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的消防體系與文化
作者:萬靄雲
作者(外文):Ai-yun,W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宋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宋代消防望火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
宋代的消防體系與文化(提要)
自古以來,火災的預防與撲救,就一直是社會安全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它具有延燎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在於它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大大小小的災情,都極有可能影響到社稷民生。火政的講求,即是歷朝有國者對火災的回應,而居於歷史變革環節的宋朝,於此有更積極的發展與作為,專業消防隊的誕生就是當時最大的創舉,影響及於後世。本文即旨在探討宋代對於火災的因應之道,從現象面、法制面、實務面與文化面等四個面向加以析論。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概況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火災現象的分析〉:分三節。從彙整與表列的兩宋火災記事著手,進行原因、地點與時間三方面的觀察,旨在找出環境特性與宋代火災現象的關係。
第三章 〈消防法令規章〉:分三節。論述在宋代有關消防的立法過程中,所突顯的重點,如:重要地點的防護措施、建物的安全和對火首的懲處等。
第四章 〈消防救災體系與戰術〉:分三節。論述主管消防的人員與組織機構之協調、運作,以及救災的方法與工具。
第五章 〈火災對宋人思想、生活與文化的影響〉:分三節。討論宋人對火災的看法和應對之道,以及其對生活、社會與文化之影響。
第六章 〈結論〉:總結全文。
參 考 書 目

壹、原始資料

一、經部

(漢)鄭玄注,《纂圖互註禮記》,二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鄭玄注,《周禮》,一二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四二卷,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5年。
(魏)王弼等注,《周易》,九卷,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四十四年。
(晉)杜預注,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六0卷,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5年


二、史部

1. 正史
(漢)司馬遷,《史記》,一三0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六十七年。
(漢)班固,《漢書》,一二0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六十八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一二0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六十七年。
(梁)蕭子顯,《南齊書》,五九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六十七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一三0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六十五年。
(唐)李延壽,《南史》,八0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六十五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二00卷,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二二五卷,台北:鼎文書局影印新校本,民國七十四年。
(元)脫脫,《宋史》,四九六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2.方志
(宋)方萬里、羅濬纂,《寶慶四明志》,二一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史能之纂修,《咸淳毗陵志》,三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周應合纂,《景定建康志》,五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施宿等纂,《嘉泰會稽志》,二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施諤纂修,《淳祐臨安志》,五二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范成大纂修,《吳郡志》,五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俞希魯纂,《至順鎮江志》,二一卷、首一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高似孫纂,《剡錄》,一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孫應時纂修,《琴川志》,一五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梁克家纂修,《淳熙三山志》,四二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張津等纂修,《乾道四明圖經》,一二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陳耆卿纂,《嘉定赤城志》,四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黃巖孫纂,《仙溪志》,四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劉文富纂,《淳熙嚴州圖經》,三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潛說友纂修,《咸淳臨安志》,一0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談鑰纂修,《嘉泰吳興志》,二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盧憲纂,《嘉定鎮江志》,二二卷、首一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羅願纂,《新安志》,一0卷、附錄一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元)于欽纂修,《齊乘》,六卷、附釋音一卷、考證六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元)王厚孫、徐亮纂,《至正四明續志》,一二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元)袁桷纂,《延祐四明志》,二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元)徐碩纂《至元嘉禾志》,三二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元)陳大震纂修,《大德南海志》,二0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佚名纂修,《壽昌乘》,不分卷,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3. 其他
(吳)韋昭,《國語》,二一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明萬曆中繡水沈氏尚白齋刊寶顏堂秘笈本)
(後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五卷,四部叢刊三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三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new window
(唐)杜佑撰,《通典》,二0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8年。
(宋)王栐,《燕翼詒謀錄》,五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王溥,《唐會要》,一00卷,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八年。
(宋)王稱,《東都事略》,一三0卷,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宋)汪藻,《靖康要錄》,一六卷,宋史資料萃編第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上集二七卷、中集五五卷、下集二五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二0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8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乙集),四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0年。
(宋)李心傳,《舊聞證誤》,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8年。
(宋)李元弼,《作邑自箴》,一0卷,四部叢刊續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
(宋)李攸,《宋朝事實》,二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李埴,《皇宋十朝綱要》,二十五卷,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七十年。
(宋)李誡,《營造法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五二0卷,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宋)吳自牧,《夢粱錄》,二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一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周密,《武林舊事》,一0卷、增補八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周密,《乾淳歲時記》,清順治宛委山堂刊重較說郛本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三四八卷,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年。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四卷,清光緒歸安陸氏刊十萬卷樓叢書本。
(宋)陳均,《九朝編年備要》,三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陳襄,《州縣提綱》,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陳騤,《南宋館閣錄》,一0卷,叢書集成續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年。
(宋)陸游,《入蜀記》,四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統類》,三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董煟,《救荒活民書》,三卷附拾遺,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趙汝愚編,《國朝諸臣奏議》,一五0卷,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五十九年。
(宋)熊克,《中興小紀》,四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原二00卷存一九三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八0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宋)竇儀等撰,《宋刑統》,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6年。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十七門,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三年。
不著撰人,《宋史全文》,三六卷,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不著撰者,《宋大詔令集》,二四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不著撰人,《宋季三朝政要》,六卷,(元刻本,宸翰樓叢書本,見羅雪堂先生全集初輯19冊)。
不著撰人,《兩朝綱目備要》,一六卷,(宋史資料萃編第一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不著撰者,《名公書判清明集》,一四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年。


