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陸當代女性小說研究
作者:陳碧月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
集叢:實踐大學數位出版合作系列
ISBN:9789862217115
主題關鍵詞:中國小說現代小說女性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張清華(2003)。從〈青春之歌〉到《長恨歌》--中國當代小說的敘事奧祕及其美學變遷的一個視角。當代作家評論,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燦然、丁塵馨、中國新聞社(20040112)。專訪女作家虹影「愛寫作就像愛男人」。新聞週刊,164,6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福輝(1994)。老中國土地上的新興神話--海派小說都市主題研究。文學評論,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郜元寶(1995)。匱乏時代的精神憑弔者--60年代出生作家群印象。文學評論,1995(3),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曉楓(19980900)。論王安憶《長恨歌》的海派傳承。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1,421-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東(20021111)。中國共產黨怎樣破解了歷史與現實難題。《北京日報》理論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劍華、劉力(2006)。論90年代女性長篇小說現象。當代中國文藝研究,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思和(2001)。試論90年代文學的無名特徵及其當代性。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howalter, Elaine、張小虹(19860300)。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中外文學,14(10)=166,77-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曉明(2002)。從「淮海路」到「梅家橋」:從王安憶小說創作的轉變談起。文學評論,2002(3),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雲(1995)。飛翔的女性神話--讀林白的長篇小說《汁液,一個人的戰爭》。小說評論,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義勤(1996)。生存之痛的體驗與書寫--陳染小說論。小說評論,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荒林(1997)。林白小說:女性慾望的敘事。小說評論,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春花(2000)。刀刃上的舞蹈--評衛慧《上海寶貝》兼及晚生代女作家創作。小說評論,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智斌(2001)。無根的寫作:衛慧、棉棉作品對「父親」的解構。當代文壇,2001(3),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孟繁華(2001)。女性文學與「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討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喻世華(2001)。逃離與回歸--論林白對精神家園的追求。鎮江高專學報,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秋紅(2002)。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藝術。小說評論,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軍(2002)。神話的坍塌與重建--談陳染小說戀父、弒父與「回家」。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紅萍(1999)。論遲子建的小說創作。文學評論,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思和(1998)。營造精神之塔--論王安憶 90年代初的小說創作。文學評論,1998(6),50-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邱心(19960600)。當代中國女作家創作路向的轉變--閱讀張潔、王安憶、池莉和陳染的小說。讀書人,16,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思和(2002)。論海派文學的傳統。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秀銀(1999)。論王安憶小說敘述方式的轉換。北方論叢,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譚玉敏(2006)。民間立場與凡間英雄--論王安憶小說中的世俗性。長江學術,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謝海泉(1983)。「我喜歡把筆觸伸進人的心靈」--訪青年女作家王安憶。小說林,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韓冷(2006)。磨鏡與斷袖--海派小說中的同性戀現象。文學研究,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崗(1996)。尋找消失的記憶--對王安憶《長恨歌》的一種疏解。當代作家評論,19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蕭曉紅(2006)。「好侏儒」:溝渠裡的明月--王安憶作品男性形象分析。語文學刊,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黎荔(1999)。論王安憶小說的敘述方式。唐都學刊,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蔣濟永(2006)。身體消費的文化隱喻--衛慧《上海寶貝》的文化解讀。名作欣賞--百家茶座,200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魯向黎(2006)。抗爭與流浪--析張抗抗《作女》之女性意識。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潘國靈(2003)。商品經濟大潮下當代大陸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二十一世紀(網路版),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蔡文婷(1999)。走過憂傷年代--大陸作家王安憶。光華(中英文版),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傳霞(2001)。論20世紀90年代女性小說的寫作群體。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傳霞(1999)。商業化的兩性遊戲與古樸的人間情義--評王安憶《香港的情與愛》。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傳霞(1998)。化腐朽為神奇--評王安憶的《香港情與愛》。丹東師專學報,19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敏慧(2000)。城市和女人:海上繁華的夢--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探微。小說評論,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保昌(2001)。在愛與欲之間--論20世紀90年代小說的五種情愛書寫。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7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崇選(2000)。孤獨的生存體驗 執著的精神追求--陳染創作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志友(2001)。論池莉20世紀90年代的小說。思想戰線,20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月萍(2002)。從池莉小說創作看90年代後「新寫實小說」創作的審美變化。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永麗(2006)。20世紀文學中上海書寫的現代品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影(2001)。王安憶小說研究述評。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釗(2001)。論池莉小說中女性存在的市民化策略。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經建(2000)。90年代女性主義小說的敘事表現風貌。理論與創作,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趙稀方(2001)。中國女性主義的困境。文藝爭鳴,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趙曉珊(2001)。女性意識:時尚與鏡像--王安憶小說女性形象分析。