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錢大昕《恆言錄》研究
作者:謝元雄
作者(外文):HSIEH ,YUAN -HSIU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初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錢大昕《恆言錄》俗語詞語考證Qian DaxinHeng Yan L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錢大昕身處小學盛行的時代,其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投入學術,也同時將眼光留意到了當時通行的的常用詞彙、成語、俗諺之上,並開始收錄這些豐富的俗語資料,試圖探尋它們於語言脈絡中的實際狀況,並將其呈顯於所著之《恆言錄》中。而本文即是以「《錢大昕《恆言錄》研究》」為題,並分四個面向展開論述。首先,先針對錢大昕的生平、學術以為切入點,進而談論俗語詞書的發展,以及其與清代乾嘉學風之關連,並說明該書產生的背景。其次,則是分析《恆言錄》的組織架構,從卷次、類別、詞目、釋文、注語等層次的討論之中,藉以取得錢氏編纂時的觀點與理解其用心。而後,則是以回歸文本的方式,重新耙梳《恆言錄》的內容,論述其多元的考證方式,發現其中有引作使用例、引作說解、引不具詞目或未連貫成詞之文獻以示得名之由的「援引古籍資料」一類;有列舉前人論著,擇其精要或更正舊說的「提出學者論點」一類;有錢氏直作說解,或應用當時語料、風俗以驗之於古的「自釋詞語」一類;抑或於正文之外,藉由小字標注詞目形音義、注解書證、補充延伸資料的「注語補證」一類,這些都使得書中所列的俗語得到了不同角度的考釋。最後,本文則是針對錢氏考證之結果,加以整合、連貫,展現其於探求詞源、字詞辨正上的豐碩成績。期盼能透過這些研究,彰顯《恆言錄》於俗語詞書發展過程中的定位及價值。
A study of Qian Daxin’s “ Heng Yan Lu ”
主要參考書目
一、文獻資料 (依時代先後排序)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1981年。
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漢‧司馬遷;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三家注》,臺北:七略出版社,1991年。
漢‧劉熙:《釋名》,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5年。
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國書店,1996年2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韵樓藏版),臺北:洪葉文化景印,1999年11月增修一版一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1981年。
漢‧高誘注:《戰國策》,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三國‧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1981年。
晉‧陳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十三經注疏‧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1981年。
晉‧葛洪:《抱朴子》,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7年。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釋文;唐.成玄英疏;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2011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0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0年。
南朝梁‧顧野王:《玉篇》,臺北:中華書局,民國57年。
北齊‧魏收:《魏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
北齊‧顔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顔氏家訓集解》,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1年2月。
唐‧姚思廉:《梁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
唐‧李延壽:《北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0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
唐‧魏徵等撰:《隋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5年。
唐‧杜佑:《通典》,臺北:新興書局,民國51年。
唐‧王定保撰:《摭言》,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0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0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6年。
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4年。
宋‧歐陽修撰:《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5年。
宋‧陳彭年等:《新校宋本廣韻》(澤存堂翻刻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9月。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39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1年5月。
宋‧王楙:《野客叢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宋‧洪邁;王雲五主編:《容齋隨筆》,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宋‧王應麟著;清‧翁元圻等注:《困學紀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陶宗儀:《輟耕錄》,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4月。
明‧施耐庵:《水滸傳》,臺北:華正書局,民國69年。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臺北:三民書局,民國60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月。
明‧陸粲撰;譚棣華、陳稼禾點校:《庚巳編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4月。
明‧謝在杭:《文海披沙》,臺北:新文豐出版,民國67年。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臺南:第一書店,1977年。
清‧翟灝撰;顏春峰點校:《通俗編:附直語補證》,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6月。
清‧曹雪芹:《紅樓夢》,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清‧顧張思:《土風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
清‧錢大昕、陳鱣:《恆言錄、恒言廣證》,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臺北:華江出版社,1973年8月。
清‧錢大昕:《恆言錄》,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據文選樓叢書本排印,1985年。
清‧錢大昕:《恆言錄》,北京:學苑出版社,《清代學術筆記叢刊》據長沙龍氏家塾刊本景印,2005年。
清‧錢大昕撰;呂友仁校點:《潛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
清‧阮元:《定香亭筆談》,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7年。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刊宋本,民國54年。
