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史未停滯:從中國社會史分期論爭看全漢昇的唐宋經濟史研究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梁庚堯
作者(外文):Liang, Ken-yao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5
頁次:頁1-53
主題關鍵詞:全漢昇唐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史分期中國歷史停滯論社會史論戰史學思想現代中國史學Chuan Han-shengStudy on Tang-Song economic historyHistorical thoughtThe stage-division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Chinese social history controversyThe views on the stagnation of Chinese history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3
  • 點閱點閱:59
本文著重在探討全漢昇的史學研究對於時代的回應,以了解這位傑出的經濟史學者與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發展演變的關聯。全漢昇的唐宋經濟史研究,可以說是陶希聖與傅斯年兩人學風的結合。他的研究在工夫上是踏實的,在方法上是嚴謹的,可是卻不僅僅是就史料以探史實而已。他所得到的結論,糾正了當時知識界對中國歷史演變的誤解。這種誤解以唯物史觀為認識中國歷史的基礎,因民國二十年至二十二年的中國社會史論戰而大為流行,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講法,但多將中國歷史從戰國以後到近代以前視為一個階段,而將歷史上這段時期的社會看成是停滯而沒有明顯變動的。這樣的誤解,導源於對中國歷史沒有下過踏實工夫的研究,而只套用外國的理論。曾參與中國社會史論戰的陶希聖對此有所領悟,而改弦更張,在作於民國二十二年的 〈中國社會史叢書刊行緣起〉裡,強調從史料下工夫的重要,正是對當時知識界盛行藉唯物史觀來了解中國歷史的嚴厲批評。而他的這項主張,和傅斯年發表於民國十七年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所提倡的研究態度,有可以接合之處。所不同的是,陶希聖對中國歷史上的社會究竟如何演變的問題,仍然至為關切。全漢昇深受陶希聖與傅斯年的影響,以踏實嚴謹的態度研究唐宋經濟史,得出唐代中葉以前和唐代中葉以後是兩個不同階段社會的看法,對停滯論者做了有力的反駁。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huan Han-sheng (全漢昇) responded to his time, thereby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s excellent economic historian and the evolution of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re are two main problem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1) How the attitude and style of Chuan Han-sheng’s study of Tang-Song economic history was influenced by Tao Hsi-sheng (陶希聖) and Fu Ssu-nien (傅斯年). (2) How Chuan Han-sheng’s viewpoint on Tang-Song (唐-宋) economic history constituted a refutation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Marxist historians, who advocated that there was a prolonged stagnation in Chinese social history from the third century B.C.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期刊論文
1.王業鍵(19850300)。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上的重要貢獻。食貨月刊,14(11/12),445-4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家駒(1935)。南宋兩浙之鹽政。食貨半月刊,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武仙卿(1934)。魏晉時期社會經濟的轉變。食貨半月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全漢昇(1934)。中國廟市之史的考察。食貨,1(2),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茲全(19480600)。東晉南朝的錢幣使用與錢幣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4,2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處(19280000)。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全漢昇(1934)。宋代都市的夜生活。食貨,1(1),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鞠清遠(1936)。唐宋時代四川的蠶市。食貨半月刊,3(6),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茲全(1984)。悼念我師陶希聖先生。傳記文學,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全漢昇(1935)。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Shibuo,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黎志剛、林燊祿(1986)。全漢昇院士。漢學研究通訊,5(1),1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漢威(2002)。全漢昇與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木妙(1986)。全漢昇。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2,5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皮倫(1944)。評陶希聖武仙卿著南北朝經濟史。文史雜誌,4(5)/4(6),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秋原(1932)。專制主義論。讀書雜誌,2(1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陶希聖(1935)。編者的話。食貨,2 (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陶希聖(1935)。戰國至清代社會史略說。食貨,2(11),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陶希聖(1936)。冀筱泉著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樞紐區域。食貨,4 (6),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全漢昇(1935)。西漢奴隸考。食貨半月刊,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戴振輝(1935)。兩漢奴隸制度。食貨,1(7),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陶希聖(1935)。西漢階級制度。食貨半月刊,2(6),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乘風(1935)。從西周到隋初之一千七百餘年的經濟轉移。食貨半月刊,2(9),28-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非百(1936)。秦漢經濟史資料(六)─奴隸制度。食貨,3(8),3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傳安華(1936)。東漢社會之史的考察。食貨半月刊,3(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傳安華(1937)。關於奴隸社會理論的幾個問題。食貨,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韓克信(1935)。兩漢貨幣制度。食貨半月刊,1(12),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道元(1935)。商鞅變法與兩漢田賦制度。食貨,1(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周筠溪(1936)。西漢財政制度之一斑。食貨,3(7),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馬非百(1936)。秦漢經濟史資料(七)─租稅制度。食貨,3(8),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茲全(1934)。魏晉時期莊園經濟的雛形。食貨半月刊,1(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旭(1934)。魏晉南北朝時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食貨半月刊,1(1),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加藤繁(1934)。唐代絹帛之貨幣用途。食貨,1(2),1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陶希聖(1935)。北宋初期的經濟財政諸問題。食貨,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傳安華(1935)。唐代官僚地主的商人化。食貨,1(6),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陶希聖(1935)。五代的都市與商業。食貨,1(10),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家駒(1935)。宋室南渡後的南方都市。食貨,1(10),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家駒(1936)。宋室南渡前夕的中國南方社會。食貨,4(1),2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武仙卿(19370101)。隋唐時代揚州的輪廓。食貨半月刊,5(1),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程維新(1935)。宋代廣州市的對外貿易的情形。食貨,1(12),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何格恩(19370116)。唐代嶺南的虛市。食貨半月刊,5(2),3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君默(19361101)。唐代的貨幣。食貨半月刊,4(1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君默(1937)。元代之鈔幣制度─元代貨幣論之一。食貨,6(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君默(1937)。元代之錢幣─元代貨幣論之二。食貨,6(1),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戴振輝(1935)。五代貨幣制度。食貨,2(1),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樊(1936)。五代的錢幣。食貨,4(2),2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加藤繁(1937)。宋金貿易論。食貨,5(9),1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日野開三郎(1935)。北宋時代銅鐵錢的鑄造額。食貨,2(1),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全漢昇(1935)。鬼子市與黑市。食貨,1(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全漢昇(1935)。宋代女子的職業與生計。食貨,1(9),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全漢昇(1935)。南宋杭州的外來食料與食法─南宋都市間的關係之一。食貨,2(2),4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全漢昇(1935)。宋代東京對於杭州都市文明的影響。