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Ina傳唱的音符:Pinaski部落變遷中的女性(1980~1995)
作者:董恕明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ISBN:9789860342284
主題關鍵詞:卑南族部落民族文化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曾建次(19940100)。卑南族知本部落口傳歷史及神話傳說。山海文化雙月刊,2,142-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天泰(19970400)。婦女與原住民。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素貞(1994)。力博宿命的高一生。臺灣文藝,2=142,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學新(19961200)。日據初期臺東地區抗日戰事中原住民族群向背之分析(一八九五至一八九六)。臺灣文獻,47(4),129-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素貞(1994)。高山哲人其萎--原住民在白色恐怖時代的一幕悲劇。臺灣文藝,2=14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素貞(1994)。移民之歌。臺灣文藝,2=142,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湘吟(1997)。原住民的女兒--麗依京.尤瑪的使命與實踐。新觀念,102,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駱維道、殷麗君(20000300)。卑南族的多聲部歌唱技巧及社會組織。山海文化雙月刊,21/22,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詹素娟(19970400)。族群關係中的女性--以平埔族為例。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二郎(20070300)。潛移到蛻變--卑南族大獵祭與少年猴祭。新活水,11,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志興(20030900)。從軍事學校到文化堡壘--Takuban(青少年會所)的角色演變。人類與文化,35/36,64-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志興(20000300)。生活工藝、文化工藝與生意:卑南族工藝之演變。宜蘭文獻雜誌,44,98-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志興(19971100)。南王卑南族人的海祭。臺東文獻,復刊2,5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秀女、孫瑞納(1999)。卑南尋根--卑南族的Misahor。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4,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幣原坦(1931)。卑南王。南方土俗,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小泉鐵(1929)。卑南社の祭の記錄。民俗學,1(1),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建次(19931100)。卑南族知本部落口傳歷史及神話傳說。山海文化雙月刊,1,138-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素貞(1994)。高一生與鄒族人參與二二八事件始末。臺灣文藝,2=142,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賴俊樺(19981100)。臺東市建和里的宗教信仰與祭祀圈。臺東文獻,復刊4,58-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石磊(19700200)。從卑南族巫醫治病談起。臺灣風物,20(1),7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文德(19891000)。「年」的跨越:試論南王卑南族大獵祭的社會文化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7,5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玉苹(20030900)。以物的角度來看女巫傳承--知本卑南族的例子。人類與文化,35/36,89-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志興(19981000)。卑南文化公園與社區文化展演--從社區關係的互動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2(4),73-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石磊(19720900)。新社卑南族的親屬制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2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石磊(19780500)。個人、儀式與社會--卑南族消除儀式的個案研究。民族社會學報,16,129-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宋龍生(19641100)。臺東平原的卑南族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3/24,6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伯芬、張見維(19980300)。卑南普悠瑪的前世今生--南王「都市」原住民社會與空間的變遷。山海文化雙月刊,18,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連照美(19891000)。臺灣東部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歷史月刊,21,94-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柳本通彥、林淑惠(19960200)。霧社證言--Obin Tadao[初子]的半生。臺灣史料研究,7,152-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芬芬(1976)。卑南族南王村的祖家制度。人類與文化,7,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文德(20031100)。民族誌與歷史研究的對話:以「卑南族」形成與發展的探討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59,143-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雅玲(20040700)。原住民女性身分認同與(被)書寫的變貌--從沙鴦、綢仔絲萊渥到利格拉樂.阿(女烏)。文學新鑰,2,9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石磊(19750900)。建和村卑南族的社會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11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宋龍生(19651100)。南王村卑南族的會所制度。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5/26,112-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宋龍生(19951000)。南王村卑南族的宗教信仰。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0,4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文德(19991200)。「親屬」到底是什麼?--一個卑南族聚落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Afan Lekal(2005)。一堂美麗的課。耕心週刊,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田春綢(20060200)。我生命的運動一再憶起。東海岸評論,204,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江冠明(2002)。魂、縈、夢、繫--峨冷與漂流木的心靈對話。