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日令中所見節假生活初探
作者:嚴茹蕙
出版日期:2017
出版項:新北:稻鄉
集叢:史學叢書系列;94
ISBN:9789866078842
主題關鍵詞:休假制度社會生活生活史唐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時曉紅(1996)。秦漢時期官吏休沐告寧制度考略。東岳論叢,1996(4),92-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瑞熙(1999)。宋朝的休假制度。學術月刊,1999(5),8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大瑩(2006)。唐宋《假寧令》研究。唐研究,12,7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建國(1999)。天一閣藏明抄本《官品令》考。歷史研究,1999(3),7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叢振(2011)。唐代寒食、清明節中的遊藝活動--以敦煌文獻為中心。敦煌學輯刊,2011(4),10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oymié, Michel、辛岩(1997)。道教的十日齋。法國漢學,2,2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妹尾達彥(2009)。長安:禮儀之都--以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素材。唐研究,15,385-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萍(2002)。唐代的「斷屠釣」。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4),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魏華仙(2003)。北宋東京節日消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3),5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增貴(19990400)。中國古代的沐浴禮俗。大陸雜誌,98(4),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池田溫(1995)。唐令と日本令。創価大學人文論集,7,144-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服部一隆(2010)。日本における天聖令研究の現状--日本古代史研究を中心に。古代学研究所紀要,12,3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一農(19921200)。敦煌本具注曆日新探。新史學,3(4),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振紅(2004)。月令與秦漢政治再探討--兼論月令源流。歷史研究,2004(3),17-38+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悅晗、謝永棟(2010)。中國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評。史林,2010(5),174-182+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雲薇(20090700)。聞哀小考。早期中國史研究,1,105-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岡野誠(2008)。天聖令依據唐令の年次について。法史學研究會會報,1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登武(20060300)。唐代的獄政與監獄管理。興大人文學報,36(下),453-4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志凱(2004)。漢代官員的休假與退休制度。唐都學刊,20(4),6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靜(2015)。歲時與秩序--唐代的時間政治。唐研究,21,35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聰益(20071200)。午時三刻--古中國的時間制度。科學發展月刊,420,5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秀文(1999)。中日三月三節俗比較分析。日本研究,1999(3),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申江(2003)。時間的移植與匿名--華夏重日節俗的象數土壤及其歷法變形。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5(6),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肖平學(1993)。唐代休沐制度初探。江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1),88-9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正秋(1999)。宋代城鎮十大類商店初探。商業經濟與管理,1999(2),67-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俊強(2013)。唐代前期的死刑覆奏。中国史学,23,7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彭梅芳(2008)。漢代「休沐」制度探源。孝感學院學報,28(5),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琳(1997)。中秋節的起源。尋根,1997(4),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旭(2005)。唐宋死刑制度流變考論。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趙貞(2014)。中村不折舊藏「唐人日課習字卷」初探。文獻,2014(1),38-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正平(2005)。唐代俗講與佛教神變月齋戒。戒幢佛學,3,258-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堯漢、陳久金、盧央(1983)。彝夏太陽曆五千年--從彝族十月太陽曆看《夏小正》原貌。雲南社會科學,1983(1),7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蕭放(2000)。社日--追尋一個逝去的節日。文史知識,2000(3),3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蕭放(2004)。天時與人時--民眾時間意識探源。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5),581-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蕭放(2001)。歲時--傳統中國人的時間體驗。史學理論研究,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韓濤(2008)。略論唐代中原文化在西域的傳播。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聶順新(2015)。元和元年長安國忌行香制度研究--以新發現的《續通典》佚文為中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32,13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魏華仙(2007)。宋真宗與宋代慶節。中華文化論壇,2007(2),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嚴茹蕙(2014)。2014年夏參訪日本嶋評戶籍木簡紀要。中國唐代學會會刊,20,8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嚴茹蕙(2015)。唐日文化、人物及禮令交流研究述評。中國唐代學會會刊,21,135-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三上喜孝(1996)。雜令六齋日條の成立。續日本紀研究,302,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三上喜孝(2011)。古代地方社會における曆--その受容と活用をめぐって。日本歷史,633,2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三上喜孝(2007)。北宋天聖雑令に関する覚書--日本令との比較の観点から。山形大学歷史.地理.人類学論集,8,9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中村裕一(2013)。《大唐六典》唐令の《開元七年令》説への反論。汲古,6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古瀨奈津子(1991)。『國忌』の行事について。古代文化,43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岡田芳朗(2001)。日本における曆--曆と權力。日本歷史,633,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那波利貞(1920)。唐律にみたる斷屠月に就いて。支那學,1(4),2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辻正博(2009)。《天聖.獄官令》與宋初司法制度。唐研究,14,325-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根本誠(1960)。唐代官僚の旬假に就いて。史觀,5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藤井琢司(1997)。古代における六齋日の殺生禁斷について。