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
作者:李志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大安出版社
ISBN:9789867712363
主題關鍵詞:明清小說敘事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期刊論文
1.雷勇(1994)。明末清初文藝思潮的演變與才子佳人小說的「情」。甘肅社會科學,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君島久子、劉曄原(1986)。羽衣故事的背景。民間文藝集刊,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學純(1994)。一個同源假說及其驗證--「難題求婚」故事和「郎才女貌」俗語的深層結構。民間文學論壇,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聶春艷(1998)。一次不成功的「顛覆」--評《玉嬌梨》、《平山冷燕》的「佳人模式」。明清小說研究,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崇新(1993)。近年來高唐神女研究述評。文史知識,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興基(1988)。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說一清代人情小說試論之一。陰山學刊(社科版),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坎龍(1993)。「才子」的理想人格--才子佳人小說的文化透視之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坎龍(1994)。才子佳人小說類型研究--才子佳人小說文化透視之二。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坎龍(2000)。借鑑與創新--才子佳人小說對《紅樓夢》的影響舉隅。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坎龍(1996)。論「撥亂小人」--才子佳人小說研究之二。明清小說研究,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褚斌杰(1995)。宋玉《高唐》、《神女》二賦的主旨及藝術探微。北京大學學報,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魯瑞菁(19960500)。前人對「高唐賦」創作時代與創作目的所提意見檢討。中國文學研究,10,2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山林(2000)。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結。文藝理論研究,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興勤(1986)。經與權--明末清初言情小說探討之一。明清小說研究,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建隆(2003)。才子佳人小說的敘事學意義--論才子佳人小說對傳統敘事觀的改變和想像性敘事缺陷的彌補。婁底師專學報,2003(1),10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義(1994)。中國敘事學:邏輯起點和操作程式。中國社會科學,1994(1),169-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惠琴(1996)。理性•詩筆•啓示--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方法。明清小說研究,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章文泓、紀德君(1996)。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闡釋。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傅修延(1992)。試論隱含的敘述。文藝理論研究,19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浩帆(1997)。「煙水散人」析議。明清小說研究,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瑜(2002)。從才子佳人小說興盛社會文化原因看其文化品位。殷都學刊,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大康(2000)。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0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大康(1991)。論通俗小說的雙重品格。上海文論,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建生(1991)。從親和走向離異--封建社會知識階層的心態與明清小說。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建中(1990)。論明清之際通俗文學中社會價値取向的嬗變。明清小說研究,199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昌鶴(1934)。佳人才子研究。文學季刊,19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昌鶴(1934)。佳人才子研究。文學季刊,19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英德(1996)。向後倒退的革新--論明末清初的求實文學觀念。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英德(1987)。論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審美趣味。文學遺產,1987(5),2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菁強(1998)。人性和禮教的烏托邦--才子佳人小說述論。明清小說研究,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梅瓊林(1998)。《離騷》:原型追索--兼論求女之本真意涵。學術月刊,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盛夏(1991)。明末清初小說反科舉傾向及其諷剌藝術初探。麗水師專學報(社科版),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東海(20000200)。求女.神女.神仙--論宋玉情賦承先啟後的另一面向。中華學苑,54,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常雪鷹(1998)。才子佳人小說興起的文化心理闡釋。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康正果(19940700)。邊緣文人的才女情結及其所傳達的詩意--「西青散記」初探。九州學刊,6(2)=22,87-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唐富齢(1988)。明清之際愛情小說的裂變與斷層趨向。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馬曉光(1989)。天花藏主人的「才情婚姻觀」及其文化特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維民(1991)。《高唐》、《神女》賦發微。溫州師院學報(哲社版),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姚旭峰(1996)。試論明清傳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胡正偉、楊敏(2002)。略論明清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模式。宿州師專學報,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建忠(2001)。《離騷》「求女」平議。東南文化,2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周建忠(1988)。試論才子佳人小說婚姻觀念的演變。南通師專學報(社科版),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盧興基(1988)。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說--清代人情小說試論之一。陰山學刊(社科版),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葉連(20000800)。「詩經」的愛情教育--以「關雎」篇為中心。文理通識學術論壇,4,1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勁松(1992)。論吳炳與才子佳人小說。明清小說研究,199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潔非(1992)。小說創作動力學。文藝理論,19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鴻淵(2003)。情禮調合 皆大歡喜--從社會文化思潮看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團圓結局。船山學刊,2003(3),118-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吳波(1993)。論明清小說作家創作的矛盾二重性。松遼學刊(社科版),19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中耀(1990)。論明傳奇中的才子佳人婚姻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亦園(19820900)。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生活。民俗曲藝,19,15-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勁松(1994)。才子佳人小說的產生及其結構特點。廣西大學學報,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恆柱(1994)。才子佳人小說是構築心靈理想的文學。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田同旭(1992)。女性在明清小說中地位的變化。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任明華(1997)。明清才子佳人小說的地域特徵和興盛原因。曲靖師專學報,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方溢華(1991)。論才子佳人小說的成因。廣州師院學報(社科版),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毛德富(1998)。明中後期市民文學中的價値變異與消費觀念。文藝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永健(1986)。論才子佳人小說。