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芝山岩遺址與臺北史前
作者:劉益昌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臺北市立文獻館
ISBN:9789860564877
主題關鍵詞:考古遺址史前文化臺北市士林區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劉斌雄(19960400)。臺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1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光祖(19981200)。從歷史文獻看臺灣早期的「考古」發現。田野考古,6,1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盛清沂(1964)。新竹縣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5(4),9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盛清沂(1965)。苗栗縣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6(3),9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森丑之助(1902)。臺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遺跡に就て。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8(201),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53)。台灣先史考古學における近年の工作。民族學研究,18(1/2),67-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49)。台灣先史時代靴形石器考。人文科學論叢,1,7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鹿野忠雄(1944)。台灣先史時代の文化層。學海,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分直一(1962)。台灣先史時代の貝塚。農林省水產講習所研究報告.人文科學篇,7,5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連照美(19800500)。芝山岩遺址第一次發掘。人類與文化,14,7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屬予(1999)。滄海桑田話台北。臺灣博物,18(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鄧屬予、李錫堤、劉平妹、宋聖榮、曹恕中、劉桓吉、彭志雄(20040600)。臺北堰塞湖考證。地理學報,36,77-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森丑之助(1911)。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跡に就て。台灣時報,19,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森丑之助(1911)。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跡に就て。台灣時報,20,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森丑之助(1911)。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跡に就て。台灣時報,21,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盛清沂(1962)。淡水河上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3(4),111-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關丈夫、國分直一、宋文薰(1956)。臺灣先史考古學近年之工作。臺北縣文獻叢輯,2,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盛清沂(1963)。桃園縣沿海及臺灣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4(2),11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佐藤傳藏(1901)。台灣台北附近の石器時代遺跡。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6(179),169-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益昌(19920600)。臺北縣土城鄉土地公山、斬龍山遺址試掘報告。田野考古,3(1),2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鹿野忠雄(1929)。台灣石器時代遺物發現地名表。史前學雜誌,1(5),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50)。台灣考古學研究簡史。台灣文化,6(1),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士強(19870100)。南投縣內轆遺址。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5),3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文薰(1969)。臺北市西新庄子貝塚發掘報告。國家科學委員會年報,57/58,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宋文薰(1955)。樹林狗蹄山史前遺址發掘。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光直(1987)。中國東南海岸考古與南島語族起源問題。南方民族考古,1987(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宋文薰、連照美(19841000)。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148-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英宗(20000600)。康熙臺北湖古地理環境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地理學報,27,85-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士強(19950600)。臺灣大坌坑文化與圓山下層繩紋陶文化。中國民族學通訊,33,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詹素娟(20051200)。臺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2(2),12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強(19800500)。芝山岩遺址「搶救考古」田野日記。人類與文化,14,75-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史聯雜誌編輯部(1980)。芝山岩先民遺址的搶救工作。史聯雜誌,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石璋如(1954)。圓山貝塚之發掘。考古人類學刊,3,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石璋如(19540500)。圓山貝塚發掘概況。臺北文物,3(1),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石璋如(1956)。一年來的考古學。教育與文化,10(11),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秋菫、黃美英(19810100)。給古物掛急診。綜合月刊,146,162-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伊能梅陰子(1900)。臺北附近古今の變遷。臺灣經濟雜誌,17,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伊能梅陰子(1900)。臺北附近古今の變遷。臺灣經濟雜誌,18,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伊能嘉矩(1897)。臺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の遺蹟の發見。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2(134),304-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宋文薰、張光直(19660500)。圓山貝塚碳十四年代更正。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7,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尾崎秀真(1926)。臺灣歷史の博物學的研究。臺灣時報,84,5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明聖(20140900)。歷史地震的資料補遺。地質,33(3),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淑蓉(1981)。臺北市芝山岩遺址的發掘。臺灣風物,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坪井正五郎(1896)。臺灣磨製小石斧(集古懇話會)。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宮原敦(1919)。