清‧江藩纂;漆永祥箋釋:《漢學師承記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6月。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補逸》,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9年,
章太炎:《新方言》,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漢語方言研究文獻輯刊4》,2013年。
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0年。

二、專書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毛遠明:《訓詁學新編》,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8月。
司仲敖:《錢大昕之生平及其經學》,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3月。
石汝杰、﹝日﹞宮田一郎:《明清吳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1月。
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
江藍生:《近代漢語研究新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
李世愉、孟彥弘:《中國古代官制概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3月。
李行健:《詞匯研究與詞書編纂》,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5月。
李添富:《添富論學集》,臺北:洪葉文化,2016年11月。
李學勤、呂文郁主編:《四庫大辭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日本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59年。
周志鋒:《明清小說俗字俗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月。
周荐:《語匯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
武占坤:《中華諺謠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竺家寧:《音韻探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4年10月。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民國88年10月。
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
姜聿華:《中國傳統語言學要籍述論》,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12月。
胡奇光:《中國小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徐宗才:《俗語》,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月。
徐振邦:《聯綿詞概論》,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7月。
徐烈炯:《語意學》,臺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5年6月。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72年。
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張紹麒:《漢語流俗詞源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年1月。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張濤、鄧聲國:《錢大昕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梁啟超撰,朱維錚導讀:《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
陳炳迢:《辭書編纂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
陳新雄:《訓詁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9月。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臨汾:山西教育大學,1994年9月。
曾良:《明清通俗小說語彙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曾昭聰:《明清俗語詞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9月。
曾榮汾:《辭典編輯學研究》,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78年3月。
游汝杰:《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黃金貴:《古漢語同義詞辨釋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
黃建華:《辭典論》,臺北:正展出版公司:2003年7月。
溫端政、周荐:《二十世紀的漢語俗語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溫端政等編著《中國慣用語大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5月。
雍和明等著:《中國辭典史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
趙振鋒:《中國語言學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年7月。
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
鄧文彬:《中國古代語言學史》,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9月。
盧國屏:《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臺北:五南圖書,2008年3月。
濮之珍:《中國語言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7月。
鍾敬文:《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12月。
鍾榮富:《當代語言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2006年7月。
顏逸明:《吳語概說》,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嚴晨松、高航:《語用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竇秀豔:《中國雅學史》,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9月。
蘇寶榮:《詞義研究與辭書釋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3月。
顧之川:《明代漢語詞彙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顧吉辰主編:《錢大昕研究》,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三、論文資料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學位論文
王亞瓊:《《通俗編》二字格語彙結構研究》,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碩士,2007年6月。
王新生:《《俚言解》整理與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4月。
江凌:《清代兩湖地區的出版業》,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5月。
李旭:《《通俗編》熟語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2011年6月。
李旭:《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語言學成就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5月。
李秀娟:《文選李善注訓詁釋語「通」與「同」辨析》臺北: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4年。
