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1世紀臺灣國家公園發展策略之分析
作者:蔡倩傑
作者(外文):Chien-Chueh Tsa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城
黃躍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國家公園策略管理永續發展National ParkStrategic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2
國家公園成立的目的,在保護國家特有的自然風景、野生動植物及史蹟,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之用。臺灣的國家公園法自1972年公布施行,並自1982年起陸續規劃設置了墾丁等九座國家公園,迄今30多年來,除保育成果有目共睹外,亦是國人乃至國際訪客喜愛造訪的戶外休憩場所。
然而在邁入21世紀後,政治上已出現過政黨輪替,經濟上國民所得提高,休憩需求大幅增加,且民眾對生態環境更具高度的自主意識,國家公園當前在經營管理上面臨諸多挑戰。如何使自然生態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空間利用和文化多元性等各種價值保持平衡或提升,已是國家公園當局無法輕忽的問題。
  本研究全面觀照21世紀政治經濟環境對國家公園制度所帶來的威脅與危機,同時也關注其所帶來的轉變契機,運用SWOT分析及策略矩陣等方式,提供一些經營管理上的因應策略,作為國家公園當局在政策規劃及執行上的參考。
There are four purpos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Park, in preserving the nation's unique natural scenery, wild fauna and flora and historic sites and providing public recreation and area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National Park Law promulgated since 1972, and since 1982, Kenting National Park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over 30 years, until now 9 national park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conservation achievements for all to see, but also the outdoors recreation areas that people like to visit.
In 21st century,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situation had changed. Ruling party turns on and the national income continues to increase, people's demand to the amusement and rest dramatically increases, but a high degree of self-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ity of national park has faced a number of challenges, how to maintain balance between several values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diversity, cultural diversity, land utilization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is study,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at the crisis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opportunity it brings. The study provides sever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as references of policy decision for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營建署(1984),《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家公園簡介》,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2003),《內政部營建署墾丁等國家公園91年至96年度公共建設計畫》,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2008),《內政部營建署97年至100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2012),《內政部營建署101年至104年國家公園中程計畫》,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文崇一(1984),《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調查訪問法》,臺北市:東華。
毛慶生、朱敬一、林全、許松根、陳添枝、陳思寬、黃朝熙(2010),《基礎經濟學》,臺北市:華泰。
王佳煌(1998),《國家發展》,臺北市:臺灣書店。
王俊秀(2001),《全球變遷與變遷全球-環境社會學的視野》,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王國瑞(1999),《森林遊樂》,臺北市:正中書局。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臺北縣深坑鄉:戚仕曼文化。
王鑫(1997),《地景保育》,臺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全球變遷通訊雜誌》,22,16-29。
王鑫(2004),《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適用法規之探討與推動》,行政院農委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王鑫(2005),《保護區經營管理策略研究》,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王鑫等(2009),《檢討與改善現有保護區域與經營策略計畫》,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丘昌泰(2007),〈非營利中介組織治理之研究:兩岸三第六個個案的跨域觀察〉,《第三部門學刊》,7,1-44。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司徒達賢(2003),《策略管理案例解析:觀念與實例》,臺北市:智勝文化。
司徒達賢(2005),《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臺北市:智勝文化。
《永續發展政策綱領》(2009),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未出版。
《永續發展行動計畫》(2009),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未出版。
石計生(2006),《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現代之後》,臺北市:三民書局。new window
伍忠賢(2002),《策略管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朱鎮明(2005),〈公務夥伴的整合之道-論政策網絡的管理〉,《研考雙月刊》,29(3),95-108。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行政府-理念、實務、省思》,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著(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民國90至93年四年計畫暨民國100年展望》,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江玲穎 (2007),《保護區經營管理永續性評價機制之研究-以國家公園為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new window
