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性庶民書寫--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女眾學員的作業
作者:邱琡雯
書刊名:我看香光:香光尼僧團研究文獻 (1980-2010);香光尼僧團史料室 (主編)
頁次:203-232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嘉義:香光書香出版社
主題關鍵詞:女性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Britton, C.、Baxter, A.(1999)。Becoming a mature student: Gendered narratives of the self。Gender and Education,11(2),179-193。  new window
2.賴信真(19980500)。書寫女性生命--簡介已出版之臺灣漢人女性之自傳或回憶錄。臺灣史料研究,11,14-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玉珍(19961200)。佛學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簡介。新史學,7(4),199-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琡雯(19990800)。日本生活作文運動。當代,26=144,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琡雯(19990800)。庶民書寫--從主體性確立、歷史保存、社會連帶談起。歷史月刊,139,9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瑞香(19980300)。臺灣女性書寫今昔。中央月刊文訊別冊,9=149,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于君方(19980900)。臺灣尼僧史研究方法--以香光尼僧團為例:于君方教授講於八十七學年度上學期臺灣尼僧史研究座談會。青松萌芽,4,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嘉雯(19980300)。開創女性書寫新紀元--「女性書寫新方向」研討會側記。中央月刊文訊別冊,9=149,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olton, G.(1999)。'Every poem breaks a silence that had to be overcome': The Therapeutic Power of Poetry Writing。Feminist Review,62,118-133。  new window
10.Grey, M. C.(1989)。Feminist Images of Redemption in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12(1),20-28。  new window
11.Karach, Angela、Roach, Denise(1992)。Collaborative Writing, Consciousness Raising, and Practical Feminist Ethics。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15(2),303-308。  new window
12.Kehily, M. J.(1995)。Self-narration, Autobiography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Gender and Education,7(1),23-31。  new window
13.Stanley, Liz(1993)。The knowing because experiencing subject: narratives, lives, and autobiography。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16(3),205-215。  new window
14.Streib, Heinz(1991)。Autobiographical Reflection and Faith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Religious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14(1),43-55。  new window
15.Slee, Nicola(1989)。Women's Silence in Religious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12(1),29-37。  new window
16.陳家倫(19970600)。臺灣社會中性別與宗教的關係:社會結構位置的影響。思與言,35(2),5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維安(1995)。佛教慈濟與資源回收--生活世界觀點的社會學分析。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現代佛教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蕙馨(1995)。佛教慈濟功德會「非寺廟中心」的現代佛教特性。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漢學研究中心(承辦)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725-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蕙馨(1994)。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兩性與空間之關係。「空間、家與社會」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4/02/22-26)。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蕙馨(1997)。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形象--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婦女與宗教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7/05/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蕙馨(1998)。「家庭宗教化」與「宗教家庭化」--佛教女性的信仰實踐。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95-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開玲(1999)。臺南婦女心社區成長營:推廣兩性平丟社區實驗計劃的省思。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佳琦(1998)。文學嘉年華:九◦年代臺灣地區文藝營暨文學寫作班初探。第二屆青年文學會議,文訊雜誌社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見曄(1999)。佛教理念與實踐的另一種對話形態:以香光尼僧團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為例。宗教傳統與社會實踐中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曼玲(1993)。都市地區佛教團體活動多元化及選擇性提供模式之探索性分析:以臺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宜璇(1996)。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秀治(1995)。成人參與宗教課程的動機及其影響:以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佛學研讀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珍如(1997)。我國成人教育方案規劃成功與不成功的指標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實務工作者觀點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釋見潤(1998)。佛教成人教育課程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慧娟(1996)。女性研究者在田野--田野研究中的性別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釋明迦、釋自淳、釋見憨、釋見豪(1992)。香光:香光尼僧團十二週年特刊。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endrick, S.、Straw, P.、McCrone, D.、王幸慧、江政寬、詹緣端、廖慧真(1997)。解釋過去/了解現在--歷史社會學。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呉月娥(1999)。ある台湾人女性の自分史。東京:芙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紀慧文(1998)。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從娼女性之道德生涯研究。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浩威(1998)。臺灣查甫人。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文瑜(1998)。阿母的故事。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利格拉樂‧阿[女烏](1998)。穆莉淡:部落手札。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澎湖鼎灣寫作班(1998)。來自邊緣的故事--澎湖鼎灣受刑人的心情告白。臺北: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村勝、洪金珠、綢仔絲萊渥(1997)。山深情遙:泰雅族女性綢仔絲萊渥的一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伯和(19980000)。出頭半邊天:臺灣婦女神學的出路。臺北:雅歌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秋絨(1997)。成人教育的思想與實務:現代、後現代的論辯。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oucher, Sandy、葉文可(1997)。法輪常轉--女性靈修之路。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娟芬(19980000)。姊妹「戲」牆。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釋永明(1997)。佛教的女性觀。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釋恆清(19950000)。菩提道上的善女人。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悟因(1997)。點石集。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6)。一粒種子(一):紫竹林精舍‧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特刊。香光尼眾佛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89)。一粒種子(二):紫竹林精舍‧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特刊。香光尼眾佛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釋悟因(1995)。開拓生命的覺路:香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紫竹林精舍‧臺灣高雄少年輔育院弘化特刊。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色川大吉(1981)。歴史の方法。大和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桜井厚(1995)。語りのちから。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谷富夫(1997)。ライフヒストリーを学ぶ人のために。世界思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野卓、桜井厚(1998)。ライフヒストリーの社会学。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原田勝弘、川合隆男、下田平裕身(1993)。生活記録(ライフドキュメント)の社会学:方法としての生活史研究案内。光生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久野収、鶴見俊輔、藤田省三(1979)。戦後日本の思想。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伊藤普。自分史講座テキスト。自費出版図書館編集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自費出版ネットワーク(1998)。自費出版年鑑。NPO法人日本自費出版ネットワー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機関誌編集委員会(1998)。自費出版ジャーナ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玉玲(19980000)。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丁仁傑(19990000)。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瞿海源(19970000)。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曾秋美(19980000)。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幼慧(199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1995)。她的故事:臺灣教會婦女信仰經驗。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盧蕙馨(1997)。性別、家庭與佛教--以慈濟功德會為例。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淑敏(1995)。宗教女性觀。尋--女性神學的臺灣經驗。臺北:光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敏(1996)。臺灣社會變遷中的新興尼僧團--香光尼僧團的崛起。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一)--當代臺灣的社會與宗教。佛光山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燦騰(1992)。光復後臺灣佛教女性角色的變遷。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