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古前期的交聘與南北互動
作者:蔡宗憲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縣板橋市:稻鄉
集叢:史學叢書系列;73
ISBN:9789866913389
主題關鍵詞:外交史文化史南北朝史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3) 專書(6)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9
期刊論文
1.胡阿祥(1998)。東晉南朝的守國形勢--兼說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立。江海學刊,1998(4),11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繩楠(1985)。從陳、齊、周三方關係的演變看隋的統一。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4),5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友敏(1996)。南北朝交聘禮儀考。中國史研究,1996(3),14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強(200311)。北齊、北周交聘探祈。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琛(1997)。南北朝的交聘與文學。古典文學知識,1997(2),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靜(1999)。北魏四夷館論考。民族研究,1999(4),75-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宇青(1989)。六朝時期的南北互市與海外貿易。江海學刊,1989(6),118-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慧蓮(20000600)。魏齊之間的和戰關係。淡江史學,11,5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志田不動麿(1931)。北魏末に於ける支那國內市場の成立過程。歴史教育,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瓊英(1996)。論劉宋時期的南北關係。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5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宵黎(1986)。北魏孝文帝時期之南北關係。北方論叢,19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健、李福蓮(1996)。南北邊貿及聘使對佛教交流的作用。許昌師專學報,15(2),6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侯廷生(1998)。南北朝時期的北南通和使者身份、地位和作用疏譲。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前島佳孝(1999)。西魏の漢川進出と梁の内訌。(中央大學)大學院研究年報(文學研究科篇),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前島佳孝(2000)。西魏の四川進攻と梁の帝位鬥爭。(中央大學)大學院研究年報(文學研究科篇),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前島佳孝(200203)。西魏.蕭梁通交の成立--大統初年漢中をめぐる抗爭の顛末。中央大學アジア史研究,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前島佳孝(200201)。賀拔勝の經歷と活動--西魏前半期の對梁外交と關連して。東方學,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室町榮夫(19340200)。南北朝「支那」に於ける外交使節の素質。歷史學研究,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後藤勝(1990)。聘使交換より見た南北朝關係--關係史料の編年整理。岐阜教育大學紀要,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後藤勝(1991)。聘使交換より見た南北朝關係--關係史料の編年整理。岐阜教育大學紀要,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志冰(1990)。魏晉南北朝時期各地區間的貿易聯係及其交通路線。北朝研究,1990(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金龍(1993)。從高允《徵士頌》看太武帝神麋四年徵士及其意義。北朝研究,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梁滿倉(1990)。南北朝通使芻譲。北朝研究,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輝(1991)。南北朝戰爭特點探祈。江海學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輝(2002)。南北朝關係述論。蘇州社會科學,2002(3),116-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堀內淳一(2005)。南北朝閒の使節よりみた「文化」の多樣性。六朝學術學會報,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堀內淳一(2006)。馬と柑橘--南北朝間の外交使節と經濟交流。東洋學報,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逯耀東(19660900)。北魏與南朝對峙期間的外交關係。新亞書院學術年刊,8,3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希為(1991)。隋朝交通路線考述。江海學刊,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淑芬(2001)。北魏時期的河東蜀薛。中國史學,2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精誠(1993)。魏孝文帝時期的南北關係。北朝研究,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黎虎(1993)。鄭羲使宋述略。文史哲,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謝興志(1993)。南北朝通使中的兩個問題。北朝研究,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天亮(1998)。論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的主要戰爭及其影響。史林,1998(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承宗(1994)。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北交柱。中國史研究,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聯陞(19570831)。中國文化中的媒介人物--聯合國中國同志會第一七○次座談會紀要。大陸雜誌,15(4),2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薩孟武(19520500)。晉隋之間的南北形勢。社會科學論叢,3,201-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欽仁(19610331)。宋魏交聘表。大陸雜誌,22(6),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史念海(1992)。論我國歷史上東西對立的局面和南北對立的局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2(1),5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牟發松(1996)。南北朝交聘中所見南北文化關係略論。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4,3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谷霽光(1936)。三國鼎峙與南北朝分立。禹貢月刊,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明蓀(1994)。中國分裂經驗之歷史研究中古時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廣健(1990)。南北朝對峙時期的文化接觸--以媒介人物爲討論中心(碩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宏杰(2004)。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治關係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育成(1980)。東晉南北朝對峙政權之間的走私貿易(碩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幸娟(1986)。南北朝降人研究西元三九八-五三四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壁顯(2001)。中國大運河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應合(1990)。景定建康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沫若(19960600)。中國史稿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希聖、武仙卿(1979)。南北朝經濟史。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檣(1983)。普濟方。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力平(2006)。中古杜氏家族的變遷。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時人、何滿子(1998)。全唐五代小説。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3)。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5)。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73)。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3)。周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德(1937)。大戴禮記。長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銜之、范祥雍(1999)。洛陽伽藍記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統(1994)。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道宣(1994)。續高僧傅。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司馬光(1985)。資治通鑑。台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祁(1936)。宋景文公筆記。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敞(1985)。南北朝雑記。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靜(2002)。中國古代中央客館制度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佐藤佑治(1998)。魏晉南北朝社會の研究。東京都:八千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文才(2002)。南北朝時期益梁政區研究。北京: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文才(2006)。魏晉南北朝隋唐政治與文化論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春元(1989)。南北朝交聘考。貴陽:貴州師大學報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前田正名、李憑(1994)。