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北交通:穿山越洋貫東西
作者:高傳棋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臺北市民政局文獻委員會
ISBN:9789860148190
主題關鍵詞:交通史清代臺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Kirjassoff, Alice Ballantine(1920)。Formosa the Beautiful。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37(3)。  new window
2.陳漢光(1960)。臺灣板輪牛車之今昔。臺灣文獻季刊,11(4),1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英華(19881200)。臺北市的內部結構--區位的與歷史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19830900)。竹筏在臺灣交通史上的貢獻。臺灣風物,33(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嘉明(19680300)。松山建醮與社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5,109-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永祥(19760600)。淡水開港與設關始末。臺灣風物,26(2),3-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溫振華(19780500)。淡水開港與大稻埕中心的形成。歷史學報,6,245-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西村睦男、余萬居(19850900)。臺北市地理學研究:日據時期。思與言,23(3),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鈞祥(19721000)。臺北都市發展之地理環境。地學彙刊,2,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錚錚(19680731)。台北市商店分佈之型態及其經濟動機。大陸雜誌,37(1/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添春(19620600)。臺北地區之開拓與寺廟。臺北文獻,1,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正祥(19511200)。臺北市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4(4),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枝萬(19600600)。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臺灣文獻,11(2),37-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賢治(19970600)。士林惠濟宮與開漳聖王。臺北文獻 (直字),120,133-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村孝志、曹永和、高玉似、陳怡君(19910900)。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臺北。臺灣風物,41(3),118-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石璋如(19540500)。圓山貝塚發掘概況。臺北文物,3(1),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光直(19540731)。圓山發掘對台灣史前史研究之貢獻。大陸雜誌,9(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世孟(19890200)。從臺北都市計畫歷史探討空間結構變遷特質之研究(AD.1895-1945)。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4(1),6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錦洪(1979)。臺北市歷史地理發展之研究。師大地理教育,5,9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賢瑤(20050300)。臺灣包種茶的製造與發展。臺灣文獻,56(1),131-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國分直一、細川學、潮地悅三郎(1944)。淡水河の民船。民俗臺灣,4(2)=32,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正祥(1953)。臺北盆地之散村。臺大農學院研究報告,3(1),3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獻東(19570100)。馬偕博士與艋舺的傳道。臺北文物,5(2/3),107-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世慶(19720900)。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臺灣文獻,23(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戴寶村(2006)。內聚與聯外:從交通考察宜蘭歷史發展。「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交通與區域發展」,宜蘭縣史館 (會議日期: 2006年10月14-15日)。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滿紅(2006)。海外貿易與臺北的崛起(1860-1895)。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6年5月6-7日),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鑄九(1987)。臺北都市轉化研究的一個早期摘要。都市發展與文化傳統國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智偉(2006)。從「淡蘭便道」到「北宜公路」:一個交通史與古道學的考察。「宜蘭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交通與區域發展」,(會議日期: 2006年10月14-1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富三(1996)。臺灣開港前後怡和洋行對臺貿易體制的演變。臺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宗仁(2006)。略論晚清臺北與上海的關係--以基隆海市圖為例。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航向世界的臺北--探尋華人的海洋文化,(會議日期: 2006年5月6-7日),205-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承豪(2006)。手執藍草、跨步山區--臺北淺山地區藍靛業的發展。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航向世界的臺北--探尋華人的海洋文化,(會議日期: 2006年5月6-7日),75-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寶村(2006)。八里坌正港至臺北新港--北臺灣的航運變遷。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航向世界的臺北--探尋華人的海洋文化,(會議日期: 2006年5月6-7日),2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漢寶德(1979)。臺北市獨特風格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傳棋(2002)。臺北市具保存價值之環境資源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福全、王惠君(2000)。臺北市大同區公所辦理地方文化特色活動 : 美哉視界大同 : 臺北市大同區寺廟、宮觀、祠堂、教堂、教會調查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正祥(1951)。臺北都市地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棟(2000)。臺灣的交通展覽展示細部規劃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1)。臺灣埤圳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尹詩惠(2000)。艋舺、大稻埕、城內機能的轉換(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承豪(2002)。從染料到染坊--17至19世紀臺灣的藍靛業(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傳棋(1997)。都市邊緣地區小區域歷史地理重建--臺北市加蚋仔庄的形成與轉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德松(1976)。臺北市街土地利用之地理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春生(1988)。台北之都市轉化--以清代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佳妏(2001)。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朝興(1984)。西元1945年以前台北市城市形式轉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振華(1986)。二十世紀初之臺北都市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寶村(1988)。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溫振華(1978)。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台灣鐵路管理局(1998)。劉銘傳與台灣鐵路。台北市:台灣鐵路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ischer, Adolf(1900)。Streifzüge durch Formosa。Berlin:B. Behr's Verlag。  new window
3.Fortune, Robert(1857)。A Residence among the Chinese: Inland, on the Coast, and at Sea。London:John Murray。  new window
4.范增平(1992)。臺灣茶葉發展史。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aoul, E.(1885)。Les Gages Necessaires。Paris:Challamel Aine。  new window