三、子部

1. 儒家、法家、兵家
(周)荀況,《荀子》,二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周)孫武,《孫子》,三卷,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周)管仲,《管子》,二四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周)韓非,《韓非子》,二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王符,《濳夫論》,一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荀悅,《申鑒》,五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桓寬,《鹽鐵論》,一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周必大,《詞科舊稿》,一卷,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袁采,《袁氏世範》,三卷,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四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程顥、程頤,朱熹輯,《二程外書》,一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黃震,《黃氏日抄》,存九十四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鄭克,《折獄龜鑑》,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2. 雜家
(周)墨翟,《墨子》,一五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王充,《論衡》,三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漢)劉安,《淮南子》,二一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漢)應劭,《風俗通義》,一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六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二六卷,四部叢刊續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一八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何薳,《春渚紀聞》,一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二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一六卷、續筆一六卷、三筆一六卷、四筆一六卷、五筆一0卷,台北:大立出版社標點本,民國七十年。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一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張端義,《貴耳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一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9年。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一0卷,北京:中華書局校本,1984年。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一五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宋)劉昌詩,《蘆浦筆記》,一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6年。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六卷、乙編六卷、丙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3.小說家
(宋)方勺,《泊宅編》,三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王明清,《揮麈錄》,二0卷、附提要,四部叢刊續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
(宋)王得臣,《麈史》,三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一0卷、補遺、佚文,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1年。
(宋)王暐,《道山清話》,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王銍,《默記》,三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1年。
(宋)王鞏,《聞見近錄》,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孔平仲,《談苑》,四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一六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9年。
(宋)朱彧,《萍洲可談》,三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一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二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三0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岳珂,《桯史》,一五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1年。
(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後集、續集上、續集下、別集上、別集下,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8年。
(宋)周煇,《清波雜志》,一二卷、別志三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施得操,《北牕炙輠錄》,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袁褧,《楓窓小牘》,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康與之,《昨夢錄》,說郛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
(宋)張舜民,《畫墁錄》,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莊綽,《雞肋編》,三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陳師道,《後山談叢》,四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陸游,《家世舊聞》,二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3年。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一0卷附附錄,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彭乘,《墨客揮犀》,一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六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趙令畤,《侯鯖錄》,八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歐陽修,《歸田錄》,二卷、佚文,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1年。
(宋)錢惟演,《玉堂逢辰錄》,說郛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
(宋)魏泰,《東軒筆錄》,一五卷,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3年。
(宋)釋文瑩,《玉壺清話》,一0卷、佚文,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4年。
(元)楊瑀,《山居新話》,四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元)鄭元祐,《遂昌雜錄》,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4. 類書
(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一00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王應麟,《玉海》,二0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李昉,《太平御覽》,一000卷,四部叢刊三編本。
(宋)高承,《事物紀原》,一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續集》,二八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四、集部