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趙萍(2005)。淺論90年代女性小說創作特徵。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趙欣(2002)。張愛玲王安憶小說女性形象比較。哈爾濱師專學報,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趙改燕(2002)。現代都市與女性生存的兩種詮釋--王安憶、張梅都市小說比較分析。韶關學院學報,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管興平(2006)。頹廢・偷窺・欲望--棉棉《糖》、九丹《烏鴉》、衛慧《我的禪》評析。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董麗敏(2001)。墜落的飛翔--評所謂「七十年代出生的小說家群」。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董兆林(1996)。我愛比爾,米尼呢?--王安憶近作的嬗變。文學自由談,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葛紅兵(2006)。上海:都市書寫的前沿。評論圓桌,200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葉辛(1982)。王安憶和她的小說。文匯月刊,1982(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傅鏗(1992)。大陸知識分子日益邊緣化。中國時報周刊,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湯潔(2006)。女性的城市--論王安憶小說中上海/女性的想像關係。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曾艷(2006)。對岸的寫作--論嚴歌苓的小說創作。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曾麗華(2002)。敘述理性的生存景象--王安憶小說淺論。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陸瑾(2006)。獨特的女性敘事曲--析王安憶《長恨歌》的敘事特點。小說寫作,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駿濤(1992)。寂寥和不安分的文學探索--陳染小說三題。文學評論,1992(6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寧(2004)。方方小說創作中的女性形象。文藝評論,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純潔(2002)。試論20世紀90年代小說創作形態。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虹(1995)。中國當代文學:女性主義・女性寫作・女性本文。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思和(1993)。當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規範。上海文學,199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思和、張新穎、王光東(1999)。知識分子精神的自我救贖。文藝爭鳴,19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巧雲(1996)。陳染小說的一種解讀。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6(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卜紅(2006)。感受陳染的「超性別意識」。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丁毅(1996)。關於《長恨歌》評價的幾個問題。上海大學學報,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于青(1998)。苦難的昇華--論女性文學女性意識的歷史發展軌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文廣(2006)。欲望魔瓶的傾覆--衛慧小說話語世界。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向東(2000)。向人類生命本質和生存本義的逼近--王安憶人性、人生小說論。唯實,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向東(1999)。孤獨城堡的構建與衝決--論王安憶小說的孤獨主題。揚州大學學報,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季鋒(1998)。《長恨歌》:王安憶「民間」意識本位還原。洛陽師範學院院報,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金珊、鄭彬(2002)。論王安憶小說的敘事技巧。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泉(2001)。論王安憶女性小說敘事的獨特性。益陽師專學報,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苹(2003)。由欲到義:情愛的升華--評王安憶九十年代小說中的愛情書寫。當代文壇,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雪瑛(2001)。生長的狀態--論王安憶九十年代的小說創作。當代作家評論,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王曉明(1999)。九十年代的女性--個人寫作(筆談)・在創傷性記憶的環抱中。文學評論,1999(5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麗君(2006)。王安憶小說創作論。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俊秋(2006)。救贖與懺悔:虹影小說的道德反省與宗教意識。當代作家評論,20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皮進(2006)。海派女作家筆下的空間意象--以張愛玲、王安憶、衛慧為例。船山學刊,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石曉楓(20041000)。林白、陳染小說中的家庭變貌及意義論述--以女兒書寫為觀察核心。師大學報. 人文與社會科學類,49(2),43-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石曉楓(20010600)。論王安憶《紀實與虛構》中的個人與城市。國文學報,30,273-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冉小平(2003)。從書寫身體到身體書寫--二十世紀90年代新生代女作家創作漫論。二十一世紀(網絡版),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任靜(2006)。海派女作家的流變軌跡與內在差異。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朱西甯(19960700)。恨歸何處--評王安憶《長恨歌》。聯合文學,12(9)=141,190-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朱英(2001)。近代上海商業的興盛與海派文化的形成及發展。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余岱宗(2001)。反浪漫的懷舊戀語--長篇小說《長恨歌》的一種解讀。小說評論,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余玲(2004)。論當代文學日常敘事缺席的原因。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余玲(2006)。「喧囂」的另一種解讀--再論新生代日常敘事。當代文壇,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吳芸茜(2003)。與時間對峙--論王安憶的小說哲學。文藝理論研究,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吳俊(2002)。瓶頸中的王安憶--關於《長恨歌》及其後的幾部長篇小說。當代作家評論,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吳炫(2003)。穿越當代經典--「晚生代」文學及若干熱點作品局限評述。山花,20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吳曉晨(2003)。論陳染的女性自覺寫作。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吳曉晨(2003)。作為女性的自覺寫作--論陳染小說創作。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呂幼筠(1999)。試論王安憶小說中的性別關係。廣東社會科學,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呂君芳(2001)。「用平淡達到輝煌」:王安憶小說語言風格。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李今(1999)。日常生活意識和都市市民的哲學--試論海派小說的精神特徵。文學評論,19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李聖(2006)。在宿命中漂泊--王安憶小說《長恨歌》解讀。邊疆經濟與文化,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李海燕(2006)。王安憶城市女性慾望書寫論。