臺灣臺北圓山に於ける巨大なる砥石並に貝塚に就て。人類學雜誌,34(4),11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島田彌市(1925)。芝山巖の植物。台灣博物學會會報,15,118-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島田彌市(1937)。芝山巖の植物に就て。科學の台灣,5(3),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士強(19820900)。芝山岩遺址發掘。臺灣風物,32(3),68-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台香(1981)。芝山岩考古發掘。人類與文化,16,8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光直(19540731)。圓山發掘對台灣史前史研究之貢獻。大陸雜誌,9(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游學華(1986)。介紹臺灣新發現的芝山岩文化。文物,1986(2),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伯楨(1995)。參與資源調查經驗談--考古調查:芝山岩的考古調查。芝山岩之友,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伯楨(1996)。專題一:芝山岩考古調查--考古田野日記。芝山岩之友,5,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洲生、謝昭輝(1994)。臺北盆地之電性地層。經濟部中山地質調查所特刊,8,299-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素月(1993)。龜子山遺址田野考古活動紀實。北縣文化,35,4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得次(19801200)。芝山岩貝塚出土之史前時代原住民生活。史聯雜誌,1(1),4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鳥居龍藏(1897)。臺灣に於ける有史以前の遺跡。地誌,9(11),503-5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程道信、李魁士、邱志榮、許文祥(20170100)。臺北捷運萬大線LG02車站之遺址搶救。中華技術,113,98-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益昌(1995)。芝山岩調查入門--居民如何參與考古調查。芝山岩之友,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益昌(1995)。「認識芝山岩」系列講座(一):大家來參與營造文化史蹟公園。芝山岩之友,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益昌(1996)。專題芝山岩考古調查。芝山岩之友,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益昌(1997)。芝山岩--驚奇的小山。臺北畫刊,355,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劉益昌(19981100)。《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讀後。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8,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益昌、郭素秋、戴瑞春(20001200)。臺北市社子遺址試掘報告。田野考古,7(1/2),45-81+82_1-82_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鄭世楠、江嘉豪、陳燕玲(2012)。臺灣地區歷史地震資料的建置。中央氣象局地震技術報告彙編,60,427-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趙丰(2011)。康熙、台北、湖。科學人,117,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謝英宗(20161200)。康熙.臺北.湖,信之有乎?。臺灣博物,35(4)=132,66-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Chang, Kwang-chih、Stuiver, M.(1966)。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of Formos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55(3),539-543。  new window
69.Liu, Pin-hsiung(1964)。Excavations and Discoveries at Ta-Pen-Keng and other Prehistoric Sites of Pali District。Asian Perspectives,7(1/2),214-223。  new window
70.郭素秋(20021200)。「植物園文化」探析。文與哲,1,273-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石璋如(19540731)。圓山貝塚之發掘與發現。大陸雜誌,9(2),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宋文薰(19541100)。本系[臺大考古人類學系]舊藏圓山石器。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28-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宋文薰(19550500)。本系(臺大考古人類學系)舊藏圓山石器。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44-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宋文薰(19551100)。本系(臺大考古人類學系)舊藏圓山石器。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34-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宋文薰(1965)。臺灣西部史前文化的年代。臺灣文獻,16(4),14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宋文薰、張光直(19641100)。圓山文化的年代。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3/24,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連照美(19880300)。臺北圓山遺址現況調查研究報告。臺北文獻(直字),83,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黃士強(19891100)。臺北市圓山遺址第二地點試掘報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5,20-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劉益昌(19970400)。古老的土地公山人。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2,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劉斌雄(19630400)。臺北八里坌史前遺址之發掘。臺北文獻,3,5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楊君實(19611100)。臺北縣八里鄉十三行及大坌坑兩史前遺址調查報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7/18,4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宋文薰、連照美(19750600)。臺灣西海岸中部地區的文化層序。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85-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盛清沂(19620900)。臺灣省北海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3(3),60-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盛清沂(1963)。宜蘭平原邊緣史前遺址調査報告。臺灣文獻,14(1),92-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益昌(2000)。圓山文化年代檢討--兼論臺北盆地史前文化變遷。北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年10月14-15日)。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7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明聖(1998)。談康熙臺北大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明聖(2013)。1694年康熙臺北湖的真、偽、爭議與未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淑芬、劉平妹、黃士強、劉聰桂(2000)。由孢粉記錄看芝山岩遺址在六千多年來的古環境變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臧振華(2000)。