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軍事學校到文化堡壘--Takuban(青少年會所)的角色演變
書刊名:人類與文化
作者:林志興
出版日期:2003
卷期:35/36
頁次:頁64-88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會所物質文化卑南族人類學Takub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4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謝世忠(20000300)。傳統與新傳統的現身:當代原住民的工藝體現。宜蘭文獻雜誌,44,7-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龍生(19641100)。臺東平原的卑南族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3/24,6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龍生(19651100)。南王村卑南族的會所制度。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5/26,112-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衞惠林、陳奇祿、何廷瑞(19540500)。臺東縣卑南鄉南王村民族學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14-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瑞宜(19800400)。卑南族的織布和衣物。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1,4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秀桂(19811200)。南王卑南族成年儀禮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2,7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振名(19831000)。南王卑南族的遷移及其回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3,17-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幣原坦(19310315)。卑南大王。南方土俗,1(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ell, A.(1971)。Penis Sheathing and Ritual Status in a West Sepik Village。Man,6(2),165-181。  new window
10.Hutton, J. H.(1944)。The Place of Material in the Study of Anthropology。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74(1/2),1-6。  new window
11.Kuchler, Susanne(1987)。Malangan: Art and Memory in A Melanesian Society。Man,12(2),238-255。  new window
12.Miller, Daniel(1983)。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RAIN,59,5-7。  new window
13.夏麗芳(1994)。本處收藏民族學標本圖說(二):卑南族的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3,10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Ucko, Peter J.(1969)。Penis Sheaths: A Comparative Study24a-67。  new window
2.吳秋慧(1999)。從社會文化脈絡來談泰雅族織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德(2002)。南王卑南人的織與繡。台中縣東勢林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功明(1999)。台灣原住民的工藝與藝術及其論述觀點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謝世忠(1995)。卑南族的物質生活:傳統與現代要素的整合過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浦忠成(1997)。曹(鄒)族物質文化調查與研究變遷與持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奇祿(1994)。台灣山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藝之研究(雅美、布農二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盧梅芬(1999)。當代台灣原住民藝術生態與風格:以台東卑南族為例。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功明、黃貴潮(1998)。阿美族的物質文化--變遷與持續之研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家瑜(1996)。賽夏族的物質文化:傳統與變遷。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連雅堂(1920)。臺灣通史。臺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臺灣通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龍生(1998)。台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豪勳、陳光榮(1994)。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臺東: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嵩山(1999)。物、社會生活、人:泰雅人的物質文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文德(2001)。臺東縣史--卑南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莎莉(1998)。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en, Chi-Lu(1988)。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Taipei:Southem Materials Center, Inc.。  new window
11.施添福(20010000)。臺東縣史:大事篇。臺東:臺東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鳥居龍藏、楊南郡(1996)。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基辛、張恭啟、于嘉雯(1989)。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劍、茵逸夫(1989)。文化叢。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佐藤文一(1942)。台灣原住種族的原始藝術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Bourdieu, P.(1984)。The Habitus and the Space of Life-styles。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new window
17.千千岩太助太郎(1960)。台灣高砂族的住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志興(2002)。神秘的月形石柱。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大川(2000)。部落工藝的經濟轉化。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文德(1987)。卑南族之祭儀歌舞。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65)。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第七冊卑南族篇。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Gell, A.(1998)。Ch2: The Theory of the Art Nexus。Art and Agency。Oxford: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