余世章(2002),《環境保護運動對政治變遷的影響----以1980∼2002年中華民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new window
吳文程(1996),《臺灣的民主轉型:從威權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臺北市:時英出版社。new window
吳定(1998),《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市:五南文化。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吳若予(1992),《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市: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都市發展與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初版)》,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公司臺灣分公司。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28 ,1-15。
宋秉明(2002),《環境資源部公園暨遊憩署組織架構與職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宋鎮照(1995),《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李公哲等(1998),《永續發展導論,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策劃》,臺北市: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杜文苓(2010),〈環評決策中公民參與的省思:以中科三期開發爭議為例〉,《公共行政學報》,35,29-60。new window
李永展(1999),《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臺北市:巨流圖new window
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光中(2012),〈臺灣自然保護區經營的新思維與新類型〉,《臺灣林業》,2,44-49。
李如生(2005),《美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李長晏(2005),〈組建地方策略性夥伴關係之合作機制〉,《中國地方自治》,58(4),4-32。
李炳南主編(2007),石之瑜等著,《邁向科際整合的政治學研究》,臺北縣深坑鄉:揚智文化。
李玲玲、趙榮台(2005),《臺灣現有保護區之分類檢討與管理現況分析》,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李栢浡(1991),《臺灣地區國家公園整體經營管理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農學組)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栢浡(1999),《國家公園經營管理與發展策略》,臺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麗雪譯(2001),《生態觀光》,臺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育仁(1995),《政治與經濟之關係:臺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周錦宏(2008),江明修編,《社區組織與政府互動-資源依賴的觀點》,臺北市:智勝文化。
周鶴樹 (2010),〈從景觀生態格局與變遷探索臺灣國家公園的永續規劃—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中原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官有垣、李宜興(2002),〈地方民間組織與政府在社區營造的夥伴關係:以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淨港計畫為例〉,《研考雙月刊》,26(3),87-99,。
官有垣、杜承嶸、王仕圖(2012),〈勾勒臺灣非營利部門的組織特色:一項全國調查研究的部分資料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7,111-151。new window
於幼華等著(2005),《臺灣環境議題特論》,臺北市:五南圖書股new window
份有限公司。
林金榜(譯)(2006),《明茲伯格策略管理》,臺北市:商周出版。
林信義(2003),〈民間投資公共建設之商機〉,《臺灣經濟論衡》
,1(8),1-14。
林建元(2006),《國家公園土地利用與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機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林茂耀(2002),〈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史1900-2000》
,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林晏洲(2008),《臺灣地區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策略》:121-128,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林祖嘉(2005),《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為例〉new window
,《公共事務評論》,6(1),25-49。
林淑馨(201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迷思與現實:日本公立醫院PFI之啓示〉,《公共行政學報》,39,1-35。new window
林嘉誠(2002),〈加強夥伴關係,推動地方再造〉,《研考雙月刊》,26(3),3-9。
林德昌編著(2005),《永續發展與聯合國『廿一世紀議程』》,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錫銓(2007),《跨界永續治理:生活政治取向之永續體制演化研究》,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邱吉鶴(2008),〈行政首長領導策略與組織績效管理〉,《公共行政學報》,26,37-69。new window
侯錦雄、郭彰仁(2003),〈關渡、高美、七股濕地生態遊憩動機與旅遊特性之比較〉,《觀光研究學報》,9(1),1-18。new window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與自然資源的共管〉,《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 (1), 1-38。new window
洪美嘉(2012),《雪霸國家公園永續經營管理之藍海策略》,環球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洪鐮德(1999),《當代政治經濟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紀俊臣(2002),〈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建構與推展〉,《中國地方自治》,55(8),4-18。new window
紀駿傑(1998),〈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1。new window
