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短篇公案小說「悔婚」類型見明代戶律法與社會現象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林莉珊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104-117
主題關鍵詞:悔婚公案小說明代律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46
婚戀故事一直是古今中外作家與讀者都關注的焦點,在中國早從詩經便出現這類的詩歌傳頌著,但隨著禮法約束的強化,男女大防的問題,從朝廷法律至民間輿論,無不極為重視。中國古代的婚姻更是掌握在父母尊長的手上,父母有權為子女決定嫁娶之對象,即使早有愛戀對象也不得抗拒父母之命,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便成中國傳統社會主要婚姻方式。雖然風俗、律法限制了男女的婚姻,卻限制不了他們對愛情的渴望,小說反映此般現象,諸如〈鶯鶯傳〉、〈霍小玉〉,或宋元話本〈碾玉觀音〉、〈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等等皆是。當婚戀故事與社會律法有直接碰觸時,引發的公案事件更能見出時人的觀念。公案小說雖成熟於宋元,但真正繁盛要到明代了。明代萬曆年間,刊行了一大批以「公案」為名的短篇小說集,這類集子的編纂和流行既是公案小說發展演進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也是特定歷史時期諸種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結果。儘管這類小說集有很一部分構不上所謂的「小說」,然不能否認其中創作原素仍佔多數。 婚戀故事在公案小說中數量廣泛,這類小說是主要是通過案獄這種極端的形式充分展現了情感欲望與社會禁忌的激烈沖突,展示了社會文化中不和諧的一面,甚至是陰晴的一面。婚戀故事類型眾多,其中由「悔婚」事件引發的公案故事所涉及的層面不僅是單純法律問題,同時還包含複雜的道德問題以及考驗判官的智慧,據此,筆者試圖從明代短篇公案小說集中,分析「悔婚」公案故事與明代社會、律法的關係。
期刊論文
1.阿部泰記、陳鐵鑌(1989)。明代公案小說的編賽。綏化師專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魯德才(1996)。明代各諸司短篇公案小說集的性格形態。93年中國古代小說國際硏討會。北京:開明出版社。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琰玲(2003)。明清公案小說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岩柏(1991)。中國公案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苗懷明(2005)。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國風(1995)。公案小說漫話。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楷第(1900)。戲曲小說書錄解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無名氏(1999)。龍圖公案。北京:群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時鑑(1986)。校制條格點校本。江蘇: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彰建(1979)。明代律例彙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昕、羊列容、周啟志(1992)。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薛允升、懷效鋒、李鳴(1999)。唐明律合編。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毅中(199802)。宋元小說研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顧遠(1992)。中國婚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林(1994)。清代筆記小說類編。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2001)。昏義。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四維、社科院歷史所宋遼金元史硏究室(1987)。戶婚門。名公書判清明集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雨蘅、胡仰山(1987)。戶律婚姻。大清律例會通新纂。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淑媛(1999)。悔婚與嫁娶之關係。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