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鹿谷方言的語音變異與變化
作者:陳淑娟涂文欽鄭宜仲
書刊名:語言時空變異微觀;鄭錦全 (主編)
頁次:125-152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鹿谷方言語音變異變化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Chang, Yu(1972)。Tone system in Shangfeng dialect: a Southern Min dialect。Unicorn,9,41-54。  new window
2.陳淑娟(2009)。台灣閩南語元音系統及陰、陽入聲調的變異與變化。台灣語文研究,3,151-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淑娟(2009)。台南市方言的語音變異與變化。聲韻論叢,16,137-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縈(1999)。宜蘭方言的語音變化。聲韻論叢,8,441-4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士元、沈鍾偉(1991)。詞彙擴散的動態描寫。語言研究,1991(1),1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淑娟、江文瑜(20070600)。臺灣大牛欄、關廟方言特殊方音的語體轉移與口音流動。漢學研究,25(1)=50,437-4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淑娟(20100400)。臺灣閩南語新興的語音變異--臺北市、彰化市及臺南市元音系統與陽入原調的調查分析。語言暨語言學,11(2),425-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忠司(19911200)。臺北市、臺南市、鹿港、宜蘭等四個方言音系的整理與比較。新竹師院學報,5,3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惟仁(19890600)。臺灣諸語言之分布與融合消長之競爭力分析。臺灣風物,39(2),43-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淑娟(20100600)。語言因素與社會因素對音變的影響--以鹿谷及安平方言為例。清華學報,40(2),159-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屏生(2010)。台南市安平地區閩南話的語音系統。11th International Conierence on the Min Dialects,(會議日期: 2010/01/09-01/11)。Zhangzhou: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惟仁、曹逢甫、王旭(2003)。台灣話j聲母的衰退:一個社會方言學的調查研究。第八屆國際暨第廿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3年10月25-26日)。高雄:高雄師範大學。389-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瑤玲(2001)。台中南投地區閩南語次方言語音及詞彙調查研究 (計畫編號:NSC 90-241 l-H-126-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瑞昌(2004)。台語入聲調之現況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佳敏(2005)。宜蘭縣溪北地區褌、恭、姜字組的語音變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柏桐(2009)。宜蘭頭城台語語音語彙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惟仁(2003)。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hambers, Jack K.(1995)。Sociolinguistic Theory: Linguistic Variation and its Social Significance。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2.洪惟仁(1992)。台灣方言之旅。Taipei:Avanguar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良偉、謝淑娟(1978)。台灣福建話的語音結構及標音法。Taipei:Student Book。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abov, William.(2001)。Principles o f Linguistic Change: Social Factors。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5.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閩南語概要。台北:行政院文建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秀芳(1991)。臺灣台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邦新(1980)。臺灣語言源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屏生(2000)。台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Pingtung: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屏生(2007)。臺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臺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良偉(1997)。臺語的語音與詞法。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大明(2006)。語言變異與變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淑娟(20040000)。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裕宏(20010000)。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臺北:文鶴。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olmes, Janet(1992)。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Longman。  new window
15.Labov, William(1972)。Sociolinguistic pattern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淑娟(2010)。南投閩南語。住民志:語言篇。Nantou:Nantou County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