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合併政策執行之個案研究
作者:楊蕙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Hui-Fen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孫志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大學合併政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利害關係人University Merger Policy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TUE)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stakehold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5
本研究係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併案為研究個案,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利害關係人視角來探討大學合併案政策執行歷程。本研究先釐清大學合併理論基礎,並分析國內外大學合併政策執行案例經驗與啟示,輔以大學合併政策相關研究做為研究之基礎。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取向,採取個案研究法、文件分析法和訪談法,蒐集兩校校史及合併案執行歷程相關文件資料,以二階段訪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利害關係人,包含行政主管三人、系所主管一人以及教師四人共計八位,記錄現場省思札記以及蒐集合併政策相關官方文件等。
依據資料分析與歸納,本研究提出研究結論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併之脈絡背景,係在雙方為臺灣近代教育史演進上有著重要地位以及歷史淵源緊密下研議合併,自1995年以來兩校合併運作歷程中,小校併入大校,大校領導者的態度,為執行合併政策成敗之關鍵因素。而兩校合併歷程是各種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綜合,是多種因素的平衡過程,亦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動態現象。兩校在合併推動策略上,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要,目前單方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所成立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推動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發展協商委員會成效有限,雙方溝通管道與資訊亦不夠公開透明,兩校合併具有利害關係人對於合併後教師升等制度不信任、與國立臺灣大學同名系所調整困難,以及主體性消失之疑慮,合併案遲滯多年導致利害關係人對於該合併案不具信心等困境。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以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在教育行政機關部分,大學合併政策應訂定有效管理的大學合併政策與組織模式並健全大學合併法制,兩校合併案教育行政機關應提出推動具體政策,提供合併政策誘因並協助兩校執行合併結果成效。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部分,建議加速校內整合、明確合併期程、建立以利害關係人建議為主的合併條件、成立兩校整合工作小組、研訂兩校整合意見書並使相關資訊更加公開透明。在國立臺灣大學部分,建議消除學術籓籬以明確合併期程,承擔教育使命以共創合併願景。至於後續研究部分,建議就該個案成敗結果觀察並為綜合比較分析,持續追蹤大學合併案之政策執行。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merger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TUE)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through th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his case stud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merger policy. This research was the first to defin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university merger, analysis of Taiwanes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merger cases. Distinctive merger experiences, implications, additional university merger document were utilized as the basis of this policy-related case study. Methods used in this case study include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s, the qualitative approach, data gathering of two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history, proces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rger documents. The interviews include two stages, one-site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analysis.The stakeholders are main participants including 3 administrators,1 department director, and 4 professors.
Based on data analysis ,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textur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nsolidation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Taiwan. Since 1995, the observation of university merger shown that huge university principal’s attitude is a key factor to affect the destination of merger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university merger process is a comprehensive variety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The overall balance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also revealed the wor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phenomena.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wo universities’ strategie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eop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tly unilateral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y th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established by performing enough. NTUE and NTU’s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merger is not transparency enough. Lack trust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to overcome. The same names of departments between two universities are difficult to adjust after merger.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s worried about losing sovereignty. It causes the merger postpones. People do not expect the success of merger.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future studies are as follows. University merger policy should set clear organization model, effective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legal sound university merger system. Specific merger should be made to promote merger incentives and to assist the merger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ults. It’s better for NTUE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inside the university, set a clear merger process, and buil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recommendations of stakeholders’ merger conditions. NTU’ academic attitude toward the merger between two universities could be more open-minded with wise foresight. The merger group between two universities is recommended to set to produce submission integration. The merger information should be open and transparent. In order to build clear merger process and accomplish educational mission to create a merger vision, the suggestion for future recommend that researchers can follow up the successful merger cases, continue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keep observing university merger of the policy execution.
