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白詩歌龍意象析論
作者:陳宣諭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集叢:文學研究叢書. 古典詩學叢刊;12
ISBN:9789577399458
主題關鍵詞:李白唐詩詩評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袁德星(19880300)。龍的原始。故宮文物月刊,5(12)=60,18-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洛陽博物館(1980)。洛陽北魏畫像石棺。考古,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慶元(20010700)。李白入永王幕之心態探究。東海中文學報,13,4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磊(2010)。盤龍:河南文物建築中的龍柱藝術。中國文化遺產,2010(5),8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明善、張維昭(1996)。李白游仙詩與悲劇意識。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修祥(1990)。論李白的游仙詩。人文雜誌,199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友勝(1994)。李白游仙訪道的思想契機。吉首大學學報,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海燕(2007)。幻想的勝利--淺論現代西方奇幻文學。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3(4),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淑貞(20061200)。李白遊仙詩中的生命反差與人間性格。國文學誌,13,10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念龍(1982)。試論李白的自我形象在詩中的表現--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創作特征之一。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康震(2000)。論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內在矛盾。人文雜誌,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光富(1996)。警策心長:憂國情深--李白《蜀道難》主題新議。九江師專學報,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迤邐(2005)。失意悲憤是李白詩歌的主旋律。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燕平(1998)。略論李白詩以意驅象的特點及其文化心理成因。天府新論,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滿銘(20031000)。從意象看辭章之內涵。國文天地,19(5)=221,97-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段義孚(1991)。Language and the Making of Place: A Narrative-Descriptive Approach。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81(4),684-696。  new window
17.殷曉蕾(2001)。略論道教文化與龍畫之關係。大連大學學報,22(1),102-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傳江(2004)。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龍文化探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5),11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春祥(19970100)。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14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劍秋(20010600)。易經中的龍。臺北師院語文集刊,6,3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泳超(20101200)。夔龍是什麼龍?--作爲地方信仰實踐的遠古神話。興大中文學報,27(增刊),435-4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章成崧(19910600)。從紅山文化玉龍談龍的起源。中華學苑,41,89-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莊吉發(20120200)。祥龍獻瑞迎壬辰--龍圖騰崇拜的文化意義。故宮文物月刊,347,4-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飛(2009)。【上下古今人世間】燭龍:千百世代的古今奇緣。科學人,2009(5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曉雲(19950600)。談龍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宜蘭農工學報,10,12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文伯倫(2000)。試論李白的游仙詩。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尹榮芳(19890700)。龍為樹神說--兼論龍之原型是松。學術學刊,3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輝斌(1986)。李白詩中之龍山考。天府新論,1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子今(1989)。龍與遠古虹崇拜。文物天地,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清鋒(1993)。論龍鬚草的發展價值及在我國的利用現狀與展望。自然資源學報,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銳(2008)。鯉魚躍龍門的典故由來。歷史月刊,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建平、劉莉萍(2009)。《聊齋志異》中的龍形象與龍文化。電影評介,200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暉(2013)。試論李白文化心態中求仕與歸隱的矛盾。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米峮(2012)。從李白詩試論盛唐詩歌的氣質。語文學刊,2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光潛(1958)。談李白詩三首。語文學習,1958(2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余山楓(2009)。民俗中的龍紋。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杜景潔(1999)。好夢難圓--從李白的詩看其矛盾心理。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阮堂明(1997)。李白詩中對自我的仙化傾向。天津師大學報,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吳瑞霞(2002)。龍的意象與中國詩意思維關係的探源。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豔麗(2006)。淺論李白古風詩中的神話。淮南師範學院學報,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光安(2007)。中國民間建築裝飾中龍紋飾的文化內涵。藝術與設計,200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蓉(2007)。中西文學中龍的隱喻及文化誤讀。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麗榮(2009)。道教文化對李白人生道路及其詩風的影響。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冰(2010)。論李白詩中神仙思想的多層性。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冰(2012)。李白詩中的「劍」與其人形象。芒種,20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刑惠玲(2000)。論中國古典文學文獻中龍之形象。圖書館建設,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宋晶(2008)。武當五龍宮龍神崇拜初探。鄖陽師範學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房日晰(1987)。李白詩與盛唐氣象。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周秉高(2008)。楚辭服飾研究。職大學報,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金立敏(2014)。福建宮廟建築龍柱藝術初探。雕塑,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姚德懷、陳明然、國麗婭(20120500)。“龍”的一條龍:“龙 龍 龍 竜......”--以“字位”說試排“龍”的異體異形字。語文建設通訊(香港),100,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徐亞娟(2007)。近百年龍母研究概述。廣西民族研究,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倪晉波(2005)。支遁與東晉士人交往初論--以《世說新語》為中心。蘭州學刊,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祚龍(19860600)。關於李白與佛教的因緣。中國文化月刊,80,9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勤建(2000)。越地祈雨中的「龍聖」--兼論中國龍的原型和源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嘯虎(1982)。論李白的政治態度及其政論詩。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蓉、胡建琴(2003)。詩家仙佛終無緣--論李白性格的雙重性。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建(2005)。中國神龍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山海經》研究。