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美國駐台北副領事葛超智(GeorgeH.Kerr)與「二二八事件」
作者:王呈祥
作者(外文):Wang, Cheng-Hsi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日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台灣專家」「二二八事件」「開羅宣言」Formosa specialist228 IncidentCairo Declar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0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正式宣戰,當時一名被稱為「台灣專家」的美國海軍軍官葛超智(George H. Kerr),一再建議美國政府戰後佔領或「託管」台灣。戰後他擔任駐台灣領事館副領事,極力倡言「台灣地位未定」,台人應「自決」其前途。後來發生「二二八事件」,葛氏親身經歷整起事件,曾與事件中部分重要人士往來,事件結束後,同年卸職返國。於日後出版Formosa Betrayed一書,書中以外國人的觀點記敘「二二八事件」時的經過。因此本論文旨在透過這位「台灣專家」,探討其與「二二八事件」的關係與造成的影響。
由於葛超智一再否定「開羅宣言」,並宣傳「台灣地位未定」,來台後以此遊說台灣人選擇由美國「託管」台灣,少部分台灣人受其蠱惑,贊同其主張。葛氏藉口宣揚美式民主,暗中與台籍領袖往來,私下推動「託管」活動不遺餘力。然此舉並未獲美國大使館與台灣領事館支持,徒使陳儀感到不安。部分台灣人誤信葛氏之言,認為只要向美表態「託管」,即能獲得美國支持,於對陳儀施政失望情形下,請求美國「託管」台灣。美國政府自「二二八事件」發生前至「二二八事件」結束,始終堅守「開羅宣言」承諾,台灣已交還中華民國,美國不便涉入。「二二八事件」期間,猶一再訓令駐台領事館嚴守中立。
台籍領袖原想藉「二二八事件」,要求體制內改革。陳儀因駐軍調離,島內兵力空虛,「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初,無力制止,隨後應允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共商解決對策,圖謀政治解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認為已獲民意支持,提出之解決方案,條件卻令陳儀無法接受。另方面一小撮台籍領袖意欲透過國際宣傳,以擴大事端,尋求外國干預。期間雖經葛超智努力,違反大使館外交訓令,強力建議美國介入,卻始終未獲得國務院支持。旋因台灣人〈致馬歇爾將軍之陳情書〉之內容,為蔣介石或陳儀所偵知,致使台人因「二二八事件」遭受國軍武力鎮壓,台籍領袖因而被捕失蹤或遇害。整起「二二八事件」,由於葛超智之故,始由「官逼民反」而起,繼之訴求政治改革,終以悲劇收場。葛超智實為導致「二二八事件」中,主政者與改革者彼此立場對立,衝突惡化,致使「二二八事件」無法和平收場之關鍵人物,亦是造成「二二八事件」六十年後,遲遲無法落幕之罪魁禍首。
After the Japan’s attack on the Pearl Harbor, the U.S.A. proclaimed war against Japan in 1941. A so-called Formosa specialist, George H. Kerr, suggested the U.S. government to occupy Taiwan or hold it in trust after the war. Kerr was later appointed vice-consul in Taiwan. He propagated an idea that the destination of Taiwan should decided by the Taiwanese. When the 228 Incident happened, Kerr was in Taiwan as a witness, and made contacts with some important figures involved in the Incident. After he returned to the U.S., Kerr published his book, Formosa Betrayed, in which he revealed the 228 Incident to the public from a view point of a foreigner. This dissertation is an attempt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rr and the 228 Incident, and its consequences.
Kerr denounced the Cairo Declaration. When he returned to Taiwan again, he tried to convince Taiwanese to ask for the U.S.’s trusteeship on Taiwan. Some Taiwanese leaders agreed with Kerr’s opinion. In fact, Kerr’s idea was not accepted by the U.S. government. However, Kerr’s activities made Chen Yi anxious. Due to the faults of Chen Yi’s policy, some Taiwanese’s leaders thought that if they made petition for trusteeship to the U.S. government, the latter would support their proposal. According to the Cairo Declaration, the U.S. government carried out its policies in Taiwan, and declared neutral before and after the 228 Incident.
The Taiwanese’s leaders wanted to make reforms in the government by the 228 Incident. They sought aid from the U.S. government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support.
Chen Yi could not control the situ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Incident. He then allowed the Taiwanese’s leaders to set up a Committee for the 228 Incident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with the government. The Taiwanese in the Committee and Kerr sought support from the outside, especially the U.S.A., to back up their determination of Taiwan. However, the U.S. still kept neutral. When the Taiwanese made a petition addressed the General Marshall, Chiang Kai-shek and Chen Yi thought that the 228 Incident was a betrayal plot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oreign powers. Taiwan declared curfew and suppression was carried out. In fact,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228 Incident was Kerr’s idea and activities on the trusteeship or independence of Taiwan.
壹、中文書目