壹、中文資料
王仕圖、吳惠敏(2005)。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
研究法與資料分析,高雄: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出版。
王俊如(1994)。高等教育行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王發明、蔡寧(2006)。中國與美國大學合併的比較分析。高等農業教育,3,83-86。
王順平(2013)。從國際視野看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之政策。教育資料與研究,new window
112,151-175。
王琪、程莹、刘念才主編(2013)。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目标。上海: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
王麗雲(2002)。高等教育整併與學術卓越。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
中心,教育部主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論文集,臺北。
王麗雲(2004)。教育研究中的菁英訪談。教育研究資訊,12(2),95-126。new window
毛亚庆、杜媛(2010)。中国大学合并与整合管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6)。中小企業之策略聯盟。經濟情勢暨評論, 2(3),1-7。
司徒達賢(2002)。大學整併與經營管理。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
心,教育部主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論文集,臺北。
伍國雄、鄭燕祥(1993)。教師對學校變革態度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new window
21(1),3-14。
刘繼荣(2003)。高等学校合并重組的理论与实証研究。浙江大學博士論文,未
出版,浙江省。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臺北:作者。
行政院高等教育宏觀規劃委員會(2002)。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臺北:行政院高等教育宏觀規劃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12)。因應少子女化我國
大專校院整併、轉型與退場機制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5)。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之
研究—國立大學整併問題為主(II)。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孙孔懿(1998)。學校特色论。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
巫由惠(2005)。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奉儒(2000)。由大眾化趨勢論臺灣高等教育發展之問題。發表於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兩岸青年學者論壇-海峽兩岸高等教育發展與
改革研討會」論文集。
李惠宗(2010)。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
宋佳(2012)。读野鸡大学拿全球名校毕业证,英国大学合并谁占了便宜?英国大
学刮起了“合并”之风, 中国留学生深受影响。WORLD VISION,22,62-63。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文
化事業。
吳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new window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吳定(1998)。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臉譜。new window
何義麟、簡宏逸(2013)。圖說臺北師範校史。臺北:五南。
何金針,紐方頤(2009)。全球化下臺灣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因應。教育資料集new window
刊,44,29-49。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
林本炫(2005)。紮根理論研究法評介,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
料分析。嘉義大林: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林本炫(2006)。我國私立大學的設立、經營和合併問題。教育與社會研究,10,new window
65-92。
林官蓓(2014)。美國多校園大學系統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64,47-68。new window
林哲宏(2008)。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成立背景與未來發展。學校體育,18,23-28。
林清江(1994)。比較教育。臺北:五南。
林辉(2007)。台湾高校进退场制研究。比較高等教育,3,145-147。
林慧慈、蔣明翰(2014)。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的當下與未來。網址: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10.html, 最後瀏覽
日:2015/10/16。
周立平譯(2003)。日本大學掀起合併風。網址:
http://www.tw.org/eduneqs/express_7.html#7,最後瀏覽日:
2014/4/21。
周祝瑛(2002)。高等教育整合模式初探。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
導研究所、高等教育中心主編,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周愚文(2004)。教育史研究方法上的四個概念性問題。載於張建成主編,文化、new window
人格與教育。臺北:心理。
周維婷(1999)。組織學習心智模式之探討─口語資料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景墩、陳昭如(無日期)。戰前日本的帝國大學制度與臺北帝國大學。網址:
http://www.lib.ntu.edu.tw/en/node/572,最後瀏覽日:2015/11/13。
柯芳枝(2004)。公司法論(上)。臺北:三民。
柯朝欽、鄭祖邦譯(2004)。社會學理論。臺北:巨流。
胡幼慧(2000)。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哈佛大學(無日期)。哈佛大學校史。網址:http://www.harvard.edu/,最後瀏
覽日:2015/9/9。
海後宗臣編(1971)。教員養成。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
馬發輝(2003) 。高等技職教育整併策略之研究-以臺中技術學院為例。南華大
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徐宗國(1999)。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巨流。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孫志麟(2016)。關於本校與臺灣大學整合案的三點建議。2016年5月5日國立
臺北教育大壆推動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發展協商委員會會議資料。
阎光才(2003)。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转型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教师教育研究,6
,73-77。