中國考古學的傳承和創新--從「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51-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1996)。芝山岩遺址1995-1996的新發現。臺灣考古百年紀念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6.6.15-16),63-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2001)。台灣北部新辨認的訊塘埔文化。珠江三角洲與台灣地區考古--近年來的新發現和新評估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東南亞考古研究室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世楠、黃明偉、張芝苓(2011)。1694年台北地震與1867年基隆地震的探討。2011土木工程與物業管理研討會,清雲科技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11.0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屬予(1996)。臺北盆地的成因與構造變化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英宗(2000)。史籍文獻中的臺北湖。臺灣之第四紀第八次研討會暨亞洲古環境變遷計畫成果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立中、李錫堤、蔡龍珆(1992)。康熙臺北湖基於歷史文獻之初步探討。臺灣之第四紀第四次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邱水金、朱正宜、戴志家、蔡佳輔(2010)。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線調查分析暨土建基本設計服務DX102標 萬大-中和-樹林線LG02站植物園遺址考古試掘成果報告暨後續維護管理建議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照美(1986)。臺北圓山遺址現況調查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素娟、劉益昌(1999)。大台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士強(1992)。圓山遺址一級古蹟涵蓋範圍評估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士強(1991)。圓山遺址中山三十三號道路試掘與評估。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正宜、邱水金、戴瑞春、鍾亦興、張益生、邵美華、宋昱潔、莊詩盈、劉鵠雄、蔡佳輔、戴志家、吳凱鈴、楊月萍、張筱眉、謝幸蓁、王心怡、鍾曉琪、詹茹芳、王怡智、劉益助、翁佩琪、何嘉玲、郭欣宜、李冠嫺、葉沛明(2012)。大龍峒遺址搶救發掘及施工監看計畫成果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1988)。臺灣早期漢人及平埔族聚落的考古學研究計劃第一年研究進度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仲玉、袁萬里、張敏麗(1994)。土地公山遺址第三次發掘報告: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土城延伸線文化遺址發掘及初步展示規畫(期末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3)。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文薰、尹建中、黃士強、連照美、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2)。台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步評估第一階段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子揚(2016)。台北市士林區芝山巖惠濟宮增設無障礙設施(電梯)案地層鑽探報告(文化資產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裕健(1993)。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規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城孟、袁孝維、劉聰桂(1996)。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植物、動物、地質等資源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城孟、劉益昌、林大元(2000)。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資源維護展示計畫。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城孟、劉聰桂、劉益昌、陳儀深、袁孝維、劉秀慧、陳亮全(1996)。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資源調查及居民資源之培育(期中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素秋(2002)。「植物園文化」在台灣北部史前文化上的地位--「植物園文化」與「圓山文化」 的關係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士強(1992)。「士林廿五號路、至誠路暨接相關巷道拓寬工程」對芝山岩遺址影響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士強、劉益昌、劉俊昱、周子揚(2008)。行政院農委會所屬漁業署及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等機關(構)合署辦公廳舍新建工程涉及植物園文化遺址評估計畫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得次(1979)。芝山岩所掘出的「古貝」之研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泰龍(2014)。臺北市臺北港特定區區段徵收公共工程第四分標『八里舊城遺址』考古第二階段試掘調查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臧振華、劉益昌、郭素秋、楊鳳屏(2000)。第二級古蹟十三行遺址調查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益昌(1997)。臺北市芝山岩遺址受「天母忠誠路次幹管工程」影響部份處理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益昌(2001)。台北市芝山岩遺址史蹟公園施工前考古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益昌(2002)。陸益營造有限公司建築用地施工前考古試掘與監測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益昌(2003)。台北市芝山岩史蹟公園施工前考古試掘計畫考古試掘工作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益昌(2007)。台北市大龍國小考古探坑挖掘計畫期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益昌(2009)。「銓懋建設五股A案新建工程」影響石土地公II遺址考古試掘評估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益昌(2010)。「銓懋建設五股B案新建工程」影響石土地公II遺址考古試掘評估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益昌(2010)。銓懋建設五股A案新建工程基地影響石土地公II遺址考古全面搶救發掘計畫結案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益昌(2010)。銓懋建設五股B案新建工程基地影響石土地公II遺址考古搶救發掘計畫結案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益昌(2011)。石土地公段石土地公小段139,139-3,12-2,10-2等4筆地號影響石土地公II遺址考古試掘評估計畫結案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益昌(2011)。石土地公段石土地公小段139,139-3,12-2,10-2等4筆地號影響石土地公II遺址考古搶 救發掘結案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益昌(2012)。新北市金山區龜子山遺址範圍及內涵計畫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益昌(2017)。芝山巖惠濟宮新建工程影響芝山岩遺址之搶救發掘計畫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益昌、周子揚(2017)。八里中庄段75地號新建工程影響八里舊城遺址之局部搶救計畫發掘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益昌、林美智(2006)。土地公山遺址北側施工範圍評估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益昌、林美智(2011)。新北市樹林狗蹄山遺址範圍及內涵評估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益昌、林美智、陳惠君、潘常武(2003)。十三行博物館展示相關考古探坑發掘暨考古出土現象製作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益昌、郭素秋(2000)。台北市考古遺址調查與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益昌、郭素秋、林淑芬、林美智(2006)。