九種。
伍秉鏞,《淵雲墨妙山房詩鈔》,侄元莪、元薇校,道光五年南海伍氏刻本,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羊城西關紀功錄》,咸豐四年刊,收錄於劉家平,蘇曉君主編,《中華歷
史人物別傳集》72,北京市:線裝書局,2003年。
邱憙,《引痘略‧自序》,嘉慶丁醜敬業堂初刊本,道光百蘭堂復刻本。
李士楨撰,《撫粵政略》,臺北:文海,1987年。
林則徐,《林則徐集‧公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林則徐,《林則徐集‧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林則徐,《林則徐集‧奏稿》,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林則徐,《信及錄》,上海:上海書局,1982年。
屈大均,《廣東新語》,臺北市 : 廣文書局,1978年。
奕訢,《四國新檔》,南港 :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86年。
故宮博物院編,《史料旬刊》,臺北:國風出版社,1963年。
故宮博物院編,《文獻叢編》。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中檔奏摺與軍機處檔摺件》。
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英國藍皮書(英國議會文
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3年。
昆岡等修,劉啓瑞等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光緒朝》,據清光緖年
間石印本影印,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桂玷,《宣統南海縣志》,收錄於來新夏主編,《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輯‧
廣東省》,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
徐珂,《清稗類鈔》,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許地山,《達衷集》,臺北縣:文海,1974年。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市:中華書局,1976年。
《清代外交史料嘉慶朝、道光朝》,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魚返善雄編,《漢文華語康熙皇帝聖諭廣訓》(《清代歷朝皇帝聖訓》),臺
北縣:文海書局,1974年。
《清實錄廣東史料》,廣東省地圖出版社,1995年。
《清宣宗實録》,臺北市:華文書局,民國59年。
《清文宗實錄》,臺北市:華文書局,民國59年。
張維屏,《松心詩集(含《松心附集‧草堂集》)》,道光刊本。
張杓,《磨甋齋文存》,光緒12年刊。
黄任恒,《番禺河南小志》,收錄於盧子駿纂,《潮連鄉志》,上海:上海書店,
1992年。
黃佛頤,《廣州城坊志》,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
梁廷枏等纂,《粵海關志》,臺北縣:文海,1975年。
梁廷枏,《粵海關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梁廷枏,《夷氛紀聞》,臺北縣:文海,1970年。
梁紹獻,《南海縣志》,同治11年刊,臺北市:成文,1967年。
廣東文史研究館譯,《鴉片戰爭史料選譯》,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年。
廣東文史研究館編,《鴉片戰爭與林則徐史料選譯》,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
社,1986年。
楊家駱主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市 : 鼎文書局,民國66年。
齊思和整理,《黃爵滋奏疏‧許乃濟奏稿合刊》,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錢大昕,《大學論下》。
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市:三聯書店,2009年。
盧子駿纂,《潮連鄉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譚瑩,《樂志堂詩集、文續集》,咸豐十年刊。
《羅文恪公遺集‧奏疏》
《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北京市:中華書局,1964年。
《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北京市:中華書局,1979年。
《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臺北縣:文海,1971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1920年刊》

中文圖書
卜正民(Timothy Brook),若林正(Bob Tabashi Wakabayashi)編著,弘俠
譯,《鴉片政權︰中國、英文和日本,1839—1952》,合肥市:黃山書
社,2009年。
王俞現,《中國商幫600年》,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
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編,《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改革》,廣州市:中山大學
出版社,1999年。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清史研究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年。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北京市:中華書局,1964年。
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編,《中外關係史論叢》,第5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6年。
丹涅特(Tyler Dennett)著,姚曾廙譯,《美國人在東亞》,北京:商務印書
館,1995 年。
牛道慧,《鴉片戰爭前在廣州的美國商人(1784-1844)》,中國文化大學史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8年。
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硏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譯叢》,北京市:中華書局,1981
年。
弗蘭克(G. Frank)著,劉北成譯,《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
老尼克(Emile Daurand Forgues)著;錢林森,蔡宏寧譯,《開放的中華 : 一