鷹陵史學,2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澤咸(1993)。唐代的節日。文史,37,65-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連玲玲(20061200)。典範抑或危機?--「日常生活」在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應用及其問題。新史學,17(4),255-2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尹富(2007)。十齋日補說。世界宗教研究,2007(1),2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魏華仙(2009)。官方節日:唐宋節日文化的新特點。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6(2),108-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為剛(2009)。唐代都市小說敘事的時間與空間--以街鼓制度為中心。唐研究,15,11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池田溫(1983)。東亞古代假寧制小考。The conference on Sino-Korean-Japanese cultural relations。Taipei:Pacific Cultural Foundation。461-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增貴(2002)。法制與禮俗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牛來穎(2009)。《天聖令》復原研究的幾個問題。《天聖令》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會議日期: 2009年11月6、7日)。臺北:臺灣師範大學。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久金、王榮彬、喻京川(2006)。新發現的一組十二星次圖。第七屆科學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上運天英光(2003)。北宋官員休假之研究--以文官公假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凃宗呈(2005)。中國中古的素食觀(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佩英(2007)。唐代斷屠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金明(2005)。六朝歲時節日之研究--以《荊楚歲時記》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秀敏(2003)。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欽堯(2000)。唐代的節日--以七月十五日為主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紹理(1995)。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耀方(2003)。敦煌文書所見唐代節慶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金德(1994)。唐代年節生活之研究--冬至到上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俊宇(2008)。塑造黨國之民--中華民國國定節日的歷史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添富(1994)。唐代官員節假活動之研究--以七節為考察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國文(1995)。唐日田令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麗娟(2004)。中國傳來的日本年中節慶--以江戶時期五大節慶為中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孔安國、孔穎達、廖名春、陳明、呂紹綱(2000)。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中裕(1972)。平安朝の年中行事。塙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元老、伊永文(2007)。東京夢華錄箋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渡部武、崔寔(1987)。四民月令。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村喬(1988)。中国の年中行事。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璞、邢昺、李傳書、徐朝華(1999)。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8)。玉泉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雁南(2009)。唐代消費經濟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詒讓、孫啟治(2007)。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佑、王文錦(199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1995)。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乜小紅(2003)。唐五代宋初敦煌畜牧業研究。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說(1992)。張燕公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元靚(1939)。歲時廣記。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法琳。辯正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村喬(1993)。中国歲時史の研究。朋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琳(2000)。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不韋、張雙棣(1986)。呂氏春秋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古瀬奈津子(2003)。遣唐使の見た中国。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章群(1998)。唐史札記。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守屋美都雄(1963)。中國古歲時記の研究。東京:帝國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鄧文寬(2010)。鄧文寬敦煌天文曆法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司馬遷(195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自牧(1983)。夢粱錄。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嵩、池田溫(1972)。大唐開元禮附大唐郊祀錄。古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崔令欽、任半塘(1962)。教坊記箋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山本幸司(1992)。穢と大祓。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錢大群、艾永明(1996)。唐代行政法律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墩銘(1968)。唐律與近世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仁裕、丁如明(1985)。開元天寶遺事十種。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元靚(1999)。事林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隆基、刑昺(1999)。孝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霍存福(2009)。唐式輯佚。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彭大翼。山堂肆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崔寔、石聲漢(1965)。四民月令。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平岡武夫(1998)。白居易--生涯と歲時記。京都:朋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韓鄂、藝文印書館(1970)。歲華紀麗。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久金、楊怡(1998)。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平岡武夫(1985)。唐代の曆。京都: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連達(2004)。唐朝文化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玄、賈公彥、趙伯雄、李學勤(2001)。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釋圓仁(2007)。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鴻年(2005)。隋唐兩京考。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黒板勝美、阿闍梨皇圓(1999)。