(一)專書

文思主編
2004 《我所知道的陳儀》,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合著
2002 《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景弘
2002 《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曉波
2002 《二二八真相》,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_______
2004 《台盟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_______
2004 《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_______
2004 《國民黨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_______
1988 《台灣史與台灣人》,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_
2001 《台灣意識的歷史考察》,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_______
2002 《交鋒-統獨論戰三十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_______
1986 《走出台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書店。

丘念台
2002 《嶺海微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編
1978 《民國三十五年台灣省各機關職員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朱貴生
1995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慕雲
1992 《為台灣說話》,台北:稻鄉出版社。

吳克泰
2002 《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出版社。

吳濁流
1984 《台灣連翹》,台北:前衛出版社。

_______
1990 《無花果-台灣七十年的回想》,台北:前衛出 版社。

李友邦
2004 《李友邦文粹》,台北:海峽評論雜誌社。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
1993 《李宗仁回憶錄》,台北:曉園出版社。

李純青
1993 《望鄉》,台北:人間出版社。

李敖
1991 《二二八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

_______
1991 《二二八研究續集》,台北:李敖出版社。

_______
1989 《二二八研究三集》,台北:李敖出版社。

李敖、陳境圳
1997 《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功勤
1992 《中國現代史與兩岸關係》,台北:美鐘出版 社。

李恭蔚
2000 《台灣史導讀》,高雄:春暉出版社有限公司。

李筱峰
1990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李筱峰、林呈蓉
2003 《台灣史》,台北:華立圖書有限公司。

李登輝
2005 《新時代台灣人》,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

李錦容
2003 《台灣女英雄陳翠玉》,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薈
1969 《中美外交關係與美國對華政策》,苗栗:作 者自印。

沈建德
2003 《台灣常識》,台北:前衛出版社。

周世輔著、周陽山修訂
2003 《國父思想要義》,台北:三民書局。

周宏濤口述、汪士淳撰寫
2003 《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宗賢
1994 《黃朝琴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青
2003 《文史論集》,台北:海峽出版社。

周夢江、王思翔
1994 《台灣舊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木順編
1997 《台灣二月革命》,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德龍輯註
1992 《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部。

林衡道口述、林秋敏整理
1996 《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南方朔
1981 《帝國主義與台灣獨立運動》,台北:四季出版社。

夏功權口述、張聰明、曾金蘭紀錄
1995 《夏功權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徐瓊二
2002 《台灣光復後的回顧與現狀》,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海峽評論雜誌社編輯部
1991 《台灣命運機密檔案》,台北:海峽評論雜誌社。

秦孝儀主編
1985 《中國近代史辭典》,台北:中國近代出版社。

_______
1990 《光復台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_______
1990 《抗戰時期收復台灣之重要言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馬起華
1987 《二二八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

馬寧、李鋒
2004 《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二卷,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_______
2004 《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二卷,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將門文物出版社
1986 《圖解英文百科全書》,台北:將門文物出版社。

張炎憲、李筱峰編
1993 《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
1997 《台北南港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
1997 《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_______
1997 《淡水河域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
2006 《宮前町九十番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 公司。

張瑞德
1993 《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維邦、黃文雄主編
2004 《二二八事變後的台灣》,台北:一橋出版社。


戚嘉林
2007 《台灣二二八大揭秘》,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梁敬錞
1982 《中美關係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_______
1978 《開羅會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許介麟
1996 《戰後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出版社。

許昭榮
1995 《台籍老兵的血淚恨》,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雪姬、劉素芬、莊樹華訪問、丘慧君紀錄
2003 《王世慶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志奇
1981 《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台北:中華日報。


陳芳明
1996 《蔣渭川和他的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芳明編
1989 《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映真
1988 《美國統治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