新臺灣新聞週刊,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江寶月(1993)。期待阿(女烏)使十族女性原音再現。誠品閱讀,12,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乃菁(2004)。卑南族的女兒紀曉君,為臺灣歡喜唱國歌--samingad獨一無二。新臺灣新聞週刊,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麗依京‧尤瑪(1997)。迷思的傳承。百合臺灣,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蔡文婷(20060300)。回到祖先的土地--田春綢。臺灣光華雜誌,31(3),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璧榛(20061000)。尋找臺灣新女性典範--只有女人可以做巫師。人籟論辯月刊,31,4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馬淵東一、曾建次(19971100)。巴那巴那樣族。臺東文獻,復刊2,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馬淵東一、曾建次(19970500)。巴那巴那樣族。臺東文獻,復刊1,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曾建次(1998)。巴那巴那樣族。臺東文獻,復刊3,11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馬淵東一、曾建次(19981100)。巴那巴那樣族。臺東文獻,復刊4,7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蛸島直(1999)。ブユマ族カヴァカン村の首長家系カルマアン。愛知大學文學部紀要,28,97-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蛸島直(2000)。ブユマ族カヴァカン村の有力カルマアン。愛知大學文學部紀要,29,85-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蛸島直(2000)。プユマ族カヴァカン村の有力カルマアン。愛知大學文學部紀要,30,149-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伊能嘉矩(1909)。臺灣のブユマ族行はゐゐ祭祖の儀式。東京人類學會雜誌,279,324-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頌恩(20041200)。從終身學習論部落網站的社群、文化與知識建構--以卑南族卡地布部落網站為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3,98-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玉枝(19980500)。臺灣鄉土體育教學--以卑南族傳統樂舞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10,6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京華(19920800)。有深度的古文明--臺東縣卑南史前文化遺址報導。中央月刊,25(8),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蛸島直(1998)。事件を記述する--プユマ族の災因論の多面性をめぐつて。臺灣原住民研究,3,158-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鄭元慶(1995)。邦沙浪:卑南永遠的希望。臺灣原住民文化,2,96-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王文娟(1995)。活出祖先的精神--記「下賓朗村」的「猴祭」。光華,20(2),11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韻儀(2004)。卑南媳婦的自我追尋--愛琴。東海岸評論,195,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韻儀(2004)。唯有面對自己--峨冷。東海岸評論,195,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韻儀(2004)。裝置藝術師法自然--豆豆大姊大。東海岸評論,195,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韻儀(2004)。編織的女巫--哈那。東海岸評論,195,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丁邦新(19780900)。古卑南語的擬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3),321-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璧榛(20060600)。生態復甦與社會再生產的性別政治:噶瑪蘭女人血的象徵實踐分析。臺灣人類學刊,4(1),45-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衞惠林、陳奇祿、何廷瑞(19540500)。臺東縣卑南鄉南王村民族學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14-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山道明(19671100)。The Puyuma of Katipol (Taiwan) and Their Relation: A Brief Field Survey Report。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9/30,11-39。new window  new window
67.衞惠林(19621100)。卑南族的母系氏族與世系制度。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9/20,6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瑞宜(19800400)。卑南族的織布和衣物。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1,4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洪秀桂(19811200)。南王卑南族成年儀禮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2,7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洪秀桂(19760600)。南王卑南族女巫師。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9/40,28-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曾振名(19831000)。南王卑南族的遷移及其回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3,17-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喬健(19730900)。Options and Flexibility; an Analysis of the Funeral Ceremony of the Rikavon Puyuma。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3/34,1-8。new window  new window