扶桑略記。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垣(1962)。二十史朔閏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岸邊成雄、梁在平、黃志炯(1973)。唐代音樂史的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那波利貞(1974)。唐代社會文化史研究。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黑板勝美、清原夏野(2000)。令義解。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趙晶(2014)。《天聖令》與唐宋法制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朱雲影(1981)。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井上光貞(1976)。律令。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孫光憲、林艾園(1981)。北夢瑣言。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汪聖鐸(2007)。宋代社會生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竇儀、薛梅卿(1999)。宋刑統。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熙(1939)。釋名。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偉明(1995)。唐宋飲食文化發展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歐陽修、宋祁(1974)。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白化文、李鼎霞、許德楠、圓仁、小野勝年(19920900)。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葉夢得、侯忠義、宇文紹奕(1984)。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加藤繁、吳杰(1959)。中國經濟史考證。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心傳(1936)。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尚秉和、母庚才、劉瑞玲(2001)。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莊明興(19990000)。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范曄、李賢、司馬彪、劉昭(1965)。後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鄭玄、孔穎達、龔抗雲、王文錦(1999)。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程樹德(1963)。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葛洪(1985)。西京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溥(1998)。五代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嚴可均、馬志偉(1999)。全三國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譚蟬雪(1998)。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釋道宣(2002)。續高僧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立民(2007)。唐律新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陶宗儀、張宗祥(1972)。說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莽萍(2009)。物我相融的世界--中國人的信仰、生活與動物觀。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屈原、黃靈庚(2009)。楚辭集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藍吉富、劉增貴(1982)。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張讀(2000)。宣室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全漢昇(1986)。中國行會制度史。臺北:食貨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讜(1957)。唐語林。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謝深甫(1976)。慶元條法事類。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劉俊文(1989)。敦煌吐魯番唐代法制文書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劉曉峰(2007)。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李斌城(2004)。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賀、葉蔥奇(1998)。李賀詩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鄧文寬(2002)。敦煌吐魯番天文曆法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黃一農(2004)。社會天文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敦煌懸泉月令詔條。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虞世南(1974)。北堂書鈔。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六十七(1972)。番社采風圖考。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吉野裕子(1983)。陰陽五行と日本の民俗。人文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王欽若、楊億(1967)。冊府元龜。臺北:清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麗娛(2012)。終極之典:中古喪葬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戴炎輝、戴東雄、黃源盛、國立編譯館(2010)。唐律通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大藏經刊行會(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釋圓仁、顧承甫、何泉達(1986)。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仁井田陞、池田溫(1997)。唐令拾遺補。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榮新江、李肖、孟憲實(2008)。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宋敏求(1980)。春明退朝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90)。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蕭放(2002)。歲時:傳統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吳均、吳琯(1966)。續齊諧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胡震亨(1971)。唐詩談叢。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孫棨(2000)。北里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王賽時(2003)。唐代飲食。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康樂(2001)。佛教與素食。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程薔、董乃斌(1996)。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宋濂(1976)。元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劉靜貞(1996)。北宋前期皇帝和他們的權力。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宋敏求、洪丕謨、張伯元、沈敖大(1992)。唐大詔令集。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王欽若、楊億(1989)。宋本冊府元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舍人親王、坂本太郎、井上光貞、家永三郎、大野晉(1995)。日本書紀。東京:岩波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藤原時平(1971)。延喜式。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藤原冬嗣、藤原緒嗣(1974)。日本後紀。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細川潤次郎(1981)。古事類苑。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懷效鋒、劉惟謙(1999)。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高承(1969)。