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連舉(2006)。李白詠劍詩略論。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鶴、張玉清(2008)。中國龍文化的形成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宗福(2009)。論李白仙道詩的清靜與超越。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存信(2013)。中西「龍」文化之差異。華夏文化,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曹桂花(2013)。「龍」意象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差異。湖北工程學院學報,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許總(1995)。論李白自我中心意識及其詩境表現特徵。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許鮮明、季紅雨(2006)。漢語詞彙中的「龍」概念。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景志明、花志紅、葉俊莉(2012)。李白詩學理論探析。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閻雲翔(19880100)。試論龍的研究。九州學刊,2(2)=6,99-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閔祥鵬(2008)。五方龍王與四海龍王的源流。民俗研究,2008(3),200-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黃桂秋(2006)。大明山龍母文化與華南族群的水神信仰。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黃交軍(2013)。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先民的龍文化意識。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交軍(2013)。從《周易》到《說文解字》--論「龍」在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變。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黃曉林、張惠(2010)。李白詩歌語言藝術的誇張特色。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湛如(2013)。印度古代與佛教中龍的傳說、形象與描述。文學與文化,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馮廣宏(1994)。黃龍與大禹神話考源。四川文物,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馮芬(2012)。李白道論詩歌中的生態詩格與人格。文藝評論,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賈兵(2010)。李白游仙詩的主題矛盾。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楊曉靄(1990)。李白游仙詩的道教化品格。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葛承雍(2001)。唐代龍造型中的外來文化因素。尋根,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葛星(2009)。《西遊記》中「龍」形象的傳統文化審視。齊魯學刊,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蒲芳馨(2010)。淺談李白詩中的神仙坐騎。中國城市經濟,20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裴斐(1980)。談李白的游仙詩。江漢論壇,198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趙曉蘭(2003)。略論杜詩的非寫實意象--以「龍」為例。杜甫研究學刊,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趙丰、張志玲(20090400)。追龍任務--從地球科學追尋龍的起源。科學發展月刊,436,4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趙麗玲、王楊琴(2010)。論中西方龍形象及其文化意義的差異。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趙麗梅(2011)。李白的詩與道家思想。學術探索,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鄧彪、鄭燕飛(2011)。淺析李白、郭璞之游仙詩的寫作特色。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劉亮(1988)。論禾本科黍亞科的系統分類與演化。植物分類學報,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劉根生(2005)。從虛幻的真實再探文學藝術的真實性。衡水學院學報,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劉雪梅、歐清煜(2008)。龍母傳說的文化考察。文化遺產,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劉玉娥(2011)。《詩經》與龍文化。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劉金祥、張濤(2013)。龍鬚草的利用現狀及研究進展。湛江師範學院學報,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鍾文華(2007)。試論蜀人的仙化思維。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薛豔群(1999)。淺談李白詩中的盛唐氣象。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韓雪晴(2004)。唐人小說中的龍意象及其文化意義。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葛承雍(2000)。唐代龍的演變特點與外來文化。人文雜誌,2000(1),6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劉城淮(1964)。略談龍的始作者和模特兒。學術研究,19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王元林、陳玉霜(2009)。論嶺南龍母信仰的地域擴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4(4),4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林梅村(1997)。吐火羅人與龍部落。西域硏究,1997(1),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滿銘(2004)。意象與辭章。第六屆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370-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麗娜(1987)。李白詠物詩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方霓(1993)。龍女故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之敏(2001)。傳統吉祥圖案的意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薇薇(2000)。文章賓主法析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宣諭(2011)。李白詩歌海意象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政卿(2005)。古典詞的時空特質及其運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美芳(1986)。李太白詩探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凱(2001)。「悲」與「樂」的辯證統一:從一個角度比較李白和莎士比亞(碩士論文)。西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禹璇(2011)。《夷堅志》龍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敏如(2007)。中國水界神異動物象徵研究--以《太平廣記》魚、龜、蛇、龍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貞海(1992)。宋前神話小說中龍的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明修(1992)。李白古風五十九首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秋吟(1997)。屈賦意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松柏(1976)。禪學與唐宋詩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鈞莉(1987)。六朝遊仙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賴美合(2009)。龍的意象及其應用研究--以台南大天后宮為實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宜賢(2010)。從唐傳奇〈柳毅〉及後世相關戲曲作品看龍女故事的發展(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文宏(2012)。概念隱喻理論與詩文分析之運用--以李白古風五十九首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丁符原(2011)。李白古風五十九首思想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白蓉(2001)。幸福的祈思--中國龍女故事類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昭吟(1992)。唐小說中龍故事類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自佑(2002)。青龍白虎源流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志光(2013)。李白〈古風五十九首〉篇章結構探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游瑟玫(2009)。盛唐詩歌「龍」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佩芳(2009)。《西遊記》中龍王世界的探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魏鈴珠(2011)。