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當代女藝術家作品中之身體意象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高榮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o, Jung-hsi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1
頁次:頁20-31
主題關鍵詞:女性藝術家身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陳香君(20030200)。嚴明惠:觀世音與一個臺灣女性主義藝術家之生/聲。典藏今藝術,125,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蓉之(20020800)。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儀式化裝置與觀念藝術的趨向。典藏今藝術,119,6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ippard, Lucy(1980)。Judy Chicago's Dinner Party。Art in American Magazine,68(4),115-126。  new window
4.胡永芬(19931100)。臺灣美術新生代--解嚴前後的藝術環境及動態。藝術貴族,47,4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陸蓉之(19980300)。戰後臺灣女性藝術家創作風格簡析。藝術家,46(3)=274,250-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羊文漪(19990000)。臺灣解嚴後當代藝術的眾聲喧嘩。傾向:文學人文季刊,12,169-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美陵(2000)。「女性藝衛家的圖像思維--台灣鄉土與性別/國族符號」座談會的發言重點。中外文學,29(2),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柳沅(1996)。無言的對話--談李虹與袁耀敏的畫。美術研究,1996(1),6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寶菊(2003)。申玲:欲望的尖叫。中國新時代,2003(19),174-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群(20010700)。裸體的長城--何成瑤行動藝術的軀體語境與文化場景。典藏今藝術,106,1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林(1993)。奥利瓦不是中國藝衛的救星。讀書,1993(10),12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花未眠(2007)。崔岫聞:曠野中狂野的玫瑰。現代交際,2007(1),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家新(2003)。從〈洗手間〉到〈地鐵〉:崔岫聞的影像敘事。山花,2003(1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廖雯(1990)。1990年代以来作為當代藝術問題的女性藝衛。美苑,2004(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伯欣(20010300)。從展覽政治到展覽詩學--女性藝術策展跨世紀轉向的可能性。典藏今藝術,102,98-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丹尼.卡瓦拉羅、張衛東、張生、趙順宏(2005)。文化理論關鍵詞。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虹(2003)。女性:美術之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澎(2007)。20世紀中國藝術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永建(2005)。後現代主義藝術20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建群(2006)。西方女性藝術研究。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oucault, Michel(1975)。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Paris:Gallimard。  new window
7.Starobinkski, Jean、Goldhammer, Authur(1989)。The Living Ey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耿幼壯(2005)。破碎的痕跡重讀西方藝衛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夢、鄒建平(2003)。美麗欲望。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放(2006)。唯美至上:著名女油畫家系列。天津市:天津楊柳青畫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Grosenick, Uta(2001)。Women Artists i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Koln:Taschen Gmbh。  new window
12.顧錚(2006)。世界攝影史。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夢、鄒建平(2005)。鏡子中的鳥。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artre, Jean-Paul、陳宣良(1987)。存在與虛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Adorno, Theodor W.、Jephcott, E. F. N.(1978)。Minima Moralia: Reflections from damaged life。Verso。  new window
16.Turner, Brian、汪民安、陳永國(2003)。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佩淳(1998)。女藝論--臺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臺北: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roude, Norma、Garrard, Mary D.、謝鴻均、游惠貞、陳香君、汪雅玲(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擴充論述。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謝鴻均(2006)。原好 : 混混乃陰性空間, 瀝瀝如母性系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斯馬麗•帕特南•童、艾曉明(2002)。女性主義思潮導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Kaplan, E. Ann、曾偉禎(1997)。女性與電影:攝影機前後的女性。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陸蓉之(20020000)。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史:1945-2002。臺北:藝術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惠美(2007)。陰性美學的實踐者 : 藝術家吳瑪悧,http://www.tri.org.tw/per/59/59-52.pdf, 2007/07/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櫻子(20010423)。崔岫聞:在藝術中做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簡瑛瑛(1998)。女兒的儀典--臺灣女性心靈與生態政治藝術。女/藝/論:臺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虹(2006)。當代藝術環境和女性藝術批評實踐。鑌鐵:1979-2005最有價值先鋒藝衛評論。北京:敦煌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其(1979)。女性前衛藝衛的八個案例。鑌鐵:1979-2005最有價值先鋒藝衛評論。北京:敦煌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roude, Norma、Garran, Mary D.(1994)。Introduction: feminism and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power of feminist art: The American movement of the 1970s, history and impact。New York:H.N. Abrams。  new window
5.謝鴻均(2006)。撥游於「陰性空間」的妊娠紀錄。原好:混混乃陰性空闇,瀝瀝如母性系譜。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栗蕙庭(2006)。後89藝術中的無聊感和解構意識:玩世寫實主義與政治波普潮流分析。鑌鐵:1979-2005最有價值先鋒藝衛評論。北京:敦煌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嘉琿(1998)。藝術史中女性主義之評論。女/藝/論:臺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臺北: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