陳翠蓮
1995 《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
1989 《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上)》,南京:南京出版社。

_______
1989 《台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下)》,南京:南京出版社。

陳寶川口述、卓遵宏、歐素瑛紀錄
1999 《陳寶川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章微寒
1992 《細說中統軍統》,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鈕先鍾
1996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顧與省思》,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雲程
2005 《佔領與流亡--台灣主權地位之兩面性》,台北:憬藝企業有限公司。

黃天才、黃肇珩
2005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記實》,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紀男口述、沈光秀執筆
1991 《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出版社。

黃嘉謨
2004 《美國與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黃彰健
2007 《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克煌
2000 《台灣人民民族解放鬥爭小史》,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楊新一
2000 《爭台灣的主權:過去現在未來》,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資中筠、何迪編
1992 《美國對台政策機密機密檔案》,台北:海峽評論雜誌社。

蔣梨雲、蔣節雲、蔣松平
1996 《蔣渭川和他的時代(附冊)》,台北:前衛出版社。

蔡子民
2006 《蔡子民文集》,台北:海峽出版社。

鄭純宜
1999 《被出賣的台灣: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物展綜覽:從世界史的角度反省二二八事件》,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戴國煇、葉芸芸
1992 《愛憎二‧二八》,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薛人仰口述、歐素瑛紀錄
1996 《薛人仰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鍾堅
1996 《台灣航空決戰》,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鍾逸人
1993 《辛酸六十年(上)》,台北:前衛出版社。

藍博洲
1993 《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蘇新
1993 《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_
1993 《憤怒的台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蘇瑤崇
2004 《最後的台灣總督府1944-1946年終戰資料集》,台北:星辰出 版有限公司。


王育德著、侯榮邦等譯
2002 《王育德全集(十二)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台北:前衛出版社。

古屋奎二、中央日報社譯
1977 《蔣總統密錄》,全譯本第十三冊,台北:中央日報社。
_______
1977 《蔣總統密錄》,全譯本第十四冊,台北:中央日報社。

艾奇遜著、居仁摘譯
1979 《美國對華政策-艾奇遜之自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貝尼斯‧M‧法蘭克著、胡開杰譯
2003 《沖繩登陸戰-日本本土的最後保衛戰》,台北:星光出版社。

施羅曼˙費德林史坦著、辛達謨譯
1985 《蔣介石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柯貝克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譯印
1970 《遠東是怎樣失去的》,台北:國防部印製廠。

George H. Kerr原著,吳昱輝編譯
2007 《面對危機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

柯喬治著、陳榮成譯
2002 《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


美國國務院根據檔案編輯、中華民國外交部譯
時間不詳 《美國與中國之關係-特別著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之一時期》,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

郭榮趙編譯
1978 《蔣委員長與羅斯福總統戰時通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麥克阿瑟將軍著、譯者不詳
1988 《麥帥回憶錄》,台南:王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錫得尼‧L‧梅耶著、周維杰、俞洪亮譯
2002 《麥克阿瑟-傑出的跳島作戰指揮官》,台北:星光出版社。

聯合報社譯
1962 《一九四三--中美外交關係文件》,台北:聯合報社。

(二)期刊、論文

二二八紀念館
1999 〈葛超智文物展專刊〉,《和平鴿》,第11期,頁1-6。

才家瑞
2005 〈台灣的「二二八」研究評述〉,《海峽評論》,第171期,頁34-41。

尹章義
1991 〈從唐山、半山聯合製台到福佬沙文主義〉,《台灣史研究會論文集(第三集)》,台北:台灣史研究會出版,頁305-315。

_______
1995 〈二‧二八與殖民地回歸的痛苦教訓〉,《明報月刊》,第30卷,第4期,頁31-33。

_______
2006 〈美國的擴張主義與台灣的命運〉,《歷史月刊》,第219期,頁47-54。

王成勉
1977 《馬歇爾使華調處策略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曉波
2004 〈陳儀、國民黨和台盟--「二二八」事件史料選輯的說明〉,第158期,《海峽評論》,頁56-64。

王繩果
1996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攻台計畫分析〉,《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頁473-539。

吳文星
1992
〈「二二八事件」期間國民政府的因應與決策之探討〉,《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07-125。

