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使用者參與的角度探討社區建築概念中居民合作與空間營造課題
書刊名:環境與藝術學刊
作者:賴明茂
作者(外文):Lai, Ming-mao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
頁次:頁79-103
主題關鍵詞:鄰里取向社區建築使用者參與合作社區組成Neighborhood approachCommunity architectureUser participationHousing co-oper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8
  • 點閱點閱:66
  臺灣在所謂「經濟奇蹟」與「商業掛帥」的效應下,對都市住宅與社區環境品質等方面造成了許多的問題與衝擊。但是由於一方面在房屋建築前缺乏對居民的社會組成與空間規劃整體需求面的調查與評析,而導致對「住宅建築計畫」的重視與「房屋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在社區組成與居民參與方面未能成功地營造-具有社會意義的里鄰,而引發對「社區建築」、「合作社區組成」與「社盟總體營造」等課題的反省。然而,過去的研究論文就極少對此類追求所謂人性化社區之總體營造等運動的成功關鍵予以深入討論,即住居空間使用者參與社區空間環境改造的合作機制應如何導入。基於此,本文旨在探討社區建築概念中居民彼此之間的相互合作方式,其過程從近代空間消費者運的覺醒、合作運動的本質、分析合作運動與資本主義的差異、比較合作連動的不同看法及研究合作事業在經濟化或社會化的抉擇、住宅合作事業的發展、合作與協力式住宅社區的組成方式到合作社區組成的困難與潛力等,及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等作一系列的探探,最後則以比較前述之合作機制與當前台灣本土的社區總體營造的居民參與及社區意識運作的關鍵,企圖為本土化的社區建築之合作機制,進一步找到一個人與人、人與環境、居民與專業團體共同合作的動力。
  With the fast growing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lack of quality design in neighborhood has become very serious in Taiwan. It has becom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onnections in a living community. The current study will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decaying of communities. movem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 good and meaningful neighborhood. This assay i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nsumer movements of residents, design,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architecture, and the analysis the reasons and problems of housing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better policies and mechanism of designing a participatory and cooperative community.
期刊論文
1.汪玉荷(1967)。瑞典的住宅公用合作。合作界,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不動產消費協會(1995)。開創購屋人當家自主的新時代--自建家園運動之時代意義與價值。空間雜誌,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陳秀(1983)。加拿大的合作運動--歷經75年成長後之現況。合作報導,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建成(1990)。近代中國合作經濟運動之研究。合作經濟,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rnstein, S.(197104)。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USA。Journal of the TPA。  new window
6.Bergmann, Joseph。西德的合作運動理念與合作社法概論。合作報導,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Research Committee(1970)。Stratege fo rarchitectural research。Architecture Research and Teaching,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永展(1997)。永續環境規劃之新典範。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一九九七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石(1997)。規劃權與社區自治。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一九九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宮崎清(1995)。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世孟(1991)。國民住宅社區規劃之社會組成課題。住宅政策與法令研討會,中華民國住宅學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世輝(1995)。從產品設計到社區設計--談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與方法。海峽兩岸工業設計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明茂(1999)。論社區建築概念中的合作機制。第二屆青年環境共生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ross, N.(1972)。Design Participation。The Design Research Society's conference,(會議日期: September 1971)。London:Academy Edition。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美珍(1983)。都市中社區發展與鄰里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立甫(1973)。本省住宅問題中居住者參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俊沛(1991)。台灣地區以合作方式興建住宅社區之實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l-Yassin, Mohsin M. H.(1983)。User involvement in environmental action: Some implication for theory and participation(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Sheefield。  new window
5.謝慶達(1995)。戰後臺灣社區發展運動之歷史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鴻楷、林建元(1991)。民間合作興建住宅推廣方法之研究。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甘炳光(1996)。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賈倍思(1995)。長效住宅,現代建築新思維。地景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沛儒(1996)。參與式設計--一本合作、協力社區營造的技術指南。崇智國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玫玫、漢寶德(1985)。住屋形式與文化。境與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啟正(1985)。社區原理。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1993)。社區工作新程式。台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幼慧(1977)。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時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可強(1994)。環境品質與社區參與。藝術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明茂(1998)。住居空間營造的新視野。建築情報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夏鑄九(1988)。台灣的住宅政策:「國民住宅計畫」的社會學分析。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關華山(1992)。民居與社會、文化。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Wates, Nick、謝慶達、林賢卿(1994)。社區建築:人民如何創造自我的環境。創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oaden, N.(1982)。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ocal services。Londen:Longman。  new window
15.Darke, R.(1981)。The dialectics of policy-making: Form and content。University of Sheffield。  new window
16.Emony, S.(1964)。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new window
17.McCamant, Kathryn M.、Durrett, Charles(1989)。Cohousing: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Housing Ourselves。Berkeley:Ten Speed Press。  new window
18.許慶雄(1992)。社會權論。臺北:月旦法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夏鑄九、王志弘(1994)。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明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篤強(19920913)。社區發展的先決條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乃德(1992)。台灣:失落的社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欣民(1997)。購地自建房屋,利弊參半多思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金鶚(19891006)。住宅問題的解決可有良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麗瑛(1989)。從需求面根本解決住宅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鳴遜(1994)。永續社區理念應落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瞿海源(1994)。民間社區的危機與希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韶瑩(1996)。社區文化藝術的發展機制。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成立大會大會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旭正(1996)。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對台灣地方文化發展的社會作用。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成立大會大會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昭英(1996)。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志業。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成立大會大會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