(唐)杜牧,《樊川文集》,二0卷、外集一卷、別集一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方大琮,《鐵菴集》,三五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王之望,《漢濱集》,一六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一0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王禹偁,《小畜外集》,七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司馬光,《傳家集》,八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司馬光,《温國文正公文集》,八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田錫,《咸平集》,三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包恢,《敝帚藁略》,八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00卷、續集一一卷、別集一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汪藻,《浮溪集》,三二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李新,《跨鼇集》,三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余靖,《武溪集》,二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呂陶,《淨德集》,三八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林希逸撰、林式之編,《竹溪◎齋十一藁續集》,三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周必大,《周文忠公集》,二00卷,叢書集成三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宋)周紫芝,《太倉梯米集》,七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洪咨夔,《平齋文集》,三二卷,四部叢刊續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
(宋)范成大,《石湖居士詩集》,三四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二0卷、別集四卷、政府奏議二卷、尺牘三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五五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范純仁,《范忠宣集》,一八卷、奏議二卷、遺文一卷、附錄一卷、補編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胡宿,《文恭集》,四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徐鹿卿,《清正存稿》,六卷、附錄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夏竦,《文莊集》,三六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晁補之,《濟北晁先生雞肋集》,七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晁說之,《嵩山文集》,二0卷,四部叢刊續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
(宋)袁甫,《蒙齋集》,二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五一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四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陸游,《渭南文集》,五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陸游,《劍南詩稿》,八五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許景衡,《橫塘集》,二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張舜民,《畫墁集》,八卷、附補遺、提要,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張侃,《張氏拙軒集》,六卷,《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梅堯臣,《宛陵先生集》,六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畢仲游,《西臺集》,二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程俱,《北山小集》,四0卷,四部叢刊續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
(宋)程顥、程頤,《二程文集》,一三卷、附錄二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楊萬里,《誠齋集》,一三三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葉夢得,《建康集》,八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廖剛,《高峰文集》,一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鄭剛中,《北山文集》,三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鄭興裔,《鄭忠肅奏議遺集》,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鄭俠,《西塘集》,九卷、附錄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劉攽,《彭城集》,四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劉摯,《忠肅集》,二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樓鑰,《攻媿集》,一一二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一五三卷、附錄五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一0九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韓琦,《安陽集》,五0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韓琦,《韓魏公集》,二0卷,叢書集成新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宋)韓維,《南陽集》,原三0卷存二九卷、附錄一卷、行狀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宋)蘇舜欽,《蘇學士集》,一六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蘇洵,《嘉祐集》,一五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宋)蘇頌,《蘇魏公文集》,七二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蘇軾,《東坡全集》,一一五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宋)蘇轍,《欒城集》,五0卷、後集二四卷、三集一0卷,四部叢刊初編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清)厲鶚,《宋詩紀事》,一00卷、總目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


貳、一般論著

一、專書
王雲海主編,《宋代司法制度》,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總474頁。
王德毅,《宋代災荒的救濟政策》,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0年,總200頁。
中國火災大典編輯委員會,《中國火災大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總6423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年。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全二十二冊。
朱紹侯,《中國古代治安制度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總804頁。
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總323頁。。
伊永文,《宋代城市風情》,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總161頁。
李越南,《中國歷代火政史略》,作者自行出版,民國83年,總367頁。
李采芹,《中國消防通史》,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年,總2216頁。
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總725頁。
林正秋,《南宋都城臨安》,杭州:西冷印社出版,1986年,總450頁。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全一三冊。
郭東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總633頁。
陳智超整理,《宋會要輯稿補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為複製中心出版,1988年。
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總970頁。
傅宗文,《宋代草市鎮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總603頁。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總613頁。
薛梅卿,《宋刑統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總323頁。
鄭壽彭,《宋代開封府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0年,總870頁。
戴炎輝,《唐律各論》,作者自行出版,民國54年,總324頁。new window
戴炎輝,《唐律通論》,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53年,總640頁。
戴國燦,《宋代江南城市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龐德新,《從話本及擬話本所見之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香港:龍門書店,1974年,總503頁。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年,全七冊。

二、期刊論文
汪聖鐸、羅炳良,〈宋代火政考略〉,收錄在漆俠、胡昭曦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
(保定市: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頁60-78。
李越南,〈先秦時代的火政史探〉,《海軍軍官學校學報》,1994年12月,頁153-160。
李采芹撰〈陳搏-中國古代消防哲學思想的先驅〉,《上海消防》,2001年2月,頁59-61。
苗書梅,〈宋代巡檢初探〉,《中國史研究》,1989年3月,頁41-54。
傅朗,〈人類確有170-180萬年的用火歷史〉,《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三期,頁72-75。
楚敏,〈我國最早的專業防火隊伍-北宋東京的濳火隊〉,《中州古今》,2000年2期,頁54-55。
蕭忠文,〈北宋東京治安管理模式探析〉,《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第11卷第2
期(2001年3月),頁146-151。
韓金選,〈宋代京城的防火措施〉,《文史知識》,第4期(1994年),頁36-38。
柯睿格(John Winthrop Haeger)原著,陶晉生譯,〈宋代的開封--實用的都市和形式化
的國都〉,收錄在陶晉生等編譯,《宋史論文選集》(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5年),頁13-45。
梅原郁,〈南宋の臨安〉,收錄於梅原郁編《中國近世の都市と文化》(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4年),頁1-3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