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語體分類及語體、文體之辨--以激進構式語法為學理依據的論述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劉承慧
作者(外文):Liu, Cheng-hui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9:2=105
頁次:頁289-320
主題關鍵詞:語體激進構式語法基本文篇使用條件議論語體文體Linguistic register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Basic discourseUse conditionArgumentativeSty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李小軍(2008)。從指代到語氣,從句法到語用--以「者」、「焉」為例試論主觀性對語氣詞形成的影響。漢語史學報,7,175-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承慧(20131200)。有關先秦句末語氣詞的若干思考。漢學研究,31(4)=7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承慧(19980300)。試論先秦漢語的構句原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1),7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大為(1994)。語體是言語行為的類型。修辭學習,1994(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aiman, John(1978)。Conditionals are topics。Language,54(3),564-589。  new window
6.劉承慧(20100600)。先秦條件句標記「苟」、「若」、「使」的功能。清華學報,40(2),221-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梅(2007)。語體動因對句法的塑造。修辭學習,2007(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大為(2013)。論語體與語體變量。當代修辭學,2013(3),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陶紅印(1999)。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當代語言學,1999(3),15-2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伯江(2007)。語體差異和語法規律。修辭學習,2007(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承慧(20130600)。先秦敘事文的構成與分類。清華中文學報,9,8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馮勝利(2010)。論語體的機制及其語法屬性。中國語文,2010(5),400-412+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承慧(2008)。先秦「也」、「矣」之辨--以《左傳》文本為主要論據的研究。中國語言學集刊,2(2),4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承慧(2018)。先秦語體類型及其解釋--以《左傳》為主要論據的研究。當代修辭學,2018(1),5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承慧(20101200)。先秦書面語的小句合成體--與現代書面語的比較研究。清華中文學報,4,14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承慧(20110600)。先秦敘事語言與敘事文本詮釋。清華中文學報,5,4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承慧(20111200)。試論《左傳》文句、文篇與敘事文本的對應關係。清華中文學報,6,83-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陶紅印(2007)。操作語體中動詞論原結構的實現及語用原則。中國語文,2007(1),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承慧(20190600)。語體角度的先秦語法演變分析--從《左傳》、《荀子》中的「雖然」、「然則」談起。漢學研究,37(2)=97,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承慧(2017)。試論《孟子》類推修辭。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1),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承慧(2019)。重探先秦句末語氣詞--激進構式語法的「也字式」分析。歷史語言學研究,19,284-2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承慧(20070700)。先秦「矣」的功能及其分化。語言暨語言學,8(3),743-7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蔣紹愚(2019)。漢語史的研究和漢語史的語料。漢語語法化的通與變--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9/09/06-09/0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承慧(1996)。先秦實詞與句型--兼論句型與文章風格的關係。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申小龍(1988)。中國句型文化。吉林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德熙(1985)。語法答問。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roft, William A.、Cruse, D. Alan(2004)。Cognitive Linguis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譚家健(2007)。先秦散文藝術新探。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貞慧(2016)。中國敘事學:歷史敘事詩文。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佐丰(2003)。上古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伯峻(2009)。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oldberg, Adele Eva(1995)。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9.Lyons, John(1995)。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魏培泉(20040000)。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roft, William A.(2001)。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 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承慧(2011)。漢語口語特徵與先秦句式分析。基於本體特色的漢語研究--慶祝薛鳳生教授八十華誕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廣(20040000)。語言科學與經典詮釋。文獻及語言知識與經典詮釋的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