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鏡池《易》學研究
作者:李慈恩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岑溢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李鏡池周易古史辨唯物史觀經傳分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論文摘要
本論文研究對向李鏡池先生,是《古史辨》治《易》學者中,唯一一位既有經說理論,又有實際經注的學者。在其學術歷程中,前期受到顧頡元剛啟迪,奠定其經說理論的基礎。後期則深受郭沫若的影響,援引唯物史觀注解《周易》,將西方的理論與東方的經典,以學術性的樣貌做出結合。極具研究價值與意義。
論文首章是二十世紀以來《周易》詮釋的歷史脈絡,並由此引入論文正題。第二章則是李鏡池生平及學術進程,並且簡要的介紹了唯物史觀。
第三章與第四章,是李鏡池經說理論的分析。第五章為《周易通義》注經體例的歸納與評述。第六章則是對此注經方式的檢討。第七章則為結論,針對李鏡池的學術成就,提出總評。
參考書目

壹、李鏡池個人著作(依寫作時間先後排列)
一、專書
《周易通義》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
《周易探源》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年

二、《易》纇單篇論文
〈與顧頡剛先生討論易傳著作時代書〉 收錄於《古史辨》第三冊 1930年
〈易傳探源〉 收錄於《古史辨》第三冊 1930年5月1日
〈左國中易筮的研究〉 收錄於《古史辨》第三冊 1930年
〈周易筮辭考〉 收錄於《古史辨》第三冊 1930年12月
〈古代的物占〉 《嶺南學報》第02卷第4期 1933年6月
〈周易筮辭續考〉 《嶺南學報》第08卷第1期 1947年12月
〈周易卦名考釋〉 《嶺南學報》第09卷第1期 1948年12月
〈周易校釋〉 《嶺南學報》第09卷第2期 1949年6月
〈關於周易的性質和它的哲學思想〉 光明日報 1961年7月
〈關於周易幾條爻辭的再解釋〉《學術研究》第二期 1961年10月
〈周易的編纂和作者的思想〉 收錄於《周易探源》 1962年5月
〈談易傳大象的體例〉 收錄於《周易探源》 1962年11月
〈易傳思想的歷史發展〉 收錄於《周易探源》 1963年3月
〈論《周易》的著作年代〉——答郭沫若同志 收錄於《十家論易》 長沙市 岳麓書院 1966年

三、非《易》纇單篇論文
〈正反相形句式〉 《嶺南學報》第07卷第1期 1947年1月
〈東山詩新解〉 《嶺南學報》第07卷第1期 1947年1月
〈同情的批評〉 《嶺南學報》第08卷第2期 1948年6月
〈詩經中的民歌新探〉 《嶺南學報》第11卷第1期 1950年12月
〈詩疊詠譜〉 《嶺南學報》第11卷第2期 1951年6月
貳、易類文獻及相關論著(按時代先後排列)
《周易注疏》 ﹝魏﹞王弼注、﹝晉﹞韓康伯疏、﹝唐﹞孔穎達正義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影印清仁宗嘉慶20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99年1月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3月
《易童子問》 ﹝宋﹞歐陽修撰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印1926年
《歐陽文忠集》排印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6年
《易程傳》 ﹝宋﹞程頤撰 台北 世界書局影印刻本 1987年4月
《周易古占法》 ﹝宋﹞程迥撰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印明世宗嘉靖
年間天一閣刊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6年
《周易本義》 ﹝宋﹞朱熹撰 北京 中國書店影印南宋度宗咸淳
元年(1265)刊本 1990年10月
《周易本義附錄纂註》 ﹝元﹞胡一桂撰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印
清聖祖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經解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6年
《易纂言》 ﹝元﹞吳澄撰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印清聖祖康熙19
年(1680)刊通志堂經解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6年
《周易折中》 ﹝清﹞李光地撰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
宗乾隆38年(1773)至47年(1782)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周易古義》 ﹝清﹞惠棟撰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印清乾隆年間
淖陽縣署刊《九經古義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6年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 ﹝清﹞紀昀等撰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周易古義》 楊樹達撰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印民國18年排印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76年
《周易義證類纂》 聞一多 台北 里仁書局 1996年
《周易古經今註》(重訂本) 高亨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年7月
《周易大傳今注》 高亨撰 濟南 齊魯書社 1983年8月
〈周易之制作時代〉 郭沫若撰 (收錄於郭沫若全集(歷史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年9月 第1冊 頁377-404)
《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 牟宗三撰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88年
《談易》 戴君仁撰 台北 台灣開明書店 1982年
《易學哲學史》 朱伯崑撰 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
年出版
《易傳的形成及其思想》 戴璉璋撰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89年
《先秦哲學史》 高懷民撰 台北 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
員會 1975年   
《兩漢易學史》 高懷民撰 台北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1970年
《宋元明易學史》 高懷民撰 台北 撰者自印 1994年
《易學源流》 徐芹庭撰 台北 國立編譯館 1987年
《周易讀本》 黃師慶萱撰 台北 三民書局 1988年
《周易縱橫談》 黃師慶萱撰 台北 東大出版社 1995年
《周易之河說解》 李申 北京 知識出版社 1992年出版
《周易的占筮與義理》 ﹝日﹞金谷治原著 于化時中譯 濟南 齊
魯書社 1990年
《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 楊慶中 2000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
《周易研究史》 廖名春、康學偉、梁韋弦 1991年 湖南長沙出
版社
《易圖象與易詮釋》 鄭吉雄 臺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4年new window
《十家論易》 蔡尚思編 長沙 岳麓書社 1993年

