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番」、「臭狗」與「四腳仔」--試析日治時期臺灣人對日本人的負面稱謂及其歷史意義
書刊名:臺灣史學雜誌
作者:陳君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un-ka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1
頁次:頁3-50
主題關鍵詞:日本殖民統治臺日人關係臺灣人認同負面稱謂族群問題Japanese colonial periodTaiwanese-Japanese relationsTaiwanese identityNegative designationEthnic tens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4
  • 點閱點閱:43
期刊論文
1.陳君愷(20120900)。先秦諸子論「禽獸」。淡江史學,24,2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君愷(20000600)。師生愛與民族認同的葛藤--高木友枝、堀內次雄及其臺灣學生們。輔仁歷史學報,11,189-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文星、陳君愷(19930201)。周金波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許雪姬(19930201)。莊政華女士訪問紀錄。口述歷史,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儀深、簡佳慧(20040400)。呂寅生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2,357-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君愷(20120600)。彼亦父母所生--戰時與戰後初期臺灣人眼中的日本人。臺灣史學雜誌,12,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識仁(20130600)。魏晉南北朝詈詞中所見的民族關係。早期中國史研究,5(1),10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琳淞(20150600)。臺灣獨立運動之國族想像--以許世楷擬《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為中心。臺灣史學雜誌,18,63-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詹素娟(20051200)。臺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2(2),12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君愷(2000)。超越種族的藩籬之外--日治時期台、日人關係的另一面向。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65-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君愷(2004)。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朝鮮觀。第七屆環太平洋韓國學國際學術大會,第七屆環太平洋韓國學國際學術大會籌備會、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會議日期: 2004年10月20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樵榕、卓遵宏、歐素瑛(2001)。洪樵榕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逸舟、張良澤(1990)。受難者。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肅戎、劉鳳翰、何智霖(1995)。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聰明(1989)。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旗化(2002)。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華昌、蔡焜霖、吳水燈、盧兆麟、陳英泰、王春長、陳孟和、王文清(2004)。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濁流、鍾肇政(1989)。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歡(1999)。烈火的青春:五○年代白色恐怖證言。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兆麟、涂南山、張金爵、郭振純、顏世鴻、陳英泰、胡慧玲、林世煜(2003)。白色封印。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83)。台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文瑜、曾秋美(1995)。消失中的臺灣阿媽。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紹英(2005)。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手記。臺北:玉山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ernandez, Pablo、黃德寬(2003)。天主教在臺開教記:道明會士的百年耕耘。臺北:光啟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昭陽、吳君瑩、林忠勝(1994)。朱昭陽回憶錄。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君愷(20130000)。解碼228:解開二二八事件處理大綱的歷史謎團。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文義、沈秀華(1992)。噶瑪蘭二二八:宜蘭228口述歷史。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翼宗(1992)。歷劫歸來話半生:一個台灣人教授的自傳。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濁流(1989)。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Fernandez, Fr. Pablo、Bautista, Felix B.、Syquia-Bautista, Lourdes(1994)。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 (1859-1958): Extracts from the Sino-Annamite Letters, Dominican Missions and Ultramar。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20.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1994)。基隆雨港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潘英(1998)。台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君愷(1992)。日治時期台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曹德(1990)。許曹德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柯瑞明(1991)。臺灣風月。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應欽(1969)。八年抗戰與台灣光復。與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順興(1990)。走不完的路--黃順興自述。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新榮(1989)。吳新榮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巫永福(2003)。我的風霜歲月:巫永福回憶錄。臺北:望春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田川大吉郎(1925)。臺灣訪問の記。東京:白揚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武東(19900315)。黃武東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柯旗化(19931130)。台湾監獄島。東京:株式会社イース卜•プレ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1997)。嘉義驛前二二八。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寶川、卓遵宏、歐素琪、歐素瑛(1999)。陳寶川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教育會(1973)。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鄭用錫(1959)。北郭園詩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仕玠(1957)。小琉球漫誌。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登輝(19990000)。臺灣的主張。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呂實強(1955)。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逸人(1988)。辛酸六十年。自由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9)。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育德。苦悶的台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甘火文(2003)。日本精神與支那人根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君愷。「內地人」或「外江人」?--辨析清季臺灣本地人對大陸來臺人士的稱謂及其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470308)。三十二項要求處委會已向陳長官提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70309)。南志信希望高山同胞稱呼要改「臺灣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470320)。對這次二•二八事件本省同胞應有的認識教育處范處長廣播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彌堅(19500126)。釋「臺灣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榮鐘(1985)。我的青少年生活。臺灣人物群像。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聰明(1955)。蔣謂水君之學生時代及臨終病狀。杜聰明言論集。臺北:杜聰明博士還曆紀念獎學基金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新榮(1981)。南部農村俚諺集。吳新榮全集卷4:南台灣采風錄。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懷玉、鐘玉霞(1999)。朱華陽先生訪問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去火(1989)。鬼話臺灣。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辛仁(1989)。我們對不起臺灣--二二八民變的分析。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連溫卿、翁佳音(1988)。序章臺灣民族性的一個考察。臺灣政治運動史。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克武、曹如君(1999)。林榮輝先生訪問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慧玉、吳玲青(1997)。洪坤圳先生訪問記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慧玉、吳玲青(1997)。高聰義先生訪問記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慧玉、吳玲青(1997)。蔡新科先生訪問記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慧玉、吳玲青(1997)。鄭春河先生訪問記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國揮(1985)。「中國人」的中原意識與邊疆觀--從自我體驗來自我剖析或解釋。台灣史研究--回顧與探索。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戴國燁(1985)。隱痛的傷痕。台灣史研究--回顧與探索。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懶雲(2000)。無聊的回憶。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昭堂(1995)。臺日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慧玉、吳玲青(1997)。孫傅秀松女士訪問記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游鑑明、黃銘明(1994)。尹喜妹女士訪問紀錄。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