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地方化研究-一個分權理論的觀點
作者:江志遠
作者(外文):Chiang, Tyh-Yu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中山學術組
指導教授:歐陽新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高等教育地方化分權化市場化higher educationloc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market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為探討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效果,本研究以分權理論觀點,透過文獻與數據的分析以期發現造成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地方化成功的原因。在自變項方面,本研究涵括了高等教育市場化、大眾化的實踐、教育財政管理、國際教育市場競爭等4個變數。依變項則為高等教育地方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呈現的教育效果,作為本論文的研究架構。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地方化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組織結構產生新的權力協調模式;(二)政府分權與大學自主的偏向,取決於內部傳統的行政關係與外部市場化的合力作用;(三)中國大陸社會體制的變革,促成了政府分權政策、高等教育市場化與大眾化的方向發展;(四)政府高等教育財務拮据的危機,催生了效率提升的高教體制;(五)校長選拔方式逐漸脫離政治任命的窠臼;(六)高等教育的品質在地方化之後確實有所提升。這些研究結果代表過去大陸高度集權的高等教育,在國家權力、學術、社會、市場交互作用下,發生以政府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高等教育的體制,是促成高等教育地方化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亦發現,基於政府分權無法完全落實,高等教育地方化現階段仍有相當多的問題產生,包括:事權與財權的不對稱;政府與學校權力的博奕;學校黨委書記與校長權力的邊界問題;教育根本價值的淪喪與功利主義的擡頭等。這些問題是大陸政府官方、高等教育學界、以及一般大眾社會關切且值得後續深入研究的問題。
This study uses the theory of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localization in China.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analysis is used to determine why higher education localiz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China. The four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are marke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rket.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localization as it developed in histo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1) the power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ed a new way for power collaboration. (2)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power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towards autonomies are influenc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school’s internal,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relationships and the external marketization of education. (3) The reformation of China’s social system enabled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power and the marketization and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4)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defici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expedited the growth of higher education. (5)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appointing public officials as university presidents became more relaxed. (6)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improved due to localization. These aforementioned results explain how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previously highly centralized government of China—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national authorities, academia, society, and market—decentralized its power to manage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led to the loc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also discover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unable to completely decentralize its power, thus the current loc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is not in balance with the financial authority; there is a continuous power struggl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chool; the power boundaries of the party committee secretaries and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versities are unclear;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s debasing and approaches to utilitarianism are appearing. These are some of the serious problems that are now fac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ia, and the public in general.
一、中文部分
文中晴、史彩霞、於睿等著。2006。〈高等教育系統的無序局面及其協調〉,《現代教育科學》,第5期,頁131-132。
方茜、錢澄,2003。〈試論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集權與分權〉,《揚州職業大學學報》,第7卷第3期,頁52–54。