李白〈古風五十九首〉用典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利利(2010)。龍的符號形成與現代演繹(碩士論文)。揚州大學,揚州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汪田明(2008)。中國龍的圖像研究(博士論文)。中國藝術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瑜(2012)。漢語成語「龍」的隱轉喻認知(碩士論文)。浙江師範大學,金華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姚遠(2006)。中國傳統龍紋的圖像與符號學意義研究(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高衛國(2009)。李杜詩歌中動物意象的比較(碩士論文)。陜西師範大學,西安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時花蘭(2009)。「三李」詩歌意象跳躍性研究(碩士論文)。陜西師範大學,西安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隋小鳳(2012)。含「龍」典故源流研究(碩士論文)。中南大學,長沙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施宏(2008)。龍蛇龜黽文化解釋(碩士論文)。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戴丹鶴(2012)。唐詩龍鳳意象研究(碩士論文)。東華理工大學,南昌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蘇健(2010)。李白詩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碩士論文)。長沙理工大學,長沙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楚戈(2009)。龍史。台北:楚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思敬(1996)。心理詩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阮元(2001)。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道霈(1987)。華嚴經疏論纂要。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安(1988)。淮南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光潛(1993)。詩論。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尸佼、孫星衍(1985)。尸子。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晏嬰(1987)。晏子春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寬(1983)。西溪叢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勰、黃叔琳、李詳、楊明照(1957)。文心雕龍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街之(1983)。洛陽伽藍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約(1983)。竹書紀年。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酈道元(1990)。水經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晏、邢昺、陸德明(1983)。論語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康(1983)。越絕書。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璞(1983)。穆天子傳。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先霈(2009)。文藝心理學讀本。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魯樞元(1985)。創作心理研究。鄭州市:黃河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大有(1988)。龍鳳文化源流。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壽、裴松之(2002)。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志雄、楊靜榮(2001)。龍的身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乃湘、崔岩峋(1987)。說龍。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班固(1968)。前漢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江都、余照春亭、周基、朱明祥(20110210)。增廣詩韻集成。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滿銘(1991)。國文教學論叢。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引馳(2002)。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唐汝詢、吳昌祺(2002)。刪定唐詩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陸容(1983)。菽園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昉(1987)。太平御覽。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辛氏、劉慶柱(2006)。三秦記輯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墨翟、吳毓江(1978)。墨子校注。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陸佃(1985)。埤雅。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秉欽(1995)。文化翻譯學。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向(1982)。說苑。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莊周、郭象(1959)。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國唐代文學學會(1996)。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佛洛伊德、張燕雲(1987)。夢的釋義。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佛洛伊德、賴其萬、符傳孝(1994)。夢的解析。臺北市: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曾霄容(1973)。時空論。臺北:青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蕭統、李善(1983)。文選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沈德潛(1965)。說詩晬語。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志雄、楊靜榮(1992)。龍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苑利、鐘敬文(2002)。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余光中(1970)。掌上雨。臺北:大林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何金松(1996)。漢字形義考源。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司馬遷(1965)。史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83)。宣和書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杜松柏(1991)。國學治學方法。臺北:洙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郭茂倩(1986)。樂府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苑利(2003)。龍王信仰探秘。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董仲舒(1968)。春秋繁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尼采、周國平(2005)。悲劇的誕生。臺北市:左岸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酈道元(1983)。水經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司馬遷(1986)。史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歐陽修、宋祁、沈德潛、葉酉(1983)。新唐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樂史(1983)。太平寰宇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向(1983)。說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郭若虛(1985)。圖畫見聞誌。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洪興祖(1981)。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鷟(1983)。朝野僉載。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魯諄、王才、馮廣裕、中華炎黃文化研究組織(2000)。龍文化與民族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賢(1983)。明一統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卡爾.古斯塔夫.榮格、馮川、蘇克(2011)。心理學與文學。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莊周、郭慶藩、王孝魚(2001)。莊子集釋。頂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吳啟禎(20080000)。王維詩的意象。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安、楊堅(1989)。淮南子。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龐進(1993)。