個番鬼在大清國》,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吉利克(E.V. Gulick)著,董少新譯,《伯駕與中國的開放》,桂林:廣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2008年。
朱萌編輯,《廣州市街道詳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12。
朱杰勤譯,《中外關係史譯叢》,另一書名Sydney Greenbie,Houqua of
Canton :a Chinese Croesus.,北京市:海洋出版社,1984年。
朱慶葆、蔣秋明、張士杰等著,《鴉片與近代中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
社,1995年。
牟安世,《鴉片戰爭》,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列島編,《鴉片戰爭史論文專集》,北京市:三聯書店,1958年。
汪敬虞,《唐廷樞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汪熙,《約翰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杜維運,《史學與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new window
李浚之編,《清畫家詩史》,北京市:中國書店,1990年。
李國榮、林偉森主編,《清代廣州十三行紀略》,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6年。
李國榮主編,覃波、李炳編著,《帝國商行:廣州十三行》,北京市:九州
出版社,2007年。
李國榮主編,《清朝洋商秘檔》,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10年。
李慶新主編,《海洋史研究‧第4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吳義雄著,《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北京:中
華書局,2009年。
吳曉波著,《浩蕩兩千年:中國企業西元前7世紀-1869年》,北京市:中信
出版社,2012年。
仲偉民,《茶葉與鴉片:十九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北京市:三聯書店,
2010年。
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臺北市:允晨文化,2004年。
阿英,《鴉片戰爭文學集》,北京市:古籍出版社,1957年。
武漢大學歷史系鴉片戰爭研究組編,田中正俊、費正清等著,《外國學者論
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林滿紅著;林滿紅、詹慶華等合譯,《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new window
市: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周湘,《廣州外洋行商人》,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佩雷菲特 (Alain Peyrefitte )著,王國卿等譯,《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北京市:三聯出版社,1989年。
胡秋原等編,《近代中國對西方及列強認識資料彙編》,臺北市: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茅海建著,《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北京市:三聯書店,2011
年。
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市:三聯書店,2005年。
郝延平(Yen-p'ing Hao)著,李榮昌等譯,《十九世紀的中國買辦:東西間橋
樑》,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1988年。
郝延平(Yen-p'ing Hao)著;陳潮,陳任譯,《中國近代商業革命》,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姚楠主编,《中外關係史譯叢》,第2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
姚薇元,《鴉片戰爭史實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姚賢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1840-1895》,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俞劍華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市: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
范小靜,《十三行故事:1757—1842年的中國與西方》,廣州:花城出版社,2012
年。
威爾‧賀頓(Will Hutton)著,林添貴譯,《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臺北市:
遠流出版社,2009年。
威廉‧亨特(William C. Hunter)著;沈正邦譯,《舊中國雜記》,臺北市:臺
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威廉‧亨特(William C. Hunter)著,馮樹鐵,沈正邦譯,《廣州番鬼錄》,廣
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威廉‧亨特(William C. Hunter)著,馮鐵樹譯,《西洋鏡看中國:阿兜仔在廣
州》,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郭小東,《打開「自由」通商之路︰19世紀30年代在華西人對中國社會經濟的
探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郭成康編寫,《清史編年》,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郭廷以編纂,《近代中國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郭廷以編著,《近代中國史日誌》,臺北巿:正中書局,1963年。
郭德焱,《清代廣州的巴斯商人》,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
陳永正編注,《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詩選》,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1
年。
陳志武,《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臺北縣:八旗文化,2010年。