明清小說研究,1986(2),262-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潘知常(1986)。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美學風貌。社會科學輯刊,1986(6),98-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胡曉真(19950800)。才女徹夜未眠--清代婦女彈詞小說中的自我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康正果(19931100)。重新認識明清才女。中外文學,22(6)=258,121-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Widmer, Ellen、劉裘蒂(19931100)。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22(6)=258,5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廖棟樑(20001200)。古代〈離騷〉「求女」喻義詮釋多義現象的解讀--兼及反思古代《楚辭》研究方法。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7,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鄭毓瑜(19970400)。神女論述與性別演義--以屈原、宋玉賦為主的討論。婦女與兩性學刊,8,55-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高友工(19790500)。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中外文學,7(12),4-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璦玲(20010300)。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劇之言情內涵及其所引生之審美構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8,139-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翠英(20000900)。閱讀才子佳人小說:性別觀點。清華學報,30(3),329-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廖美玉(19970500)。「詩經」中「齊家」觀的省思。成大中文學報,5,11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蕭馳(19960600)。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詩傳統的一段情結。漢學研究,14(1)=27,249-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雷勇(1994)。明末清初才女崇拜與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明清小說研究,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崑陽(1994)。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中國詩學會議。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顔崑陽(1991)。論漢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靈模式。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淑香(1996)。邂逅神女--解《老殘遊記二編》逸雲說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658-6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Crawford, William Bruce(1972)。Beyond the Garden Wall(博士論文)。Indiana University。  new window
2.Wan, Qing ping(1998)。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the Early Qing Scholar-beauty Romances(博士論文)。Stanfo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3.尹泳植(2000)。玉嬌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旻旻(1997)。漢代楚辭學研究--知識主體的心靈鏡像(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芳仰(2001)。「神女論述」與「欲望文本」--宋玉賦到江淹賦(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淑芬(1998)。馮夢龍情史類略之才女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魯瑞菁(1996)。<高唐賦>的民俗神話底蘊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采容(2003)。明清時期出版與文化--以「才子佳人」小說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essne, Richard C.(1979)。Beautiful, Talented, and Brave: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Scholar-beauty Romance(博士論文)。Columbia University。  new window
10.黃蘊綠(1997)。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人形象(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姜鳳求(1991)。明清才子佳人小說「好逑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進益(1988)。天花藏主人及其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玉薇(2000)。明清文人的才女觀--以《西青散記》與賀雙卿為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旻旻(2003)。香草美人傳統研究--從創作手法到閱讀模式的建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衍南(2001)。食、色交歡的文本--《金瓶梅》飲食文化與性愛文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玉玲(1997)。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說的愛情婚姻觀(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佩蘅子(1990)。吳江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佩蘅子(1985)。吳江雪。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中佩蘅子(1986)。吳江雪。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佩蘅子、丁琴海(1999)。吳江雪。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夷秋散人(1990)。玉嬌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荑秋散人、韓錫鐸(1981)。玉嬌梨。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荑秋散人、劉廣和(1999)。玉嬌梨。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荑秋散人(1997)。玉嬌梨。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荻岸散人(1990)。平山冷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荻岸散人、李致中(1982)。平山冷燕。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荻岸散人、丁琴海(1999)。平山冷燕。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荻岸散人(1997)。平山冷燕。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0)。飛花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5)。飛花咏。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嘉哲(1983)。飛花咏。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97)。飛花咏。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天花藏主人(1990)。兩交婚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天花藏主人(1985)。兩交婚小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天花藏主人、王多聞(1985)。兩交婚小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煙霞散人、泉石主人(1982)。幻中真。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天花藏主人(1990)。人間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天花藏主人(1985)。人間樂。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安陽酒民(1990)。情夢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安陽酒民、趙景雲(1999)。情夢柝。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90)。賽紅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85)。賽紅絲。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慶先(1981)。賽紅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煙霞散人(1990)。幻中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煙霞散人(1985)。幻中真。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天花藏主人、楊力生、周有德(1985)。畫圖緣小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天花藏主人(1990)。定情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天花藏主人(1985)。定情人。