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光復變奏:戰後初期臺灣文學思潮的轉折期(1945~1949)
作者:徐秀慧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集叢:臺灣文學史長編;13
ISBN:9789860395945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史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陳映真(20001200)。陳芳明歷史三階段論和臺灣新文學史論可以休矣!--結束爭論的話。聯合文學,17(2)=194,148-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澤涵(1991)。陳儀在閩、臺的施政措施。中國論壇,31(5),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若林正丈、陳怡宏(20030600)。追尋遙遠的連帶--中國國民革命與臺灣青年。臺灣風物,53(2),13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若林正丈、陳怡宏(20030900)。追尋遙遠的連帶--中國國民革命與臺灣青年。臺灣風物,53(3),137-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芳明(20010800)。有這種統派,誰還需要馬克思?--三答陳映真的科學創見與知識發明。聯合文學,17(10)=202,150-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映真(20000900)。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聯合文學,16(11)=191,138-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幼鮭(20000600)。戰後日軍日僑在臺行蹤的考察。臺灣史料研究,15,6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幼鮭(19991200)。戰後日軍日僑在臺行蹤的考察。臺灣史料研究,14,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若林正丈(19870900)。臺灣抗日運動中的「中國座標」與「臺灣座標」。當代,17,4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芳明(2000)。馬克思主義有那麼嚴重嗎?--回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聯合文學,16(10)=190,15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石濤(1984)。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光復初期的日語文學。文學界,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龍瑛宗(19911225)。楊逵與《臺灣新文學》--一個老作家的回憶。文學台灣,創刊號,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義麟(19960800)。戰後初期臺灣報紙之保存現況與史料價值。臺灣史料研究,8,88-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幼鮭(20001200)。戰後日軍日僑在臺行蹤的考察--戰後初期日軍日僑在臺記事年表。臺灣史料研究,16,94-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漁父(1987)。馬克思主義與民族主義。當代,17,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泳(20040115)。打撈歷史解讀一份文件--以《中央宣傳部關於胡風及胡風集團骨幹分子的著作和翻譯書籍的處理辦法的通知》為例。南方文壇,98,56-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水秉和(1987)。民族主義與中國政治發展。當代,17,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瑞明(1984)。讓他們出土。文學界,10,215-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正惠(20011200)。陳芳明「再殖民論」質疑。聯合文學,18(2)=206,138-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筱峰、林芳微(19980500)。回憶錄與自傳中的二二八史料。臺灣史料研究,11,23-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德本(20030415)。《龍安文藝》終於找到了。文學臺灣,46,175-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莊惠惇(19990300)。戰後初期臺灣的雜誌文化(1945.8.15-1947.2.28)。臺灣風物,49(1),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阿勤(20001000)。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6(2),7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北岡正子、黃英哲(1994)。關於《許壽裳日記》的解讀。魯迅研究月刊,147,4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施淑(2000)。臺灣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再出發--新生報「橋」副刊的文藝論爭(1947-1949)。世界華文文學論壇,33,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毛文昌(19970500)。「創作」的點點滴滴。臺灣史料研究,9,155-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何義麟(20030900)。「民報」--臺灣戰後初期最珍貴的史料。臺灣風物,53(3),17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何義麟(19971200)。戰後初期臺灣出版事業發展之傳承與移植(1945-1950)--雜誌目錄初編後之考察。臺灣史料研究,10,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芳上(19851000)。抗戰時期在大陸的臺灣抗日團體及其活動。近代中國,49,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沈雲龍(19890200)。陳儀其人與二二八事變。傳記文學,54(2)=321,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曙光(19940715)。感念奇緣弔歌雷。文學臺灣,11,2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允恭(19920610)。地下十五年與陳儀。傳記文學,60(6)=361,5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秀慧(19970400)。陰鬱的靈視者:龍瑛宗--從龍瑛宗小說的藝術表現看其在臺灣文學史上的歷史意義。臺灣新文學,7,296-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秦賢次(19971200)。《新知識》月刊導言。臺灣史料研究,10,49-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少廷(19720504)。五四與臺灣新文學運動。大學雜誌,53,1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芳明(20010300)。戰後初期文學的重建與頓挫。聯合文學,17(5)=197,15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芳明(20010400)。臺灣新文學史(10)--二二八事件後的文學認同與論戰。聯合文學,17(6)=198,162-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芳明(19990800)。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15(10)=178,162-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芳明(20001000)。當臺灣文學戴上馬克思面具--再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聯合文學,16(12)=192,166-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建忠(20010700)。發現臺灣:日據到戰後初期臺灣文學史建構的歷史語境。臺灣文學評論,1(1),117-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映真(20000700)。以意識形態代替科學知識的災難--批評陳芳明先生的〈臺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16(9)=189,138-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漱渝(1998)。藍明谷與魯迅的《故鄉》。《魯迅研究》月刊,1998(1月號),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彭瑞金(19970500)。「橋」副刊始末。臺灣史料研究,9,34-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彭瑞金(19840500)。記一九四八年前後的一場臺灣文學論戰。文學界,10,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曾健民(20010100)。「戰後再殖民論」的顛倒--關於陳芳明的戰後文學史觀的歷史批判。聯合文學,17(3)=195,128-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葉明勳(19880500)。後世忠邪自有評:從陳公洽主閩主臺談到二二八事件。傳記文學,52(5)=312,4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孝春(19970700)。「橋」論爭及其意義。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7,291-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紀蕙(20000300)。三十年代中國文化論述中的法西斯妄想以及壓抑:從幾個文本徵狀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95-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蕭阿勤(19990700)。1980年代以來臺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臺灣(民族)文學」為主的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龍瑛宗(19840200)。崎嶇的文學路:抗戰文壇的回顧。文訊,7/8,252-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季琳(20030300)。