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分歸晉前後的文化宣言--從左思〈三都賦〉談南北文化之爭
書刊名:漢學研究集刊
作者:王文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Wen-chi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
頁次:頁27-48
主題關鍵詞:西晉南北文化之爭左思三都賦Xi-JinOpposition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cultureZuo-SiSan-du-f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朱曉海(19760600)。張載劍閣銘著成時代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書目季刊,10(1),57-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潤孫(19680900)。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與影響。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50-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進(20030700)。南朝士人的時空思維。東華人文學報,5,23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合林(1995)。左思《三都賦》新探。吉首大學學報,1995(2),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文進(20041200)。論裴松之的「統一觀」。六朝學刊,1,4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余英時(1995)。中國史上政治分合的基本動力。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台北:聯經。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復智(1995)。東漢由統一走向分裂的本源。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6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士(19950900)。隋代中國的統一--兼述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89-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郁迢(2003)。南宋士人思維中的南朝影像(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桂惠(1981)。左思生平及其〈三都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守正(1993)。唐初史官文學思想及其形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耿立群(1984)。蜀漢對西南的統治與開發(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文進(1987)。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鳴盛(1977)。十七史商権。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可均(199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魯迅(1978)。古小說鉤沈。臺北:盤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酈道元、葉光庭、業揚、陳橋驛(2002)。水經注。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佐藤利行、周延良(2004)。西晉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一良(1998)。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日光(1979)。左思生平及其詩之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房玄齡(1995)。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衒之、楊勇(1982)。洛陽伽藍記校箋。臺北: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楊勇(199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統、李善(1991)。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逯欽立(1991)。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積高(1998)。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敏(1998)。中國經濟通史.魏晉南北朝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蔚卿(20050000)。中古詩人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程章燦(2001)。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葛洪、楊明照(1997)。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靜容。三都賦中的「畋獵」主題析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宗霖。試由《世說新語》簡論西晉「南北相輕」之事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陸機(1991)。赴洛道中作二首,台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趙一凡(2000)。歐美新學賞祈。文學話語與權力話語--漢賦與兩漢政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炎塗(1997)。帝國與自我的交光疊影--漢賦。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意象的流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學常(2000)。漢賦的象徴、政治神話與烏托邦。文學話語與權力話語--漢賦與兩漢政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學常(2000)。漢賦的意識型態功能。文學話語與權力話語--漢賦與兩漢政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饒宗頤(1979)。晉初及北朝修史段限之爭論。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國史學觀念探討之一。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饒宗頤(1979)。通論。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國史學觀念探討之一。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永平(2005)。入晉之蜀漢人士命運的浮沉。中古士人遷移與文化交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永平(2005)。路陸機雲兄弟之死與南北地域衝突。中古士人遷移與文化交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蔚卿(2005)。陸機研究。中古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裴松之(1997)。吳書.三嗣主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逯耀東(2001)。北朝與南朝對峙期間的外交關係。從平城到洛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容若(2004)。南北朝的文化交流。中國文學史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裴松之(1997)。蜀書.諸葛亮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永平(2005)。蜀漢時期之學術文化風尙。中古士人遷移與文化交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寅恪(2001)。述東晉王導之功業。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公持(1999)。左思。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佐藤利行、周延良(2004)。以陸機為中心的文學集團。西晉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裴松之(1997)。吳書.魯肅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裴松之(1997)。吳書.吳主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裴松之(1997)。蜀書.龐統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裴松之(1997)。蜀書.秦宓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裴松之(1997)。魏書.杜恕傳。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