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荀子正名思想朝語言哲學向度發展的可行性
書刊名:樹德科技大學學報
作者:楊秀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Hsiu-ku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4:2
頁次:頁321-335
主題關鍵詞:荀子正名語言哲學Hsun TzeName justifying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3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柯雄文(19940700)。倫理知識的可能性--「荀子」中一個論題的省思。哲學雜誌,9,184-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秀宮(19980700)。從「禮衍生法」的觀點論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東海學報(文學院),39(1),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文林(19940700)。論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的區分及其對兩個哲學家所造成的影響--一個由柏拉圖「克拉梯樓斯」篇(Kratylos)中語言哲學觀點所做的嘗試。哲學雜誌,9,246-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秀宮(19990700)。孔子與荀子「正名論」之比較。東海學報(文學院),40(1),243-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康基(1994)。語意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申小龍(1993)。語文的闡釋。臺北:洪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禮權(1997)。中國語言哲學史。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福增(1992)。基本邏輯。臺北:劉福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熊公哲(1990)。荀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申小龍(2000)。語言與文化的現代思考。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波(1994)。蒯因。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申小龍(1995)。當代中國語法學。廣東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烈炯(1988)。生成語法理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復觀(1982)。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溫公頤(1988)。中國邏輯史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Kahane, H.、Tidman, P.、劉福增(1996)。邏輯與哲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漢鼎(1992)。語言學的轉向。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克敵(1999)。陳寅恪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滌生(1981)。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力(1983)。王力論學新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云路、史光輝(2000)。荀子直解。杭州市: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奧托.葉斯柏森、何勇(1994)。語法哲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何秀煌(1965)。記號學導論。台北:大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阿爾奇.J.巴姆、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巴姆比較哲學研究室(1998)。有機哲學與世界哲學。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敏(1998)。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漢生、周雲之、張清宇、崔清田(1998)。中國古代的語言和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伯崑(1995)。關於中國傳統哲學的未來走向。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新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應燦(1988)。儒家正名邏輯學說的形成和發展。中國邏輯史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錫倫(1995)。表現民族文化的語言形式--文化語言學初探。文化語言學中國潮。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立鑫(1994)。論語法的多維研究。現代語言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南明鎮(1992)。中國何以未發展出像西方那樣的邏輯學?。東西哲學比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公謹(1995)。語言的文化價值。文化語言學中國潮。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子尹(1992)。從比較觀點看「範疇論」問題。東西哲學比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關子尹(1993)。從洪堡特語言哲學看漢語和漢字的意義建構。東西哲學比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