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天花藏主人、李落、苗壯(1983)。定情人。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天花藏主人(1997)。定情人。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天花藏主人(1985)。玉支璣小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天花藏主人、周有德(1983)。玉支璣小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天花藏主人(1997)。玉支璣小傳。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天花藏主人(1990)。畫圖緣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天花藏主人(1985)。畫圖緣小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青心才人(1997)。金雲翹傳。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1990)。麟兒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1985)。麟兒報。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1997)。麟兒報。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天花藏主人(1990)。玉支璣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天花藏主人(1997)。兩交婚小傳。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青心才人(1990)。金雲翹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青心才人(1985)。金雲翹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青心才人、李致忠(1983)。金雲翹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青心才人(1999)。金雲翹傳。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白雲道人(1990)。玉樓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鵾冠史者(1990)。春柳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子乾(1990)。夢中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子乾、武繼山(1999)。夢中緣。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檇李煙水散人(1990)。合浦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檇李煙水散人、張毅(1999)。合浦珠。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白雲道人、煙水散人(1990)。賽花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徐震(1985)。鴛鴦媒。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樵雲山人(1990)。飛花艷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樵雲山人、沈可英(1999)。飛花艷想。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名教中人(1990)。好逑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名教中人(1985)。好逑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名教中人(1997)。好逑傳。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名教中人、部安生(1999)。好逑傳。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墨憨齋新(1990)。醒名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墨憨齋新、張聯榮(1999)。醒名花。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娥川主人(1990)。生花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娥川主人、殷國光(1999)。生花夢。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惜花主人(1990)。宛如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惜花主人、蕭相愷(1987)。宛如約。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惜花主人(1997)。宛如約。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渭濱笠夫(1987)。孤山再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渭濱笠夫(1997)。孤山再夢。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鶴市道人(1990)。醒風流傳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鶴市道人、于文藻(1987)。醒風流傳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鶴市道人(1997)。醒風流傳奇。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南岳道人(1990)。蝴蝶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南岳道人、羅炳良(1999)。蝴蝶媒。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煙霞散人(1990)。鳳凰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煙霞散人、韋海英(1999)。鳳凰池。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彌堅堂主人(1990)。終須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彌堅堂主人、小凡(1999)。終須夢。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煙霞逸士(1990)。巧聯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煙霞逸士、馬曉光(1999)。巧聯珠。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岐山左臣(1990)。女開科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鴛湖煙水散人(1990)。女才子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吳航野客(1990)。駐春園小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天花才子(1990)。快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天花才子、朱眉叔(1985)。快心編。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天花才子(1985)。快心編。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吳航野客(1985)。駐春園小史。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吳航野客、李致忠(1985)。駐春園小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航野客、趙霞(1999)。駐春園小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松雲氏(1990)。英雲夢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松雲氏、鄧安生(1999)。英雲夢傳。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大塚秀高(1984)。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改訂稿。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柳存仁(1974)。倫敦所見中國通俗小說提要。臺北: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于曼玲(1992)。中國古典戲曲小說研究索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王一川(1994)。中國現代卡里斯馬典型--二十世紀小說人物的修辭論闡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方苞(1986)。離騷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毛亨、鄭玄、孔穎達。毛詩正義。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岡(1999)。浪漫情感與宗教精神:晚明文化與文學思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王南(2002)。中國詩性文化與詩觀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魯德才(2003)。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黎活仁(2000)。方法論與中國小說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戴不凡(1980)。小說見聞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謝晰、羊列容、周啓志(1992)。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1987)。中國歷代文論選。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寧宗一(1995)。中國小說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王邦采(2000)。離騷彙訂。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王恆展(1999)。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1996)。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南京:江蘇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何滿子(1999)。