牛維麟,2004。〈一流大學校長素質談〉,《中國高等教育》,第24期,頁20-22。
王旭,2006。〈從民辦教育的發展看未來的公共教育體制〉,《柳州師專學報》,第1期,頁83。
王志芳,2003/3。〈試析高校收費中應遵循的市場化原則〉,《經濟師》,頁85-86。
王保華,2007。《高等教育地方化研究新視野》。北京市: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王建軍、王春姣。2009。〈改革開放30年中國高等教育思想發展的成就與展望〉,《長春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8卷第5期,頁130–34。
王洪才,2006。〈現代大學校長的四種基本角色〉,《大學教育科學》,第1期,頁8-13。
───,2009。《大學校長:使命、角色、選拔》。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王琦,2014。〈論我國高等教育地方化及地方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方針〉,《赤峰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上),頁264–265。
王瑞琦,2001/5/1。〈高等教育大眾化-廿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中國大陸研究》,44卷第5期,頁 41–60。new window
───,2007/03/01。《百年來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國家、學術、市場之三角演變》。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左崇良、胡勁松,2013。〈美國高等教育的分權與共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第8期,頁90–95。
申素平,2003。〈公立高等學校與政府的分權理論〉。《比較教育研究》,第8期,頁1–4。
伍復康,2005。〈新公共管理理論與調整大學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中國教育政策評論》,頁207。
朴惠善,2014/7。〈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教育與職業》,頁7。
吳志宏,1999。〈兩種教育行政體制及其改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頁19–25。
吳紹芬、董澤芳,2001。〈“高等教育區域化”概念辨析〉,《教育與經濟》,2001年第2期,頁10-11。
李孝軒,2012。〈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地方高等教育的地位與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第32期,頁13。
李修宏,1991。〈走向地方化、多樣化的廣東高等教育〉,《高教探索》,第3期,頁6–10。
李盛兵、潘懋元,1992。〈中國高等教育的地方化與國際化〉,《高教探索》,第3期,頁11–16。
李斐,2011。〈淺析教育分權〉,《 現代社會》第3卷,頁 214。
邢元敏,1998。〈關於我國高等教育區域化問題的思考〉,《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頁14-15。
周祝瑛,1999。《大陸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兼論臺灣相關課題》。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周國平,2007。〈改革開放以來1978~2006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法規回顧與思考〉,《民辦教育研究雙月刊》,第6卷第5期,頁 48–108。
周群英、肯青山,2003。〈大學校長遴選程式比較研〉,《江蘇高教》,第1期,頁112-114。
季誠鈞,〈國內外大學校長選拔制度的比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2月,頁26-30。
林雍智,2010。〈教育分權改革與官僚體制之變貌:日本案例評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6卷第3期,頁1-28。new window
林雍智、吳清山,2013。〈日本學校治理模式之變遷及其評析:以學校理事會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4期,頁103。new window
林榮日,〈論我國轉型期中央與地方高等教育權力博弈的性質〉,《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年2月,頁17-24。
侯愛民,2012。〈大學理念視野中的大學治理〉,《時代經貿》,第11期,頁13。
姚雲,2003。〈美國高等教育分權的立法機制探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4卷,頁69。
洪柳,2003/2。〈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我國出國留學現狀及分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第15卷第2期,頁 29–33。
胡耀宗,2012。〈高等教育地方化及其財政新趨勢〉,《教育科學》,第28卷第1期,頁62–65。
孫江濤,2009。〈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政策歷史回顧、價值分析及啟示〉,《西南科技大學》,第1期,頁29-30。
孫崇文,2002。〈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落實〉,《上海教育科研》,第3期,頁25。
孫繼震、陳葆華、夏建剛。2001。〈地方高校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未來與發展》,2011年第1期,頁53-56。
馬宏,2003。〈分權問題再思考〉,《人大研究》,第1期,頁20。
高耀,2007。〈政府教育分權與高等學校自治〉,《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第11期,頁4–5。
張永偉、李麗,2006/12〈簡析轉型時期我國高等教育市場化取向的動因〉,《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第8卷第4期,頁46-48。
張治國,王海波等,2010。〈論社會轉型背景下的高校辦學自主權〉,《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37-44。
張金偉,2014/3。〈我國大學校長公開遴選程式的完善〉,《上海教育評估研究》,第1期,頁32-33。
張金福,2001。〈大學市場化:動因、影響與趨勢〉,《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頁79-83。
張國祥,2001。〈區域經濟與高等教育的發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28卷第2期,頁107。
張莉,2008。〈區域經濟與高等教育互動理論探析〉,《學習與探索》,2008年第5期,頁175-176。
張楠,2010。〈試論實行分權型教育行政體制的影響因素〉,《 教育探索》,第12期,頁18。
張繼霞、陳葆準、夏建剛,2011。〈地方高校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教育與人才》,第1期,頁53。
曹淑江,〈高等學校的軟預算約束與財務自主權〉,《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月第26卷第10期,頁51。
曹麗、彭衛,2012/07/19。《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及學術評鑑》。臺北:新銳文創出版社。
畢憲順,2003/12,〈重構政府與高校關係-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山東工商學院學報》,第17卷第5期,頁1-5。
許杰,2004。〈教育分權:公共教育體制範式的轉變〉,《教育研究》,第2期,頁10–15。
──,2004。〈教育分權與大學自主〉。《高等教育研究》,第4卷,頁17。
