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城市光廊」藝術介入空間型式與民眾參與模式之研究
書刊名:空間設計學報
作者:林熺俊
作者(外文):Lin, Hsi-chu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1
頁次:頁29-46
主題關鍵詞:公共藝術藝術介入空間空間公共性民眾參與城市光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60
期刊論文
1.王惠君(2001)。萬種風情,再現生機:閒置空間再生的契機。文化視窗,28,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文勇(2009)。藝術介入空間的適切性與公眾性--看世運主場館的公共藝術。藝術認證,26,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新煌(19990400)。當前環評制度面臨的信任差距問題--從地方環保抗爭事件談起。勞工之友,580,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水波(20070800)。釐定公民政策參與。國會月刊,35(8)=412,26-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弘(20090400)。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5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惠君(2000)。各縣市可成為藝文資源之公有閒置空間、土地初步調查與評估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曉芳(2001)。以創作生成與大眾解讀來看當代的公共藝術(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倪再沁(2005)。藝術反轉:公民的公共藝術。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user, Arnold(1998)。藝術社會學。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bermas, Jürgen、Burger, Thomas、Lawrence, Frederick(1989)。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Cambridge, MA:MIT Press。  new window
4.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名宏(2005)。場域遊走:互動公共藝術。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iles, M.、簡逸姍(2003)。藝術、空間、城市。臺北:創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海鳴(2001)。閒置空間、藝術跨領域與另類城市聚落--談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一種可能的發展。空間重塑簡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瑞如、周雅菁(2005)。公共藝術教戰篇。2005年度公共藝術實務講習參考手冊。臺北市: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efebvre, Henri(1979)。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Critical Sociology: European Perspective。New York:Irvington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