郭英慈(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評估之研究—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國立臺北
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莫家豪、盧一威(2004)。大學整併與中國高等教育治理變遷。教育政策論壇,new window
7(1), 83-100。
曹翠英(2006)。策略聯盟─強化大學競爭優勢。臺北:五南。
梁金盛(2001)。臺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new window
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梁金盛、陳玉葉(2011)。國立東華大學學生對學校整併意見之調查研究。教new window
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4,155-188。
梁忠銘(2007)。日本國立大學整合編併的過程與問題之探討:以教育大學、new window
學部為中心。比較教育,63,1-39。
黃政傑(2012)。宏觀思考大學整併。師友月刊,10,1-4。
黃政傑(2013)。大學教改新方向。新北市:冠學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黃政傑(2015)。評大學合併─以清大和竹教大合併案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4,94-100。
黃素琴(1999)。我國內地組織結構之探討—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國立交通大
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弘憲(2007)。國軍軍事院校高等教育整併問題之研究─以政治作戰學院為例
。國防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芳全(2003)。當前我國師資培育的重要問題。國民教育,44(1),6-11。
張芳全(2012)。邁向科學化的國際比較教育。臺北:心理。
張建邦(2004)。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臺北:
高等教育。
張國輝(2004)。小型學校面臨整併的反應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
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張國保、陳殷哲(2010)。臺灣私立技專校院相關法規對技專校院發展之影響new window
。教育資料集刊,47,51-76。
張國聖(2012)。魔鬼眼中的『追求卓越』遊戲──從『退場機制』看我國高教
發展的變調。教育與社會研究,24,75-105。
張惠怡(2015〉。兩岸大學整併政策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東華大學與大陸廣州大new window
學為例。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萬春(2008)。大學整併之組織變革─內部人員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鷹(1994)。發揮學科優勢,提高綜合效益,建設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新型綜
合大學─訪四川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饒用虞、校長陳君楷。中國高等教育,6
,12-15。
張艷敏、趙宏格(2007)。發達國家合併的發展經驗及效果分析,教育科學,2
3(1),73-77。
許維芳(2002)。臺灣師範大學轉型定位與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光亮(2015〉。兩岸大學整併變革後對組織影響之比較研究—以臺灣東華大學new window
與大陸廣州大學為例。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屏東。
陳伯璋(2003)。大學整併的省思與前瞻。文教新潮,8(4),1-9。new window
陳伯璋(2003)。大學整併的條件與策略。網址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12.htm,最
後瀏覽日:2015/12/1。
陳雨廷(2015〉。中國高等學校中外聯合辦學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
教與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怡如(2011) 。英國大學整併政策及其成效評估:1992年~。教育資料集刊new window
,52,23-52。
陳政亮(2015)。屏東有個住不到宿舍的學生。網址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9308,最後瀏覽日:2015/6/18。
陳昭穎(2000)。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臺
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勇助、黃靖文(2014)。國立大學推動整併機制之探析─日本國立大學整併
經驗與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94,155-173。
陳浩、侯鐵軍(1995)。改革力度大合併效應好─來自南昌大學的報告。中國高
等教育,10,20-23。
陳舜芬(1993)。高等教育研究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陳惠玲(1999)。中國大陸文革後研究生學位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新民(2005)。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三民。
陳德華(1999)。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之趨勢。教育研究資訊,7(3),1-12。new window
陳慧婷(2001)。大學聯盟、整併、台灣打造東方哈佛?天下雜誌,244,166-172。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臺北:華泰書局。
陳維昭(2002)。大學整併的理念與實踐。發表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
究中心,教育部主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
江大學。
教育部(2003)。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研究專案報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九十三會計年度教育部預算書。臺北:作者。
教育部(2001)。教育部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網址:http
://search.naer.edu.tw/cgi-bin/edu_paper/tocdetail?002588281006
16a746e6f3d653030303130353101766f6c3d305f30,最後瀏覽日:
2014/6/17。
教育部令(2012)。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行政院公報,第018 卷,第118 期。
教育部(2014)。93-102學年大專校院招生人數及註冊率。網址:http
://www.edu.tw/e_board/list.aspx?Node=1075&Index=4&WID=31d75a44-e
fff-4c44-a075-15a9eb7aecdf,最後瀏覽日:2014/6/17。
教育部令(2014)。大專校院合併處理原則。行政院公報,第020 卷,第208 期。
教育部電子報(2014),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與倫敦大學學院即日起合併,網址
: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6752,最後瀏覽日
:2016/4/26。