廣西社會科學,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李金榮(2006)。在突圍與困厄之間--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說價值評估。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李子慧(2000)。王安憶與性別寫作。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汪躍華(1999)。九十年代的女性:個人寫作(筆談)。文學評論,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林朝霞(2003)。突圍與創新--談王安憶小說流變。邯鄲師專學報,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邱心(19950600)。從《神聖祭壇》到《烏托邦詩篇》--王安憶創作的轉捩點。讀書人,4,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俞潔(2002)。上海城市的當代解讀--評王安憶的兩個長篇:《長恨歌》與《富萍》。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南帆(1984)。王安憶小說的觀察點:一個人物,一種衝突。當代作家評論,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南帆(1998)。城市的肖像--讀王安憶的《長恨歌》。小說評論,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施戰軍(2006)。獨特而寬厚的人文傷懷--遲子建的文學史意義。當代作家評論,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虹影(20001122)。饑餓是我的胎教,苦難是我的啟蒙。《女友》雜誌,2000(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姚馨雨(2005)。身體寫作:女性意識的張揚與迷失。南通大學學報(哲學社科),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侯迎華(2003)。論90年代王安憶小說的敘述姿態--兼論其「女性化」寫作傾向。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胡良桂(1996)。當代都市文學的型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唐長華(2002)。王安憶90年代小說研究述評。當代文壇,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唐蒙(2002)。從靈魂向肉體傾斜--以王安憶、陳染、衛慧為代表論三代女作家筆下的性。當代文壇,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孫俊青(2006)。對父權秩序的頑強顛覆和解構--談王安憶的女性主義創作。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孫桂榮(2006)。「女權主義」與女性意識的文本表達--對當前小說性別傾向的一種思考。小說評論,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孫蘭花(2006)。女性視域下的審美燭照--以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為例。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徐德明(2001)。王安憶:歷史與個人之間的「眾生話語」。文學評論,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徐岱(2002)。另類敘事:論新生代三家。南方文壇,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馬新莉(2006)。透視生命的真相--鐵凝20世紀90年代小說中的人性探索。哈爾濱學院學報,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馬超(1999)。王安憶小說的人性形態。哈爾濱師專學報,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馬超(1999)。王安憶小說的敘事策略。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馬超(1998)。論王安憶小說的時空背景。文藝理論研究,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高俠(2000)。王安憶小說敘事的美學風貌。當代文壇,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高廣方(1998)。宿命與漂流--論王安憶《米尼》與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內涵比較。鹽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浩(2002)。論王安憶小說的悲劇建構。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張玉萍、伏開蓮(2000)。徐坤女性小說探析。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張海蘭(2006)。傳承拓展與深化--張愛玲與王安憶都市小說創作比較一隅。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張浩(2001)。從私人空間到公共空間--論王安憶創作中的女性空間建構。中國文化研究,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張煉紅(1999)。九十年代的女性--個人寫作(筆談)・從拒絕到聯繫。文學評論,1999(5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梁旭東(2002)。王安憶的性愛小說:建構女性話語的嘗試。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梁君梅(1999)。一個重視心靈的作家--談王安憶的小說立場。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畢紅霞(2003)。王安憶九十年代以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較。瓊州大學學報,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于可訓(1996)。池莉的創作及其文化特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譚湘(1999)。「兩性對話」--中國女性文學發展前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澤(1994)。從四〇年代到九〇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信元(2000)。九○年代大陸女性寫作初探--以王安憶、林白、陳染作品作為觀察場域。兩岸文學發展研討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0.9.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子樟(2000)。苦難的試煉--大陸新時期小說中的成長經驗。兩岸文學發展研討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0.9.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毛少瑩(2000)。覺醒與困惑:從大陸90年代女性寫作看中國女性意識。九十年代兩岸三地文學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振源(2004)。張潔小說之人物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文娟(2000)。嚴歌苓小說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如芳(2000)。嚴歌苓的移民女性書寫(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淑祺(2004)。王安憶的小說及其敘事美學(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靜芬(2005)。王安憶小說之女性情誼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佳芬(2005)。王安憶《長恨歌》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士惠(2001)。上海流戀與憂傷書寫--王安憶小說研究(1976-1995)(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雅玲(2006)。王安憶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瑋瑩(2005)。王安憶長篇小說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圭嬉(1995)。五四小說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識(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秀美(2001)。大陸新寫實小說研究--以劉恆、方方、池莉及劉震雲作品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怡君(2004)。重繪移民女性:聶華苓與嚴歌苓作品中的華裔美國移動論述(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尤美琪(2001)。