73.游美惠、易言嬡(20030100)。非父系社會之性別圖像:排灣族、阿美族、卑南族與漢族的對話。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7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林頌恩(20041200)。卡地布青年會部落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東臺灣研究,9,143-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連照美(19821200)。卑南遺址第109號墓葬及其相關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1,191-2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玉翎(19940300)。光復後有關卑南族研究的中文文獻探討。社會科教育學刊,3,17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邱貴芬(19970700)。原住民女性的聲音:訪談阿[女烏]。中外文學,26:2=302,頁130-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石磊(1985)。卑南族的親屬制度。國際中國邊疆學術會議。臺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1403-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志興(1998)。卑南族聯合年祭對卑南族的影響。第三屆臺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521-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駱維道(1988)。卑南族多聲部合唱技巧及其形成之可能線索。第三屆中國民族音樂學會議。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4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2)。彩虹衣與高跟鞋的對話--臺灣原住民族女性圓桌論壇。臺北:臺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燕秋(2008)。樂信瓦旦與二二八事件中泰雅族的動態--探尋戰後初期臺灣原住民菁英的政治實踐。二二八事件60週年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麗依京‧尤瑪(2001)。原住民女性的社會參與。第一屆原住民婦女福利會議,10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淑娟(2004)。根著到流動--泰雅婦女生產與再生產活動之轉化。「宜蘭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史館。387-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徐達(2000)。喪慟、記憶、與力量:南王卑南族「大獵祭」在當代「獵人頭」研究中的重新論述。「情感、情緒與文化」研討會,(會議日期: 九月29-30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陀沅錄(2007)。卑南族之歌舞音樂temilratilmw--以知本部落與建和部落為觀察對象。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討會。臺北市: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文德(1998)。祖先、起源與歷史--南王卑南族人對發祥地的爭議。時間、記憶與歷史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文德(2000)。族群與歷史:以一個卑南族「部落」的形成為例(1929-)。族群、歷史與空間研討會。臺東: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籌備處。183-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心雅(2004)。原鄉、土地、身體、記憶當代原住民女性之遊徙詩學與認同政治--以安莎杜娃與阿(女烏)為例。性別、流動與主體建構學術研討會。高雄:高雄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謝世忠、李莎莉(1995)。卑南族的物質生活:傳統與現代要素的整合過程研究。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娜鈴(1998)。卑南族語文化教材:知本版。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山海文化雜誌社(2005)。向自己挑戰2,重回PaLaKuwan--族群文化學習與對話結案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功明(2008)。96年度臺東縣卑南族祭儀普查及猴祭調查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鳳珠(2005)。原住民的工作世界--阿美族青年的故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青梅(2005)。台灣卑南文物歸屬問題探析(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映賜(2007)。社會學習領域召集人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以認識卑南社區教學活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敏華(2007)。博物館與國民小學的教育夥伴關係--以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個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瑪達拉達努巴克(2004)。是原住民,也是同志:排灣男同志Dakanow的生命之歌(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文桂(2002)。偕萬來生命史與Kavalan文化復振(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丞志(2006)。一個部落失落至重現過程之研究:以知本Katatipul部落經驗為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自敏(2005)。遊客對原住民部落導覽解說滿意度之研究-以台東卑南族卡地布(katipul)部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佳靜(2000)。考古遺址公園的解說探討--以卑南文化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克竑(1990)。卑南文化矛鏃形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莉芳(2001)。召回我們的力量--一個原住民部落舞團女性的生命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勁之(2008)。巴布麓卑南人的「部落」觀念與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秀惠(1985)。對山地婦女充當妓女問題的牧養關懷之研究(178)。玉山神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靖淑(2002)。「我的宇宙‧妳的世界」與都市阿美族婦女相識的旅途對話(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聖珍(2000)。呼喚祖靈--原住民青年教師之生命追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邦欣(2000)。學校與社區家長的互動關係:一位原住民女性校長的理念與策略(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志彰(2006)。國小原住民鄉土語言教學之探究--以卑南族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全玄(1993)。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奕辰(2001)。原住民女性之族群與性別書寫:阿(女烏)書寫的敘事批評(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韻儀(2003)。布農族女性藝術家Ebu繪畫中的性別與族群認同探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蔣文鵑(2001)。傳承、變奏與斷裂:以當代太魯閣族女性之織布文化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映臻(2006)。卑南音樂之變遷探討(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連淑霞(2008)。卑南族南王部落mugamut音樂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淑玲(2001)。破殼而出:十四位日出師院原住民女學生的教育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岱屏(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鵬仁(1996)。族群性別的政治經濟學考察--一個北部泰雅女性的生命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春香(2003)。我是誰?原住民女性教師Nikar的生命故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家瑋(2004)。原住民族社區權力結構變遷之探討--以卑南族利嘉社區,魯凱族東興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高雅雪(2000)。