呂亦成
2000 《兩岸關係變遷(1949-1999)與反共真諦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浤源
2008 〈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李國維
1978 《一九四三-一九四四美國對華政策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雲漢
1996 〈蔣中正先生與台灣〉,《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頁991-1008。

李筱峰
1992 〈我本將心托明月-二二八事件的背景始末初探〉,《第一民主電視新聞雜誌》,第4期,頁4-8。

沈上明
1996 〈抗戰勝利後軍事接收決策問題的探討〉,《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頁603-636。
林文奎
2002 〈台灣見聞錄-林文奎的二二八事件見聞錄〉,《台灣史料研究》,第18號,頁110-122。

侯坤宏
1994 〈二二八事件有關史料與研究之分析〉,《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6期,頁37-66。。

_______
2003 〈情治單位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頁12-46。
柯遠芬
1992 〈台灣二‧二八事變之真相〉,《中國論壇》,第377期,頁4-23。

范之江
1978 《由九一八事變到珍珠港事變美國對華政策》,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大川
1991 〈神話、歷史與權力-「二二八事件」的若干斷想〉,《中國論壇》,第366期,頁108-111。

翁嘉禧
1997 《陳儀時期台灣經濟政策之研究(1945-1947)》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炎憲
1998 〈讀柯喬治被出賣的台灣〉,《和平鴿》,第9期,(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年10月15日),頁7。

張淑雅
1996 〈杜勒斯與對日媾和中的台灣問題〉,《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頁1073-1094。

張景旭
1990 〈論台灣地位的國際背景〉,《台灣史研究會論文集(第二集)》,台北:台灣史研究會出版,頁325-333。

梁敬錞
1982 〈美國對華白皮書之經緯與反應--艾契遜一石三鳥政策之一〉,《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十輯:國共鬥爭》,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429-440。

_______
1988 〈抗戰勝利後的中美關係(1945-1949)〉,《中美關係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147-174。

梅南
1995 〈陳儀只是代罪羔羊? --陳儀機要秘書舒桃為長官平反〉,《明報月刊》,第30卷,第4期,頁36。

許雪姬
2002 〈二二八事件中的林獻堂〉,《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文集》
,台北:國史館,頁989-1061。

郭璨
1980 《美國對華白皮書要點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君愷
2002 〈穿透歷史的迷霧--王天灯的思想、立場及其評價〉,《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文集》,台北:國史館,頁1063-1106。

陳佳宏
2005 〈「二二八事件」與台獨之發展與演變〉,《台灣風物》,第55卷,第2期,頁13-42。

陳明通
1992 〈派系政治與陳儀治臺論〉,《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223-302。

陳芳明
1991 〈中共對二二八事件史觀的政策性轉變〉,《中國論壇》,第365期,頁37-44。


陳映真
1991 〈二二八事變的指導思想:『體制內改革』-從美國駐台領事館一九四七年三月三日及七日兩封密件談起〉,《海峽評論》,第3期,頁23-27。

陳純瑩
1992 〈光復初期台灣警政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時期為中心探討〉,《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21-78。

陳翠蓮
2004 〈「二二八事件史料評述」〉,《台灣史料研究》,第22號,頁148-187。

_______
2006 〈解讀許輝德《台灣二二八事件反間工作報告書》〉,《台灣史料研究》,第27號,頁132-147。

陳鵬仁
2005 〈中日和約與中日關係〉,《中日關係史論集》,(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頁86-91。


陸以正
2006 〈台獨運動的教父葛超智其人其事〉,《歷史月刊》,第219期,頁55-57。

_______
2006 〈葛超智給國務院遠東司長的密件〉,《歷史月刊》,第219期,頁58-65。

童清峰
1991 〈柯遠芬拒絕向歷史報到!〉,《新新聞週刊》,206、207期合刊本,頁22-25。

_______
1991 〈這件是讓搞政治的人去談好了--洛杉磯越洋電話訪問228事件主角柯遠芬〉,《新新聞週刊》,206、207期合刊本,頁26-28。

黃春森
1989 《魏德邁與中國(一九四四~一九四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三
1992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二二八事件〉,《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27-168。

