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孟荀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作者:楊秀宮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文史哲
集叢:文史哲學集成;433
ISBN:9575493133
主題關鍵詞:儒家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5) 專書(5)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2
期刊論文
1.楊日然(197504)。從先秦禮法思想的變遷看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社會科學論叢,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思美(19931100)。孔子仁學蠡測(1)--以禮成仁說。孔孟月刊,32(3)=375,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力為(19911200)。孟子養氣論詮辨。鵝湖學誌,7,63-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飛龍(19830400)。孔子之禮論。孔孟學報,45,22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建永(19940700)。生命內容在文化層面中的定位--孔子之「禮」的體悟。孔孟月刊,32(11)=383,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俊彥(19940600)。「論語」之「禮」的析義。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11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哲裕(199006)。荀子的禮法體系。復興崗學報,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秀宮(19980700)。從「禮」的觀點解析孔子的「正名」論。東海哲學研究集刊,5,205-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大興(19920300)。孔子的「聖人」概念。東吳哲學傳習錄,1,3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秀宮(19980700)。從「禮衍生法」的觀點論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東海學報(文學院),39(1),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大川(19940500)。人的價值感--以孔子論恥感為線索的討論。東吳哲學傳習錄,3,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啟雲(19921200)。論語正名與孔子的真理觀和語言哲學。漢學研究,10(2)=20,27-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長林(19970100)。早期儒家禮學的權利義務觀。中國文化月刊,202,1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義正(19950400)。論語「夫子之文章」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日然(19720400)。韓非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2),257-3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成中英(19691100)。戰國時代的儒家思想及其發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0(下),881-9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柏園(1991)。唐君毅先生對韓非哲學之反省--以《中國哲學原論》為中心之討論。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香港:法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秀宮(1992)。荀子心性論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文演(1991)。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臺北:李文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飛龍(1982)。孔孟荀禮學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荀子、李滌生(1986)。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公偉(1975)。孔孟荀哲學證義。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作民(1979)。墨辯發微。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大衛‧雷‧格里芬、王成兵(1998)。后現代精神。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豈之(1990)。中國儒學思想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仲協(1967)。法學緒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費孝通(1948)。鄕土中國、鄕土重建。台北:綠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駱建人(198809)。孟子學說體系探賾。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支洪(1984)。孟學的現代意義。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杜(1982)。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曹競輝(1987)。法理學。曹競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俊民(19940100)。中國哲學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顧遠(1975)。孟子政治哲學。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大齊(19870600)。孔子言論貫通集。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仁厚(1994)。中國哲學的反省與新生。臺北:正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2)。論語義理疏解。臺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熊公哲(1990)。荀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瑞全(1993)。當代新儒學之哲學開拓。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大齊(1997)。孔子學說。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飛龍(1979)。荀子禮學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武光(1990)。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公權(1985)。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余英時(1989)。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澤厚(1990)。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伯琦(1985)。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臺北:法務通訊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兆武、步近智、唐宇元、孫開太(1993)。中國思想發展史。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復觀(1983)。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方穎嫻(1996)。先秦之仁義禮說。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唐君毅(197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康德、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武樹臣(1994)。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毓璜(1984)。先秦諸子初探。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顧遠(1969)。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任繼愈(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牟宗三(197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謝仲明(1991)。儒學與現代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蔡仁厚(19900000)。儒家心性之學論要。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蔡仁厚(1987)。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藿(19960000)。理性、德行與幸福:亞理斯多德倫理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1995)。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沈清松(1992)。傳統的再生。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高明(1981)。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俊傑(1983)。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Best, Steven、Kellner, Douglas、朱元鴻、馬彥彬、方孝鼎、張崇熙、李世明(1994)。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周群振(19870400)。荀子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大齊(1989)。荀子學說。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毓生(1989)。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徐復觀(1979)。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梁漱溟(1977)。中國文化要義。臺北:問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曾春海(1989)。儒家哲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豈之(1992)。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何淑靜(19880000)。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端(19940000)。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傅佩榮(1985)。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1990)。中國人性論。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羅光(1990)。儒家哲學的體系。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牟宗三(1979)。名家與荀子。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鮑國順(1993)。荀子學說析論。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蔡仁厚(1990)。儒學的常與變。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瑞穗(1982)。仁與禮--道德自主與社會制約。中國文化新論‧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德漢(1982)。尚書概述。尚書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日然(1997)。荀子在我國思想史上之地位。法理學論文集。台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俊傑(1982)。內聖與外王--儒學傳統中道德政治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中國文化新論‧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弱水(1982)。立法之道--荀、墨、韓三家法律思想要論。中國文化新論‧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忱農(1982)。孟子政治思想的研究。孟子思想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淑萍(1981)。淵源有自:先秦學術的萌芽。浩瀚的學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項退結(1990)。孟荀人性論之形上學背景。中國人性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甦(1982)。孟子的心學。孟子思想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