平城歴史地理學研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康樂(1995)。從西郊到東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寶實(1970)。中國歷代行人考續編。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國鍵(1988)。北魏與蠕蠕關係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盧海鳴(2004)。六朝都城。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韓樹峰(2003)。南北朝時期淮漢迤北的邊境豪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聯陞(1983)。中國文化中報、保、包之意義。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唐長孺(2001)。唐長孺社會文化史論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文楚、譚其驤(199607)。古代交通地理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丘悅、杜德橋、趙超(1998)。三國典略輯校。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嚴耕望(1986)。河東河北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樂史(1980)。太平寰宇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趙翼、王樹民(1984)。廿二史劄記校證。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昉、李穆、徐鉉、夏劍欽(2000)。太平御覽。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詡、魏連科(1982)。戒庵老人漫筆。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嚴可均(199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黎虎(19990700)。魏晉南北朝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釋道宣(1994)。廣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吳先寧(199309)。北朝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堅、司義祖、許逸民(2004)。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姚察、姚思廉、魏徵(1972)。陳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羅新、葉煒(200503)。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許敬宗、羅國威(2001)。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鄭玄、賈公彥、彭林(1999)。儀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逯耀東(2001)。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顏之推、王利器(1980)。顏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姚薇元(1962)。北朝胡姓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曹道衡、沈玉成(2003)。中古文學史料叢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餗、程毅中(1979)。隋唐嘉話。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寅恪、萬繩楠(1995)。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臺北:雲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魏徵、令狐德棻(1982)。隋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吳則虞(1972)。晏子春秋集釋。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許輝、蔣福亞(1993)。六朝經濟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屈大均(1985)。廣東新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欽若(1982)。冊府元龜。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毛亨、鄭玄、孔穎達、杜預(1999)。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傅啓學(1980)。中國古代外交史料彙編。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寶實(1969)。中國歷代行人考。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連慶(199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趙超(199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利華(2000)。中古華北飲食文化的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范瞱、李賢、劉昭(1987)。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常璩、任乃強(1987)。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黎虎(1998)。漢唐外交制度史。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韓理洲(2004)。全隋文補遺。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呂春盛(2001)。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淑芬(19920000)。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紀昀(2000)。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歐陽修、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沈約(19741000)。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魏收(1974)。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牟潤孫(1990)。注史齋叢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高敏(1996)。魏晉南北朝經濟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段成式、方南生(1983)。酉陽雜俎。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逯欽立(198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蕭子顯、王仲犖、宋雲彬(1972)。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昉(1995)。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夏炎(2004)。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歐陽詢、汪紹楹(1999)。藝文類聚。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劉昫(1975)。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劉勰、王利器(1980)。文心雕龍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胡大雷(1996)。中古文學集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杜佑、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1988)。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張鷟、趙守儼(1979)。朝野僉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釋道世、周叔迦、蘇晉仁(2003)。法苑珠林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姚察、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桑欽、酈道元、楊守敬、熊會貞、段熙仲、陳橋驛(1989)。水經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趙爾巽、啟功(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李昉、彭叔夏、勞格(1966)。文苑英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浦衛忠、楊向奎(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鄭玄、賈公彥(1999)。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李延壽(1974)。北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梁滿倉(2000)。漢唐間政治與文化探索。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張金龍(2003)。北魏政治與制度論稿。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山崎宏(1981)。北周の麟趾殿と北齊の文林館。中國佛教• 文化史の研究。京都:法藏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慧蓮(1999)。魏宋之間的和戰關係。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念海(1991)。關中的歷史軍事地理。河山集。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才(2004)。試論北周外交的幾個問題。北朝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文才(2006)。試論北周外交的幾個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政治與文化論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谷川道雄(2006)。南朝士族與禮貌。黎虎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代史論叢。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前島佳孝(2002)。西魏•蕭梁通交の成立--大統初年漢中をめぐる抗爭の顛末。中央大學東洋史専攻創設五十周年紀念アジア史論叢。東京:刀水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金龍(2003)。從高允《徵士頌》看太武帝神麋四年徵士及其意義。北魏政治與制度論稿。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滿倉(2000)。南北朝通使芻譲。漢唐間政治與文化探索。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逯耀東(2001)。北魏與南朝對峙期間的外交關係。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黎虎(1999)。鄭羲使宋述略。魏晉南北朝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延壽(1975)。南史。武帝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