陳尚勝,《鴉片戰爭前清代海外貿易政策的研究》,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1
年。
陳國棟,《清代前期的粵海關(1683-1842)》,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69年。
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new window
格林堡(Michael Greenberg)著,康成譯,《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北京:
商務印書館,1961年。
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張匯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上海:
上海書店,2006年。
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區宗華譯,《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1635-1834)》,廣東省: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
馬楚堅、賴志成著,《廣東十三行與中西文化發展之關係》,香港:香港大學
饒宗頤學術館,2010年。
卿汝楫,《美國侵華史》,北京市:三聯書店,1952年。
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W. Travis Hanes III),弗蘭克‧薩奈羅(Frank Sanello)
著;周輝榮譯,《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和另一個帝國的墮落》,北
京市:三聯書店,2005年。
徐義生編,《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1853-1972》,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上海:國立編譯館,1937年。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章文欽,《廣東十三行與早期中西關係》,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9年。
游博清,《經營管理與商業競爭力-1815年前後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商館》,new window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費玉清(John King Fairbank)編;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晚清篇1800-1911》,
臺北市:南天書局,1987年。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薛絢譯,《費正清論中國》,臺北市:正
中書局,1994年。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等著,《外國學者論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福州市 :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北京市:三聯書店,1992年。
黃仁宇,《地北天南敘古今》,北京市:三聯書店,2001年。
黃啟臣,黃國信,《廣東商幫》,臺北市:萬向圖書,1995年。
黃啟臣主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廣州:廣東經濟出版中心,2003年。
黃國盛,《鴉片戰爭前的東南四省海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黃靜,《清代廣州十三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曾志,劉瓊雄,譚春鴻著,《大船西來:哥德堡號重走海上絲路》,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
菲利普‧查德威克‧福斯特‧史密斯(Philip Chadwick Foster Smith)編,《廣
州日報》國際新聞部,法律室譯,《中國皇后號》,廣州市:廣州出版社,
2007年。
賀癡,呂靜霞編著,《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鑒的財富人生》,北京市:中國致公
出版社,2010年。
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史蒂夫.托皮克(Steven Topik)著;黃中憲譯,
《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楊萬秀,鐘卓安主編,《廣州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雷麥(C. F. Remer)著;蔣學楷譯,《外人在華投資》,北京市:商務,1959
年。
廣州市荔灣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廣州西關風華》,廣州市:廣
東省地圖出版社,1997年。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廣州市荔灣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十三行
滄桑》,廣州市: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01年。
廣東歷史學會編,《明清廣東社會經濟形態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
年。
《廣東省地圖冊》,廣東地圖出版社,2008年。
齊思和、林樹惠、壽紀瑜編,《鴉片戰爭》六冊,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
社(原上海市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
齊思和等編,《第二次鴉片戰爭》,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979年。
潘剛兒、黃啟臣、陳國棟編著,《廣州十三行之一:潘同文(孚)行》,廣
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
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市:三聯書店,2009年。
劉家平,蘇曉君主編,《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北京市:線裝書局,2003年。
劉詩平,《洋行之王︰怡和與它的商業帝國》,北京市:中信出版社,2010年。
劉豐,《歷代巨商教你學賺錢》,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
劉廣京著;邱錫鑅,曹鐵珊譯,《英美航運勢力在華的競爭, 1862-1874 年》,