「黑雨中的腳尖舞」︰陳染文本的書寫/閱讀/性別政治(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岳伶(2007)。虹影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皇杏(2004)。存在主義的側影--嚴歌苓《無出路咖啡館》析論(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邱綉雯(2006)。「在說中沉默,在沉默中說」:林白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乃心(2006)。方方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嚴歌苓(2001)。無出路咖啡館。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樹明(2004)。多維視野中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志英、丁帆(2002)。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有亮(2005)。給男人命名--20世紀女性文學中男權批判意識的流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復威、陳染(1999)。女性體驗小說。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白(1998)。一個人的戰爭。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白(1995)。迴廊之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思和、楊揚(2001)。九十年代批評文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池莉(1999)。小姐你早。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染(1997)。與往事乾杯。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曉明(1997)。剩餘的想像:九十年代的文學敘事與文化危機。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書磊(1993)。都市的遷徙:現代小說與城市文化。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白(1997)。林白文集。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安憶(2005)。長恨歌。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宗蕙(1995)。女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安憶(1991)。叔叔的故事。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鐵凝(2001)。大浴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管懷國(2006)。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方方(1995)。黑洞。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文紅(2006)。倫理敘事與敘事倫理:90年代小説的文本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安憶(2000)。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虹影(1997)。飢餓的女兒。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玉山(2004)。大陸文學與歷史。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岩冰(1998)。女權主義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彭小妍(1996)。認同、情慾與語言。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瑪麗.伊格爾頓、胡敏(1989)。女權主義文學理論。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施淑(1996)。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觀。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戴錦華(1999)。猶在鏡中:戴錦華訪談錄。北京: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子樟(1996)。試論大陸新時期小說。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韌(1994)。文學的潮汐:九十年代文學的六大模式。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信元(1989)。從台灣看大陸當代文學。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信元、欒梅健(1999)。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論。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豔芳(2006)。女性寫作與自我認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志忠(1999)。九十年代的文學地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衛慧(2000)。上海寶貝。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小江(1988)。夏娃的探索:婦女研究論稿。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蕭同慶(2000)。世紀末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岱(2002)。邊緣敘事--20世紀中國女性小說個案批評。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金漢(2000)。中國當代小說藝術演變史。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樊星(2007)。當代文學新視野演講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曉蘭(1999)。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義勤(1997)。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程文超(2005)。新時期文學的敘事轉型與文學思潮。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清華(1997)。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安憶(1996)。王安憶自選集之三:香港的情與愛。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安憶(1996)。王安憶自選集之五・長篇小說卷・米尼。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曉明(2000)。在新意識形態的籠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學分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洪子誠(1997)。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鐵仙、楊劍龍、方克強、馬以鑫、劉挺生(2001)。新時期文學二十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志忠(2002)。1993:世紀末的喧嘩。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池莉(1995)。真實的日子。江蘇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夏濟安(1974)。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染(1995)。斷片殘簡。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染(2000)。不可言說。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盛英(1999)。中國女性文學新探。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方方(1995)。白夢。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安憶(1998)。處女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池莉(1995)。紫陌紅塵。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吳義勤(2006)。王安憶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汪暉、余國良(1998)。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唐翼明(1995)。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唐翼明(1996)。