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道」變成「主義」:1930年代國家主義思潮下的孔孟荀論述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周志煌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6
卷期:7
頁次:頁63-82
主題關鍵詞:一九三○年代孔孟荀論述道德教育國家主義余家菊汪懋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11
一九三○年代初,中華民國進入訓政時期,日本亦在東北扶植滿洲國的建立,就南京國民政府而言,為取得文化的主導與發言權,在文化、教育政策的制訂上傾向於國家主義的思想整合與控制。就一九三○年代有關復古尊經運動的儒學相關論述,其政治、社會條件既不同於民初康有為等人推動孔教運動的樣態,同時,白話文學推動經歷十多年的發展,在語文教育上,已經到了需討論語文教育課綱;教材比例多寡;乃至孔孟荀等經、子書籍的閱讀,該擺在哪一求學階段;孔孟荀相關知識攝取與道德教育的接榫究竟何在等等相關問題。再者,就學術社群的地理分佈來說,1930年代,國民政府定都南京,相關孔孟荀的論述不得不正視位處中央權力中心的幾所大學學者,他們的言說與政治權力的鉤合關係為何?這些名聲不及北大、清大等新文化運動健將,卻能在中學教育政策取得發言權的知識分子,他們對於傳統儒學的發言是什麼?再者,民初主流媒體如《新青年》、《清華週刊》、《語絲》、《論語》等學術界或文化界知名雜誌報刊,其載錄刊登之儒學相關言論,多為研究近現代學術思想課題之學者所關注,然而其他影響層面亦廣,甚至代表不同黨政文化性質的報刊雜誌,他們在傳統經典的發言上,又有什麼被遺忘的重要學術訊息及影響的價值?以下即就相關問題展開辨析。
期刊論文
1.顧頡剛、鍾敬文(1928)。聖賢文化與民眾文化。民俗,1928(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無名子(1933)。孔教發微。大道月刊,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源澄(1937)。讀經雜感並評胡適讀經評議。論學,1937(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汎森(2013)。「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思想史,1,8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比(1935)。日帝國主義的孔孟之道。新生,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34)。修復孔廟孔林。清華週刊,42(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日洪(1934)。現階段尊孔運動的剖析。清華週刊,42(3/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Kandel, Isaac、格品(1935)。意大利的國家主義與教育。湖南大學季刊,1(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汪懋祖(1926)。國家主義教育學序。北京師大週刊,2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景陶(1934)。小學讀經與學習文言文。時代公論,115,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家菊(1927)。國家主義的教育與黨化教育。京師教育月刊,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鍵(1937)。請命令學校讀經以發揚民族精神而實現總理遺教案。月報,1(5),1045-1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陶希聖(1934)。對於尊孔的意見。清華週刊,42(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墨蘭(1934)。垂死的掙扎。清華週刊,42(3/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丁楚九(1932)。國家主義派的忠孝節義。中國與世界,1932(1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丹銘(1935)。欲反帝國主義必求諸孔教。文明之路,1935(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景陶(1931)。亞里斯多德之道德教育論。師大教育叢刊,2(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36)。青島市中學校國文科加授孔孟學說教材辦法。青島教育,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研因(1934)。闢小學參用文言與初中畢讀孟子及指斥語體文諸說。中華教育界,22(2),9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阮真(1936)。與汪典存先生論中學國文教學書。教與學月刊,2(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36)。附阮真致陸步青先生書論中學國文教學。教與學月刊,2(6),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滌青(1934)。現階段復古尊孔運動的社會經濟背境。清華週刊,42(3/4),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汎森(20130600)。「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東亞觀念史集刊,4,3-7+9-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家菊(1935)。荀子教育學說。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左玉河(2008)。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家菊(1934)。孔子教育學說。上海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家菊(1935)。孟子教育學說.序。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康有為(19190112)。康南海最近之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汎森(2009)。「主義」與「學問」:1920年代中國思想界的分裂。啟蒙的遺產與反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99)。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英時(1999)。再論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