楊逵和入田春彥--臺灣作家和總督府日本警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秦賢次(19971200)。《文化交流》第一輯導言。臺灣史料研究,10,5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何義麟(19971200)。《政經報》與《臺灣評論》解題--從兩份刊物看戰後臺灣左翼勢力之言論活動。臺灣史料研究,10,25-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英哲(20010200)。黃榮燦與戰後臺灣的魯迅傳播(1945∼1952)。臺灣文學學報,2,91-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湯熙勇(19911100)。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 (1945.10-1947. 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1),391-4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黃英哲(19911000)。許壽裳與戰後初期臺灣的魯迅文學介紹。國文天地,7(5)=77,7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梁華璜(19841200)。臺灣總督府在福建省的教育設施:東瀛學堂與旭瀛書院。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11,39-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翠蓮(20021200)。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9(2),14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淑(2001)。龍瑛宗文學思想初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63-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2004)。行動主義、左翼美學與臺灣性:戰後初期(1945-1949)楊逵的文學論述。楊逵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靜宜大學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4/06/19-2004/0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書琴(2002)。跨時代跨語作家的戰後初體驗--龍瑛宗的現代性焦慮(1945-1947)。戰後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修平技術學院通試教育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2/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孝春(2003)。試論《亞細亞的孤兒》。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夏潮聯合會、台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03/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翔文(1995)。楊逵先生與力行報副刊。台灣詩史「銀鈴會」專題研討會。彰化:礦溪文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藍博洲(20040000)。尋找祖國三千里--日據末期臺灣青年學生的抗日之路。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澤涵(1991)。陳儀與閩、臺、浙三省省政(1926-1949)。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會。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32-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健民(2003)。日據末期(抗戰末期)的臺灣光復運動。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夏潮聯合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03/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炎憲(1992)。戰後初期臺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美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英哲(1992)。許壽裳與臺灣(1946-1948)--兼論二二八前夕長官公署時代的文化政策。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美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正惠(2003)。一個堅忍的臺灣作家的後半生。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夏潮聯合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03/29-2003/0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秀慧(2010)。無產階級文學的理論旅行(1925-1937)--以日本、中國大陸與臺灣「文藝大眾化」的論述為例。「近代公共媒體與澳港臺文學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大學、澳門基金會、與中國社科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10.04.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建忠(2002)。戰後初期臺灣現實主義思潮與臺灣文學場域的再建構--文學史的一個側面(1945-1949)。臺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02.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惠禎(2001)。楊逵與戰後臺灣新文學的重建--以《臺灣文學叢刊》為中心的歷史考察。楊逵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4.06.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進慶(2003)。序論臺灣近代化問題--晚清洋務近代化與日據殖民近代化之評比。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夏潮聯合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3.03.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橫地剛、陸平舟(2000)。販賣香菸的孩子們--臺灣現實主義美術的行蹤(1945-1950)。蘇州「臺灣新文學思潮(1947-1949)研討會」,中國作家協會等(主辦) (會議日期: 2000.08.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英哲(1996)。戰後初期臺灣的文化重編(1945-1947)--臺灣人「奴化」了嗎?。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330-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呂芳上(1972)。臺灣革命同盟會與臺灣光復運動(一九四〇--一九四五)。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詩萱(1999)。戰後初期(1945.8-1949.12)台灣文學的重建--以《台灣新生報》「橋」副刊為主要探討對象(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惠惇(1998)。文化霸權.抗爭論述--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惠珍(2002)。日本統治臺灣人作家龍瑛宗研究--『改造』懸賞創作の入選及び、受賞之旅(178)。關西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義麟(1998)。臺灣人の政治社會と二二八事件--脫植民化と國民統合の葛藤(博士論文)。東京大學大學院,日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純嘉(1999)。人民導報研究(1946-1947)--兼論其反映出的戰後初期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柳書琴(2001)。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金英(1995)。臺灣光復後之國語運動(1945-198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間子(2003)。40年代後期の台灣演劇--語言問題をかりとして(178)。九州大學大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維育(1998)。戰後龍瑛宗及其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明通(1990)。威權政體下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流動的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聰榮(1992)。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其昌(1996)。戰後(1945-1959)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淑滿(2002)。戰後初期台北的文學活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士榮(1994)。戰後台灣之文化重編與族群關係--兼以「臺灣大學」為討論例案(一九四五∼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lthusser, Louis Pierre、杜章智(1990)。列寧與哲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1998)。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塩見俊二、財團法人日本文教基金會(2001)。秘錄.終戰前後的臺灣。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凃照彥、李明峻(1999)。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段炳麟(1997)。世界當代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敖(1989)。二二八研究.續集。臺北:李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敖(1989)。二二八研究.三集。臺北:李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容、齊鐵恨、王炬(1948)。臺灣之國語運動。臺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煌雄(1999)。