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楊慎《麗情集》與《續麗情集》之敘事策略與話語實踐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林玟君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4
頁次:頁71-90
主題關鍵詞:麗情集續麗情集楊慎升菴集理想女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7
  • 點閱點閱:4
考察歷來學者對楊慎(1488-1559)小說的研究成果,前人研究《麗情集》與《續麗情集》,多直接認定此二書為楊慎所編纂,並依據清代李調元(1734-1803)序文,著重在討論「纂古今麗情事」之「言情」內容,或進行「緣情而靡麗」的創作美學分析,或立基於明代小說新編之風潮,探討當時讀者的閱讀喜好,以及小說作為文化商品,受消費市場影響,在明代的編寫與出版行銷策略。本文則旨在通過敘事學觀點之啟發,重新豁清楊慎編纂筆記小說的創作目的,透過分析其寫作時所選擇的敘事模式,及傳情達意的策略,洞察楊慎為文言小說、歷史舊題賦予時代新意之苦心。職是,本文透過將函海本《麗情集》與《續麗情集》與《升菴集》、《升庵詩話》進行文本內容比對,設法得出今日所得見之楊慎筆記小說的最大面貌,並透過敘事分析,探討其撰寫策略與敘事話語的選擇和實踐,並結合話語系統的價值選擇及創作策略、敘事話語中「理想女性」之建構與隱喻等諸面向,論析此兩部書之敘事機制與審美理想,在經典與個人詩文之外,理解文言小說敷陳與演繹的文人歷史生活與想像,探索文人寄寓於筆端更為豐富、感性的內容,包含生存狀態、缺憾與其間映射著對人生境界的嚮慕,更藉此一窺明代以文言小說編纂蔚為風尚的時代思潮與創作特色
期刊論文
1.傅修延(1992)。試論隱含的敘述。文藝理論研究,19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紹皇(2009)。論楊慎文言小說專集編撰的師法淵源與藝術特質。明清小說研究,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潮(1985)。虞初新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建國(1999)。雅俗之間的徘徊--16世紀至18世紀文化思潮與通俗文學創作。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慎、王大厚(2008)。升庵詩話新箋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龔鵬程(2010)。中國文學史。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贄(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慎(1986)。升菴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譚君強(2014)。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後經典敘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志宏(20080000)。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石昌渝(2015)。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慎(2002)。升庵遺集。成都:天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慎(2002)。升庵文集。成都:天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慎、李調元(1968)。麗情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慎、李調元(1968)。續麗情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德威(1998)。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禮權(1995)。中國筆記小說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傅延修(1993)。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曉真(20030000)。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康宜(2013)。中晚明文學之交文學新探。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