事物紀原集類。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王海燕(2012)。日本平安時代的社會與信仰。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中村裕一(2012)。唐令の基礎的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古瀨奈津子(1998)。日本古代王権と儀式。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坂上康俊(2009)。律令国家の転換と日本。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筒井英俊(1944)。東大寺要錄。大阪:全國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常建華(2006)。歲時節日裡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Teiser, Stephen F.、侯旭東(1999)。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朱瑞熙(2005)。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景戒、出雲路修(1996)。日本靈異記。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宋德熹(20090000)。唐史識小:社會與文化的探索。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趙璘(1979)。因話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戴炎輝(19880000)。唐律各論。臺北:成文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戴建國(2010)。唐宋變革時期的法律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吳玉貴(2001)。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余欣(2006)。神道人心: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彭定求(1999)。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孟元老、鄧之誠(1982)。東京夢華錄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蒲積中、徐敏霞(1998)。古今歲時雜詠。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白居易、顧學頡(1979)。白居易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陳暘(2006)。樂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嚴耀中(2007)。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魏徵、令狐德棻(1973)。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趙和平(1993)。敦煌寫本書儀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張海峰(2014)。唐代法律與佛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王溥、方詩銘(2006)。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劉淑芬(2008)。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洪邁(1981)。夷堅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賴瑞和(2011)。唐代中層文官。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章群(2000)。唐史札記。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胡平生、張德芳、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吳麗娛(2016)。禮與中國古代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杜臺卿(1970)。玉燭寶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高明士(20120000)。律令法與天下法。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錢大群(2007)。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釋覺岸(1983)。釋氏稽古略。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張勃(2013)。唐代節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劉恂(1936)。嶺表錄異。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衛宏(1989)。漢官舊儀。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宗懍、守屋美都雄(1988)。荊楚歲時記。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唐臨(2005)。冥報記。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岑參(2000)。岑參集。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李林甫(1995)。唐月令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王維、陳鐵民。王維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劉肅(1992)。大唐新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崔令欽、任半塘(1965)。教坊記箋訂。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劉禹錫、卞孝萱(2006)。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李商隱(2005)。義山雜纂。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韓鄂、繆啟愉(1981)。四時纂要。北京: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劉崇遠(1988)。金華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龐元英(1959)。文昌雜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李昉(1965)。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陶穀、李益民(1985)。清異錄.飲食部分。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葉夢得(1939)。避暑錄話。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張君房、蔣力生(1995)。雲笈七籤。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吳自牧、劉坤(2006)。中國古代民俗(二).夢粱錄。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李時珍、劉恒如(2005)。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馮應京、戴任增。月令廣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釋瀞挺(1987)。學佛考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沈家本、鄧經元、駢宇騫(1985)。歷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中國社科院研究所(2003)。英藏敦煌文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藤原良房(1974)。續日本後紀。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菅野真道、青木和夫、稻岡耕二、笹山晴生、白藤禮幸(1990)。續日本紀。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惟宗直本(2007)。令集解。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1972)。類聚三代格。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會田範治(1962)。註解養老令。東京:有信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1998)。大日本古文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藤原兼輔、出雲路敬輔(1943)。ひらかな聖德太子傳曆。京都:櫻橘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律令研究會(1999)。譯註日本律令。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王加華(2015)。被結構的時間:農事節律與傳統中國鄉村民眾年度時間生活--以江南地區為中心的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方瀟(2014)。天學與法律--天學視域下中國古代法律「則天」之本源路徑及其意義探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中國民俗學會、北京民俗博物館(2007)。傳統節日與文化空間。