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戴錦華(1999)。鏡城地形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子樟(1991)。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任一鳴(1997)。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黑格爾(1997)。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吳福輝(1995)。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湖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盛英(1995)。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林芳玫、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曉明(1996)。人文精神尋思錄。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鄭明娳(1993)。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思和(2001)。新時期文學概說(1978-2000)。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石曉楓(2006)。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素霞(2006)。新穎的「NOVEL」--20世紀90年代長篇小說文體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陳思和(1997)。還原民間--文學的省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Langer, Susanne K.(1986)。情感與形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喬以鋼(2003)。多彩的旋律--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黃發有(2002)。準個體時代的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孫隆基(1990)。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陳思和(1997)。陳思和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小江(2002)。文學、藝術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施叔青(1989)。對談錄--面對當代大陸文學心靈。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曉明(1993)。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後現代性。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清華(2006)。中國新時期女性文學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王岳川(2001)。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施淑(1997)。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1992)。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惠芬(2006)。想像上海的N種方法:20世紀90年代「文學上海」與城市文化身份建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思和(1999)。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楊義(1993)。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陳順馨(1995)。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O'Neill, John、張旭春(1999)。身體形態--現代社會的五種身體。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美蘭(1991)。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論。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遲子建(1995)。白雪的墓園。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遲子建(1995)。傷懷之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林白(1995)。德爾沃的月光。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棉棉(2000)。糖。生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林白(2001)。貓的激情時代。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鄺邦洪(1996)。新時期小說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朱寨、張炯(1997)。當代文學新潮。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張炯(1998)。新時期文學格局。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徐坤(1999)。雙調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陳思和(2001)。大陸當代文學史教程1949-1999。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張鈞(2002)。小說的立場--新生代作家訪談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韌(1998)。新時期文學現象。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金文兵(2004)。顛覆的喜劇--20世紀80-90年代中國小說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劉慧英(1995)。走出男權傳統的藩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王達敏(1999)。新時期小說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呂正惠(1991)。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劉亮雅(2001)。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1989)。女性知識分子與台灣發展。台北:中國論壇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洪鎌德(20000000)。人的解放:21世紀馬克思學說新探。臺北:揚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順馨(2002)。1962:夾縫中的生存。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張京媛(1992)。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1997)。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李今(2000)。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許道明(1999)。海派文學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楊昌年(1997)。現代小說。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安憶(1997)。姊妹們。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王安憶(1996)。紀實與虛構。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王安憶(2000)。米尼。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王安憶(2000)。妹頭。上海: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池莉(1999)。午夜起舞。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池莉(1990)。細腰。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林白(1997)。林白文集4--空心歲月。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林白(1997)。致命的飛翔。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虹影(1997)。K。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虹影(1998)。女子有行。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張欣(1996)。歲月無敵。