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機械公司的接收與早期發展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洪紹洋
作者(外文):Hong, Sao-ya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7:3
頁次:頁151-182
主題關鍵詞:臺灣鐵工所臺灣機械公司資源委員會接收技術傳承Taiwan Iron WorksTaiw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National Government Resource CommitteeTake overPass on techn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8
  • 點閱點閱:39
本文就日治時期臺灣機械業規模最大之臺灣鐵工所,於戰後改組為臺灣機械公司的過程予以探討。戰後臺灣機械公司的技術人才主要來自幾個層面,其中,糖業機械設計以日治時期服務於臺灣鐵工所的臺籍員工為主;鐵道機車方面,係藉由日治時期生產窄軌鐵道車輛的經驗,且為了進一步發展銷售至中國大陸的寬軌車輛,因而引進曾任職於中國大陸鐵道單位的外省籍技術人員;造船方面是由熟悉船舶設計的外省籍人員擔任主管,實作工程則仰賴日治時期澎湖馬公海軍工作部所培育之技術者。 戰後初期,臺灣機械公司所承接的業務逐漸由單純的機械修繕,轉向較為複雜的機械設計和工程興建。由於公營事業的機械訂造和修繕係臺灣機械公司的主要客戶,使得公司無法像一般工場般僅針對數項商品做專業化的大量生產,極難達到規模經濟。市場銷售方面,產品銷售區域除臺灣內部市場外,並曾將鐵道機車、船舶、機械等銷往中國大陸。1950 年代後,臺灣機械公司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生產漁船,才達成專業化生產的目標。
This paper focused on exploring how Taiwan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MMC) took over Taiwan Iron Work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The technical talents of TMMC cam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Machine designers were mainly local Taiwanese who had served in Taiwan Iron Works. Technical talents in production of railway vehicle were former employees of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in Mainland China. As for shipbuilding, Mainland Chinese experts played the supervisory role with actual engineering work handled by technicians trained under the Navy in Magung, Penghu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In the early post-war years, the operations taken over by TMMC changed from simple machine maintenance to more complicated machine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Job orders for TMMC were mainly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achines for public enterprises; hence, it could not specialize in manufacturing of certain commodities, and thus could not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 Products of TMMC were sold not only in Taiwan but also to Mainland China.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policy, TMMC began to concentrate on constructing fishing boats from the 1950s, thus achieving the goal of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期刊論文
1.洪紹洋(20070900)。戰後初期臺灣造船公司的接收與經營(1945-1950)。臺灣史研究,14(3),139-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紹洋(2008)。戰後臺灣造船公司的技術學習與養成。海洋文化學刊,4,153-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素瑛(20030900)。戰後初期在臺日人之遣返。國史館學術集刊,3,201-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1948)。資源委員會臺灣省政府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1(4),156-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7)。資源委員會附屬單位職員職薪表。資源委員會公報,12(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47)。公牘:人事類。資源委員會公報,12(6),485-4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48)。事業消息。資源委員會公報,14(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48)。事業消息。資源委員會公報,14(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紹洋(2009)。日治時期臺灣機械業發展之初探:以臺灣鐵工所為例。臺北。271-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有興(2004)。日治時期馬公要港部--臺籍從業人員口述歷史專輯。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毅(2005)。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穎生(1998)。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62)。臺灣的建設:中華民國三十四年至五十一年。臺灣的建設:中華民國三十四年至五十一年。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機要室(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三月來工作概要。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主計處(1954)。臺灣公營事業近況統計。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1963)。中華民國工商人物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友揆、程麟蓀、張傳洪(1991)。舊中國的資源委員會1932-1949--史實與評價。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兆偉(2003)。國家經營下的臺灣糖業(1945-1953)。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玉堂(2005)。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2001)。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市: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思宇(2002)。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臺北:政大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總督府(1945)。臺灣統治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1)。十年來接受美援單位的成長。臺北: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鴻綺(2005)。貿易與政治:臺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雪姬、鄭鳳凰、王美雪、蔡說麗(2002)。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鳴鐘、陳興唐(1989)。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國鼎、劉素芬、陳怡如(2005)。李國鼎:我的臺灣經驗--李國鼎談臺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若予(19920000)。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千草默仙(1940)。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95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95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03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03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30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30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38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38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67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67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199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72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72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89冊)。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彙編(第189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臺灣分會(1948)。臺灣機械工業。臺灣機械工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孔令仁、李德征(1998)。中國老字號─貳.工業卷(上)。中國老字號─貳.工業卷(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若予(2007)。二二八事件與公營企業: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二二八事件與公營企業: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秦慰祖(2008)。程孝剛:與詹天佑齊名的機械工程專家和教育家。老交大名師。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政宏(2007)。鏗鏘已遠:臺機公司獨特的一百年。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經濟部人事處(1974)。經濟部所屬機構單位主管以上人員通訊錄。經濟部所屬機構單位主管以上人員通訊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32)。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一覽(昭和7年)。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一覽(昭和7年)。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同窓會(1996)。鳳木會名簿: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同窓會。鳳木會名簿: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同窓會。千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1946)。臺灣一年來之工業。臺灣一年來之工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臺灣省政府建設廳(1947)。臺灣公營工礦企業概況。臺灣公營工礦企業概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省政府交通處(1948)。臺灣省政府交通處主管事項概況。臺北市: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秘書處(1951)。處理公營各公司重估資產調直股權問題經過概略。處理公營各公司重估資產調直股權問題經過概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臺灣機械公司(1956)。臺灣機械公司十年。臺灣機械公司十年。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會欣(2004)。董浩雲日記(1948-1982)(上)。董浩雲日記(1948-1982)(上)。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資源委員會檔案(003-010101-0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49-01-05-001-009、49-01-06-002-0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5)。営業報告書集成:マイクロフィルム(第五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經濟部國營事業司檔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讚生(1945)。過渡時期的臺灣工鑛技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雪姬(20060000)。戰後臺灣民營鋼鐵業的發展與限制(1945-1960)。兩岸分途:冷戰初期的政經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