教育部(2015)。網址:www.moe.gov.cn/pup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最後瀏覽日:2015/6/12。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2005)。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改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轉型發
展計畫書。臺北:作者。
國立臺灣大學(2013)。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12。臺北:作者。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02學年度第1次推動與臺大
合作工作小組會議紀錄。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4/6/16。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02學年度第1次推動與臺大合
作發展協商委員會規劃書工作小組會議紀錄。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4/6/16。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推動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發展協
商委員會設置要點。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4/6/16。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4年6月10日校長致全校師
生公開信。網址:http://www.ntue.edu.tw/news/announcement?id=5396
b1a59ba4c251d9000013&category_id[]=51c10c7c9ba4c2261d00000c&click
ed_field_name=title,最後瀏覽日:2014/6/16。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無日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簡介。網址:
http://www.ntue.edu.tw/about/introduction,最後瀏覽日:2015/7/28。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推動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發展協
商委員會報告。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第2屆推動與臺灣大學合作發展
協商會議工作報告。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兩校協商合併
最新進展。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5)。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
對話交流討論會對話交流重點摘錄。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
html,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教務
處與師培中心交流會談會議紀錄。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5)。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
學院對話交流討論會對話交流重點摘錄。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
html,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5)。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理學院對話交流討論會對話交流
重點摘錄。網址:
http://asecc.ntue.edu.tw/secretariat/secretariat/tacticslist.html
,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嘉義大學(無日期)。國立嘉義大學校史。
網址:http://www.ncyu.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353,
最後瀏覽日:2014/11/6。
國立嘉義大學(無日期)。國立嘉義大學大事紀。
網址:http://www.ncyu.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359,
最後瀏覽日:2014/11/6。
國立臺灣大學(無日期)。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簡介。網址:
http://www.ntu.edu.tw/about/about.html,
最後瀏覽日:2015/9/22。
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無日期)。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整合資源臺大臺師大臺科大
簽約學生更具競爭力。網址:
http://triangle.ntu.edu.tw/news/news20150112.html, 最後瀏覽日:
2015/10/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
參訪返國報告(2012)。網址:
http://ap.itc.ntnu.edu.tw/istudentDL/download/PT/PT107/doc_201301
30052236274.pdf,
最後瀏覽日:2015/10/28。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無日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秘書室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大
事紀,網址:
http://sec.web2.nhcue.edu.tw/files/13-1004-21588.php?Lang=zh-tw
,最後瀏覽日:2016/7/15。
國立臺東大學(2016)。國立臺東大學與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合併意見書,網址:
http://rd.nttu.edu.tw/ezfiles/29/1029/img/1100/154792906.pdf
,最後瀏覽日:2016/7/15。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6)。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04學年度第2學期全校在學
人數及班級人數統計表(2016),網址:
http://academic.ntue.edu.tw/ezfiles/7/1007/img/43/273255078.pdf,
最後瀏覽日:2016/7/5。
國立臺灣大學(2015)。國立臺灣大學歷年在學人數(1945-2015),網址:
http://acct2015.cc.ntu.edu.tw/,最後瀏覽日:2016/7/5。
國立臺灣大學(2015)。國立臺灣大學2015統計年報,網址:http://acct2015.cc.ntu.edu.tw/,最後瀏覽日:2016/7/5。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6)。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館藏統計,網址:
http://lib.ntue.edu.tw/index.php/2014-04-03-03-20-18/business-st
atistics,最後瀏覽日:2016/7/5。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財務資訊公開專區(2014),網址:
http://fInancial.ntue.edu.tw/index.asp?id=304,最後瀏覽日:
2016/7/6。