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張潔(2001)。中國國外獲獎作家作品集,張潔卷。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陳染(1997)。沉默的左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陳染(1997)。私人生活。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陳染(2003)。時光倒流--陳染散文集。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黃蓓佳(1998)。輸掉所有的遊戲。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黃蓓佳(1998)。午夜雞尾酒。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衛慧(2000)。衛慧精品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衛慧(1999)。像衛慧那樣瘋狂。珠海:珠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衛慧(1999)。我的生活美學。珠海:珠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嚴歌苓(2003)。少女小漁。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鐵凝(1996)。鐵凝文集・玫瑰門。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于東曄(2006)。女性視域: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女性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二十所高等院校(1985)。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1993)。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王周生(2004)。關於性別的追問。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王劍冰(2002)。中國散文年度排行榜(2002)。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王緋(1999)。畫在沙灘上的面孔:九十年代世紀末文學的報告。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白燁(2005)。熱讀與時評--90年代以來的長篇小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包亞明、王宏圖、朱生堅(2001)。上海酒吧:空間、消費與想像。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西蒙・波娃、楊美惠(1999)。第二性。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呂晴飛(1990)。中國當代青年女作家評傳。北京:中國女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李復威、張德祥(1999)。情感分析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孟繁華(2001)。九十年代文存1990-200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施淑(1996)。大陸新時期文學概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徐小斌(1996)。世紀末風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荒林(2004)。花朵的勇氣:中國當代文學文化的女性主義批評。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馬克思(198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張浩(2006)。書寫與重塑--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精神分析闡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陳思和(1990)。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大膽探索・激情反思。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陳家春(1999)。慾魔的透視--中國當代小說與性文化。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陳曉明(2001)。表意的焦慮:歷史的建構與解構:當代中國文學的變革流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喬以鋼(2006)。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文化探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甯亦文(2001)。多元語境中的精神圖景--九十年代文學評論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葛紅兵(2002)。城市批評--上海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戴錦華(2000)。世紀之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何金蘭(1989)。文學社會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Tong, Rosemarie、刁筱華(1996)。女性主義思潮。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胡曉真(20030000)。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安東尼.吉登斯、趙旭東、方文、王銘銘(1998)。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方方(1995)。風景。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林丹婭(2003)。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陳丹燕(1999)。上海的金枝玉葉。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陳染(1998)。陳染小說精粹。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康燕(2001)。解讀上海,1990-200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池莉(1999)。一冬無雪。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池莉(1998)。來來往往。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張抗抗(1998)。情愛畫廊。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丁柏銓、周曉揚(1991)。新時期小說思潮和小說流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新華網,新浪網(2004)。林白:我是一個沒有現實感覺的人--作家林白作客新浪網訪談實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范耀華(20030325)。池莉小說的女性意識,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紅旗(20011114)。陳染的私人情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緋(20011203)。遲子建的傷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葛紅兵(2004)。身體寫作及其審美效應:世紀末中國的審美處境,http://www.xiaoyan.co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舒欣(20021129)。嚴歌苓--從舞蹈演員到旅美作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駿濤(19990307)。自戀和自省、自強--女性寫作論議之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娜,虞箐(20070114)。唐穎:我還是比較喜歡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冰(20040609)。徐小斌:我是那個追求完美的木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尚曉嵐(20000408)。上海寶貝告別傳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梅家玲(19961128)。虛構的權利--《紀實與虛構》・王安憶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欣(20010323)。女作家池莉:小說不是我的自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瑋芒(2000)。《上海寶貝》:從中國內部顛覆父權社會。PC home e-people不應切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