上海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
《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研究外文資料選譯》,福州史學分會,1982年。
賴德烈著;陳郁譯,《早期中美關係史(1784-1844)》,北京市:商務,1963年。
衛斐列(Frederick Wells Williams)著,顧鈞、江莉譯,《衛三畏生平及書信:
一位美國來華傳教士的心路歷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穆素潔( Sucheta Mazumdar)著,葉籬譯,《中國:糖與社會—農民、技術和世界
市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戴逸主編,《簡明清史》,第二冊,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4年。
聶寶璋,《中國買辦資產階級的發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蕭致治、楊衛東編撰,《西風拂夕陽 : 鴉片戰爭前中西關係》,武漢市:湖北
人民出版社,2005年。
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香港:猛進書屋,1961年。
譚元亨編,《十三行新論》,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9年。
譚元亨,《國門十三行:從開放到限關的逆轉》,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社,
2011年。
羅伯‧布雷克(Robert Blake)著,張青譯,《怡和洋行》,台北市︰時報出
版,2001年。
嚴中平,《英國資產階級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爭史料》。
龔纓晏主編,《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杭州:浙江大學
出版社,2011年。
中文論文
王偉,〈清朝中期的世界首富伍秉鑒〉,《文史天地》,2011年第3期。
王麗英,〈淺論廣州十三行商人的俗信——以潘家、伍家為例〉,《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羊城今古編輯室編,《羊城今古》,2002年第1期。
吳義雄,〈權力與體制:義律與1834-1839年的中英關係權〉,《歷史研究》,
2007年第1期。
吳義雄,〈興泰行商欠案與鴉片戰爭前系的行商體制〉,《近代史研究》,2007
年第1期。
何思兵,〈旗昌洋行與十九世紀美國對廣州貿易〉,《學術研究》,2005年第
6 期。
冷東,林瀚,〈清代廣州十三行與中西文化交流〉,《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
第2期。
冷東,劉桂奇,〈十三行與清代中後期廣州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初建〉,《西南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2010年9月。
冷東,〈十三行商與清代中期廣州教育的發展〉,《南方職業教育學刊》,1卷3
期,2011年5月。
汪敬虞,〈試論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中國社會科學》,1981年第5期。
李怡然,〈清代廣州行商崩潰原因探析—從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世界首富
說開去〉,《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卷4期,2009
年7月。
李遠江,〈世界首富伍秉鑒的末路人生〉,《國家歷史》,2007年19期。
李遠江,〈林則徐與滿清首富伍秉鑒的恩怨〉,《各界》,2008年第7期。
李遠江,〈阿斯特:與美國一起成長〉,《國家歷史》,2010年第3期。
宋韵琪,〈十三行的文化探討與創傷記憶〉,收錄於譚元亨編,《十三行新論》。
肖應雲,〈清十三行草根商總盧觀恆商海沉浮初探〉,《商場現代化》,591期,
2009年。
邱澎生,〈「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政府〉,
《台大歷史學報》,26期,2000年。
明月,〈一句話,成就了兩位世界首富〉,《書林‧原創版》,2011年12期。
周正慶,〈清代的一口通商及此間的對外貿易問題〉,《歷史教學》,第6期,
2000年。
洪振快,〈晚清中國首富為什麼想移民美國〉,《文苑》,2010年8期。
俞如先,〈鴉片戰爭前的行商〉,《龍岩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5卷2期,
1997年11月。
郭德焱,〈巴斯商人與鴉片貿易〉,《學術研究》,2001年第5期。
郭衛東,〈鴉片戰爭前後外國婦女進入中國通商口岸問題〉,《近代史研究》,
1999年第1 期。
郭衛東,〈十八世紀的茶葉貿易與中英交流〉,《中西文化研究》,2009年總第
15期。
郭衛東,〈棉花與鴉片:19 世紀初葉廣州中英貿易的貨品易位〉,《學術研究》,
2011年第5期。
唐德剛,〈紀念怡和絲茶行的「浩官」─「英商怡行洋行」的由來〉,《傳記文
學》,385期,1994年。
唐博,〈帝國商行—廣州十三行秘史〉,《地圖》,2012(1)。
陳國棟,〈書評: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No. 55,July
2012。
敖葉湘瓊編譯,〈譚康官與順德籍行商〉,收錄於譚元亨編,《十三行新論》。
孫彩雲,〈十三行行商性質分析〉,《安徽文學》,第9期,2008年。
章文欽,〈清代廣州十三行與澳門〉,收錄於章文欽,《廣東十三行與早期中西
關係》,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9年。
梁小民,〈紅頂商人伍秉鑒〉,《新財經》,2008年3月。
張德昌,〈清代鴉片戰爭前之中西沿海通商〉,《清華學報》,第10卷第1期,
1935 年。
國家歷史雜誌編輯部,〈首富進化論〉,《國家歷史》,2010年第3期。
馮國福,〈中國茶與英國貿易沿革史〉,《東方雜誌》,卷10第3號,1913年9
月。
彭長歆,〈清末廣州十三行行商伍氏浩官造園史錄〉,《中國園林》,2010年,
26(5)。
彭澤益,《中英五口通商沿革考》,《中國社會經濟史集刊》,第8卷1期,1949
年。
彭澤益,〈清代廣東洋行制度的起源〉,《歷史研究》,第1期,1957年6月。
楊紅林,〈投資美國修建鐵路躋身千年五十巨富,1834 年中國出了位世界
首富〉,《現代審計與經濟》,2006年第5期。
楊葉紅,〈論中國私有財産權利的發展〉,《行政與法》,2007(8)。
葉顯恩,〈世界商業擴張時代的廣州貿易(1750-1840年)〉,《廣東社會科學》,
2005年第2期。
鄭愛敏,〈性別視野中明清社會經濟史內容的增補:以農業史、紡織業史、商業
史、消費史為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No. 52,January 2011。
劉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伍氏家族—當年富甲天下,而今親情續緣〉,《南
方都市報》,117期,2007.5.16.
