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迥異時流--從學術觀念與詮釋方法探討陳寅恪的音韻學研究
書刊名:國文學報
作者:王松木
作者(外文):Wang, Song-mu
出版日期:2022
卷期:72
頁次:頁253-285
主題關鍵詞:陳寅恪語文學音韻學文化史格義Chen YinquePhilologyPhonologyHistory of cultureGey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譚潔(2009)。關於四聲與佛經轉讀關係的研究綜述。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34(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文國(2002)。漢語音韻研究中難以迴避的論爭:再論高本漢體系及《切韻》性質諸問題。古漢語研究,2002(4),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處(19280000)。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大安(19931200)。六朝吳語的層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4),867-8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史睿(2016)。北朝士族音韻之學與南北交聘。文史,2016(4),5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海英(2014)。《切韻》性質研究綜論。魯東大學學報,2014(3),5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葆嘉(2020)。西洋漢語文法學三百年鳥瞰。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20(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燕(2016)。陳寅恪的語言思想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7(5),5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寅恪(19361200)。東晉南朝之吳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璇琮(19891200)。一種文化史的批評--兼談陳寅恪的古典文學研究。中國文化(風雲時代),1,75-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盧盛江(2015)。四聲發現與佛經轉讀關係再考察。社會科學戰線,2015(9),131-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伊緋(2017)。陳寅恪“對對子”試題爭議始末--以北平《世界日報》相關報導為中心。關東學刊,2017(5),116-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弱水(2000)。現代中國史學史上的陳寅恪--歷史解釋及相關問題。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澧、羅偉豪(2004)。切韻考。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小平(1995)。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語言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懷宇(2013)。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寅恪(1980)。寒柳堂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威廉.馮.洪堡特、姚小平(2001)。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rlgren, Bernhard、聶鴻音(1987)。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曉農(2008)。方法:語言學的靈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弘法大師(1976)。文鏡秘府論。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寅恪(1981)。金明館叢稿二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寅恪(1982)。元白詩箋證稿。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天樞(1997)。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arlgren, Bernhard、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1995)。中國音韻學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顏之推、王利器(1993)。顏氏家訓。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頌平(2015)。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編。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常培(1982)。漢語音韻學導論。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沈衛榮(2019)。回歸語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寅恪(1981)。金明館叢稿初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明棟、張強、段國重、馮濤(2015)。漢學主義:東方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替代理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震邦(2011)。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英時(2019)。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遠澤(20190000)。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寅恪(2015)。陳寅恪集•書信集。三聯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童慶生(2019)。漢語的意義--語文學、世界文學和西方漢語觀。三聯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弗雷德里克•魯維洛瓦、李聖雲(2011)。偽雅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元任(1997)。從家鄉到美國--趙元任早年回憶。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平田昌司(1996)。讀陳寅恪《四聲三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段玉裁(1987)。六書音均表。說文解字注。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維(1991)。五聲論。定本觀堂集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世瑛(1970)。敬悼陳寅恪老師。談陳寅恪。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焄(2018)。許世瑛與陳寅恪:文章背後的學緣。卻顧所來徑。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世寶(2000)。陳寅恪的《四聲三問》論衡。陳寅恪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