《古易筮法研究》 汪顯超 合肥 黃山書社 2002年
《吳澄易經解釋與易學觀》 楊自平撰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年
《胡樸安生平及其易學、小學研究》 沈心慧撰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3年

叁、《易》類以外文獻及相關論著
一、經部
《左傳》 ﹝周﹞左丘明著、﹝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 台
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20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
注疏》本 1985年
《論語》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20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
注疏》本 1985年
《經典釋文》 ﹝唐﹞陸德明撰 通志堂本 台北藝文印書館
《集韻》 ﹝宋﹞丁度等 北京 北京圖書館 2003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87年10月
《經義述聞》 ﹝清﹞王引之撰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0年
《廣雅疏證》 ﹝清﹞王引之 濟南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1年
《古書疑義舉例等七種》 ﹝清﹞俞樾 台北 世界書局 2004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 朱維錚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
《高明經學論叢》 高明撰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8年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撰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1年
《六十年來之國學》程發軔撰 台北 正中書局 1972年
《中國經學史》 ﹝日﹞本田成之撰 台北 廣文書局 1990年
《詩補傳與戴震解經方法》 岑師溢成撰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詁訓匯纂》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4年

二、史部
《史記》 ﹝漢﹞司馬遷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
《漢書》 ﹝漢﹞班固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
《史通》 ﹝唐﹞劉知幾撰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清﹞高宗乾隆38年(1773)至47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年
《洙泗考信錄》 ﹝清﹞崔述 台北 藝文出版社 1966年
《古史辨》 顧頡剛等撰  台北 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
《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 施耐德撰 梅寅生譯 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84年1月
《顧頡剛的疑古史學及其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意義》 陳志明撰 臺北 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3年1月
《馬王堆漢墓文物》 傅舉有、陳松長編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2

《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北
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年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恩格斯撰 台北 谷風出版
社 1989年
《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 陳珪如 北京 新華書店 1951年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 王汎森撰 臺北 允晨
文化實業 1987年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王汎森撰 台北 聯經出版社
2003年

三、子部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86年
《朱子新學案》 錢穆撰 台北 三民書局 1989年

肆、單篇論文
〈論十翼非孔子作〉 錢穆撰 收錄於《古史辨》 第三冊
〈《周易鄭氏學》序〉 高明撰 收錄於《高明經學論叢》 頁81-82 台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8年
〈帛書《繫辭》淺說──兼論《易傳》的編纂〉 韓仲民撰 《周易研究》 1990 年第1期(總第5期) 頁15-21 1990年
〈《周易》經傳著作問題初探〉 王開府撰 收錄於黃壽祺、張善文
編《周易研究論文集》 第1輯 頁455-466 1987年9月
〈《周易》卦序探微〉 黃沛榮撰 《台大中文學報》 創刊號
321-365 1985年11月
〈漢魏費氏《易》學考〉 沈瓞民撰 收錄於黃壽祺、張善文
編《周易研究論文集》 第2輯 頁165-181
〈從《易經》到《易傳》〉 余敦康撰 收錄於黃壽祺、張善文編
《周易研究論文集》 第3輯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年
5月
〈從帛書《易傳》看孔子與《易》〉 李學勤撰 《中原文物》 1989
年第2期(總第48期) 頁41-44 1989年6月
〈疑古思潮與重構古史〉 李學勤撰 《中國文化研究》第23期
1999年
〈帛書《易傳》及《繫辭》的年代〉 李學勤撰 《中國哲學》 第
16輯 頁
〈觀象系辭與《周易》古經之編纂〉 李尚信撰 「儒家經典之形成」第十三次專題演講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7年6月22日
《周易》研究的課題與方法 ﹝日﹞池田知久撰 「儒家經典之形成」專題演講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6年08月10日
《當代美國學界關於中國註疏傳統的研究》 李淑珍 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9卷第3期 1999年9月new window
〈經史分合與《疑古》、《惑經》〉 代繼華撰 收錄於林慶彰編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 頁659-669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
〈走向後經學時代〉 陳少明撰 收入《漢宋學術與現代思想》 廣
東人民出版社 1995年
〈帛書《易傳》及帛書《易經》的關係〉 廖名春撰 《孔子研究》 1994年4期 頁40-47 1994年12月
〈試論古史辨運動興起的思想來源〉 廖名春撰 收錄於《中國學術新證》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年
〈顧頡剛經學研究──易學〉 丁亞傑撰 孔孟學報 第73期
1997年3月
〈顧頡剛春秋學初探〉 丁亞傑撰 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3
期 2001年6月
〈台灣五十年來(1949-1998)的《易》學〉 許維萍撰 收錄於《五
十年來的經學研究》
〈《古史辨》中對《春秋》兩種立場的對話及其反省〉 劉德明撰 發
表於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變動時代的經學和經學家」會議
2007年11月19-20日
〈論章學誠〈易教〉篇的六經觀念與《易》學思想〉 賴溫如撰 屏
東師院學報第十八期 2003年 頁571-58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