屈蓓蓓:《《通俗編》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碩士,2017年4月。
孫月:《俗語在熟語中的定位及其特徵》,保定:河北大學碩士,2006年5月。
孫笑天:《《恆言錄》恆言詞研究》,武漢: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4月。
傅瑜琴:《《俗語典》民俗語匯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4月。
華芳芳:《《恆言錄》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黃慧萍:《錢大昕《說文》學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民國93年。
劉世明:《錢大昕古聲類系統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劉慧:《《土風錄》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5月。
鍾芸:《《土風錄》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
龐穎萃:《清代學術叢書的編刊與學術發展》,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7月。

(二)期刊論文
卞孝萱:〈當代古籍整理的精品──《嘉定錢大昕全集》〉,《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揚州:揚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七月。
王岩:〈漢語熟語文化學研究的現況與架構〉,《漢字文化》2008年第6期,北京: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2008年12月。
王俊義:〈錢大昕寓義理於訓詁的義理觀探討〉,《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1期,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2年2月。
王清輝:〈試論錢大昕的考據思想與學術地位〉,《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期,徐州:徐州工程學院,2011年3月。
王雪玲:〈論錢大昕考校兩《唐書》的成就〉,《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西安:陜西師範大學,2007年11月。
曲彥斌:〈錢大昕的《恆言錄》與錢大昭的《邇言》〉,《尋根》2013年5期,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9月。
呂友仁:〈評章太炎對《恆言錄》的批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0卷第6期,新鄉:河南師範大學,1993年12月。
李福言:〈試析錢大昕的音義考據理論〉,《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3年4期,達州:四川文理學院,2013年7月。
李學勤:〈《鶡冠子》與兩種帛書〉,《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杜高鵬:〈錢大昕整理《後漢書》成就研究〉,《貴州文史叢刊》2015年第1期,貴陽:貴州省文史研究館,2015年2月。
汪亮:〈試論《通俗編》的特點及其影響〉,《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年3期,銀川:寧夏圖書館學會,2006年6月。
肖建春:〈試論錢大昕的字詞考釋〉,《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三期,成都:西南民族學院,1993年6月。
周荐:〈熟語的經典性與非經典性〉,《語文研究》1994年第3期,太原:山西省社會科學院,1994年7月。
周斌武:〈錢大昕與清代音韻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四期,上海:復旦大學,1985年5月。
徐耀民:〈成語及成語辭書的幾個問題〉《辭書研究》1994年第6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1月。
袁金琥:〈評《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35卷第6期,綿陽:綿陽師範學院,2016年6月。
馬恕鳳:〈俗語辭書《土風錄》對大型語文辭書失收詞條的補正〉,《蘭臺世界》2014年23期,瀋陽:遼寧省檔案局,2014年8月。
張濤:〈錢大昕的方志學成就〉,《山東社會科學》第139期,濟南:山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張濤:〈錢大昕的古書辨偽成就〉,《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1期,鄭州: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2007年1月。
張濤:〈錢大昕對歷代小學經典的考論〉,《學術研究》2010年3期,廣州: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0年3月。
曹翔:〈古文獻「孃」「娘」的分別與《恆言錄》校誤〉,《台州學院學報》第31卷第2期,台州:台州學院,2009年4月。
陳其泰:〈錢大昕與20世紀歷史考證學〉,《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1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9年3月。
陳惠美:〈錢大昕校勘方法析論〉,《東方人文學誌》第3卷第3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9月。
陸宗達:〈繼續走理論与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祝賀辭書研究創刊三周年〉,《辭書研究》1982年第5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10月。
喬全生:〈古無輕唇音述論〉,《古漢語研究》2013年3期,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3年9月。
曾昭聰:〈明清俗語辭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辭書研究》2009年第四期,上海:上海詞書出版社,2009年7月。
曾昭聰:〈論明清俗語辭書的編纂目的〉,《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5期,合肥:合肥師範學院,2011年9月。
曾昭聰:〈古漢語異形詞與詞語釋義〉,《中國語文》2013年0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3年5月。
曾昭聰:〈明清俗語辭書中詞的理據研究的特點、角度與不足〉,《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1期,煙臺:煙臺大學,2015年1月。
楊緒敏:〈錢大昕的學術成就及史學思想〉,《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徐州:徐州師範學院,1995年9月。
董曉萍:〈俗語辭書《土風錄》〉,《浙江學刊》1985年2期,杭州:浙江省社會科學院,1985年5月。
董麗娟:〈《通俗編》民俗語匯探微〉,《文化學刊》2008年6期,瀋陽:遼寧社會科學院,2008年11月。
漆永祥:〈錢大昕音韻學述論--兼談錢氏對少數民族語言漢譯的研究〉,《西北師大學報》1993年第6期,蘭州:西北師範大學,1993年8月。
趙伯義:〈論錢大昕的《恆言錄》〉《河北學刊》1997年第3期,石家莊:河北省社會科學院,1997年5月。
劉玉紅:〈《恆言錄》與「補注」及《恆言廣證》之比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3期,銀川:寧夏圖書館學會,2014年3月。
蔣紹愚、楊榮祥〈二十世紀近代漢語研究〉,《中國語言學百年叢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年。
鄭春穎:〈錢大昕的目錄學思想及成就〉,《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期,長春:長春師範學院,2010年3月。
韓佳琦:〈《俚言解》研究〉,《文化學刊》2004年4期,瀋陽:遼寧社會科學院,2008年7月。
魏鴻:〈錢大昕歷史考證方法述論〉,《史學史研究》1998年4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1998年11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