族群認同與生命的交織--四位原住民青年族群認同之生命經驗與民族誌電影(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雯(2001)。都市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探討--看一位卑南族婦女的生命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宋龍生(1965)。南王村卑南族的社會組織(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宜澤(1998)。祭儀行動下的神話思維(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二郎(2005)。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江瑛(2003)。mukiangai:建和卑南巫師的儀式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陀沅錄(2009)。卑南族歌舞音樂研究--以建和部落與知本部落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宋宏達(2003)。台灣原住民的傳統體育研究--以卑南族為對象(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葉美珍(1987)。卑南文化農業型態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坤修(1987)。卑南文化實用陶容器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玉苹(2001)。先天的資格與個人的選擇--知本卑南人的階序與群體界線(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敏慧(1997)。日治時期臺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艷紅(1997)。台灣原住民青年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以四位新竹泰雅族男性青年的生命故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曾俊得(2008)。卑南族民間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施美英(2006)。二位排灣族傑出原住民的生命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盧梅芬(1999)。當代原住民藝術生態與風格--以台東卑南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ILoh, I-to(1982)。Tribal music of Taiw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mi and Puyuma styles(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new window
46.曾意晶(1999)。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女烏)、利玉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郭郁婷(2007)。臺灣原住民創作歌謠之研究:以已出版的阿美、卑南、鄒族之影音資料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志興(1996)。花環(inupiDan)的重現:高雄地區卑南族非親屬性組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麗珍(2001)。初鹿「卑南」人的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惠芬(2006)。原住民女性的生活型態與休閒現況之探究--屏東縣三地門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葉淑綾(2001)。母親意象與同胞意理--一個海岸阿美部落家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周子閔(2007)。布農女性穿越月經循環的生活經驗與意義(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一傑(2005)。哈古:對一個卑南木雕藝術家創作與風格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昱升(2007)。當代卑南族神話行動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衛文(2006)。台灣原住民傳統圖騰藝術應用於木藝創意設計--以台東卑南族圖騰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施閎勛(2005)。卑南文化玉器研究--玦形器舉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瑋文(2004)。界的浮現:初鹿村卑南族人病痛經驗及其療癒之探究(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海雲(2008)。原住民女性微型創業及持續經營關鍵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廖雪茹(2007)。原運「女聲」:一個泰雅族原運女將的人類學生命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強(1984)。台東縣卑南史前遺地地下層位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石德富(2004)。臺灣卑南語構詞法研究(博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江以文(2009)。「女窩」的美麗與哀愁:一個部落原住民婦女組織之民族誌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依夫克‧撒利尤(2006)。港口阿美族kadafu的口述生命史(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高意淳(2007)。亞榮隆‧撒可努生命史中傳統生態知識的建構與傳承(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志遠(2007)。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之研究--以卑南文化公園與下賓朗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羅小婷(2008)。卑南族知本天主堂建築之裝飾圖像詮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銘珠(2002)。台灣東部花蓮地區與卑南族原住民之內皮常態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型態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的探討(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馬昀甄(2006)。昨日今昔--女性原住民社運者的生命展演與身份認同(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趙慶華(2004)。認同與書寫--以朱天心與利格拉樂.阿(女烏)為考察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林盈秀(2008)。四位原住民籍社會工作者之生命故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佐山融吉、余萬居、黃文新(1985)。蕃族調查報告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瑛(2001)。點滴話卑南。臺北:鶴立實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台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傳(1960)。臺東州採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祥瀚(2001)。臺東縣史:開拓篇。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榮華(1989)。台東卑南族口傳文學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山海文化雜誌社(1995)。發展中的臺灣原住民。屏東:臺灣省原住民文化園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Quack, Anton(1981)。Das Wort der Alten: Erzahlungen zur Geschichte der Puyuma von Katipol (Taiwan)。Haus Volker und Kulturen。  new window