曉柳,〈伍浩官:兩百年前的中國富翁〉,《銀行客戶》,2008年11期。
樸人,〈歷史夾縫裡的小人物─廣東洋商的描述〉,《廣東文獻季刊》,1975年,
5卷3期。
蕭國亮,〈清代廣州行商制度研究〉,《清史研究》,第1期,2007年2月。
穆素潔(Sucheta Mazumdar),〈全球擴張時代中國海上貿易的新網路(1750 —
1850)〉,《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聶寶璋,〈十九世紀中葉在華洋行勢力的擴張與暴力掠奪〉,《近代史研究》,
1982年2期。
魏紀侯,〈伍秉鑒:天下第一富〉,《英才》,2008年10月。
酈永慶,〈有關禁煙運動的幾點新認識〉,《歷史檔案》,1986年第3期。
外文資(史)料
Bonner-Smith, D., Lumby, E. W. R. ,ed. The Second China War,1856-1860.
Westport, Conn. : Hyperion Press, 1981.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v.30. Opium War and Opium Trade. Shannon : Irish
University Press, 1971.
Chang, Hsin-pao, 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 Cambridge : Harvard
Univ. Press, 1964.
Chen Kuo-tung Anthony, The lnsolvency of the Chinese Hong Merchants, 1760-1843. Taipei:Academia Sinica,1990.
Cheong, Weng Eang, The Hong merchants of Canton : Chinese merchants in Sino-Western trade,1684-1798. Richmond, Surrey : Curzon, 1997.
Chinese Repository
Clyde, Paul H. ed.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China. New York:Russell and Russell,
1964.
Collis, Maurice, Foreign Mud:Being an Account of the Opium Imbroglio at Canton in the 1830's & the Anglo-Chinese War that Followed. New York : New Directions, 2002.
Davids, Jules ed. American Diplomatic and Public Pap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ilmington, Del : Scholarly Resources,1973.
Davis, J.F., The Chinese. London:School of Oriental & African Studies Libr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1836.
Downs, Jacques M., The Golden Ghetto: the American Commercial Ccommunity at
Canton and the Shaping of American China Policy, 1784-1844. Bethlehem,
Pa. : Lehigh University Press, 1997.
Downs, Jacques M.,“American Merchants and the China Opium Trade",Business
History Review 42(Winter 1968).
Dulles, Foster Rhea, The old China Trad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30.
Fay, Peter Ward, The Opium War 1840-1842 : Barbarians in the Celestial Empire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War by Which they
Forced Her Gates Ajar.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orolina Press, 1975.
Forbes, Robert Bennett. Personal reminiscences. Boston, 1882.
Forbes, Hughes Sarah ed. Letters and Recollections of John Murray Forbes
(1813-1898). Boston, New York : Riberside Press, 1899.
Forbes, Hughes Sarah ed. Reniniscences of John Murray Forbes. Boston, H. Ellis,
1902.
Gardella Robert, Harvesting Mountain:Fujian and the China Tea Trade, 1757-1937. Ba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Garrett, Valery M., Heaven is High, the Emperor Far Away: Merchants and Mandarins in Old Cant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Greenberg, Michael, British Trade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1800—184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1.
Gulick, Edward V., Peter Parker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Harvard, 1973.