中國愛情小說中的兩性關係。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吳士余(2000)。中國文化與小說思維。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吳秀華(2002)。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李忠明(2003)。17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李修生、趙義山(2001)。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周建渝(1998)。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林辰、段句章(2000)。天花藏主人及其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林辰(1992)。古代小說與詩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阿英(1985)。小說閑談四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苗壯(2000)。才子佳人小說史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孫楷第(1974)。日本東京見中國小說書目。臺北: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孫楷第(1991)。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殷國光、葉君遠(1993)。明清言情小說。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莎日娜(2004)。明清之際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陳大康(1993)。通俗小說發展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平原(2003)。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程毅中(1994)。神怪情俠的藝術世界--中國古代小說流派漫話。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黃霖、韓同文(2000)。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蔣瑞藻(1979)。彙印小說考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魯迅(1992)。中國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王國良(2002)。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値的轉換。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王弼、韓康伯、孔穎達。周易正義。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王運熙、顧易生(2001)。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朱熹(1980)。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吳康(2002)。中國古代夢幻。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吳寬(1979)。匏翁家藏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吳建國(1999)。雅俗之間的徘徊--16世紀至18世紀文化思潮與通俗文學創作。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李健(2003)。比興思維研究--對中國古代一種藝術思維方式的美學考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李劍國(1987)。唐前志怪小說輯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紀德君(2002)。視角與方法。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胡曉明(1993)。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夏志清(1984)。人的文學。臺北: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孫克強、張小平(1997)。教化百科--〈詩經〉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馬昌儀(1995)。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國史館(1990)。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康正果(1997)。交織的邊緣--政治與性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康正果(1991)。風騷與豔情。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傅小凡(2001)。晚明自我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游國恩(1999)。游國恩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湯顯祖、王思任、王文治(1996)。牡丹亭。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馮夢龍(1986)。明清民歌時調集•敘山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陳良運(1995)。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陳益源(2001)。王翠翹故事研究。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陳鼓應、辛冠潔、葛晉榮(1989)。明清實學思潮史。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梁一儒、盧曉輝、宮承波(2002)。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許又方(2003)。時間的影跡--〈離騷〉晬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張少康(1995)。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張靈聰(2000)。從衝突走向融通--晚明至清中葉審美意識嬗變論上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歐陽友權(1993)。文學創造本體論。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鄭明蜊(1993)。通俗文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羅鋼、劉象愚(2000)。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趙國華(1990)。生殖文化崇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劉文英(2000)。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樂黛雲、張輝(1999)。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葉舒憲(1997)。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葉舒憲(1988)。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程金城(1998)。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黃卓越(1992)。藝術心理範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陳炳良、Kluchohn, Clyde(1990)。神話即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陸梅林、李心峰(1998)。藝術類型學資料選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陸揚(2000)。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二卷〈回歸存在之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陸學明(1993)。典型結構的文化闡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朱立元、張德興(2000)。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一卷:世紀初的新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曹順慶(1998)。中外比較文學史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徐岱(1992)。小說形態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張寅德(1989)。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佴榮本(1994)。悲劇美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施春華(2002)。心靈本體的探索--神秘的原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胡平(1995)。敘事文學感染力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易中天(1992)。藝術人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金元浦(1998)。文學解釋學--文學的審美闡釋與意義生成。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李達三、羅鋼(1996)。中外比較文學的里程碑。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李澤厚(2001)。美學四講。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汪正龍(2002)。文學意義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周發祥(2000)。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朱玲(2002)。文學符號的審美文化闡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朱義祿(1995)。逝去的啓蒙--明清之際啓蒙學者的文化心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李晶(1992)。歷史與文本的超越--小說價値學導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李心峰(1998)。