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王承文(2003)。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吳麗娛(2013)。敦煌書儀與禮法。甘肅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岑仲勉(2004)。唐史餘瀋(外一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杜瑜(2014)。中國傳統城市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馬以工(1991)。中國人傳承的歲時。臺北:十竹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紅葦(2010)。年的三副面孔--中國時間文化的前世今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林富士(2010)。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高明士(2014)。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張文昌(20080000)。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新北市: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黃新亞(2006)。消逝的太陽--唐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楊一凡、尤韶華(2003)。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歷代法制考第四卷.隋唐法制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廖冬梅(2007)。節日沉浮問--節日的定義、結構與功能。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雷聞(2009)。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劉淑芬(2002)。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蕭放(2002)。《荊楚歲時記》研究兼論傳統中國民眾生活中的時間觀念。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錢大群(1988)。唐律譯注。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戴炎輝、戴東雄、黃源盛、國立編輯館(1966)。唐律通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瞿宣穎(1985)。中國社會史料叢鈔。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三宅和朗(2010)。時間の古代史--霊鬼の夜、秩序の昼。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九山裕美子(1998)。日本古代の醫療制度。東京:名著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大日方克己(2008)。古代国家と年中行事。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山本幸司(1992)。穢と大祓。大阪:解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中村裕一(2014)。大唐六典の唐令研究--「開元七年令」說の検討。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中村裕一(2009)。中国古代の年中行事。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中村喬(1990)。中国の年中行事。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吉村武彥(2005)。古代史の基礎知識。東京:角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西本昌弘(2012)。日本古代の年中行事書と新史料。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岡田芳朗(2002)。アジアの曆。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斉藤国治(1995)。日本.中國.朝鮮古代の時刻制度:古天文学による検証。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神崎宣武(2009)。「旬」の日本文化。東京:角川ソフィア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原田信男(2008)。中世の村のかたちと暮らし。東京:角川選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柳田國男(1977)。年中行事覺書。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岡田芳朗(2009)。曆ものがたり。東京:角川選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關根真隆(1969)。奈良朝食生活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滋賀秀三(1993)。中国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渡邊晃宏(2009)。平城京と木簡の世紀。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張籌根、兒玉仁夫(2003)。韓國の歲時習俗。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宗懍(1991)。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黃正建(2011)。《天聖令》與唐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李昉、汪紹楹(1961)。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6)。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呂紹理(19980000)。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劉向(1985)。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段成式、方南生(1981)。酉陽雜俎。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賴瑞和(2008)。唐代基層文官。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周密(1991)。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趙睿才(2008)。唐詩與民俗關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賴亮郡(20100000)。唐宋律令法制考釋:法令實施與制度變遷。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丁凌華(2000)。中國喪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仁井田陞(1964)。唐令拾遺。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大庭脩、林劍鳴(1991)。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蕭子顯、王仲犖、宋雲彬(1972)。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斯波義信、莊景輝(1997)。宋代商業史研究。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蘇軾、王文誥、孔凡禮(1982)。蘇軾詩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房玄齡(1974)。晉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周天游(1986)。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葛蘭言、趙炳祥、張宏明(2005)。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元稹、冀勤(1982)。元稹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顧頡剛、劉起釪(2005)。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張文昌(20120000)。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與國家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孫詒讓、王文錦、陳玉霞(1987)。周禮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高明士(2014)。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高明士(20050000)。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姚瀛艇(1992)。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王先謙、吳格(1987)。詩三家義集疏。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瞿同祖(198400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姚思廉(1973)。梁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董天工(1961)。