紀駿傑(2001),〈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原住民文化延續:邁向合作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106-118,臺北市: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紀駿傑(2002),《原住民與國家公園/保護區共同管理之發展歷史、現況與個案之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紀駿傑、王俊秀 (1996),〈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收於《臺灣的社會學研究:回顧與展望》論文專刊,頁257-287,臺中市:東海大學社會系。
范世平(2010),《大陸觀光客來台對兩岸關係影響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孫煒(2007),江明修編,《臺灣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的政策分析:新治理的觀點》,臺北市:智勝文化。new window
徐旭誠(2012),《保護區的跨界利益:臺灣設立國家公園的政治生態學與權益關係人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振國(2008),《中國近現代的「國家」轉型和政商關係遞變》,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徐國士、黃文卿、游登良著(1997),《國家公園概論》,臺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袁鶴齡(2004),《全球化世界的治理》,臺中市: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
高子梅(譯)(2008),《策略的兩難》,臺北市:財信出版,《The strategy paradox : why committing to success leads to failur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Michael E. Raynor。
馬以工(1999),《環境科學入門》,臺北市: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編譯館(主編)(2006),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張世賢(2007),〈永續發展政策執行:公私夥伴、倡導聯盟和制度發展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16(1),95-125。new window
張茂桂等(1992),《民國70年代臺灣地區自力救濟事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張哲豪(2010),《我國國家公園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兼論美國、日本、英國國家公園法制之比較》,國立高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10),《經濟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市:翰蘆圖書。
張逸民(2008),《策略管理:分析架構與實例》(二版),臺北市:張逸民發行:華泰文化總經銷。
張隆盛(1985a),《我國自然生態保育與國家公園建設之進展》,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張隆盛(1985b),《臺灣地區國家公園之規劃與建設》,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張隆盛(2002),《生態保育-世界保護區發展的趨勢》,國政研究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許長田(編)(2005),《策略管理》,新北市中和區:新文京開發。
郭乃文(2000),《臺灣地區非都市土地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以國家公園規劃與經營管理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文豪(2005),《從環境認知探討國家公園之經營管理-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玉釧(1994),《美國國家公園系統事權統合之研究》,南投縣: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new window
陳定國(2009),《高階策略管理:企劃與決策》,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洪紀(1996),《新國家主義》,臺北市: 揚智文化。
陳盈如(2013)譯,《好策略壞策略》,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Richard P. Rumelt(2011),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The Difference and Why It Matter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Crown Business, an imprint of the Crown Publishing Group, a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陳貞蓉(2002),〈蘭嶼國家公園籌設經過〉,《國家公園史1900-2000》,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陳師孟(2006),《政治經濟:現代理論與臺灣應用》,臺北市:翰蘆圖書。
陳敦源(2001),〈新制度論的範圍與方法〉,《行政及政策學報》,3,129-184。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new window
陳嫈郁、楊侃儒(2008,10月),〈全球治理與國家機關職能:第二波韋伯國家主義觀點〉,「府際關係與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陳錦玉(2013),〈大陸來台旅遊市場之旅遊影響感知與態度初探〉,《島嶼觀光期刊》,6(1),49-71。new window
彭懷恩著(2008),《臺灣政治變遷史》,臺北縣汐止市:風雲論壇。
曾沛晴(2002),《美國、日本、臺灣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制度之分析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曾華璧(1998),〈1970年代臺灣資源保育主義之發展:以政府角色為主之研究〉,《思與言》,36(3),61-104。new window
曾華璧(1999),《臺灣國家公園設立與政策研究(I)》,行政院國科會永續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曾華璧(2001),《臺灣國家公園設立與政策研究(II)》,行政院國科會永續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曾華璧(2011),《戰後臺灣環境史一從毒油到國家公園》,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游以德(譯)(1991),《環境保護》,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游登良等(2002),《臺灣國家公園史—1900-2000》,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游漢廷(1985),《世界國家公園之發展》,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湯德宗(1998),《中央政府機關自然保育職權重劃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仁謙、梁任瑋(2006,5月31日),〈政策急轉彎天祥遊憩區BOT 不玩了〉,經濟日報,第A11版。
黃文卿(2002),〈臺灣地區國家公園的遊客服務政策〉,《旅遊管理研究》第二卷第一期,2002年6月,頁63 ~頁78。new window