臺北植物園及南海學園地下遺址之考古探勘專案分析評估計畫報告。臺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益昌、郭素秋、盧瑞櫻、戴瑞春、陳得仁(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台北縣、基隆市、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益昌、陳儀深、詹素娟、陳亮全(1996)。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史前文化、人文歷史、視覺景觀等資源調查及居民資源之培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益昌、鍾亦興、顏廷伃(2008)。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八里五股段工程影響訊塘埔遺址緊急考古發掘與資料整理分析計畫。台北:交通部國道工程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趙金勇、林淑芬、陸泰龍(2012)。八里到林口海岸地區自更新世以來的地質環境及出水石器研究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厲以壯(2014)。淡海新市鎮區內配水池及淡水營運所新建工程區域內水碓尾遺址調查評估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厲以壯(2016)。淡海新市鎮配水池新建工程水碓尾遺址搶救發掘暨施工中文化監看工作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士強、劉益昌、楊鳳屏(1999)。臺北兒童主題公園圓山遺址考古調查研究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劉益昌、陳光袓、顏廷伃(2001)。第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調查研究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素秋(2007)。彩文土器から見る台灣福建と浙江南部の先史文化(博士論文)。國立東京大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健蘭(2002)。大台北地區原住民聚落分布與地形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詩瑜(2007)。都市郊山空間的轉變與意涵--以台北市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1982)。台北縣樹林鎮狗蹄山遺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盛清沂(1960)。臺北縣志.卷四.史前志。板橋: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直(1998)。蕃薯人的故事:張光直早年生活的回憶及四六事件入獄記。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宮本延人、宋文薰、連照美(1998)。宮本延人口述:我的台灣紀行。台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光直(1977)。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han, Kwang-chih(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New Haven。  new window
6.劉斌雄、盛清沂、吳基瑞(1961)。臺北縣大安寮土地公山遺址發掘報告。板橋: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鹿野忠雄(1946)。東南亜細亜民族学先史学研究。東京:矢島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振華(2010)。臺北文獻與考古:吳基瑞先生口述歷史。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鹿野忠雄、宋文薰(1955)。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朝檠(1957)。台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hang, Kwang-Chih(1967)。Rethinking Archaeology。New York:Random House。  new window
12.黃士強(1984)。臺北芝山巖遺址發掘報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七星郡役所(1937)。七星郡要覽。台北:七星郡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碩銘(2013)。芝山岩社區都市更新史與眷村故事。台北:臺北市士林區芝山岩社區發展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連照美、宋文薰、李坤修、李明欣、趙金勇(1992)。臺灣地區史前遺址資料檔。臺北: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連橫(1920)。臺灣通史。臺灣通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翁佳音(1998)。大台北古地圖考釋。板橋: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國家圖書館特藏組(2011)。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臧振華、劉益昌(2001)。十三行遺址:搶救與初步研究。板橋: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益昌(2016)。臺中市潭子區頭家厝遺址(2012-2014)。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北市立濱江國民中學籌備處(1999)。走訪臺北桃花源--芝山岩。台北:臺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光直(1995)。考古人類學隨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金関丈夫、國分直一(1979)。臺灣考古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國分直一(1981)。臺灣考古民族誌。東京:慶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鹿野忠雄(1952)。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東京:矢島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國分直一、金關丈夫、譚繼山(1990)。臺灣考古誌。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益昌(20020000)。臺灣原住民史:史前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益昌(2011000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及防檢局等機關合署大樓工程基地植物園文化遺址搶救發掘報告:臺北市植物園遺址(2009-2011)。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益昌(1992)。臺灣北部地區史前文化的新資料及其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士強(1986)。芝山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54)。臺北盆地的史前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光直(1954)。再論臺北盆地的史前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顏廷伃(1999)。淡水新市鎮重要考古遺址水碓尾及鴨母堀I調查報告,台北:中興工程顧問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英宗(2006)。康熙臺北湖考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鄧屬予(2007)。臺灣第四紀大地構造。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平山勳(1935)。圓山貝塚。臺灣經濟史全集。臺北:臺灣經濟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平山勳(1935)。臺灣考古學界の現狀--北部臺灣に闢して。臺灣社會經濟史全集。台北:臺灣經濟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京帝國大學(1928)。臺灣。日本石器時代地名表。東京:東京帝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士強(1981)。芝山岩遺址發掘及其所引起的問題。臺灣史蹟源流。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士強(1988)。芝山岩遺址的發掘--台灣研究研討會50回紀錄。歷史文化與臺灣。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玉美(1991)。客觀的資料?客觀的分析?客觀的解釋?--以美國的新考古學為例。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文薰(1980)。由考古學看臺灣。中國的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