八千年中國龍文化。北京市: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君房(1983)。雲笈七籤。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楊齊賢、蕭士贇(2005)。李太白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朱諫(1989)。李詩辨疑。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詹鍈(1993)。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詹鍈(1984)。李白詩文繫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中華書局編輯部(1964)。李白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李白學刊編輯部(1989)。李白學刊。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中國李白研究編輯部(1990)。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薛天緯(2005)。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薛天緯(2008)。中國李白研究2008年集。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充(1993)。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班固、楊家駱(1991)。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劉義慶(1983)。世說新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吳均(1983)。續齊諧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劉勰(1965)。文心雕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蕭統、李善(1979)。六臣註文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王昌齡(1985)。詩格。長沙市: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司空圖(1992)。二十四詩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孟棨(1983)。本事詩。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杜寶(1993)。大業雜記。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杜甫、楊倫(1994)。杜詩鏡銓。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呂祖謙、朱熹(2002)。周易繫辭精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王運熙(1985)。李太白研究。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仇小屏(20060000)。篇章意象論:以古典詩詞為考察範圍。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安旗(1992)。李白研究。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安旗(2004)。李太白別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長之(1998)。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吳明賢、李天道(2006)。唐人的詩歌理論。成都市: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林庚(2000)。詩人李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胥樹人(1984)。李白和他的詩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張書城(2000)。李白家世之謎。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張豈之、張國剛、楊樹森(2002)。隋唐宋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黃國彬(1982)。中國三大詩人新論。臺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葛景春(1991)。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臺北:群玉堂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楊鴻烈(1975)。歷史研究法。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詹鍈(1958)。李白詩文繫年。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鄺健行(1999)。中國詩歌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朱光潛(1983)。美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Baumgarten, Alexander Gottlieb、簡明、王旭曉(1987)。美學--詩的哲學默想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阮元(2001)。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2001)。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阮元(2001)。周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張揖、王念孫(1991)。廣雅疏證。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張九齡(1983)。唐六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普濟(1983)。五燈會元。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毛亨、鄭玄、孔穎達、陸德明(1983)。毛詩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呂不韋、高誘(1983)。呂氏春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劉若愚、杜國清(1981)。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班固(1965)。漢書。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司馬光(1983)。資治通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袁珂(1998)。中國神話傳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劉安(1968)。淮南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揚雄(1983)。揚子法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徐堅(1983)。初學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陳鵬翔(2004)。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1985)。古典文學。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段成式(1983)。酉陽雜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聞一多、朱自清(2000)。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許慎、段玉裁(1998)。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龐燼(1990)。龍的習俗。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夏鑄九、王志弘(1999)。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周勛初(1996)。詩仙李白之謎。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李白研究學會(1990)。李白研究論叢。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金濤聲、朱文彩(2007)。李白資料彙編--唐宋之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譚德晶(2001)。唐詩宋詞的藝術。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列禦寇(1983)。列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陳沆(1979)。詩比興箋。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羅時進(2001)。唐詩演進論。南京市:江蘇古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管仲、房玄齡(1983)。管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周秀萍(1998)。文學欣賞與批評。長沙市: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趙毅衡(2012)。符號學。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Warren, Austin、Wellek, René、王夢鷗、許國衡(1992)。文學論: 文學研究方法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王溥(1960)。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郭茂倩(19990110)。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松浦友久、劉維治、尚永亮、劉崇德(2001)。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李白評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袁珂(1987)。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何星亮(1992)。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徐復觀(1980)。