_______
2002 〈葛超智與台灣主體意識〉,《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討論文集》,台北:國史館,頁1107-1135。

楊家宜
1991 〈「二二八」的官方說法〉,《中國論壇》,第365期,頁45-56。

葉芸芸
1991 〈風流雲散悲今日-記戰後初期的左翼人士〉,《中國論壇》,第365期,頁33-36。

詹聰裕
1984 《開羅會議到雅爾達協定期間美國對華態度的轉變》,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傳暘
2000 《杜魯門政府與中國(一九四七年~一九四九年)》,台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永敬
1994 〈楊亮功傳〉,《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6期,頁225-234。

蔡其達
1991 〈二二八考古學的幾個問題〉,《中國論壇》,第366期,頁106-107。

鄭梓
1992 〈請面對歷史、面對正義!--解讀:柯遠芬的〈台灣二‧二八事變之真相〉〉,《中國論壇》,第377期,頁24-43。

鄧孔昭
1989 〈從二二八事件看民主與地方自治的要求〉,,《當代》,第34期,頁66-79。

_______
1991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的台灣史研究〉,《中國論壇》,第371期,頁57-60。

_______
1995 〈陳儀一生及其是非功過〉,《明報月刊》,年4月號,第30卷,第4期,頁34-35。

賴澤涵
1989 〈二二八事件與當代台灣的發展〉,《當代》,第34期,頁80-93。


_______
1991 〈陳儀在閩、台的施政措施〉,《中國論壇》,第365期,頁27-36。

戴國煇、葉芸芸
1992 〈回首「二二八」〉,《中國論壇》,第377期,頁44-84。

顏清梅
1992 〈光復初期台灣米荒問題初探〉,《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79-105。

蘇永欽
1990 〈徘徊在寶島上空的幽靈-台獨評析:可能的利益與風險評估〉,《黃河》,第22卷第1期,頁7-9。

蘇瑤崇
2007 《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十週年紀念特展專輯》,台北: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_______
2003 〈葛超智先生(George H. Kerr)託管台灣論之思想與影響〉,《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大學。
_______
2001 〈託管論與二二八事件--兼論葛超智(George H. Kerr)先生與二二八事件〉,《現代學術研究》,專刊ⅩⅠ,頁123-164。
_______
2000 〈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物資料介紹--提供世界史史觀研究台灣史的一批資料〉,《台灣人文生態研究》,第2卷第2期,頁42-58。

_______
2000 〈葛超智(George H. Kerr)、託管論與二二八事件之關係〉,《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四期。

(三)官方文獻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
1991 《口述歷史第二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

_______
1993 《口述歷史第三期-二二八事件專號》,台北: 中央研究院史研究所。

_______
1993 《口述歷史第四期-二二八事件專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_______
1994 《口述歷史第五期-日據時期台灣人赴大陸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1992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_______
1992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_______
1993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_______
1993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四)》,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_______
1997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_______
1997 《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5 《抗戰與台灣光復史料輯要》,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_______
1989 《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政府秘書處
1990 《台灣省政大事紀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 處。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
1996 《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專刊》,台中:台灣省議會。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
1992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上)》,台北: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自印,未出版。

_______
1992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下)》,台北:行政院「研究二 二八事件小組」自印,未出版。

_______
時間不詳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公布後各界陳情意見彙整資料》,台北: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自印,未出版。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
2000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輯印
1989 《二二八事件專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侯坤宏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一)》,台北:國史館。

_______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二)》,台北:國史館。

周琇環、歐素瑛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三)》,台北:國史館。

歐素瑛、李文玉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四)》,台北:國史館。

林秋敏、王峙萍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五)》,台北:國史館。

林秋敏、王峙萍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六)》,台北:國史館。

歐素瑛、李文玉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七)》,台北:國史館。

歐素英、李文玉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八)》,台北:國史館。

侯坤宏、許進發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九)》,台北:國史館。

林秋敏、王峙萍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台北:國史館。

歐素瑛、李文玉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一)》,台北:國史館。

王峙萍、周琇環編
2002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二)》,台北:國史館。

侯坤宏、許進發編
2004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六)》,台北:國史館。

張炎憲主編
2008 《二二八事件辭典》,台北:國史館。

習賢德
2000 《二二八口述歷史補遺:中央警校臺幹班的集體記憶》,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陳興唐主編
1992 《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台北:人間出版社。

_______
1992 《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下)》,台北:人間出版社。


薛月順
1998 《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一)》,台北:國史館。

_______
1998 《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 (二)》,台北:國史館。

_______
1999 《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三)》,台北:國史館。


簡榮聰
1991 《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_______
1992 《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_______
1994 《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魏永竹
1995 《抗戰與光復史料輯要》,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貳、西文書目

(一)BOOKS

Barclay, George W.
1985 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ate, H. Maclean.
1952 Report From Formosa. London:Eyre & Spottiswoode.