9.麗依京.尤瑪(1996)。傳承:走出控訴。臺北:原住民族史料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河盛(2001)。臺東縣史‧人物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里慕伊‧阿紀(2001)。山野笛聲--泰雅人的山居故事與城市隨筆。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簡鴻模、依婉‧貝林、郭明正(2002)。眉溪部落生命史。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同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簡鴻模、依婉‧貝林、郭明正(2005)。花蓮Tgdaya部落生命史。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同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達德拉凡‧伊苞(2004)。老鷹,再見。臺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石磊、民族學研究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19760000)。臺灣土著血族型親屬制度:魯凱排灣卑南三族群的比較研究。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信來(1985)。台灣卑南族及其民謠曲調研究。台東:林信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涂麗娟(1998)。不散的檳榔花香--與下檳榔社區的卑南文化共舞。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大川(1995)。卑南巡禮:由獵祭出發序曲。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簡鴻模、依婉.貝林、郭明正(2002)。清流部落生命史。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同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姑目.荅芭絲(2004)。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歷史。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利格拉樂.阿(女烏)(1996)。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斌雄、胡台麗(1989)。台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開宗(1970)。布油馬族拉拉家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鄭祥鳳(1985)。鄭開宗(志波巖、林賽)小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Quack, Anton、Schröder, Dominik(1985)。Priesterinnen, Heilerinnen, Schamaninnen?: Die poringao der Puyuma von Katipol (Taiwan)。Berlin:Dietrich Reimer Verlag。  new window
26.林豪勳、陳光榮(1994)。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臺東: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Schröder, Dominik、Quack, Anton(1979)。Kopfiagdirten der Puyuma von Katipol (Taiwan)。Haus Volker und Kulturen。  new window
28.劉斌雄、胡台麗(1987)。台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美珍(2004)。卑南遺址與文化:概要及書目彙編。臺東:臺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宋龍生(19980000)。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村勝、洪金珠、綢仔絲萊渥(1997)。山深情遙:泰雅族女性綢仔絲萊渥的一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志興、林文賢(1998)。卑南遺址的故事。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83)。蕃族調查報告書。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莎莉(19980000)。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宋龍生(20020000)。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文德(20010000)。臺東縣史:卑南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巴蘇亞.博伊哲努(2006)。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利格拉樂.阿(女烏)(1998)。穆莉淡--部落手札。台北: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孫大川(2007)。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全玄(19950000)。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臺東:東臺灣研究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山海文化雜誌社(2006)。舞動民族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六輯:家庭與婦女教育。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2)。山海子民的心靈謳歌:臺灣原住民族女性的奮鬥歷程。臺北市:臺北市原住民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白茲‧牟固那那(2004)。親愛的Ak'i,請您不要生氣。臺北:女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何穎怡(1997)。女人在唱歌--部落與流行音樂裡的女性生命史。臺北:萬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利格拉樂‧阿(女烏)(1997)。紅嘴巴的VuVu--阿(女烏)初期踏查追尋的思考筆記。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簡鴻模、依婉‧貝林、郭明正(2003)。中原部落生命史。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同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昇德(2004)。建和部落九十三年度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繪製部落地圖後續計畫工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豪勳、洪萬誠(1999)。懷念年祭--沙鷗的音樂創作世界。臺東:高山舞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陀沅錄(2008)。卑南族建和部落與知本部落歌舞音樂採集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曾建次(1998)。祖靈的腳步:卑南石生支系口傳史料。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曾建次(1994)。臺東縣母語教材,卑南語--知本語系。臺東市:知本天主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臺東縣卑南鄉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2000)。遙想的國度:下賓朗部落影像記錄。