6.楊蓮福(2003)。圖說臺灣ㄟ代誌。台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山本三生(1930)。日本地理大系第11卷:臺灣篇。東京:改造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康旻杰(2002)。生活世界的混沌之詩與地方之舞:閱讀臺北城市文化地景。臺北:臺北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宗賢(1993)。台北市古碑。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英祥、許賢瑤(2000)。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史。臺北: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萬里(1954)。臺北市都市建設史稿。臺北: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慈玉(1994)。臺北縣茶葉發展史。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北市區改正委員會(1915)。臺北市區改正紀念寫真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8)。臺灣寫真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光、黃金鋒、蔣偉群(1995)。臺北縣的佛寺建築。臺北縣板橋市: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池宗憲(2003)。貴德街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錚雲(2003)。披荊斬棘 : 十七世紀後的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克襄(1989)。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台灣的探險與旅行(1860-1880)。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智偉(2002)。省道臺一線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淑清(1985)。臺北市路街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惠雯(19990000)。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松浦章、卞鳳奎(2002)。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台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Mitchell, Charles Archibald(1900)。Camphor in Japan and in Formosa。London:Chiswick Press for Private Circulation。  new window
24.湯熙勇(2002)。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財政部關稅總局(1995)。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寶村(2001)。宜蘭縣交通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徐裕健(1997)。台北市都市發展歷史地圖集。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漢光、賴永祥(1957)。北臺古輿圖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田中一二、李朝熙(1998)。臺北市史:昭和六年。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莊永明(1991)。臺北老街。臺北:時報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世慶(1998)。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邱淵惠(1997)。臺灣牛:影像.歷史.生活。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正勝(1974)。劉銘傳與臺灣建設。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葉振輝(1985)。清季臺灣開埠之研究。葉振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壽朋(1969)。光緒朝東華續錄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卓克華(2004)。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台北:揚智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枝萬(19670000)。台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 : 台灣祈安醮祭習俗研究之一。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詹素娟、劉益昌(1999)。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莊永明(1996)。台北文化搖籃地采風--大稻埕逍遙遊。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玉茹(19960000)。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Guillemard, Francis Henry Hill(1886)。The Cruise of the Marchesa to Kamschatka & New Guinea: with Notices of Formosa, Liu-Kiu, and Various Islands of the Malay Archipelago。London:John Murray。  new window
42.黃炫星(1997)。臺灣的古道。南投: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吳小虹(2006)。重回清代臺北車站:古鐵道和一座謎樣的火車站。博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文良(19990000)。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賴進貴、徐美玲、林靜怡、廖偉國、陳玉文、張月昭(2003)。臺北河川橋樑之旅。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富三(19950000)。臺北建城百年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瓈文(2004)。剝皮寮歷史街區建築調查研究。臺北: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呂政理、魏德文(2006)。經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繪製臺灣相關地圖。臺北: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武達(20000000)。追尋都市史之足跡:臺北「近代都市」之構成。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楊南郡(1996)。臺灣百年前的足跡。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曹永和(2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van der Aalsvourt, Lambert、林金源(2003)。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台北:經典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蔡蔚群(2000)。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稟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國棟(20050000)。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翁佳音(19980000)。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戴寶村(2000)。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王見川、李世偉(20000000)。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仲摩照久(1931)。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十五卷‧臺灣篇。東京:新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溫振華、戴寶村(1998)。淡水河流域變遷史。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孫少穎(1989)。大龍郵票與清代郵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雅倫(1997)。法國珍藏早期臺灣影像:攝影與歷史的對話。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邱秀堂(1986)。臺灣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培桂(1963)。淡水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3)。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曹永和(20000000)。中國海洋史論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Bax, Bonham Ward(1875)。The Eastern Seas: Being a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M.S. "Dwarf" in China, Japan, and Formosa。John Murray。  new window
68.Braithwaite, George、Goto, Shimpei(1907)。Japanese Rule in Formosa。  new window
69.Stopel, K.(1898)。Eine Reise In Das Innere Der Insel Formosa。  new window