黃東煬、陳立(譯)(2006),Ronen Palan著,《全球政治經濟學:當代的理論》,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黃信豪(2011),〈民主態度的類型:臺灣民眾二次政黨輪替後的分析〉,《選舉研究》,18(1),1-34。new window
黃城(1989),《中華民國國家發展體系研究-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文化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new window
黃昭堂(1996),《臺灣總督府》,臺北市: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馮特君(1998),《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黃朝盟(2005),《公共組織策略規劃之研究:理論、執行與評估》,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黃煜文(2005),《民營化歷程》,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黃萬居(1985),《臺灣地區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系統之研究》,臺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榮護、蕭元哲、曾詮宸(1995),〈公共策略管理〉,《空大行政學報》,4,175-204。new window
黃福其(2006,11月10日),〈菁山露營場涉弊內政部究責〉,聯合報, 第13版。
黃福其(2006,6月13日),〈菁山露營場變渡假村涉嫌圖利〉,聯合報,第C2版。
黃錦堂(1999a),〈民主化對環保政策之衝擊與因應之道〉,《理論與政策》,51,19-46。new window
黃錦堂(1999b),〈臺灣環保問題與困境之探討〉,《政策月刊》,44,17-20。
黃躍雯(2001a),〈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國家公園的建制與臺灣原住民的自主意識〉,《地理學報》,30,1-18。new window
黃躍雯(2001b),《築夢荒野-臺灣國家公園的建制過程》,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黃躍雯(2007),〈雪霸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夥伴關係的形成〉,《戶外遊憩研究》,21(1),1-26。new window
黃躍雯(2010),〈臺灣的生態旅遊發展與推動情形,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生態旅遊:困境與出路〉,《國家公園學報》,20(2),1-9。new window
黃躍雯(2011),〈臺灣生態旅遊的發展與推動:從國家角色暨行動予以檢視〉,《國家公園學報》,21(1),1-22。new window
楊水美(2006),《臺灣地區銀行產業發展之政經分析1945-2006》,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茹琪(2002),《夥伴關係在保護區經營管理的應用-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葉世文(2011),《國家公園新視界》,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員工消費合作社。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臺灣觀點》,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葉啟政(2004),《進「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臺北市:三民書局。
詹中原(2003),《新公共政策 - 史.哲.全球化》,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廖宜方(2005),《圖解臺灣史》,臺北市:邦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吉川(2010),《公眾對太魯閣國家公園經營管理態度之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劉坤億(2006),〈臺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臺灣民主季刊》,3(3),1-34。new window
劉阿榮(2002),《臺灣永續發展的歷史結構分析:國家與社會的觀點》,臺北市:揚智文化。new window
劉阿榮(2005),〈永續發展與族群夥伴關係〉,《研考雙月刊》,29(5),92-102。new window
劉阿榮、謝登旺(2009),〈臺灣永續發展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辯證〉,《國家與社會》,(6),1-50。new window
劉振玉(2004),《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財務機制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劉書林等(1998),《強國之路20年》,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劉毓玲(譯)(1992),《新政府運動》:台北天下文化,原著:Osborne, David & Gaebler,Ted . 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New York : Plume. 。
劉黎兒(譯)(1992),猪口孝著,《國家與社會》,臺北市:時報文化。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一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錫鍇(2002),《新結盟主義之BOT模式本質,載於詹中原編,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盧道杰(2006),〈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土地共管機制之擬議〉,發表於內政部營建署主辦,國家公園規劃與管理研討會,臺北市。
蕭代基(2003),〈自然資源的參與式管理與地方自治制度〉,《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4(1),1-37。new window
蕭全政(1996),〈一個中國原則的鬆綁:政治民主化與臺灣的對外政策〉,《政治科學論叢》,7,287-304。new window
蕭全政(1997),〈組織與制度的政治經濟分析〉,《暨大學報》,1(1),1-16。
蕭全政(2001a),〈臺灣威權體制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載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63-68。
蕭全政(2001b),〈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臺灣的角色〉,《政治科學論叢》,14,201-222。new window
蕭全政(2003),〈何為政治經濟學〉,《政治學報》,35,1-34。
蕭全政(2004),〈經濟發展與臺灣的政治民主化〉,《臺灣民主季刊》,1(1),1-25。new window
蕭全政(2006),《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初版),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蕭新煌主編(2006),《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蕭新煌等著(2003),《永續臺灣2011》,臺北市:天下遠見。
蕭新煌等編著(2005),《綠色藍圖:邁向臺灣的「地方永續發展」》,臺北市:天下遠見。