Haeger, J.“Business Strategy and Practice in the Early Republic: John Jacob Astor and
the American Fur Trade”The Western Historical Quarterly. vol.19,no2(May, 1988)
İslamoğlu, Huri, ed. Constituting modernity : private property in the East and West. London ; New York : I.B. Tauris, 2004.
Kerr, Phyllis Forbes, ed. Letters from China : the Canton-Boston Correspondence of
Robert Bennet Forbes, 1838-1840. Mystic, Ct. : Mystic Seaport Museum, Inc.,
1996.
Jules, Davids, American Diplomatic and Public Papers: The U .S. and China. Series I, The Treaty System and the Taiping Rebellion,1842-1860. Wilmington, Del. : Scholarly Resources, 1973.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 The history of ear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1784-1844. Whitefish :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7.
Le Pichon, Alain, ed. China Trade and Empire: Jardine, Matheson & Co. and the origins of British Rule in Hong Kong 1827-1843. Oxford : British Academy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McKay,R. South Street: A Maritime History of New York, Haskell House,1971.
Rowe,William T. , 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Rungta, Radhe Shyam, The Rise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 in India, 1851-1900. New Delh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Stelle, Charles Clarkson,“American Opium Trade to China prior to 1820",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9(December, 1940).
Van Dyke, Paul Arthur, The Canton Trade: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Van Dyke, Paul Arthur, 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Van Dyke, Paul Arthur ed. Americans and Macao: Trade, Smuggling, and Diplomacy on the South China Coast.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Wang, Chi-min, Wu, Lien-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Tientsin,China : Tientsin
Press, 1932.
Wong ,John D., Global Positioning:Houqua and his China Trade Partn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arvard University PH.D, 2012.
Yaggy, Duncan, John Forbes:Entrepreneur . Brandeis University PH.D,1974.
佐佐木正哉,《鴉片戰爭後の中英抗爭》,東京:近代中國研究委員會,1964
年。
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前中英交涉文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視聽資料
蔡詩萍主持,陳國棟導讀,「帝國商行‧上下集」,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電
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3.3.22、2013.3.29。
網路資料
〈大清國最後的傳奇:世界首富—伍秉鑒〉,阿波羅網(2010.6.8),
http://tw.aboluowang.com/life/2010/0608/-40572.html,上網日 2012.7.29。
中華博物審編委員會,《中國古代名人錄》,
http://www.gg-art.com/dictionary/dcontent_b.php?bookid=34&name=
%A5%EE&columns=3&bookdetailid=74976,上網日2012.9.30。
李小萍,〈講述廣東怡和銀錠背後的故事〉,《世界首富伍秉鑒的綢悵》,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57514716.aspx,上網日2013.1.5。
黄啟臣,〈從珠江到南海——論廣東古代文化發展的路向〉,中國評論學術出
版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
bookid=10902&secid=11093,上網日2012.9.30。
黃國聲,〈羊城舊話之最大的西關大屋〉,《南方都市報》,2011年3月31日,
http://big5.citygf.com/cul/cul_005006/02/201103/t20110331_1424997.html,
廣佛都市網,上網日2012.7.29。
許琨,〈海幢寺擾攘百年溺紅塵,終是佛世界〉,《南方都市報》,第26期,2006.7.7。http://www.gzlib.gov.cn/shequ_info/ndgz/NDGZDetail.do?id=18296, 上網日2013.3.12
〈清代廣府商人與嶺南文化〉,粵語協會(2006.12.19),http://bbs.cantonese.asia/thread-4435-1-17.html,上網日2012.9.30。
劉志華、黃超,〈清後期廣東茶商的發展階段與特點〉,《新三才》電子期
刊(2010.10.19),http://www.newsancai.com/big5/traditional/4-folk/30050-2010-10-19-12-08-39.html,上網日2012.7.29。
劉煒茗,〈伍秉鑒、伍崇曜—備受非議的政治第三者 〉,《南方都市報》(2003.7.31),廣州圖書館,http://www.gzlib.gov.cn/shequ_info/ndgz/NDGZDetail.do?id=323900,上網日2012.3.2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