馮達旋(無日期)。中華民國大學系統: 挑戰與展望。網址: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e
b&cd=1&ved=0CBsQFjAAahUKEwjqypbEjNTIAhXhKaYKHRfpCts&url=http%3A%
2F%2Fsecretary.web.nthu.edu.tw%2Fbin%2Fdownloadfile.php%3Ffile%3D
WVhSMFlXTm9MelU0TDNCMFlWOHlOakUyT0Y4eU5EUTROREE0WHpjNE1ESTJMbkJr
Wmc9PQ%3D%3D%26fname%3DNUxpdDZJK3Y1ckNSNVp5TDZhdVk1NjJKNXBXTzZ
JS3k1b3lSNW9pdzZJaUg1YkdWNXB5YklIUjBMbkJrWmc9PQ%3D%3D&usg=AFQ
jCNE9kwiYh4wFyLtMgp8RTv9PQcY9RA,最後瀏覽日:2015/10/22。
詹火生、楊瑩(1992)。英國學術自由之研究。高教叢書:研究類(8)。教育部
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未出版,臺北。
楊宜穎(2009)。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整併政策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
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商鼎文化。
楊朝祥(2003)。宏觀規劃,全面提升高教品質。國政研究報告摘要。臺北:財
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21,31-46。new window
楊瑩(2002)。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與高校整併之探討。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
比較教育學會,教育部主辦之「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
」研討會論文集,南投。
翟本瑞、 薛淑美(2006)。教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整併之政策評估:以嘉義大學new window
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0,136-199。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成立緣起。網址:http://www.tue.edu.tw/files/11-1016-3267.php,最後瀏覽日:2015/6/18。
臺灣大專院校整併,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5%A4%A7%E5%B0%88%E9%99%A2%E6%A0%A1%E6%95%B4%E4%BD%B5,最後瀏覽日:2016/7/14。
劉育光(2007)。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合併過程、策略與問題之研究:以華東師
範大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劉惟中(2004)。臺海兩岸大學合併之比較研究─以嘉義大學與浙江大學為例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劉夢蕾(2006)。我國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之研究:以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
華大學合併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蔡文輝(2006)。社會學理論。臺北市:三民。
蔡有偉(2013)。我國大學整併法制之研析。開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桃園縣。
蔡坤良、洪秉彰(2008)。我國私校高等教育退場制度之法律探討。學校行政雙
月刊,58,181-197。
蔡清田(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揚智。new window
戴曉霞(2002)。高等教育整併類型之分析。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教
育部主辦之「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研討會論文集。
戴曉霞(2002)。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new window
究中心,教育部主辦之「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論文集。
戴曉霞(2003)。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9,141-173。new window
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臺北:高等。new window
郭騰淵(2001)。教育哲學札記─乙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桂芝(2003)。臺灣國立大學校院整併政策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榮村(2003)。國立大學整併現況之檢討與未來展望。高教簡訊,142,1-2。
黃政傑(2015)。大學整併政策務必對焦明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19-25。
蔡秀英(2000)。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桃園。
蔡淑婷(2006)。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整併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歐用生 (1999)。高等教育中多校合併為一校之教育發展:以國立師院與鄰近
國立大學合併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
編號:88-2418-H-152-001-F19。
歐素瑛(2012)。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new window
北市:臺灣書房。
蕭國倉、翁福元(2011)。學術資本主義與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臺灣的經驗new window
。教育學誌,25,55-90。
蕭詠勵(2014)。我國大學校院退場機制的指標及相關配套措施之研究。臺北市
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若蘭(2013)。東華教師會:一個以工會性質定位的教師權益社團。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2(6),76-78。
關友鈞(2001)。中國大陸高等院校之合併:以浙江大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
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魏振煇(1998)。教師法執行績效評估之研究:利害關係人角度的觀察。東海
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顏朱吟(2004)。大學整併政策之組織理論應用及問題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
,32,56-63。
譚凱聰、江珮瑾。東華大學、花蓮教育大學合校大事紀,網址: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eb&cd=7&ved=0CEMQFjAG&url=http%3A%2F%2Fwww.eastcoast.org.tw%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1%2F07%2F%25E5%2585%25A9%25E6%25A0%25A1%25E5%2590%2588%25E6%25A0%25A1%25E5%25A4%25A7%25E4%25BA%258B%25E7%25B4%2580%25EF%25BC%258820032011%25EF%25BC%2589.docx.doc&ei=nkyCVdGDCoOJ8QX3t4Jo&usg=AFQjCNEKhRerBHp-VPoydiDb0sfnfHjJig&bvm=bv.96041959,d.dGc,最後瀏覽日:2015/6/18。