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2)。南音。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泉(2000)。遙念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48)。臺灣文學叢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大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1997)。臺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總結報告。臺北: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34)。臺灣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夢江、王思翔、葉芸芸(1995)。臺灣舊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友山、徐瓊二、陳平景(2002)。臺灣光復後的回顧與現狀。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邵毓麟(1984)。勝利前後。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艾曉明(1991)。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健民、橫地剛、藍博洲(2004)。文學二二八。臺北:臺灣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陳儀生平及被害內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芳明(1989)。楊逵的文學生涯。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Bourdie, Pierre、Johnson, Randal(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23.李敖(1989)。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北岡正子、秦賢次、黃英哲、許壽裳(1993)。許壽裳日記。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逵、彭小妍(2001)。楊逵全集。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白淵、陳才崑(1995)。王白淵.荊棘的道路。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鍾逸人(1993)。辛酸六十年:二二八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賴和、林瑞明(2000)。賴和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三連、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葉榮鐘(19870400)。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映真、曾建民(1999)。噤啞的論爭。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若林正丈、洪金珠、許佩賢(2000)。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明通(2001)。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新自然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玉齋(2001)。臺灣年鑑。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蔣梨雲、蔣節雲、蔣松平(1996)。蔣渭川和他的時代附冊。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橫地剛、陸平舟、梅丁衍(2002)。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畫上的人。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曉波(2002)。二二八真相。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濁流、鍾肇政(1988)。臺灣連翹。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490502)。龍安文藝。臺北師院臺語戲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袁小倫(1999)。戰後初期中共與香港進步文化。廣州:廣東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潘志奇(1980)。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之分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毛澤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6)。毛澤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文化交流。台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新知識。台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鍾理和、鍾鐵民(199710)。鍾理和全集。高雄: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曾健民(2001)。因為是祖國的緣故。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映真、曾建民(2000)。復現的星圖。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許壽裳、倪墨炎、陳九英(2003)。許壽裳文集。上海:百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錢理群(1998)。1948:天地玄黃。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吳新榮、張良澤(1981)。吳新榮全集。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翁嘉禧(1998)。臺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中共福建省委檔史資料徵集編輯委員會研究室(1985)。福建抗日救亡運動。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98)。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聯」作家。上海社會科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司馬文森(1950)。作家印象記。香港:智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周子亞、潘公展、吳原(1976)。民族文藝論文集。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金重遠(1996)。戰後世界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金沖及(2002)。轉折的年代--中國的1947。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禹(2003)。從心隨筆。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葉芸芸(1993)。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費正清、章建剛(1992)。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鄭樹森、黃繼持、盧瑋鑾(1999)。國共內戰時期香港文學資料選。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鄭樹森、黃繼持、盧瑋鑾(1999)。國共內戰時期香港本地與南來文人作品選。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Gramsci, Antonio(1979)。Selection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new window
63.張禹(1955)。我們的臺灣。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映真、曾健民(1999)。1947-1949臺灣文學問題論議集。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劉進慶、林繼文、李明峻、王宏仁(1995)。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戴光中(1994)。胡風傳。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楊肇嘉(1980)。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Gramsci, Antonio、曹雷雨、姜麗、張跣(2000)。獄中札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芳明、蔣梨雲(1996)。蔣渭川和他的時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蘇新(1993)。憤怒的臺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北京大學等現代文學教研室(1981)。文學運動史料選。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臺灣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彭明敏、林美惠(1988)。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林忠(1985)。臺灣光復前後史料概述。臺北:皇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蘇新(1993)。未歸的臺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黃英哲(1999)。臺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の光と影:魯迅思想受容の行方。東京:創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義芝(1998)。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臺灣文化。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新臺灣。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臺灣評論。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2001)。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葉榮鐘、葉芸芸(2000)。臺灣人物群像。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黃惠禎(19940000)。