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提升民眾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因素之初探
書刊名: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作者:林敬銘張家昌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6
頁次:頁24-36
主題關鍵詞:休閒休閒運動參與行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3
  • 點閱點閱:122
追求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健康將是首要之條件,如果沒有健康,再談什麼都走多餘的;若高品質的生活以及擁有健康的人生是最終的目的,則休閒運動的參與就是達到高品質的生活以及健康人生必經的方式與媒介,為促使休閒運動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協助國民了解休閒運動之類型、內涵及其功能,善加選擇適當休閒運動,以達成運動生活化,進而提升休閒生活品質,其關鍵就在於推廣民眾休閒生活的教育與凖備。基此,本文從探析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提升之重要性為出發點,希冀在注重健康與休閒的今日,透過休閒運動各方案之推展讓民眾更懂得安排自身的休閒運動,並幫助民眾過著有體適能活力和優質休閒生活,這才是當今積極發展休閒運動的重要潛力。
期刊論文
1.黃瓊慧、黃坤得(2003)。適應體育觀點探討身心障礙者參與休閒運動之權利。大專體育,68,100-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芳遠(2001)。從國民體育法修正案談學校與社區的新互動關係。SIQ運動資訊季刊,5,6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inn, K. A.、Jowiask, K. F.(1981)。Leisure education and leisure counseling。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15(4),4-7。  new window
4.Wankel, L. M.、Berger, B. G.(1990)。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Journal of Leisure,11,56-63。  new window
5.吳慶烜(20041200)。民眾參與休閒運動選擇行為關聯分析--以臺南市公共休閒運動空間為例。嘉南學報.人文類,30,341-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宜靈(19990300)。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理論與行為決策初探。思與言,37(1),187-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廖麗珠(20010600)。「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季刊,15(1)=57,28-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昭坤(20020600)。週休二日之休閒運動規劃。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1,27-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良漢、許志賢(20020100)。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編製與信效度分析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157-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興漢(1991)。我國休閒設施--臺灣地區休閒教育設施現況與需求之調查。成人教育,2,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ull, R. F.、Bayless, K. G.、Ross, C. M.(1987)。Recreational sports programming。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1,53-61。  new window
12.李素馨(19970300)。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體育專業人力規劃研究小組(19911200)。我國體育專業人力規劃--體育專業人力供給面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0(4)=91,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政諭(19941200)。休閒活動的發展與導向。勞工行政,80,6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程紹同(19940300)。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季刊,7(4)=28,2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rawford, Duane W.、Jackson, Edgar L.、Godbey, Geoffrey C.(1991)。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Leisure Sciences,13(4),309-320。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辛晚教(1990)。休閒 、教育 、人生。七十九年度休閒教育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主辦 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稣(2000)。從休閒教育的概念看休閒運動的重要性。2000年國際休閒運動管理研討會,18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慶烜、王翔姿、王慧珍、李佳樺、林敬銘(2003)。影響都市居民休閒運動參與選擇行為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第五屆休閒、遊憩 、觀光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4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伽如(2002)。休閒運動者運動因應技巧。特質性焦慮與運動流暢經驗之關係研究。2002年台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牟忠福(2001)。台灣地區民眾運動休閒設施需求研究。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懋麟(1997)。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休閒活動之比較研究。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文騰(200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建民(1999)。休閒活動形式與國小學童知覺能力、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信賓(1999)。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小學童參加休閒運動育樂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志猛(1994)。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形態及運動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籃球、游泳參與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斐瑜(1991)。臺北市高中(職)學生休閒學習情況與休閒教育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肇堯(2000)。旅遊需求與不同市場結構下遊憩經濟效益分析--以台灣地區國內旅遊市場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麗華(1991)。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第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金松(1999)。我國體育專業人力供需,運用及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俊雄(1995)。運動休閒事業管理。桃園縣:志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光(1987)。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妙桂(2004)。休閒教育訓練手冊。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dginton, C. R.、Hanson, C. J.、Edginton, S. R.、Hudson, S. D.(2002)。Leisure Programming: A service-centered and benefits approach。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7.Kaplan, M.(1975)。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8.Kraus, R. G.(1984)。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Glenview, IL:Scott-Foresman。  new window
9.Neulinger, J.(1981)。To Leisure: An Introcuction。Boston: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10.陳鴻雁、楊志顯(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研究(初探)。臺北:行政院體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Peterson, C. A.、Gunn, S. L.(1984)。Therapeutic recreation program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new window
12.張少熙(2000)。臺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aclean, J. R.、Peterson, J. A.、Martin, W. D.(1985)。Recreation and leisure: The changing scene。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14.沈易利(2000)。台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台中縣:霧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Dumazedier, Joffre、McKenzice, M. A.(1974)。Sociology of Leisure。Amsterdam。  new window
16.謝政諭(199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主主義的臺灣經驗。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rightbill, C. K.(1960)。The Challenge of Leisure。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19.Dattilo, John、Murphy, William D.(1991)。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new window
其他
1.李實,豫延林,陳大為(2000)。面向二十一世紀社會體育專業人才需求及模式得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定雄(1990)。以休閒啟發運動興趣奠定全民運動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俊雄(1996)。跨世紀運動休閒之舞台與經營。運動休間管理論文集。臺北市:品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