70.Guillemard, Francis Henry Hill(1889)。馬凱查號巡航勘察加半島與新幾內亞,以及對福爾摩沙、琉球與馬來諸島的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Mackay, George Leslie、李文卿(1959)。臺灣遙寄:島嶼、住民、傳道。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Garnot, Eugène Germain(1894)。L'expédition française de Formose, 1884-1885。Librairie Ch. Delagrave。  new window
73.Franck, Harry A.(1924)。Glimpses of Japan and Formosa。The Century Co.。  new window
74.Hawks, Francis Lister(1856)。美國艦隊遠征中國海域與日本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de l'Isle, Rollet(1886)。東京與中國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Shore, Henry Noel(1881)。拉普溫號航行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Pickering, W. A.(1898)。Pineering In Formosa。Hurst and Blackett。  new window
78.Johnston, James(1897)。China and Formosa: The Story of a Successful Mission。  new window
79.山田伸君(1898)。臺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臺灣總督府民政支部殖產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土屋重雄。臺灣事情一斑。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三腳渡親水藝術節編輯委員會(2001)。走尋三腳渡:臺北最後碼頭。臺灣水創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伊能嘉矩(1991)。臺灣文化誌中卷第11篇,交通沿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李瑞宗(2005)。金包里大路生態旅遊面面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賢文(1979)。攝影臺灣:1887-1945年的臺灣。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吳振東(2003)。走過大稻埕--延平大稻埕人物誌。延平扶輪社:大稻埕扶輪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吳密察、許雪姬(1991)。先民的足跡:古地圖話臺灣滄桑史。南天書局有限公司:賽龍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吳智慶(1998)。南港文史探查。臺北市南港區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柯帕(2004)。臺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夏鑄九(1998)。迪化街特定專用區現況調查及發展可行性研究。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劃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孫君毅(1984)。清代郵戳志。中國集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高玉珍(1995)。臺灣百年攝影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高傳棋(1999)。基隆市綜合發展計畫--文化部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高傳棋(2004)。穿越時空看臺北--臺北建城120週年:古地圖、舊影像、文獻、文物展。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高傳棋(2005)。領臺北走向世界舞臺的茶文化特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高賢治(2000)。慈后宮與北投庄的年例祭典--北投人的宗教信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高麗卿(2000)。臺北縣文化節--戀戀古文山、相思新河畔。臺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財團法人關渡宮(2003)。關渡宮。大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財團法人臺北市廣照宮董事會(1990)。戊辰年加蚋仔祈安圓醮大典紀念特刊。財團法人臺北市廣照宮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莊永明(2000)。臺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莊萬壽(1998)。北臺灣人文之旅。臺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莊金田(1993)。臺灣的吊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莊展鹏(2002)。臺北古城深度之旅遊。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張小燕(2002)。汀洲路(昔萬新鐵路)沿線文化地圖小手冊。臺北市中正區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張海靜(2004)。古地圖臺北散步--一八九五清代臺北古城。河出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許賢瑤(1999)。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許麗芩(2005)。臺北城市相簿。臺北市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淡江大學建築系淡水社區工作室(1997)。臺北市百年老店(街區)等歷史建築附近地區都市設計規劃與經營管理。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陳惠雯、葉乃齊(1997)。「繁華再現大稻埕」文史資料蒐集。財團法人藥山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遠藤誠(1895)。日征臺軍凱旋紀念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臺北市商業會(1998)。臺北老店。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北廳志。臺北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臺灣郵政總局(1981)。中華郵政史臺灣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臺灣總督府民政部(1898)。Thé De Formos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1)。臺灣鐵道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正祥(1993)。臺灣地誌。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林滿紅(19970000)。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沈景鴻(1995)。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劉克襄(1999)。福爾摩沙大旅行。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Mackay, George Leslie、陳宏文(1996)。馬偕博士日記。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Zheng, Chantal、鄭順德(1999)。十九世紀歐洲人在臺灣。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陳正祥(1957)。臺北市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劉舜仁、謝明峰、盧耀正、楊永智(2001)。臺灣七大經典車站建築圖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王志鴻、周守真(1994)。臺北縣的舊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高傳棋(2005)。圖說枋橋城:尋找板橋的土地記憶。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園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Rutter, Owen(1923)。Through Formosa: An Account of Japan's Island Colony。London:T. Fisher Unwin。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Davidson, James W.(1903)。Formosa under Japanese Rule。  new window
2.前田長太郎(1931)。臺北州附近香花作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傳棋(2001)。加蚋仔的前世今生,臺北市萬華區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羽(19860206)。臺灣早期社會之守望相助--由一件古契深省及今之社區組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士強(1981)。臺北盆地史前文化。臺北市發展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順雄(2002)。渡臺悲歌--臺灣傳統漢語詩文中所表露的「渡臺困境」初探。明清時期的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辛元歐(20050000)。十七世紀的中國帆船貿易及赴日唐船源流考。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智偉(2001)。陸海空全面出發。臺灣世紀回味第二部曲。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棟(1994)。清朝中葉臺灣與大陸之間的帆船貿易。臺灣近代史:經濟篇--交通建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嚴勝雄(1983)。臺北市發展史--都市發展與計畫篇。臺北市發展史。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