食貨,2(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歐陽哲生(1996)。傅斯年與北京大學─紀念傅先生一百周年紀念。傳記文學,69(2),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鄧廣銘(1996)。懷念我的恩師傅斯年。臺大歷史學報,20,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木妙(1991)。享譽中外的中國經濟史家─全漢昇教授生平及其著述。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刊,4/5,10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皮倫(1942)。秦漢以後的社會是停滯不進的嗎。文史雜誌,2(5)/2(6),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馬非百(1935)。秦漢經濟史資料(一)~(七)。食貨,2(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全漢昇(1936)。清末西洋醫學傳入時國人所持的態度。食貨半月刊,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何漢威(2001)。代序:經濟史壇祭酒全漢昇先生傳略。臺北。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倬雲。門外漢讀全先生的研究。臺北。593-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素貞(1989)。「食貨半月刊」研究(1934-1937),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全漢昇(1972)。北宋物價的變動。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泉(2000)。傅斯年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漢昇。從貨幣制度看中國經濟的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希聖、鞠清遠(1968)。唐代經濟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希聖(1970)。潮流與點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年大事記編輯小組(1998)。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年大事記:1928-1998。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幹之(1937)。中國社會史問題論戰。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全漢昇(1978)。中國行會制度史。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ang, Fan-shen、Fu, Sse-nien(2000)。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顧潮(1993)。顧頡剛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鞠清遠(1978)。唐代財政史。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庚堯(2003)。從《讀書雜誌》到《食貨》半月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結網二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78)。中國社會史叢書刊行緣起。兩宋田賦制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道元(1994)。九十自述(上)。九十自述(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宜昌(1990)。中國社會史短論。中國社會史的論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禮錫。中國社會史論戰序幕。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一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新繁。關於中國社會之封建性的討論。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一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倬章。中國經濟的分析。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一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邦國。中國歷史發展的道路。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一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熊得山。中國商業資本的發生之研究。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秋原。略覆孫倬章君并略論中國社會之性質。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戴行軺。中國官僚政治的歿落。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一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禮錫。中國社會形態發展史中之謎的時代。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秋原。亞細亞生產方式與專制主義。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杜畏之。古代中國研究批判引論。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梁園東。中國社會各階段的討論。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季。對于中國社會史論戰的貢獻與批評。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邦國。「關於社會發展分期」並評李季。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田中忠夫。中國社會史研究上之若干理論問題。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秋原。中國社會。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四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橫。評陶希聖的歷史方法論。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陶希聖(1971)。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任曙。怎樣切實開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商榷。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宜昌。中國奴隸社會史─附論。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三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宜昌。中國封建社會史。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四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陶希聖(1972)。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社會?。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內藤乾吉(1969)。內藤湖南全集(10)。內藤湖南全集(10)。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道元(1978)。中國中古時期的田賦制度。中國中古時期的田賦制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陶希聖、武仙卿(1979)。南北朝經濟史。南北朝經濟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鞠清遠(1978)。唐宋官私工業。唐宋官私工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全漢昇(1972)。北宋汴梁的輸出入貿易。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全漢昇。宋代官吏之私營商業。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全漢昇。宋代寺院所經營的工商業。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全漢昇。南宋稻米的生產與運銷。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全漢昇(1972)。宋金間的走私貿易。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全漢昇。元代的紙幣。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宗汾(1974)。十年來之物價。十年來之中國經濟﹝1936~1945﹞。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日野開三郎(1983)。北宋時代における貨幣經濟の發達と國家財政との關係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日野開三郎全集(6)宋代の貨幣と金融。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全漢昇(1967)。略論宋代經濟的進步。唐宋附五代史研究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全漢昇(1976)。宋明間白銀購買力的變動及其原因。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冊)。香港:新亞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全漢昇。自宋至明政府歲入中錢銀比例的變動。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傅筑夫(1987)。貨幣經濟衰落與實物經濟的代興。中國經濟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漆俠(1988)。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及其在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兩宋政治經濟問題。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全漢昇。南宋初年物價的大變動。中國經濟史論叢(第一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全漢昇(1976)。唐宋政府歲入與貨幣經濟的關係。中國經濟史研究(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季(1932)。對於中國社會史論戰的貢獻與批評。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宜昌(1932)。中國社會史論史。中國社會史的論戰﹝第二輯﹞。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麥麥。中國封建制之崩潰與專制君主制之完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學珍、郭建榮(2000)。北京大學史料(二上)(1912-1937)。北京大學史料(二上)(1912-1937)。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全漢昇(1972)。宋末的通貨膨脹及其對於物價的影響。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漢昇(1976)。中古自然經濟。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全漢昇(1976)。唐代物價的變動。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全漢昇(1972)。南宋杭州的消費與外地商品之輸入。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陶希聖(1932)。中國社會形式發達過程的新估定。中國社會史的論戰。上海:神州國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