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
作者:李東華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史學叢書;4
ISBN:9789863500063
主題關鍵詞:國立臺灣大學歷史臺灣光復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張炎憲、曾秋美、施妙旻(20061200)。賴永祥先生和「私立延平學院」。臺灣史料研究,28,183-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君愷(19990300)。同文化與異文化的交會點--「光復」與臺灣醫生患者間醫療關係的一個轉折。臺灣風物,49(1),8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卜新賢(19550500)。英人康氏占墾大南澳始末。臺灣風物,5(5),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榮祖(20050200)。寫在「夏德儀教授二二八前後日記」之前。傳記文學,86(2)=513,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梓(19850300)。傅斯年與臺灣議壇的一段生死因緣:紀念傅校長九秩冥誕。臺灣風物,35(1),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偉智(19960400)。[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簡介。Academia,1,7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村孝志、陳俐甫(1996)。台北帝大的日子。Academia--台北帝國大學研究通訊,創刊號,176-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藍博洲(20040500)。革命醫師郭琇琮。傳記文學,84(5)=504,116-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那廉君(19691200)。傅孟真先生軼事。傳記文學,15(6),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屈萬里(19510101)。敬悼傅孟真先生。自由中國,4(1),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炎秋(19640600)。傅斯年先生和臺灣人(讀「傅孟真先生年譜」)。文星,14(2)=80,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濟(1951)。值得青年們效法的傅孟真先生。自由中國,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殷海光(1951)。我憶孟真先生--自由巨星之殞落。自由中國,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洪鈞(1958)。傅孟真先生逝世八年祭。暢流半月刊,18(9),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幣原坦(1926)。臺灣の學術的價值。臺灣時報,85,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鼐(1980)。我所知道的史學家吳晗同志。社會科學戰線,1980(2),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佳榮(2005)。陳荊和及其東亞史研究。香港中國近代史學報,3,12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Nae, Shiah(1946)。New Discovery of a Ch'i Chia Culture Cemetery。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76(2),169-175。  new window
19.邢義田(20020700)。行役尚未已 日暮居延城--勞榦先生的漢簡因緣。古今論衡,8,4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茲全(1992)。隱傅孟真師。傳記文學,6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邢義田(20031200)。夏鼐發現敦煌漢簡和晉泰始石刻的經過。古今論衡,10,60-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廣周、郎靜山(19561001)。當代師表陸志鴻教授。中國一周,336,8+a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岳南(2009)。傅斯年與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選舉。縱橫,2009(4),3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岱峻(2006)。半個蠶繭包含的歷史風雲。粤海風,2006(3),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屈萬里(1976)。回憶傅先生在臺大的往事。傳記文學,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天乙(2002)。戰後中共閩西南白區組織在臺灣活動始末。臺灣研究集刊,2002(2),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夏鼐、王世民(2002)。夏鼐陳請梅貽琦校長准予延長留學年限的信函。清華大學學報,2002(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力(19870900)。李定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4,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碧蓉(2007)。我的青春記事。臺大校友雙月刊,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文鎖、博思源(20091200)。夏鼐與李濟。古今論衡,20,6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紹唐(19791100)。陳衡哲、馮平山、邵飄萍、丁西林、石祖德、劉戡、沈發藻、蔣伏生、龔道耕、趙鐵寒、馬敘倫。傳記文學,35(5),14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處(19280000)。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筱峰(19911200)。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29(4),185-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得時(19760300)。從臺北帝國大學設立到國立臺灣大學現況。臺灣文獻,26(4)/27(1),224-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許雪姬(20070600)。楊雲萍教授與臺灣史研究。臺大歷史學報,39,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羅豐(2004)。夏鼐與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選舉。考古與文物,2004(4),8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昌彼得(1998)。剛伯先生與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逯耀東(1998)。剛伯先生論「變」與司馬遷的「通古今之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祥和(1998)。逝水百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1894-1945)。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雪芬(1992)。柳無忌年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素瑛(2004)。臺灣省參議會史料彙編:教育篇。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北帝國大學(1943)。臺北帝國大學一覽。臺北:臺北帝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宗洛(2003)。羅宗洛回憶錄。上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書信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垣(1934)。元典章校補釋例。北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文思(2004)。我所知道的陳儀。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奇祿(2002)。從帝大到臺大。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秉真、江東亮、鄭麗榕(1990)。魏火曜先生訪問紀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1983)。胡適來往書信選。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紹興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2)。許壽裳紀念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北岡正子、秦賢次、黃英哲(19930326)。許壽裳日記:自1940年8月1日至1948年2月18日。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錢歌川(1988)。錢歌川文集。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朋園、陳三井、陳存恭、林泉、郭廷以(1987)。郭廷以先生訪問紀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智超(1990)。陳垣來往書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興南新聞社(19430315)。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興南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光謨(2004)。從清華園到史語所--李濟治學生涯瑣記。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淑純、曾秋美、尤美琪(2005)。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石璋如(2002)。石璋如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顧潮(1997)。歷劫終教志不灰:我的父親顧頡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Wang, Fan-Sen(2000)。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2.陳星燦(1997)。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 -1949)。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垣(1931)。敦煌劫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玉齡(2002)。一代醫人杜聰明。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傅樂成(1964)。傅孟真先生年譜。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蔣天樞(1997)。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晴佳(2002)。臺灣史學50年 (1950-2000)。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杜正勝、王汎森(1995)。