蕭瑞麟(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的質性研究》(第二版),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閻紀宇(譯)(2005),Francis Fukuyama(法蘭西斯.福山)著,《強國論》(State-Building),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戴寶村著,國立編譯館主編,(2006),《臺灣政治史》,臺北市:五南 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環保署(2004),《環境資源部組織調整規劃報告草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報告,未出版。
叢日云(1999),《當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薩孟武(1983),《政治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顏吟純(2008),《國家公園設置環境信託基金財源籌措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慎平(譯)(1994),Patrick Dunleavy, Brendan O'Leary著,《國家論:自由民主政治學》,臺北市: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驗》,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蘇振綱、黃躍雯、江玲穎(2010),〈國家公園永續性評鑑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20(4),1-22。new window


二、英文部分
Andrews, K.R.(1979),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11 Dow-Jones Irwin.
Bryson, John M.(1999). In S. Horton and D. Farnham (Eds.),A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Cardoso, F. H. and E. Faletto. (1979), 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arlsson, Ingvar.,& Ramphal Shridath (1995). Co-Chairmen’s Foreword in The Commiss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noy, Martin.(1984). The State and Political The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st edition.
Cohen, Tean L.,& Andrew Arato (1992).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Massachu : The MIT Press.
Davey, Adrian G. (1998). National System Planning for Protected Areas. : IUCN.
Denhardt, Janet Vinzant and Robert B. Dedhardt (2003).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Steering. 80 Business Park Drive,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Inc.
Dent, Christopher M.(2002). The 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of Singapore, South Korea and Taiwan.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Desjardins, Joseph R.(1993). Environmental Ethics :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2007). Protected Areas Blossom at World Parks Congress. Retrieved June 20, 2012, from 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3/2003-09-18-03.asp.
George Albert Steiner (1969). Top Management Planning (Studies of the Modern Corporation) ,London: Macmillan.
George A. Steiner(1979). Strategic Planning.London: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Giddens, Anthony.(1979). Central Problems in Social Theory: Action, Structure and Contradiction in Social Analysi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oldstein, Joshua S. (2005).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ixthnd. New York : Longman.
Graham, John (2003). Governance Principles For Protected Areas in the 21st Century, Prepared for the Fifth World Park Congress. Durban : South Africa.
Harpham, Edward J. and Alan Stone (1982), The Politcal Economy of Public Policy.In A. Stone and E. Harpham (Eds).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pp. 11-25.
Heinz Weihrich(1982).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2-5, p.60
Henry Mintzberg , Bruce Ahlstrand , Joseph B. Lampel(2005)。Strategy Safari: The complete guide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2nd Edition)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IUCN (2003a). United Nations List of Protected Areas.
Kim Hyuk-Rae.(2000). In Robison Richard, Mark Beeson, Kanishka Jayasuriya and Hyuk-Rae Kim (Eds.). “Fragility or Continuity? Economic Governance of East Asia Capitalism,”, Politics and Markets in the Wake of the Asian Crisis. London: Routledge Press.
Lindblom, Clarles E.(1980). Politics and markets : the world's political economic systems. U.S:Basic Books Inc.
Migdal Joel S. (1988). Strong Society and Weak State=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cities in the Third World.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intzberg, Henry (1987). In G. R. Carroll & D. Vogel (Eds.).The Strategy Concept I:Five Ps for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Approaches to Strategy. Cambridge, Mass : Harper & Row.