──,2005。〈大學自主政策的市場取向受制於政府分權取向——歷史制度主義的求證〉,《現代大學教育》,第6期,頁11–17。
──,2006。〈政府分權:大學自主的主導性因素〉,《高教探索》,2006年第2期,頁43-47。
──,2006。〈論大學自主政策的市場取向與政府分權取向的一致性〉,《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頁37-44。
──,2008。《政府分權與大學自主》。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試析教育分權〉,《外國教育研究》, 第31卷第7期,頁24–28。
許曉東,1995。〈大學校長任職條件和選拔程式的比較研究〉,《上海高教研究》,第2期,頁76。
郭矜,2014。〈中國現行財政分權體制對初等、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研究〉。
郭晟豪。2014。〈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育事權與支出責任〉,《甘肅行政學院學報》,第3期,頁96–105。
郭歆、夏曉勤,2003/12。〈我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的源頭和動力〉,《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24卷第6期,頁35。
陳武元,2009。〈我國普通高校經費籌措的實證研究〉,《教育發展研究》,第7期,頁34-39。
陳流汀,2003。〈進一步轉變政府教育行政職能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改革》,第6期,頁114–117。
陳彬,1996。〈論區域經濟的發展與高等教育的地方化-兼論廣東區域經濟與區域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緊迫性〉,《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6年第2期。
陸文龍,2005。〈政府職能的轉變與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現代大學教育》,第6期,頁77。
塗丹,2012。〈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的本質與必然〉,《大觀週刊》,第51期,頁 223,227。
楊宏山,2004。〈新公共管理理論︰新的公共行政範式〉,《新華文摘》,第6期,第47頁。
楊景堯,2003/04/04。《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2/15。《大陸高等教育焦點與問題》。臺北:新文京。
賈永堂、楊紅旻,2015/3〈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分權模式的問題與治理〉,《高等教育研究》,第36卷第3期,頁32。
趙慶年,2010。〈大眾化進程中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要求〉,《教育研究》,第11期,頁66-71。
劉茂勝、馮錦山,2009。〈高校推行校院兩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廣東醫學院學報》第2期,頁206。
劉淑華,2008。〈教育分權內涵再探〉,《高等教育研究》,第29卷第11期,頁14–18。
───,2009。〈權責對稱:高等教育分權的底線〉,《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2期,頁144–52。
───,2010/05。《俄羅斯高等教育分權改革研究》。北京市:光明日報出版社。
劉淑華、王向華,2011。〈高等教育分權的原因、內涵及其張力〉,《江蘇高教》,第1期,頁33–35。
───────,2011。〈關於高等教育分權改革幾個一般性問題的探討〉,《高等教育研究》,第2卷,頁17。
劉智運,1995。〈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研究〉,《機械工業高教研究》,1995年第1期,頁4-5。
劉暉,2007。《轉型期的地方大學治理》。福建:廈門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論文。
──,2013。〈中國經驗: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地方化政策與進路〉,《高教探索》,2013年第1期,2013年7月,頁43–48。
劉暉、顧潔嵐,2011。〈中美英三國高等教育地方化進程與政策之比較〉,《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7期,頁54–58。
──────,2013。〈中國經驗: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地方化政策與進路〉,《高教探索》,第1期,頁 43–48。
劉瑩、張映芹,2011。〈財政分權、教育發展對中國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基於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新疆社會科學》,第6期,頁26–31。
潘敏、宋蕾放,2012。〈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創新路徑探析〉,《湖北社會科學》,第2期,頁167。
潘懋元,2010。〈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可行性探討〉,《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7月第5期,頁1-2。
潘懋元、鄔大光,〈關於中國高等教育地方化的理論探討〉,《福建高教研究》,1990年第2期,頁25。
蔡克勇,2001。〈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國家化、地方化、個性化〉,《中國高教研究》,2001年第10期,頁9。
蔣洪池,2004〈大學與政府權能關系的演變探究〉。
蔣凱,2014。〈高等教育分權的悖論〉,《現代大學教育》,第1期,2014年,頁19–25。
鄧紅英,2008/7。〈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社區教育的地方化策略〉,《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頁136–40。
鄭雪松,2009/7。〈中國高等教育私有化探析〉,《管理學刊》,2009年第06期,頁 82–84。
鄭楚光,2012。〈關於民主遴選大學校長的建議〉,《世紀行》,第3期,頁19。
盧勃,2006。〈試論高等教育的分權管理問題〉,《高教探索》,第1期,頁25–27。
賴曉琴,2013。〈高教地方化視野中欠發達地區本科院校發展研究 — 以閩粵贛三所本科院校為例〉,《龍岩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頁73–75。
龍雪津,2015。〈高校辦學自主權-自由與限制之間〉,《教育評論》,第2期,頁6-8。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市:揚智文化。new window
薛海平、王蓉,2010。〈農村義務教育分權管理制度對教育品質影響實證研究―基於湖北、江蘇兩省中小學校的調查〉,《 教育學報》,第4期,頁55。
謝維和、文雯、李樂夫,2007/05/01。《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結構分析:1998-2004的實證研究》。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瀟瀟,2009。〈國際化視野與地方化行動──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思想與定位〉,《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9月第8卷第3期,頁62-64。
羅大貴、楊紅,2009。〈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大學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調整〉,《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第32期,頁21–23.
