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初的政治文化生態與新文學的空間場域
作者:王永祥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臺北:文史哲
集叢:民國文學與文化系列論叢;4
ISBN:9789863143307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史現代文學政治文化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陳平原(2004)。現代文學的生產機制及傳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報章為中心。書城,2004(2),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笛(1987)。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堂的興起。近代史研究,1987(3),245-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灝(19990400)。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二十一世紀,52,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學珍(1994)。清末報律的制定。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4(1),227-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方競、穆艷霞(2005)。斷裂與承續:「五四」語體變革多元取向辨析。文學評論,2005(4),139-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旭麓(1991)。「揖美追歐,舊邦新造」--辛亥革命與王朝時代的終結。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1),142-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光煒(2003)。從書齋到社會--略談清末新知識界社會角色的變動。江蘇社會科學,2003(2),3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巍(2009)。胡適版的「歐洲各國國語史」:作為旁證的偽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6),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郝鐵川(1997)。中國近代法學留學生與法制近代化。法學研究,1997(6),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明(2003)。《新青年》的創辦與陳獨秀的早期文章。求是學刊,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新宇(2009)。高一涵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國家理念。湘潭大學學報,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納(1997)。1912-1919:政治情勢與文學選擇。三峽學刊,1997(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閭小波(2002)。放大的公共領域與流產的政黨營銷--以「宋教仁案」為考察點。天津社會科學,2002(2),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松本英紀、王曉華(1990)。中華革命黨和歐事研究會--第二次革命後孫文和黃興的革命觀。民國檔案,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方青(2009)。科舉革廢與清末法政教育。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38-4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宋方青(2001)。中國近代法律教育探析。中國法學,20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上意(1981)。南京臨時政府的立法建制。近代史研究,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德志(2004)。論憲法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轉型。法學家,20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姚文放(201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對於康德的接受與改造。社會科學輯刊,2013(1),167-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姚琦(2006)。論清末民初的法政學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3),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風(2001)。文學革命與國語運動之關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3),7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鄒小站(2000)。章士釗《甲寅》時期自由主義政治思想評析。近代史研究,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亦工(1984)。第一屆國會的建立及階級構成。歷史研究,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勁(2011)。「歐事研究會」述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96-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鳴(1988)。中國近代軍閥政治性格的分野--軍閥團體維繫意識形態各論。走向未來,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1927)。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賀躍夫(1994)。晚清士紳與近代社會變遷--兼與日本士族比較。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宜傑(2011)。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健(2001)。中國近代的法律教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費正清、楊品泉(1994)。劍橋中華民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志田(2006)。再造文明的嘗試:胡適傳(1891-1929)。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魯迅(2003)。中國新文學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躍(2000)。變遷中的心態--五四時期社會心理變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詒年(2007)。汪穰卿先生傳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桐齡(1928)。中國歷代黨爭史。北京:文化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湖南省社會科學院(1981)。黃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曹伯言、季維龍(1986)。胡適年譜。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錫瑞、楊慎之(1982)。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志田(2006)。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平叔(1980)。蔡元培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潤澤(2010)。北洋政府時期的新聞業及其現代化(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金觀濤、劉青峰(2011)。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彬(2007)。民國政黨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朋園(2007)。梁啟超與民國政治。長春:吉林出版集團。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青之(2010)。中國教育史。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玉法(2011)。清季的立憲團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萬雄(1997)。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生活.新知.讀書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章太炎(2003)。國故論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桑兵(2013)。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石泉(1997)。甲午戰爭前後之晚清政局。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實藤惠秀、譚汝謙、林啟彥(1983)。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鄒小站(2008)。西學東漸:迎拒與選擇。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桑兵(1995)。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大釗年譜編寫組(1984)。李大釗年譜。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早(2008)。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盧毅(2009)。章門弟子與近代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紀霖(2000)。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喜所、元青(1993)。梁啟超傳。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良玉(1990)。動盪時代的知識份子。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紀霖、田建業(2003)。杜亞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水如(1987)。陳獨秀書信集。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五四運動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龍牧(1990)。五四時期思想史論。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唐寶林、林茂生(1988)。陳獨秀年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彭明(1984)。五四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經世文編社(1962)。民國經世文編。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來新夏(2011)。北洋軍閥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灝(2006)。危機中的中國知識份子。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錢理群(2013)。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1915-192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吳福輝(2013)。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1928-193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灝、崔志海、葛夫平(1995)。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章永樂(2011)。舊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湯志鈞(1981)。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桑兵、關曉紅(2007)。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炳照(1997)。中國古代私學與近代私立學校研究。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周陽山(1979)。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楊念群(2009)。