臺海見聞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顏之推、王利器(1993)。顏氏家訓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陸游、李劍雄、劉德權(1979)。老學庵筆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司馬光、胡三省、章鈺(1956)。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錢易、錢明逸、黃壽成(2002)。南部新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張鷟、趙守儼(1979)。朝野僉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劉昫、劉節、陳乃乾(1975)。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封演、趙貞信(2005)。封氏聞見記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杜甫、仇兆鰲(1979)。杜詩詳註。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賴瑞和(20160000)。唐代高層文官。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村山修一(1981)。日本陰陽道史總說。塙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Said, Edward W.、李琨(2003)。文化與帝國主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長孫無忌、劉俊文(1983)。唐律疏議。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董誥(1983)。全唐文。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聖令整理組(2006)。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劉安、高誘、何寧(1998)。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洪邁、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1978)。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黃應貴(19990000)。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孫希旦、沈嘯寰、戴聖、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李林甫、陳仲夫(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長孫無忌、劉俊文(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龍樹菩薩、鳩摩羅什(1983)。大智度論。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徐松(1976)。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朱懷春、曹光甫、高克勤、李商隱(1999)。李商隱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桂齊遜(2008)。評《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六.捕亡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2008)。評《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綜合意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古瀨奈津子(1986)。平安時代の「儀式」と天皇,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彤華(2011)。唐代官人的父母喪制--以〈假寧令〉「諸喪解官」條為中心。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顯文(2012)。法律視野下的唐代假寧制度研究。出土文獻與唐代法律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池田溫(1993)。唐令。中國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強(2011)。無冤的追求--從《天聖令.獄官令》試論唐代死刑的執行。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聞一多(2005)。端午考。神話與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家鈺(2006)。明鈔本北宋天聖令(附唐開元令)的重要學術價值。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大瑩(2006)。唐假寧令復原研究。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島善高(1984)。唐代慮囚考。律令制の諸問題--瀧川政次郎博士米壽紀念論集。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今芸(1982)。新桃舊符--話過年。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豐楙(1982)。仙道的世界--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亦園(2002)。寒食與介之推--一則中國古代神話與儀式的結構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社會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勞榦(1976)。上巳考。勞榦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曉峰(2007)。寒食不入日本考。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聯陞(1983)。帝制中國的作息時間表。國史探微。臺北: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俊強(20050000)。唐代錄囚制試釋。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1):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容肇祖(1989)。月令的來源考。容肇祖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豐楙(19990000)。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節俗。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鄧文寬(2002)。敦煌曆日與當代東亞民用通書的文化關聯。敦煌吐魯番天文曆法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大群(2013)。唐律中的時效與時值考。唐律與唐代法制考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德熹(20090000)。美麗與哀愁--唐代妓女的生活與文化。唐史識小:社會與文化的探索。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孟彥弘(2006)。唐關市令復原研究。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振宏(2010)。隋唐輟朝制度研究。隋唐政治、制度與對外關係。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翱(1987)。來南錄。李翱研究:資料篇。東京:白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27)。唐人日課習字卷。禹域出土墨寶書法源流考。東京:西東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于省吾(2002)。歲、時起源初考。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社會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勇(2013)。唐曆在東亞的傳播。東亞坐標中的書籍之路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夢鷗(1966)。五德終始論的構造。鄒衍遺說考。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古怡青(2011)。從《天聖.廄牧令》看唐宋監牧制度中畜牧業經營管理的變遷--兼論唐日令制的比較。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江曉原(2001)。曆書起源考。江曉原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向達(2009)。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麗娛。休假。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宋德熹(20090000)。長安之春--唐代曲江宴遊之風尚。唐史識小:社會與文化的探索。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邢義田(2011)。漢代邊塞軍隊的給假、休沐與功勞制--讀《居延新簡》札記之二。治國安邦:法制、政治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寶珠(1992)。節日習俗。宋代文化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周雲錦、何湘妃(1982)。閑情試說時節事--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周一良、趙和平(1995)。