楊逵及其作品研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荃麟、乃超(1948)。文藝的新方向。香港: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范際燕、錢文亮(1999)。胡風論--對胡風的文化與文學闡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包亞明(1997)。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練金術。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謝漢儒(2002)。早期臺灣民主運動與雷震紀事--為歷史見證。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吳克泰(2002)。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藍博洲(20010000)。臺灣好女人。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林瑞明(19960000)。臺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游勝冠(1996)。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北京社會科學院(2001)。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臺灣省通志稿.卷首下.「大事記」。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臺灣省通志.卷十.「光復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臺灣一年以來之宣傳。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布爾迪厄、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一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臺灣文學發展現象。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林亨泰(1995)。臺灣史詩「銀鈴會」論文集。彰化:臺灣磺溪文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金堅範(2004)。楊逵壓不扁的玫瑰花。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施敏輝(1995)。臺灣意識論戰選集--臺灣結與中國結的總決算。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1990)。臺灣近代史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張瑞成、秦孝儀(1990)。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2集: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臺北: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張瑞成、秦孝儀(1990)。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3集: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瑞成、秦孝儀(1990)。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4集:光復臺灣之籌畫與受降接收。臺北: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許介鱗(1998)。戰後臺灣史記。臺北:文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陳芳明(1991)。臺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傅國涌(2005)。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紀錄。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黃靜嘉(2002)。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地統治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葉石濤(1991)。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葉榮鐘、葉芸芸、陳昭瑛(2002)。葉榮鐘早年文集。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資中筠(2002)。追根與溯源(1945-1950)--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鄭梓(1985)。本土菁英與議會政治臺灣省參議會史研究(1946-1951)。臺中:偉群彩色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薛化元(1996)。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1945-1965)。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藍博洲(1995)。尋訪被湮滅的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羅秀芝(1999)。臺灣美術評論集.王白淵。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下村作次郎、邱振瑞(1998)。從文學讀臺灣。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方孝謙(2001)。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臺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丘念台(2002)。嶺海微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朱家慧(20000000)。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臺南:臺南市藝術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何幹之(1937)。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吳濁流(1977)。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吳濁流(1990)。無花果:臺灣七十年的回想。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李純青(1993)。望鄉。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李雲漢(1966)。從容共到清黨。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李筱峰(1986)。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李筱峰(1996)。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阪口直樹、宋宜靜(2001)。十五年戰爭期的中國文學。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周國偉(2006)。魯迅與日本友人。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林書揚(19920000)。從二二八到五〇年代白色恐怖。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金炳華(1999)。上海文化界:奮戰在「第二條戰線」上史料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Kerr, George H.、陳榮成(1991)。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徐秀慧(20070000)。戰後初期(1945-1949)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張光直(1998)。蕃薯人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吳新榮、黃勁連(1997)。吳新榮選集3:震瀛回憶錄。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張炎憲、李筱峰(1993)。二二八事件回憶集。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張誦聖(2001)。文化場域的變遷。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章子惠(1947)。臺灣時人誌。國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陳芳明(1998)。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夏榮和、林偉盛、陳俐甫(1992)。臺灣.中國.二二八。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陳建忠(20070000)。被詛咒的文學:戰後初期(1945-1949)臺灣文學論集。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陳翠蓮(19950000)。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陳鳴鐘、陳興唐(1989)。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陳興唐(1992)。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曾健民(1998)。台灣鄉土文學‧皇民文學的清理與批判。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黃俊傑(20050000)。光復初期的臺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黃昭堂、黃英哲(20020000)。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楊錦麟(1993)。李萬居評傳。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廖風德(19940000)。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劉炎生(1999)。中國現代文學論爭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劉紀蕙(20000000)。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1993)。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劉獻彪、林治廣(1981)。魯迅與中日文化交流。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歐坦生(2000)。鵝仔:歐坦生作品集。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鄧孔昭(1991)。二二八事件資料集。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鄭梓(19940000)。