藝術類型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李建軍(2003)。小說修辭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王克儉(1994)。小說創作中的隱性邏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伍蠡甫、林驤華(1983)。現代西方文論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丁寧(1990)。接收之維。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方土人、羅婉華(1990)。小說美學經典三種。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方克強(1992)。文學人類學批評。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方珊(1999)。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王晶(2002)。西方通俗小說:類型與價値。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謝無量(1979)。中國婦女文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鍾慧玲、東海大學中文系(1997)。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魯迅(1990)。魯迅作品集.漢文學史綱。臺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魯瑞菁(2002)。諷諫抒情與神話儀式--楚辭文心論。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蕭兵、葉舒憲(1993)。子的文化解讀--性與神話學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蕭兵(1991)。太陽英雄神話的奇蹟 三•除害英雄篇。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蔡英俊(2001)。中國古典詩論中1吾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蔡英俊(1987)。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鄭元、孔穎達。禮記正義。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潘運告(1999)。衝決名教的羈絡--陽明心學與明清文藝思潮。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澹澹外史(1982)。情史。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馮夢龍(1982)。情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楊家駱。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楊家駱。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楊家駱。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Rimmon-Kenan, Shlomith、賴干堅(1991)。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亞里斯多德、羅念生(1991)。修辭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皮埃爾•布迪厄、Emanuel, Susan、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呂特•阿莫西、安娜•埃爾舍博格•皮埃羅、丁小會(2003)。俗套與套語--語言、語用及社會的理論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保爾•利科、王文融(2003)。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塑形--時間與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Escarpit, Robert、顏美婷(1988)。文藝社會學。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Barthes, Roland、李幼蒸(1991)。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羅蘭•巴特、屠友祥(2001)。S/Z。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董國炎(1987)。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特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6)。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王青平(1984)。劉璋及其才子佳人小說。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凱特.米利特、鍾良明(1999)。性的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Culler, Jonathan D.、李平(1998)。文學理論。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喬瑟夫•坎伯、莫比爾、朱侃如(2000)。神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喬瑟夫•坎伯、朱侃如(2000)。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華萊士•馬丁、伍曉明(1991)。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詹姆斯•費倫、陳永國(2002)。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Scholes, Robert E.、劉豫(1992)。文學結構主義。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弗蘭克•克默德、劉建華(2000)。結尾的意羲--虛構理論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閻嘉(2001)。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安東尼•史蒂芬斯(2000)。夢:私我的神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約翰•斯道雷、楊竹山、郭發男、周輝(2001)。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斯圖爾特•霍爾、周憲、許鈞(2003)。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湯姆斯•卡萊爾、何欣(1977)。英雄與英雄崇拜。臺北:國立編譯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羅賓•喬治•科林伍德、王至元、陳華中(1985)。藝術原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約翰•胡伊青加、成窮(1998)。人:遊戲者--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de Saussure, Ferdinand、沙.巴利、阿.薛施藹(1985)。普通語言學教程。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Hirsch, E. D.、王才勇(1991)。解釋的有效性。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漢斯-格奧爾格•伽達瑪、吳文勇(1988)。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赫伯特•馬爾庫塞、李小兵(1992)。審美之維。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舍斯塔科夫、理然(1990)。美學範疇論--系統研究與歷史研究的嘗試。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維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方珊(1992)。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Abrams, M. H.(2004)。文學術語匯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Propp, Vladimir、Scott, Laurence、Wagner, Louis A.(1977)。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new window
248.Bakhtin, Mikhail Mikhailovich、錢中文(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米哈依爾•巴赫金、錢中文(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米哈依爾•巴赫金、錢中文(1998)。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C. S. 霍爾、V. J. 諾德貝、史德海、蔡春輝(1987)。榮格心理學入門。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J. 希利斯•米勒、郭英劍(1998)。重申解構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大衛•寧、常昌富、顧寶桐(1998)。當代西方修辭學:批評模式與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卡蘿•皮爾森、張慎恕、朱侃如、龔卓軍(2000)。內在英雄:六種生活的原型。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卡蘿•皮爾森、張蘭馨(1994)。影響你生命的十二原型--認識自己與重建生活的新法則。高雄: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王逢振、陳永國(1999)。政治無意識--作為社會象徵行為的敘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拉爾夫.科恩、程錫麟(1993)。文學理論的未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亞伯納.柯恩、宋光宇(1987)。權力結構與符號象徵。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肯尼斯.博克、常昌富、顧寶桐(1998)。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阿瑟•阿薩•伯杰、姚媛(2000)。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保羅•蒂里希、徐鈞堯(1989)。政治期望。