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榮格(1987)。心理學與文學。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劉守華(1991)。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郭郛(2004)。山海經注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丘處機(1985)。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王賽時(2000)。漢唐流風:中國古代生活習俗面面觀:吃喝玩樂。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陸佃(1983)。埤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張君房(1986)。雲笈七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苑利(2002)。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信仰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宇文所安、賈晉華(2004)。盛唐詩。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鄭玄(1976)。易緯‧乾坤鑿度。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高誘(1969)。淮南子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何新(1989)。龍:神話與真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呂宗力、欒保群(1991)。中國民間諸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王弼(1997)。周易。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安旗(1990)。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朱天順(1982)。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印順(1994)。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逯欽立(1984)。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阮廷瑜(1986)。李白詩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施逢雨(1992)。李白詩的藝術成就。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歐陽詢(1986)。藝文類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李劍國(1984)。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趙弘恩、黃之雋(1983)。江南通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劉昫、楊家駱(1985)。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傅孝先(1979)。困學集.西洋文學散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葉嘉瑩(1970)。迦陵談詩。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吳戰壘(1993)。中國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陳銘(2001)。意與境--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王長俊(2000)。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陳滿銘(20060000)。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郭沫若(1971)。李白與杜甫。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葛洪(1983)。抱朴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王嘉(1983)。拾遺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卿希泰(1994)。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邱明正(1993)。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周應合(1983)。景定建康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黃暉(1983)。論衡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潘桂明(2000)。中國居士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劉勰、范文瀾(1993)。文心雕龍注。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清聖祖(1987)。全唐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福井康順(1992)。道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何星亮(1992)。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孫昌武(1987)。唐代文學與佛教。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王念孫(2000)。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Schafer, Edward H.、吳玉貴(2005)。唐代的外來文明。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陳橋驛(1999)。水經注校釋。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劉昫(2002)。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王弼(1976)。周易略例。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董斯張(1983)。廣博物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章樵(1983)。古文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戴德、盧辯(1986)。大戴禮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韓嬰(1983)。韓詩外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劉安、高誘(1983)。淮南鴻烈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1986)。御定全書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劉向、王逸、洪興祖(1972)。楚辭。臺南:北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周勛初(2011)。李白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洪興祖(1983)。楚辭補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Lynch, Kevin、方益萍、何曉軍(1998)。城市意象。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Johnston, Ronald John、蔡運龍、江濤(2010)。哲學與人文地理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蔡邕(1986)。獨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乾隆(1983)。御選唐宋詩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辛氏(1968)。三秦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王存(1996)。新定九域志。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汪繼培(1983)。尸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洪亮吉、陸繼萼(1983)。登封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袁行霈(1995)。歷代名篇鑒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陳銘(2003)。說詩: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味。臺北:未來書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國家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地名研究室(1983)。中國地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地名索引。北京: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閻琦、房日晰、安旗、薛天緯(1990)。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司馬遷、楊家駱、許平和、張守節、裴駰(1997)。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干寶(1983)。搜神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張光直(1983)。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曹葆華、劉若端、雪萊(1984)。十九世紀英國詩人論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尸佼(1968)。尸子。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李延壽(1983)。南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沈約(1983)。宋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范曄(1983)。後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葉夢得、宇文紹奕(1983)。