羅建國,2007/3。〈我國高等教育政府評估的困境與對策分析〉,《高等教育研究》,頁28-34。

二、英文部分
Bjork, Christopher., 2006. Connec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fforts to Decentralize Education Systems in Asia, Hong Kong: Asia-Pacific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Daun, Holger., 2009. Globalized Educational Governance, Decentralization and Grassroots Responses, New york: Springer Netherlands.
———. How Does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Work and What Has It Achieved?, New york: Springer Netherlands.
Ho, Mok, Ka., 2004.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Changing Governance in Chinese Societies. Hong Kong: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Hanson, E., Mark.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Key Questions and Core Issu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6, no. 2 (1998): 111–28. doi:10.1108/09578239810204345.
Hanson, E., Mark.,1996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http://www.thedialogue.org/PublicationFiles/PREAL%209-English.pdf>.
Hawkins, John, N. “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Recentralization -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8, no. 5 (2000): 442–55. doi:10.1108/09578230010378340.
Ho, Esther, Sui-chu.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in Three Asian Societies: Japan, Korea and Hong Ko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4, no. 6 (2006): 590–603. doi:10.1108/09578230610704800.
Kai-Ming, C. “Issues in Decentralizing Education: What the Reform in China T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1, no. 8 (1994): 799–808. doi:10.1016/0883-0355(94)90006-X.
Kaufman, Cathy.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IN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HUNGAR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3, no. 1 (1997): 25–41. doi:10.1023/A:1002962000403.
Lai, Manhong, and Leslie, N.,K. Lo. “Decentralization and Social Partnership: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Shanghai and Shenzhen in China.”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5, no. 2 (2006): 101–20. doi:10.1007/s10671-006-7176-x.
Lo, William, Yat,Wai.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Asian 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40, no. 1 (2010): 63–78. doi:10.1080/03057920903156888.
Lo, William, Yat,Wai, and Ja Gu Oek. “Reforming School Governance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 Empowerment and Autonomization i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2, no. 6 (2008): 506–26. doi:10.1108/09513540810895435.
Mok, JoshuaKa-ho. “From State Control to Governance: Decentraliz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Guangdong,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7, no. 1 (2001): 123–49. doi:10.1023/A:1017517125663.
Mok, Ka, Ho.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he Privateness in Education: Challen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China.” 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39, no. 1 (2009): 35–49. doi:10.1080/03057920801951851.
Mok, Ka-ho.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 A Case Study of the School Excellence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1, no. 4 (2003): 348–66. doi:10.1108/09578230310481621.
Ngok, Kinglun. “Chines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Evolution and Implications.”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8, no. 1 (2007): 142–57. doi:10.1007/BF03025840.
Qian, Joanne, Xiaolei, and Russell Smyth. “Private and Public Financing of Educ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Education Inpu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Economic Journal 1, no. 3 (2008): 287–301. doi:10.1080/17538960802567768.
Schiefelbein, Ernesto, and Paulina Schiefelbein. “Three Decentralization Strategies in Two Decades: Chile 1981-2000.”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8, no. 5 (2000): 412–25. doi:10.1108/09578230010378313.
The World Bank, 5/31/1994. Higher Education: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 Vol. 1 of 1. ,may,31,1994,pp.1.
Weiler, Hans, 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 Exercise in Contradic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2, no. 4 (1990). doi:10.2307/1164476.
———. “Education and Power: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olicy 3, no. 1 (1989). doi:10.1177/0895904889003001003.
Wong, Jocelyn, L.,N. “How Does the New Emphasis on Managerialism in Education Redefine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 Case Study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Educational Review 60, no. 3 (2008): 267–82. doi:10.1080/0013191080219586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