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約翰.費斯克、王曉玨、宋偉杰(2001)。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約翰•維克雷、潘國慶(1995)。神話與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韋恩•布斯、華明、胡蘇曉、周憲(1989)。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韋勒克、王夢鷗、華倫(1983)。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特倫斯•霍克斯、陳永寬(1988)。結構主義與符號學。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理安•艾斯勒、程志民(1997)。聖杯與劍--「男女之間的戰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陳子展、杜月村、范祥雍(1996)。楚辭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洪興祖(1987)。楚辭補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郭慶藩(1994)。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Genette, Gérard、王文融(1990)。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陶東風(1994)。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葉朗(1987)。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齊裕焜、吳小如(1990)。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陳厚誠、王寧(2000)。西方當代文學批評在中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周憲、羅務恆、戴耘(1988)。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劉毓慶(2001)。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李昉、汪紹楹(1981)。太平廣記。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劉廷璣(1969)。在園雜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卡西爾、結構群(1989)。人論。臺北:結構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Langer, Susanne K.、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1992)。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列.謝.維戈茨基、周新(1985)。藝術心理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Shils, Edward、傅鏗、呂樂(1991)。論傳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夏咸淳(1994)。晚明士風與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Frye, Northrop、陳慧、袁憲軍、吳偉仁(1998)。批評的剖析。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鍾惺、李先耕、崔重慶(1992)。隱秀軒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陳平原(1993)。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McMahon, Keith、王維東、楊彩霞(2001)。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Langer, Susanne Katherina、滕守堯、朱疆源(1983)。藝術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張俊(199706)。清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Shklovsky, Victor、劉宗次(1994)。散文理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譚正璧(1998)。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吳禮權(1995)。中國言情小說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漢斯•羅伯特•耀斯、顧建光、顧靜宇、張樂天(1997)。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Cohan, Steven、Shires, Linda M.、張方(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曹順慶(2003)。比較文學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Eagleton, Terry、吳新發(1993)。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托里‧莫伊、陳潔詩(199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Dufrenne, Mikel、韓樹站、陳榮生(1992)。審美經驗現象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周裕鍇(2003)。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龔鵬程(1987)。文學與美學。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Hillis, Miller J.、申丹(2002)。解讀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馮其庸(1991)。八家評批紅樓夢。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天花藏主人(1985)。玉嬌梨。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陳大康(2000)。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梁乙真(1979)。清代婦女文學史。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黃宗羲、陳乃乾(1959)。黃梨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張秀民(1989)。中國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徐復觀(1993)。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李達三(1978)。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胡經之(1992)。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張宏生(2002)。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高辛勇(1997)。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Lentricchia, Frank、McLaughlin, Thomas、張京媛(1994)。文學批評術語。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林保淳(1991)。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劉懷榮(1996)。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7.劉詠聰(1998)。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陳平原(1990)。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林辰(1988)。明末清初小說述錄。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高玉海(2004)。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高小康(2001)。市民、士人與故事:中國近古社會文化中的敘事。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陳萬益(1988)。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3.陳良運(2001)。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4.王道成(1990)。科舉史話。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5.王志弘(20000000)。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6.胡文楷(1985)。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7.石麟(2000)。章回小說通論。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8.蕭馳(1999)。中國抒情傳統。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9.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0.申丹(2001)。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Bal, Mieke、譚君強(2003)。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胡亞敏(1994)。敘事學‧附錄金聖嘆的敘事理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3.Abrams, Meyer Howard、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2004)。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4.丁錫根(1996)。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5.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6.Frye, N.、胡經之、王岳川(1994)。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7.劉千美(20010000)。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8.王利器(1981)。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9.