石林燕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瞿蛻園(1981)。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1985)。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劉昫(1982)。舊唐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李白(1967)。李太白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李從軍(1986)。李白考異錄.李白家世考索。濟南市: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張光直(1987)。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李昉(1986)。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李時珍(1986)。本草綱目。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Wright, Arthur F.、中央研究院中美人文社會科學合作委員會(1973)。中國歷史人物論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楊文雄(20000000)。李白詩歌接受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朱熹(1974)。楚辭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班固、顏師古(1983)。前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劉向(1983)。列仙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錢鍾書(1988)。談藝錄。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劉安、張雙棣(1997)。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管仲、房玄齡(1968)。管子。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施逢雨(1999)。李白生平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弗蘭克•G•戈布爾、呂明、陳紅雯(1986)。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郭象(1983)。莊子注。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魏徵(1983)。隋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房玄齡(1983)。晉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劉昫(1983)。舊唐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李昉(1983)。太平廣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1981)。歐美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葛洪(1983)。神仙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李白(1983)。李太白文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中國李白研究編輯部(1991)。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薛天緯(2006)。中國李白研究2006-2007年集。合肥市: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韓非(1968)。韓非子。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列禦寇、張湛(1987)。列子。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尸佼、汪繼培(1989)。尸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呂不韋、楊家駱(1958)。呂氏春秋集釋。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伏勝、鄭玄、孫之騄(2010)。尚書大傳三補遺一卷。北京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司馬遷(1978)。史記。臺北市:大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劉向(1989)。列仙傳。臺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劉向(1983)。戰國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揚雄、郭璞(1983)。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王充(1968)。論衡。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劉熙(1967)。釋名。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龍樹、鳩摩羅什(1960)。大智度論。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王弼、韓康伯、陸德明、孔穎達(1983)。周易注疏。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皇甫謐(1983)。高士傳。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郭璞、郝懿行(1969)。山海經箋疏。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魏華毒(1988)。太上黃庭內景玉經。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鳩摩羅什(1993)。維摩詰所說經註。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佛陀耶舍共竺佛念(1922)。佛說長阿含經•沙門果經。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求那跋陀羅(1922)。雜阿含經。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1922)。別譯雜阿含經。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孝元帝(1983)。金樓子。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慧皎(1922)。高僧傳。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崔鴻(1983)。十六國春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盧照鄰(1983)。盧昇之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吳兢(1969)。樂府古題要解。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司馬承禎(1985)。天隱子•神仙篇。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王勃(1983)。王子安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湛然、知禮、可度、正謐(1997)。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臺南市:湛然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獨孤及(1983)。毘陵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李吉甫(1983)。元和郡縣志。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般剌蜜諦(198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愣嚴經。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1982)。大方廣佛華嚴經。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劉昫(1868)。舊唐書。廣州:廣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歐陽修、宋祁(1982)。唐書。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道原(1922)。景德傳燈錄。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劉恕(1983)。資治通鑑外記。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胡仔(1986)。苕溪漁隱叢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朱熹(1986)。中庸章句。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嚴羽(1983)。滄浪詩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張敦頤(1983)。六朝事迹編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胡應麟(1981)。詩藪內外雜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王夫之(1933)。唐詩評選。上海市:上海太平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孔廣林(1985)。尚書中候。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董誥(1983)。欽定全唐文。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阮元(2001)。易經。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阮元(2001)。尚書。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阮元(2001)。詩經。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俞政燮、楊家俊(1977)。癸巳存稿。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西北大學中文系(1983)。唐代文學論叢。西安市: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田秉鍔(2008)。龍圖騰:中華龍文化的源流。