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臺北:傅斯年先生百齡紀念籌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傅斯年(1932)。東北史綱(初稿)。北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錢歌川(1979)。罕可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彬(1996)。從浙江看中國教育近代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裴溥言(2004)。溥言雜憶。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東華(2001)。方豪先生年譜。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國立臺灣大學(1946)。文學院教員名冊(民國35年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國立臺灣大學紀念傅故校長籌備委員會哀挽錄編印小組(1951)。傅故校長哀輓錄。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國立臺灣大學(1947)。國立臺灣大學概況(民國36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國立臺灣大學(1947)。國立臺灣大學校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國立臺灣大學(1948)。文學院學術研究補助費書類(民國37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國立臺灣大學(1948)。文學院通知關係書類(民國37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1947)。國立臺灣大學發文歸檔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1946)。國立臺灣大學發文歸檔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1948)。文學院人事關係書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46)。文學院人事關係書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1947)。三十六年度臺大教員名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1955)。國立臺灣大學發文歸檔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54)。國立臺灣大學發文歸檔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49)。國立臺灣大學發文歸檔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中國考古學研究》編輯委員會(1986)。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德毅(2000)。姚從吾先生年譜。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田本相(2003)。李何林傳。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松本巍、蒯通林(1960)。臺北帝大沿革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吳相湘(2007)。三生有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那廉君(1991)。臺大話當年。臺北:群玉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岳南(2005)。李莊往事--抗戰時期中國文化中心紀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榮芳(2005)。近代之世界學者:陳垣。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2)。遨遊於歷史的智慧之海:臺大歷史學系系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夏鼐、王世民、林秀貞(2002)。敦煌考古漫記。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垣(1934)。元秘史譯音用字考。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宗甄(2001)。科學巨匠:羅宗洛。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筱峰(1996)。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杜聰明(2001)。回憶錄之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茂生、林詠梅(20000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項潔、丁亮(2005)。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傅斯年、陳槃(1980)。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顧頡剛(2007)。顧頡剛日記。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謝承裕(1993)。陸志鴻先生傳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泳。羅校長與陳儀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71031)。文學院第一次院務會議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甫(20070619)。夏鼐的英倫之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48)。第27-87次〈行政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俞大綵(19770326)。憶孟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上波夫(1994)。藤田豐八。東洋學の系譜。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授謙(1989)。陳儀、孔祥熙衝突的因果。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履周(1989)。陳儀主閩事略。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英哲(1998)。臺灣省編譯館研究(1946.8-1947.5):陳儀政府臺灣文化重編機構研究之一。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遠芬(1992)。臺灣二二八事變之真相。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亮功(1988)。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楊亮功先生年譜。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宗義(1989)。林茂生與二二八--他的處境與苦悶。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灣人國殤事件的歷史回顧。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薌雨(1979)。臺灣大學廿六年。三友集。臺中:中央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日比野信夫(1994)。神田喜一郎。東洋學的系譜。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儀(1992)。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宗洛(2007)。接收臺北帝國大學報告書。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ト新賢、劉芳(1999)。從國立東波塔檔案館藏中文文書簡述18世紀澳門的國際貿易。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藏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豪(1952)。清初臺灣士人與地方志。國立臺灣大學傅故校長斯年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爾敏(2007)。張貴永先生及其西洋史學論述。20世紀非主流史學與史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密察(2005)。植民地大學とその戰後。記憶する台湾:帝国との相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正勝(2000)。有山頭無學派。走過關鍵十年(一九九○~二○○○):文化關係。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杜正勝(1998)。史語所的益友沈剛伯。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鎮源(1999)。國立臺灣大學創立七十週年紀念座談會。紀念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佳榮(1999)。師門十年記--陳荊和教授與我。亞太史研究導論。香港:利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憲文(1986)。悼念國立臺灣大學首任校長羅宗洛先生。中外學人年譜集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適(1981)。治學方法。胡適哲學思想資料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適(1970)。傅孟真先生的思想。胡適演講演集。南港:胡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小葉田淳(1993)。牧野信之助氏傳。史学研究六十年の回想。京都:臨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其昀(1967)。敬悼張貴永教授。張致遠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小葉田淳(1999)。台大時代の思い出。臺北帝大的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國史館(2001)。涂序瑄先生行述。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馬亮寬(1991)。徬徨徘徊戀故土--傅斯年在大陸的最後歲月。傅斯年。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翁廷俊(1985)。盤古開天。楓城四十年。臺北:臺大醫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漱渝(2001)。薪盡火傳、教澤永懷--許壽裳先生殉難五十年祭。摯友的懷念--許壽裳憶魯迅。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臧振華(2007)。李濟與中國現代考古學傳統的建立。二十世紀人文大師的風範與思想--前半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履周、文思(2004)。主政福建,觀禮臺灣。我所知道的陳儀。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羅振玉(1930)。大日本正五位勛四等臺北帝國大學教授藤田博士墓志。劍峰遺草。東京:三秀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密察(1990)。從日本殖民地教育學制發展看臺北帝國大學的設立。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石璋如(1998)。李濟先生與中國考古學。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週年紀念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