臺東:臺東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賈廷僚(2002)。塵土與珠璣:風雨繽紛,好好一生。臺北:山海文化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趙剛(2005)。頭目哈古。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小泉鐵、余萬居(1986)。卑南社祭典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山海文化雜誌社(2006)。舞動民族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八輯:部落教育。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宋龍生(1997)。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四輯--卑南族的社會與文化。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安倍明義、余萬居(1986)。卑南社的猴祭。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宋龍生(1998)。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六輯--卑南族神話傳說故事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瑛(1998)。卑南族語文化教材。臺北:臺灣師大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志興、陳建年、文魯彬、Winkler, Robin J.(2002)。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臺北:新自然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建成(2002)。頭目出巡。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林道生、陳光榮(1996)。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臺東: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曾建次(1997)。卑南族母語彙編。臺東市:知本天主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淑玲(1999)。卑南族--社會生活與風俗--通俗作品。臺東:臺灣史前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臺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查委員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卑南族阿美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鄭賢女(2001)。卑南傳薪話神靈,卑南溪原水向東流。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錢善華、洪國勝(1995)。卑南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臺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駱維道(1986)。群山歡唱。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森丑之助、楊南郡(200001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曾建次(2005)。卑南族卡地布部落文史:歲時祭儀篇。卡地布文化發展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劉克襄(1992)。後山探險: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林道生(2001)。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台北:漢藝色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Schröder, Dominik(1965)。老人的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實,陳明仁(1947)。臺灣原住民族的來源歷史:知本(Katipol)族民傳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頌恩(2004)。默默耕耘族群音樂的作曲人--陳實,http://www.nmp.gov.tw/enews/no27/page_0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秀女(1997)。1997年下賓朗婦女除工團活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春綢(2000)。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心路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寶珠(1998)。田春綢生命中的堅韌,http://ecocity.ngo.org.tw/newfile/voting/ballzu/voice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明智(2000)。卑南族巴拉冠文化對男子的生命意義--以知本部落為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光榮(1994)。卑南族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文德(1999)。卑南族,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宋龍生(1998)。卑南族。臺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志興(2002)。南王卑南族歲時祭儀中的音樂。原音繋靈:原住民祭儀音樂論文選。花蓮: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末成道男、黃耀榮(1983)。台灣Puyuma族的祭祀靈牌。聖心女子大學論叢。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淑英、利格拉樂‧阿(女烏)(2000)。都市原住民婦女生活史。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璧榛(2008)。Pivot social et miroir du passé au futur: La grand-mère chez les Kavalan de Taiwan。Grand-mère, grand-père: la grandparentalité en Asie et dans le Pacifique。Aix-en-Provence:Université de Provence。  new window
6.末成道男(1968)。臺灣卑南族親屬組織的傾向--以R村的過年禮儀和祖家祭祀為例。臺灣土著社會與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文德(1990)。南王卑南族「人的觀念」。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文德(1985)。卑南族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狀。臺灣土著族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狀。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喬健(19860000)。卑南族呂家社祖家制度之研究。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1965)。卑南族。臺灣省通志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末成道男、劉靜枝(1983)。臺灣卑南族治療儀式中所呈現之意向性--從檳榔到線香。還曆紀念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文德(1987)。卑南族之祭儀歌舞。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翠(1999)。認同與記憶--以阿(女烏)的創作試探原住民女性書寫。21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台北:財團法人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