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戴國煇(1999)。臺灣史探微:現實與史實的相互往還。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228:神話與史實。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戴國煇、魏廷朝(19920316)。臺灣總體相--人間、歷史、心性。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薛月順(1993)。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臺灣經濟建設。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謝南光、郭平坦(1999)。謝南光著作選。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藍博洲(1991)。沈屍、流亡、二二八。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藍博洲(2001)。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藍博洲(2001)。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六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曠新年(1998)。1928:革命文學。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1936)。臺灣新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1936)。臺灣新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1945)。緣草。銀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前鋒》創刊號(光復紀念號)(1945.10)。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政經報》半月刊。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新新。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1945)。現代週刊。省立臺灣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正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1946)。臺灣月刊。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建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1948)。人民與文藝。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1948)。文藝統--戰線。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1948)。魯迅思想發展的道路。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1948)。《潮流》季刊。銀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創作》月刊。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1983)。《文學界》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秦孝儀(1983)。中華民國經濟發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黃惠禎(20090000)。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O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黃英哲(20070000)。「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劉士永(1996)。光復初期臺灣經濟政策的檢討。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陳國輝、祝萍(1987)。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李敖、國家安全局(1991)。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彙編。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陳淑芬(20000000)。戰後之疫 : 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體制(1945-1954)。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王詩琅(1995)。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橫地剛(2003)。「民主刊物」と臺灣の文學状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秋福(20031002)。尾崎兄弟與中國,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3-10/02/content_1109475.htm。  new window
2.(20010505)。辦報坐冤獄,半世紀後獲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癌弦主編(19800707)。永不熄滅的爝火--光復前臺灣文學中的民族意識與抗日精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英哲(2002)。「臺灣文化協進會」研究:論戰後臺灣之「文化體制」的建立。越浪前行的一代: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英哲(1998)。臺灣省編譯館研究(1946.8-1947.5):陳儀政府臺灣文化重編機構研究之一。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萬國(1998)。半山與二二八初探。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建忠(1998)。被詛咒的文學。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橫地剛、金培懿(2005)。一九四七年の「五四」文藝節--如何に「緘默」は打破されたか?。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台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橫地剛、陸平舟、曾建民(2007)。讀〈《第三代》及其他〉--楊逵一九三七年的再次訪日。學習楊逵精神。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翼中(1992)。帽簷述事--臺事親歷記。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橫地剛、陸平舟(2005)。由《改造》連載《中國傑作小說》所見日中知識分子之姿態--從魯迅佚文/蕭軍《羊》所附〈作者小傳〉說起。迎回尾崎秀樹。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島利郎、邱振瑞(2000)。日治時期的臺灣新文學與魯迅。臺灣新文學與魯迅。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家駒(1999)。一場被遮斷的文學論爭。1947-1949臺灣文學問題論議集。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雙一(2001)。略論光復初期臺中《和平日報》副刊--兼及《新知識》月刊和《文化交流》輯刊。那些年我們在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雙一(2004)。尋找夢周--一位在光復初期臺灣文壇留下深深足跡的作家。爪痕與文學。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池田敏雄(1982)。敗戰日記。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綠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瑞騰(1997)。光復初期臺灣新生報《文藝》副刊研究。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秦孝儀(1981)。戰後中國。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煦本(1978)。工作在浙西及臺灣。掃蕩二十年--掃蕩報的歷史紀錄。臺北:中華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芳明(2000)。魯迅在臺灣。臺灣新文學與魯迅。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映真(1999)。「臺灣文學」是增進兩岸民族團結的渠道--讀楊逵〈臺灣文學問答〉。噤啞的論爭。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昭瑛(1998)。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翠蓮(1998)。大中國與「小臺灣」的經濟矛盾--以資源委員會與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資源爭奪為例。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健民(2002)。建設人民的現實主義的臺灣新文學。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英哲(1996)。試論戰後臺灣文學研究的成立與現階段臺灣文學研究的問題點。臺灣文學發展現象。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英哲(2000)。戰後魯迅思想在臺灣的傳播(1945-49)。臺灣新文學與魯迅。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橫地剛、陳映真、吳魯鄂(2003)。范泉的臺灣認識--四十年代後期臺灣的文學狀況。告別革命文學?。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天啟(1988)。瓦窯寮裡的楊逵。楊逵的文學生涯。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瑞明(2000)。賴和與魯迅。台灣新文學與魯迅。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永玉(1950)。記楊逵。作家印象記。香港:智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梓(1998)。二二八悲劇之序曲--戰後報告文學中的臺灣「光復記」。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翠蓮(20010000)。戰後初期臺灣政治結社與政治生態。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葉芸芸(1989)。試論戰後初期臺灣智識份子及其文活動。先人之血.土地之花:臺灣文學研究論文精選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