敦煌寫本鄭餘慶《大唐新定吉凶書儀》研究。唐五代書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曉潔(2011)。唐代西州官吏日常生活的時與空。秩序與生活:中古時期的吐魯番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袁慧(2006)。天一閣藏明鈔本官品令及其保護經過。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桂齊遜(2011)。唐宋官吏休假制度比較研究--以《天聖.假寧令》為核心。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柴劍虹(2006)。六、溫習中國古代文學史聽課筆記的思考。我的老師啟功先生。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高明士(20120000)。唐宋令與「唐宋變革」的下限--天聖令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律令法與天下法。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高明士(2008)。東亞文化圈的形成。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高明士(2014)。法文化的定型:禮主刑輔原則的確立。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高明士(2014)。唐代敦煌官方的祭祀禮儀。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文昌(2012)。唐宋禮書及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及國家社會。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文昌(2012)。論唐宋禮典中的佛教與民俗因素及其影響。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及國家社會。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雨(2011)。吐魯番文書中所見的里正和上直。秩序與生活:中古時期的吐魯番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勃(2012)。政策過程視角下的建構型節日--以唐玄宗誕節為例。唐代節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建一(2003)。唐律實施考述。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歷代法制考4.隋唐法制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總(2003)。地藏菩薩十齋日。地藏信仰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澤咸(2007)。唐代的誕節。張澤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昊。吐魯番臺藏塔新出唐代曆日文書研究。新獲吐魯番出土文書研究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俊強(2014)。唐代前期死刑覆奏制度--兼論其與儒家思想的關係。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傅樂成(1977)。唐人的生活。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趙和平(2011)。敦煌寫本鄭餘慶《大唐新定吉凶書儀》殘卷研究。趙和平敦煌書儀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葉德祿(2007)。唐帝誕辰祝賀考。中國早期國學期刊匯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淑芬(2008)。「年三月十」--中古後期的斷屠日。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俊文(2003)。天寶令式表與天寶法制。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歷代法制考4.隋唐法制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曉峰(2007)。唐代節假日體系初探。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曉峰(2007)。中國古代歲時節日的內部結構體系。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曉峰(2007)。上巳節與日本的女兒節。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鄧文寬(2002)。從「曆日」到「具注曆日」的轉變。敦煌吐魯番天文歷法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劉曉峰(2007)。論中國古代歲時節日體系的內在節奏特徵。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曉峰(2007)。漢曆東傳。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賴亮郡(2009)。《天聖令.獄官令》宋7條解讀報告。97學年度第二期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成果告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錢大群(2009)。決死囚「覆奏」次數與時日考辨。唐律與唐代法制考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霍存福(2003)。唐祠部式遺文匯考。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歷代法制考4.隋唐法制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魏華仙(2008)。兩宋都城節日商品及市場。宋史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嚴茹蕙(2011)。《唐律疏議.雜律》第42條「失火及非時燒田野」(總430條)解讀。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讀會99上學期成果報告書。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九山裕美子(1998)。唐と日本の年中行事。日本古代の醫療制度。東京:名著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八重津洋平(1993)。故唐律疏議。中囯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大津透(2009)。「日本」の成立と天皇の役割。古代天皇制を考える。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九山裕美子、方國花(2011)。唐日醫疾令的復原與對比--對天聖令出現之再思考。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九山裕美子(1998)。假寧令と節日--律令官人の休暇。日本古代の醫療制度。東京:名著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九山裕美子(1992)。假寧令と節日--古代社會の習俗と文化。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九山裕美子(2002)。唐宋節假制度の變遷--令と式と格.勅についての覺書。日中律令制の諸相。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山田英雄(1978)。律令官人の休日。続律令國家と貴族社會。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中村裕一(2005)。祠令逸文。唐令逸文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仁井田陞(1964)。序説第一唐令の史的研究。唐令拾遺。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今村啟爾(1996)。狩人の系譜。山人の生業。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古瀨奈津子、高丹丹、孫愛维(2011)。日唐營繕令營造關係條文的檢討。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加藤繁、吳杰(1959)。宋代都市的發展。中國經濟史考證。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池田溫(1989)。中國古代における重數節日の成立。中國古代史研究。東京:研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池田溫(2002)。天長節管見。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流史。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榮原永遠男(1996)。平城京住民の生活誌。都城の生態。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新川龜登男。《日本靈異記》の牛:管見。王權と信仰の古代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榮原永遠男(1996)。都城の經濟機構。都城の生態。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金相範(1997)。時令與禁刑。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Faure, David、陳德偉(2002)。宗教與地域的表徴。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石川三佐男、鄭愛華(2003)。日中「書籍之路」與《玉燭寶典》。中日「書籍之路」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