Bush, C. Richard.
2005 Untying Knot: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Davidson, James W.
1960 The Island of Formosa:History View from 1430-1900 .Taipei:World Book Company.

Eastman, Lloyd E.
1984 Seeds of Destruction:Nationalist China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airbank, John King
1986 The Great China Revolution:1800-1985. New York:Harper & Row.

Kerr, George H.
1992 Formosa Betrayed, CA:Taiwan Publishing Co.

Kerr, George H.
1974 Formosa:Licensed Revolution and Home Movement,1895~1945, Honolulu: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Kerr, George H.
2000 Collected Papers by George H. Kerr(葛超智先生文集), Taipei:228 Peace Memorial Museum.

Kerr, George H.
2000 Correspondence by and about George H. Kerr(Ⅰ)(Ⅱ)(葛超智先生相關書信集上下), Taipei:228 Peace Memorial Museum.

Kubek, Anthony
1979 How the Far East Was Lost, Taipei:China Academy.

Lau, Josephs M.
1983 The Unbroken China:Anthology of Taiwan Fiction Since 1926.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Manchester, William
1978 American Caesar: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 New York:Dell Publishing.

Mondel, Douglas
1970 The Politics of Formosan Nationalism. 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epper, Suzanne.
1978 Civil War in China:The Political Struggle,
1945-1949 . 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awske, Fred W.
1989 Formosa Under Nationalist Rule. 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7 Taiwan’s 228 Incident:the Political Iimplications of February 28,1947.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1984 U.S.-R.O.C. Relations:From the white paper to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New York:St. John’s University.

(二)Government Documents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2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3, The Far East: China.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2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7, Volume VII, The Far East: China.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Microfilm. In Taiwan, these Documents were printed out b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1984 Confidential U. 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Files:Formosa Internal Affairs 1945 -1949,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參、報紙

大公報(重慶),1943年1月1日,版3。

大公報(重慶),1943年1月3日,版2。

大公報(重慶),1943年1月7日,版2。

大公報(重慶),1943年5月15日,版2。

中央日報(重慶),1943年4月28-9日,版3。

中央日報(重慶),1942年11月4、5、6、11、13、14、15、16、17、19、21、22、23日,共計13日,版3。

中央日報(南京),1946年12月26日,版2。

中央日報(台北),2004年11月11日,版2。

申報(上海),1947年3月至1949年12月。

中國時報,2000年4月12日,版14。

台灣日報,2003年3月18日,版9。

自由時報,2003年8月22日,版41。

聯合報,1980年4月21日,版3。

肆、網路

網址:維基百科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Quarryville%2C_Pennsylvania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8日。

網址:維基百科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常務副國務卿。上網檢視日期:2008年4月26日。

二二八紀念館,〈葛超智先生年表〉, http://228.culture.gov.tw/web228/about03_02_list.asp上網檢視日期:2005 年5月21日。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Biographical Note,http://www.oac.cdlib.org/findaid/ark:/13030/kt558013kc/
bioghist/277995211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2月10日。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http://228.culture.gov.tw/web228/ about03_02.asp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8月13日。

陳香梅,〈專訪《被出賣的台灣》作者陳榮成〉,台灣公論報2185期http://www.taiwantribune.com/overseas/
2007/12/ 07/2185p05chenzonchen/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12月22日。

簡余晏部落格,http://www.yuyen.tw/2007/09/blog-post_27.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9 月28日。


楊宗昌,〈佩恩先生──一位目擊二二八事件的美國友人〉
,http://www. wufi.org.tw/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4月26日。

《自由的滋味》英文版序文,http://www.romanization.com/books/peng/ foreword.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28日。

http://www.formosa.org/betrayed/kerr_bio.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28日。

http://home.kimo.com.tw/about228/issues/bullet.htm#TextTop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5月25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