Mintzberg, Henry (1994). 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Reconnecting Roles for Planning, Plan, Planners. New York: Free Pres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6). Management Policies--The Guide to Management National Park System.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 The Auther.
North, Douglass C.(2006). 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utt, P. C. & R. W. Backoff.(1992).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public and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s: a handbook for leader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Ostrom, Elinor.(2006). Governing the Commons :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18th. U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rsons,Talcott.(1951). Social System. New York: Free Press.
Parsons,Talcott.(1966). Societies: Evolutionary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Savas, S.E. (2002).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NY: Seven Bridges Press.
Schattschneider, E. E. (1960). The Semi-Sovereign People : A Realists View of Democracy in America, Hinsdale. Illinois : The Dryden Press.
Smouts, Claude M. (1998). 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p.155, pp.81-89).
Steiss, A. W. (2003). 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Taylor, Paul. (1986). Respect for Nature. NJ.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homas, L., & Julie Middleton. (2003).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Planning of Protected Areas, IUCN.
Tilden, Freeman. (1977).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1997), Explo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ndon: WBCSD.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 (1987),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料
中央廣播電臺(2011)。追求永續發展 總統宣布暫停國光石化案。2011年4月22日取自http://news.rti.org.tw/index*newsContent.aspx?nid=292934。
中國時報(2010)。古寧頭300人連署 要國家公園滾蛋。2012年8月18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58447。
中廣新聞網 (2012)。宜縣原民議員:反對設置馬告國家公園。2012年5月24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5%AE%9C%E7%B8%A3%E5%8E%9F%E6%B0%91%E8%AD%B0%E5%93%A1-%E5%8F%8D%E5%B0%8D%E8%A8%AD%E7%BD%AE%E9%A6%AC%E5%91%8A%E5%9C%8B%E5%AE%B6%E5%85%AC%E5%9C%92-112013079.html
內政部營建署(2007)。臺灣國家公園發展史。2012年11月23日取自http://np.cpami.gov.tw/。
民視(2012)。生立木遭盜採 慘被製成木雕藝術。2012年4月19日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7%94%9F%E7%AB%8B%E6%9C%A8%E9%81%AD%E7%9B%9C%E6%8E%A1-%E6%85%98%E8%A2%AB%E8%A3%BD%E6%88%90%E6%9C%A8%E9%9B%95%E8%97%9D%E8%A1%93-040103135.html
自由時報(2012)。〈神木悲鳴〉盜伐人數 5年暴增17倍。2012年6月25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7%A5%9E%E6%9C%A8%E6%82%B2%E9%B3%B4-%E7%9B%9C%E4%BC%90%E4%BA%BA%E6%95%B8-5%E5%B9%B4%E6%9A%B4%E5%A2%9E17%E5%80%8D-202715086.html。
自由時報電子版(2011)。要國家公園撤出 古寧村怒吼。2012年8月1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2/today-north11.htm。
郭慧玲(2006)。解剖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條例的掠奪陰謀。2012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abohome.org.tw/。
經濟部(2006)。東協加一、東協加三逐漸成形,避免經濟邊緣化之因應措施。2012年11月23日取自http://w2kdmz1.moea.gov.tw。
經濟部(2007)。全球經濟溫和成長,我國外貿穩健擴張。2012年3月30日取自http://w2kdmz1.moea.gov.tw。
臺灣國家公園網站(2009)。2013年1月22日取自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5&Itemid=149&gp=1。
臺灣國家公園網站(2010)。2013年1月22日取自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2&Itemid=149。
謝雯凱(2005)。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與臺灣生物多樣性政策架構介紹。2012年10月6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1110。
聯合報(2012)。金門國家公園範圍縮小百餘公頃。2012年10月18日取自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7438698.shtml。
IUCN (2003b). What is the Vth 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Retrieved June 20, 2012, from http://www.iucn.org;http://wpc.e-info.org.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