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工業發展的另類思考架構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林崇熙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1
頁次:頁68-105
主題關鍵詞:臺灣工業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2
  • 點閱點閱:19
     本文將試圖提出不同於傳統論述臺灣「經濟奇蹟」的談法,以對臺灣五十年來工業發展提出另類的思考架構。 科學工藝博物館在進行蒐藏及展演任務時,必須先從歷史脈絡的角度來瞭解一項科技文物的意義。在爬梳這項科技文物於其產業的歷史地位之前, 需先瞭解整個工業發展的大環境變遷。 為什麼先以時間而非直接以產業作為分類準則?如果我們直接以產業作為區分來研究某項科技的發展,則將有見樹不見林之憾。 換句話說,若不先瞭解大環境的變動,將無法認知某一項科技發展的真正意義。 例如,若我們直接研究運輸科技發展,選定汽車工業為個案,描述了汽車工業歷年的進展、 產值、車型變化等,但若沒對照整個工業發展的大架構,則無法認知當眾多中小企業在海外市場大放異彩時,臺灣汽車工業作為大資本企業,長年需高關稅保護的意義何在?另一方面, 產業類別如此繁多, 究竟應選定何者值得優先探討?這就得先確知臺灣工業發展的歷程,標定各個年代各有哪些重要產業,再據以進行研究其興衰起伏。 長久以來,臺灣的經濟發展被冠上「經濟奇蹟」的稱號。 有關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及樣態,不出幾種相關的論述,如強調政府英明的領導、高經濟成長率低失業率、 國民所得快速成長、貿易順差持續累積、農工商業結構的變遷、貧富差距不大等等。然而, 在這些「產值」、「外銷金額」等光明亮麗的數字背後,卻隱藏著許多應嚴肅對待的重要課題, 例如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勞工人權、技術依賴等卻常常在「經濟奇蹟」的光環中悄然無蹤。 本文希望透過對傳統工業發展論述的反省,提出另類的思考架構, 以重新看待臺灣工業發展論述的反省,提出另類的思考架構,以重新看待臺灣工業發展的歷程, 進而思考臺灣工業發展的結構性困境。
期刊論文
1.蕭峰雄(19950600)。我國產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自由中國之工業,83(6),19-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崇熙(19910700)。在科技理性與決策權力下--誰有權決定核能電廠的興建。當代,63,114-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冠甫(19900200)。臺灣高科技工業的依賴發展與空間結構--新竹科學園區的個案。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1),113-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Ives, Jane、楊憲宏、林俊義(1987)。公害大輸出。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進慶、凃照彥、隅谷三喜男(1993)。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正賢(1996)。施振榮的電腦傳奇。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智輝(1984)。臺灣的工業發展政策與策略。台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若林正丈(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丙坤(1995)。中華民國經濟發展概況、問題及對策。台北:經濟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宗漢(1980)。光復前台灣的工業化。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儉(1991)。核能馬戲班。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灣環境保護聯盟(1994)。核電夢魘。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湘玲(1995)。核工專家v.s.反核專家。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先祐(1994)。核四決策與輻射傷害。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塗發(1993)。解剖「核電經濟」的神話。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正光、張曉春、蕭新煌(1987)。自立救濟--一九八六台灣社會批判。台北: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大侯(1994)。製造業研究與升級指標之發佈。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國鼎、陳木在(1987)。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谷浦孝雄、雷慧英(1992)。臺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翠蓮(19950000)。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51003)。經濟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鴻明、呂宗學(1988)。科學與進步:農業發展理論中的七個神話。馬克思主義看現代科技。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鴻明、呂宗學(1988)。科技、研究和資本的侵入:以美國農業為例。馬克思主義看現代科技。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鴻明、呂宗學(1988)。混種玉米的政治經濟。馬克思主義看現代科技。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震(1987)。當前貿易順差所引發的問題與解決途徑。景氣衝擊--一九八六年台灣財經批判。台北: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小如(1994)。產業政策與環境問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環境保護與產業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