蘇興國(2010)。屏東縣恆春地區整併之小學校長學校領導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貳、英文資料
Aucoin, P. (1990).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public management: Paradigms,
principles, paradoxes and pendulums. Governance, 3(2), 115-137.
Borrego, A. M. (2001). A wave of consolidation hits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7(48), 42-43.
Curri, G. (2002). Reality versus perception: Restructuring tertiary education
and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al change-a case study. Higher Education,
44(1), 133-151.
Clarkson, M.(1995).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pp.92-117.
Dunn, W.(1994).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Ea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Education:Strategy or tragedy?,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17(2),117-137.
Flynn, N. (1997).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Fraenkel, J.R.,& Wallen, N.E.(1996).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3rd. ed.). New York:McGraw-Hill.
Harman, K., & Meek, V. L. (2002).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Merger revisited: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mergers i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44(1),1-4.
Johnstone, B. (1999).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challenges ofmulticampus
systems. In G.Sterling, VA:Stylus Press.
June, A. W. (2003). Merging Without Overpowering.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9(39), 26-28.
Maxwell,J.A.(1996).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An interactive approach.Thousand Oaks,CA:Sage.
Merriam,S.B.(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CA:Sage.
Patton,M.Q.(2002).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Thousand Osk,CA
:Sage.
Rossi,Peter H.&Howard E. Freeman(1993).“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5th ed.,Newbury park,California:Sage.
Redestam, K.E.,& Newton, R.R. (1992). Surviving your dissert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content and process. Newbury Park, CA:SAGE.
Scott, K. W. (2004). Relating categories in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Using a
conditional relationship guide and reflective coding matrix. The
Qualitative Report, 9(1), 113-126.
Scott, P(1989).Higher Education, in Kavanagh, D. & Selden, A.(eds.)The Thatcher
Effec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198-212.
Smallwood, S, (2001). A small college is rescued, and its professors end up
unemployed.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7(28), 10-12.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1991,Rev.).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human subject (OSPA-HS-IA). Buffalo, NY:Author.
Tuckman, B.W.(1994). Conduc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4th ed.). ForthWorth,
TX:Harcourt Brace & Company.
Times Higher Education. UCL and IoE confirm merger date.2016/4/26.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ucl-and-ioe-confirm-merger-date/2017200.article
UCL News . UCL and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onfirm merger. 2016/4/26. http://www.ucl.ac.uk/news/news-articles/1114/251114-ucl-ioe-confirm-merger
University World News. Merger will give top London universities added clout. 2016/4/26. http://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article.php?story=20141127105433691
Van Der Werf, M. (2001). More colleges are seeing the virtues of merging.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7(28), 26-27.
Vedung,Evert.(1997).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Why we occupy: LSE students mobilize for a free university,
http://roarmag.org/2015/03/occupy-lse-neoliberal-university/,2015/3/24.
Yin,Robert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2rd ed.Thousand
Oaks,Calif:sage,1994,pp4〜1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