向楷(1998)。世情小說史。浙江古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0.葉舒憲(1997)。莊子的文化解析--前古典與後現代的視界融合。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馬以鑫(1995)。接受美學新論。上海: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2.董小英(1997)。敘事藝術邏輯引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3.石昌渝(1994)。中國小說源流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4.李豐楙、劉苑如(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5.傅正谷(1993)。中國夢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6.趙毅衡(1994)。苦惱的敘述者--中國小說的敘述形式與中國文化。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7.劉文英、曹田玉(2003)。夢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8.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9.張漢良(1986)。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0.呂西安.戈德曼、段毅、牛宏寶(1989)。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王一川(1994)。語言烏托邦--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探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2.羅鋼(1994)。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3.胡適(1986)。文學改良芻議。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4.左東嶺(2000)。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5.Chatman, Seymour B.(1978)。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56.傅延修(1993)。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7.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8.von Schiller,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馮至、范大燦(1989)。審美教育書簡。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9.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0.羅蘭.巴特、林泰、謝立新、趙毅衡(2004)。符號學文學論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Samoyault, Tiphaine、邵煒(2003)。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2.卡爾.榮格、龔卓軍(1999)。人及其象徵。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3.Frazer, James George、劉魁立(2001)。金枝精要:巫術與宗教之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4.張岱年(1992)。中國哲學大綱。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5.楊儒賓(2001)。中國經典詮釋傳統(3):文學與道家經典篇。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6.蔡英俊(1986)。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7.Neumann, Erich、李以洪(1998)。大母神--原型分析。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8.Stein, Murray、朱侃如(1999)。榮格心靈地圖。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9.諾思洛普‧弗萊、吳持哲(1997)。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0.劉勰、范文瀾(1985)。文心雕龍注。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胡曉真(20030000)。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2.林聰舜(1990)。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3.趙吉惠、趙馥潔、郭厚安、潘策(1991)。中國儒學史。中州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4.阿諾德.豪澤爾、居延安(1988)。藝術社會學。雅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5.胡萬川(1994)。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6.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7.趙伯陶(1996)。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8.謝桃坊(1997)。中國市民文學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9.浦安迪(1998)。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0.老聃、王弼、樓宇烈(1983)。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克利福德.格爾茲、納日碧力戈、郭于華、李彬、羅紅光、田青(1999)。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2.Flye, Northrop、葉舒憲(1987)。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3.Jung, Carl Gustav、馮川、蘇克(1990)。心理學與文學。九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4.孫康宜(2002)。文學經典的挑戰。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5.童慶炳(1994)。文體與文體的創造。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6.達尼埃爾--亨利.巴柔、孟華(2001)。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7.徐岱(1992)。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8.趙園(2000)。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9.鄭毓瑜(20000000)。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胡曉真(19980800)。「皇清盛世」與名媛閫道--評介Susan Mann: «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蘇興(1985)。天花藏主人及其才子佳人小說。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興基(1985)。小說發展分支的一個重要環節--再評才子佳人小。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興基(1984)。在《金瓶梅》與《紅樓夢》之間塡補歷史的空白。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興勤(1986)。才與美--明末清初小說初探。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定安(1984)。關於開展明清小說研究的設想。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毅中(1984)。略談才子佳人小說的歷史發展。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力生(1984)。關於煙水散人、天花藏主人及其他。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鐵鑌(1985)。才子佳人小說理論初探。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碧松(1984)。才子佳人小說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淑麗(1997)。逆讀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從玉嬌梨談起。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苗壯(1985)。談才子佳人小說的團圓結局。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富齢(1985)。在新舊之間徬徨--才子佳人小說孔見。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辰(1984)。煙粉新詁。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騫(1985)。再論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騫(1984)。試論才子佳人派小說。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司馬師(1985)。新領域在開拓中--才子佳人小說研究情況概述。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青平(1985)。墨浪主人即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帕西•盧伯克(1990)。小說技巧。小說美學經典三種。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米哈依爾•巴赫金(1998)。文藝學中的形式主義方法。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米哈依爾•巴赫金(1998)。文藝學中的形式主義方法。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Thompson, Stith(1977)。Test and HeroTales。The Folk Tal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