「五四」九十周年祭:一個「問題史」的回溯與反思。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毛注青、蔡鍔(1983)。蔡鍔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陶菊隱(1983)。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蕭致冶(2001)。黃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馬克鋒(2004)。文化思潮與近代中國。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桑兵(2004)。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桑兵(1995)。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胡春惠(1983)。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錢實甫(1984)。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永明(1990)。國民黨人與五四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志鈞(1936)。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郭華清(2004)。寬容與妥協--章士釗的調和論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鄒小站(2001)。章士釗社會政治思想研究(1903-1927)。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旭麓(201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獨秀(1984)。陳獨秀文章選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寶泉(1927)。中國近代學制變遷史。文化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程光煒(2005)。文人集團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舒新城(1961)。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張玉法(2004)。民國初年的政黨。嶽麓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歐陽哲生(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谷麗娟、袁香甫(2012)。中華民國國會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耿雲志(2003)。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金觀濤、劉青峰(2009)。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冶術語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金觀濤(2010)。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朋園(2002)。知識份子與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齊錫生、楊雲若、簫延中(2010)。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汪原放(2006)。亞東圖書館與陳獨秀。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映芳(2007)。「青年」與中國的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梁啟超(2010)。清代學術概論。長沙:嶽麓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靜如(1984)。李大釗生平史料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高平叔(1984)。蔡元培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陳旭麓(1981)。宋教仁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1985)。胡適的日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1979)。胡適來往書信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孫中山(1986)。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蕭超然(1986)。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胡繩武(1983)。戊戌維新運動史論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丁文江、趙豐田(1983)。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張衛波(2006)。民國初期尊孔思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歐陽哲生(2004)。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方漢奇(2012)。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學恂(1986)。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夏曉虹、王風(2006)。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陳方競(2003)。多重對話:中國新文學的發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李大釗(1984)。李大釗文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戈公振(2011)。中國報學史。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子善(2013)。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1937-194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耿雲志(1998)。胡適論爭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謝國禎(1982)。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鮑明鈐(2010)。中國民治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陳國祥(1979)。新青年與現代中國。香港:四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平原、夏曉虹(2009)。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耿雲志(2008)。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研究導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賀嘉(2011)。清末制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胡春惠、薛化元(2005)。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社會變遷。臺北:香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胡繩(1978)。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黃遠庸(1984)。遠生遺著。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蔣夢麟(2006)。西潮與新潮:蔣夢麟回憶錄。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李劍農(2011)。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劉貴福(2011)。錢玄同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劉納(2010)。嬗變:辛亥革命時期至五四時期的中國文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歐陽哲生(1994)。新文化的源流與趨向。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錢端升(2011)。民國政制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錢基博(2010)。現代中國文學史。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舒衡哲(2007)。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湯志鈞(1962)。戊戌變法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陶希聖(2010)。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長沙:嶽麓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汪榮祖(2008)。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王亞南(1982)。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魏定熙(1998)。北京大學與中國政治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張海鵬、李細珠(2006)。中國近代通史--新政、立憲與辛亥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張鳴(2010)。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張朋園(1972)。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張玉法(2011)。清季的革命團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章清(2012)。學術與社會--近代中國「社會重心」的轉移與讀書人新的角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鄭大華、彭平一(2008)。社會結構變遷與近代文化轉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阿米·古特曼、吳玉章、畢小青(2006)。結社:理論與實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1980)。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章士釗(2000)。章土釗全集。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79)。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孫曜(1929)。中華民國史料。上海:文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鳳岡及門弟子。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中國史學會(1957)。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李金銓(2008)。文人論證:知識份子與報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王爾敏(2002)。近代文化生態及其變遷。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陳志讓(2008)。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梁啟超、李華興、吳嘉勛(1984)。梁啟超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黎錦熙(1935)。國語運動史綱。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王忍之、張枬(1960)。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呂芳上(19890000)。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1979)。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嚴復、王栻(1986)。嚴復集:書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周策縱、陳永明(1999)。五四運動史。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許紀霖(2008)。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顧炎武、黃汝成、欒保群、呂宗力(2006)。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朱壽朋、張靜廬(1958)。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