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朱乃誠(2009)。中華龍--起源與形成。北京市: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朱乃誠(2009)。中國龍起源和形成。北京市: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朱必知(2012)。龍圖騰:中國精神。北京市: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李鳳行(1993)。十二生肖的傳奇。臺北市:漢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李圃(2004)。古文字話林。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何新(1989)。談龍。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何新(1988)。神龍之謎--東西方思想文化研究與比較。延吉市:延邊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何星亮(1993)。龍族的圖騰--遠古的崇拜。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徐初眉(2008)。話說中國龍。杭州市:西冷印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陳綬祥(1988)。中國的龍。桂林市: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張光直(19930000)。美術.神話與祭祀。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清華大學中文系(2005)。清華大學古代漢文學論集。北京市: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黃永武(2004)。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楊新、李毅華、徐乃湘(1988)。龍的藝術。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7.楊青(2004)。洞庭湖的龍文化。長沙市: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楊靜榮、劉志雄(2008)。龍之源。北京市: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葉舒憲(1987)。神化--原型批評。西安市: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趙伯陶(2000)。中國民俗文化面面觀。濟南市: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聞一多(1993)。神話與詩--伏羲考。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劉毓慶、趙瑞鎖(2006)。龍的文化解讀--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國傳統人生。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3.龐德、黃晉凱、張秉貞、楊恆達(1989)。象徵主義•意象派。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4.佛洛伊德、楊庸一(1990)。圖騰與禁忌。臺北市: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5.榮格、劉國彬(2009)。榮格自傳--回憶•夢•思考。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6.宗白華(1989)。美學與意境。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7.唐蘭(1981)。古文字學導論。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8.李昉、汪紹楹(1961)。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9.劉秀、袁珂(1982)。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0.葛景春(2002)。李白研究管窺。河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孫昌武(1994)。詩與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楊恩寰(1993)。審美心理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3.李元洛(1990)。詩美學。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4.李豐楙(1996)。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5.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6.沈德潛(1970)。唐詩別裁集。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7.鈴木大拙、劉大悲(1971)。禪與生活。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8.李養正(1989)。道教概說。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9.李劍國(1995)。唐前志怪小說輯釋。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0.任昉(1983)。述異記。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王叔岷(1995)。列仙傳校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2.許慎、段玉裁、鍾宗憲(1998)。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3.黃永武(2008)。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4.袁行霈(1989)。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5.陳植鍔(1990)。詩歌意象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6.王夢鷗(1995)。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7.劉勰、范文瀾(1960)。文心雕龍注。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8.李昉(1983)。太平御覽。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9.王先謙(2004)。莊子集解。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0.韓嬰、賴炎元(1972)。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董誥、孫映逵(2002)。全唐文。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2.顧頡剛(2005)。古史辨。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3.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4.王充(1990)。論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5.劉向(1965)。說苑。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6.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7.魏收(1983)。魏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8.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9.陳滿銘(20050000)。篇章結構學。臺北市: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0.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杜佑(1984)。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2.李白、王琦(1977)。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3.左丘明、韋昭、黃丕烈(1983)。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4.鐘來茵(1994)。中古仙道詩精華。南京市: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5.荀況(1968)。荀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6.蕭統、李善(2009)。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7.莊周(1968)。莊子。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8.唐寰澄(1987)。中國古代橋樑。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31116)。濮陽中華第一龍,http://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31116001002-260303。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arthes, R.(1980)。From work to test。Textual Strategies: Perspectives in Post-structuralist Critisism。London:Methuen。  new window
2.(2000)。歷代龍象演變及其藝術特點。龍文化特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機(1999)。神龍出世六千年。龍文化特展。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機(2000)。神龍出世六千年--龍的形象之出現、演變和定型。龍文化特展。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光男(1999)。飛龍在天。龍文化特展。臺北市: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啟明(1999)。世紀龍顏--龍的歷史構成及其美學特質。龍文化特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明華(1983)。山海經新探。學林漫錄。北京市: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