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朱、王格致說新辨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陳滿銘
作者(外文):Chen, Man-mi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80
頁次:頁149-163
主題關鍵詞:朱熹王陽明格物致知天(性)人(教)螺旋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35
     在《大學》「八條目」中,引起後人爭議最多的,是居前的「格物」與「致知」二條目。對此二條目,自古以來,就繼續不斷地有人提出不岣的見解,留下不少寶貴的文獻;而其中以又朱熹和王陽明的說法,最受人重視,而的也最大。本文即 他們二人之「格致」說,主要從「人」(教)與「天」(性)切入,以為由於朱熹著眼於「人」(教),而王陽明則著眼於「天」(性),而忽略了「天」(性)與「人」(教)兩者互動、循環而提昇之螺旋關係,因此雖各有價值,卻不免也各有所偏。這僅僅是從一己教學困惑所疏理出來的一點頭緒,提出來供參考。
期刊論文
1.陳滿銘(19920400)。從偏全的觀點試解讀《四書》所引生的一些糾葛。中國學術年刊,13,1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滿銘(19990600)。「中庸」的性善觀。國文學報,28,1-17+19-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滿銘、田啟文(20001100)。微觀古本與今本《大學》。國文天地,16(6)=186,4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0)。教育大辭典。教育大辭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國柱(1993)。中國歷代思想史。中國歷代思想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開府(1995)。四書的智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滿銘(1970)。中庸思想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啟彥(199909)。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錦鋐、陳滿銘、余培林、張學波(1987)。四書導讀。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復觀(197810)。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友蘭(2000)。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明(19780301)。高明文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守仁(1979)。王陽明全書。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1968)。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新亞書院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196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王夫之(1974)。讀四書大全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本大學說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