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蘊山海間:臺灣原住民族狩獵暨漁撈文化研究
作者:浦忠勇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ISBN:9789860552362
主題關鍵詞:臺灣原住民狩獵漁業文化研究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黃宣衛、蘇羿如(20080600)。文化建構視角下的Sakizaya正名運動。考古人類學刊,68,7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仁煌(20101200)。撒奇萊雅民族無形文化建構之研究。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4),97-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浦忠勇(2000)。從鄒族祭典場域看媒體的操弄。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永禔(20000100)。魯凱族之漁撈文化。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5,105-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道杰、吳雯菁、裴家騏、台邦.撒沙勒(20061200)。建構社區保育、原住民狩獵與野生動物經營管理間的連結。地理學報,46,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宗仁(20051200)。近代臺灣原住民圖像中的槍--兼論槍枝的傳入、流通與使用。臺大歷史學報,36,5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官大偉(20131200)。泰雅族河川知識與農業知識的建構--一個民族科學的觀點。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3(4),11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鑄九、陳志梧(19881200)。臺灣的經濟發展、蘭嶼的社會構造與國家公園的空間角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233-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邦.撒沙勒(20020100)。狩獵文化的迷思和真實--一個生態政治的反思。看守臺灣,4(1),1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清一、洪偉毓(20081200)。花蓮東海岸撒奇萊雅族豐年祭之研究--以豐濱鄉磯崎村為例。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4,65-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闕河嘉(2005)。你不可不知的國家治理:新自由主義。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9(3),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olling, C. S.(1973)。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Annual Review of Ecological Systems,4,1-23。  new window
13.陳其南、劉正輝(20050900)。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季刊,4(3),7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家瑜(20040600)。博覽會與臺灣原住民:殖民時期的展示政治與「他者」意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2,3-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婉窈(20030400)。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故宮文物月刊,21(1)=241,2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修澈(2006)。噶瑪蘭族的民族認定與身份認定。「宜蘭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史館。77-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蘇亞.博伊哲努(1999)。原住民歷史詮釋之探討。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9/05/07)。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瓦歷斯‧尤幹(1994)。體檢台灣「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原住民文化會議。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1-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其南(1999)。從社區營造談永續台灣。新世紀好厝邊研討會。台南:鄉城文教基金會。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紀駿傑(2001)。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原住民文化延續:邁向合作模式。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161-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大川(2006)。從生番到熟漢--番語漢化與漢與番化的文學考察。「返本鑄新」--第一屆台東大學華語文學術研討會,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籌備處(主辦) (會議日期: 5月2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浦忠勇(2013)。鄒族植物知識典範及其變遷。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藝術與傳播理論暨實務研討會,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12月20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浦忠勇(2013)。命名、利用與分類:阿里山鄒族植物初探。第九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10月25日-2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道杰(2001)。參與、共管與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台灣大學動物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9月13日-14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心怡(2001)。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之研究(1945-2000)權力關係與政策選擇觀點(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偉智(1998)。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皓翔(2010)。台灣原住民族狩獵權之研究:布農族、排灣族個案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男(2010)。撒奇萊雅族的社會文化與民族認定(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rper, Charles L.、李艷紅(1998)。環境與社會--環境問題中的人文視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木枝.籠爻(1999)。噶瑪蘭族--永不磨滅的尊嚴與記憶。臺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4)。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伊能嘉矩、溫吉(1999)。臺灣蕃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8)。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鈴木質、林川夫(1991)。臺灣蕃人風俗誌。台北:武陵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1)。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巴蘇亞‧博伊哲努(1993)。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森永(1997)。雅美族漁人部落歲時祭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65)。臺灣省通志稿卷八:同胄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龍生(19980000)。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巴蘇亞.博伊哲努(2009)。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2)。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五冊)泰雅族•前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七冊:泰雅族後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all, Stuart(1997)。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Sage。  new window
17.Bourdeu, Pierre、Passeron, Jean-Claude(1990)。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18.Kymlicka, Will(1995)。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9.Courtwright, David T.、薛絢(2012)。菸草、咖啡、酒,上癮五百年。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藻谷浩介、NHK廣島採訪小組、林宜佳(2016)。里山資本主義。台北: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9)。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阿美族奇密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7)。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阿美族/卑南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5)。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聯奎、衛惠林(1966)。臺灣風土誌。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思想編輯委員會(2017)。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秀珠、陳俊男(2008)。「撒奇萊雅族傳統聚落展示計畫」委託研究規劃及設計圖說明編製案成果報告書。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幸均(2014)。花蓮縣豐濱鄉原住民族部落文化誌。花蓮縣:花縣豐濱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幸均(2014)。花蓮縣豐濱鄉原住民族部落祭典文化誌。花蓮縣:花縣豐濱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52)。臺灣省通志稿:卷八同胄志.曹族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72)。臺灣省通志:卷八同胄志第五冊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72)。臺灣省通志:卷八同胄志第八冊阿美族雅美族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72)。臺灣省通志:卷八同胄志第七冊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簡史朗(2015)。逐鹿水沙連:南投縣邵族口傳文學集。南投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畢恆達(20010000)。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佳涵(2010)。撒奇萊雅族裔揉雜交錯的認同想像。東臺灣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顏愛靜、楊國柱(20040000)。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8)。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六冊布農族前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1)。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鳥居龍蔵(1902)。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東京:東京帝国大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方國運(2005)。自然保育工作推動現況,http://mscloud.nmmst.gov.tw/other/B3954-wc.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守民(2007)。台灣自然保育政策與現況,http://web.utaipei.edu.tw/~envir2/biodiv/vod/police.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叔礅。畿輔叢書:臺海使槎錄,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916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增宏(2016)。誰的荒野?誰的救贖?文化不能無限上綱,而需與時俱進,https://goo.gl/MY7YH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務局(20041223)。丹大地區試辦原住民族狩獵計畫,圓滿達成規劃成果,http://www.lca.org.tw/column/node/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11)。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會議報告,http://bc.zo.ntu.edu.tw/upload/30361.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窩講堂(2016)。荒野中的救贖:邁向原住民狩獵與動物保護的平衡,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61011124454124343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傳法(20050514)。丹大林場開放狩獵之事件始末與倫理爭議,https://www.lca.org.tw/column/node/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巴蘇亞‧博伊哲努(20151226)。荒誕法條 正消滅部落狩獵文化,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290116/web。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巴蘇亞‧博伊哲努(20041224)。遭污名化的「獵區」,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uss, Marcel(2002)。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https://libcom.org/files/Mauss%20-%20The%20Gift.pdf。  new window
12.浦忠勇(20041225)。責備狩獵文化 太沈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賴鵬智(20041228)。我對林務局評估開放丹大作為狩獵區的看法,http://e-info.org.tw/node/2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達依理‧卡露斯盎(20041229)。尊重狩獵文化還獵人生存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裴家騏(20050103)。「合法狩獵」的過往今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道杰(20041227)。宗教團體與保育團體宜以多元開放的態度來討論原住民的狩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愛靜,官大偉(20050105)。「反對」與「開放」狩獵之間的第三條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正鋒(2001)。原住民自治與臺灣前途。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960000)。邵族的經濟生活。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家瑜(1997)。傳統物質生活基礎。賽夏文化彙編:傳統與變遷。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奇祿(1992)。日月潭的邵族社會。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