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黃宗羲理學思想之研究
作者:陳正宜
作者(外文):Chen Cheng Yi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俊彥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黃宗羲理氣論理學劉宗周王陽明朱熹王夫之陳確戴震Huang ZongXiQiLi-Qi theoryNeo-ConfucianismLiu ZongzhouWang YangmingZhu XiWang FuzhiChen QueDai Zh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4
論文摘要
明代理學的發展,大致是以朱學與王學為學術主流,但在朱學與王學漸產生流弊的情形下,其實一股自先秦就已存在的「氣學」便在此時得以復興,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朱、王學末流所造成的思想僵化與空談性命之論。於是自明中期開始,羅欽順、王廷相等人便提出「理氣是一」的氣本論主張,開始修正明中、後期的「理氣二分」,以及「情識而肆」與「玄虛而蕩」等弊病。因此,順此思路前進,氣本論必然成熟於明末清初之際,而黃宗羲便身處在此時期。
所以本論文便以黃宗羲理學思想為研究目標,提出異於朱學與王學系統的「氣本論」,並以「心理氣是一」的主張為研究主軸,進一步架構出黃宗羲的思想體系以及明末清初氣學的概況。故本論文分作六章來探討其理學思想。
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材料。
第二章:黃宗羲成學過程與明清思潮之轉移。除了介紹黃宗羲的身平事蹟外,並透過當時學術思潮的影響,以及與當代諸儒的比較,以了解黃宗羲思想之形成。
  第三章:盈天地間皆氣,氣即理也。討論黃宗羲之「氣」為本體意義之存在,其特色是以「氣」為宇宙天地萬物生成的本源,不僅創生萬物之形體,其氣中的氣之理亦隨之賦予,是「理氣是一」的表現。
第四章:盈天地皆心,心乃氣之靈。黃宗羲雖繼承陽明、劉宗周思想而來,但其「心即理」之主張,其實是氣學立場下的心性合一;而且,其心性合一於理氣合一的架構中,更是使氣學具有道德意識,而非唯物之氣論。
第五章:工夫所致,即其本體。黃宗羲雖主張氣本體論,但其理論思路仍屬儒家一脈,故其認知、踐履的知識論與察識、涵養的工夫論,亦是合一的狀態;甚至其先天之學與學者工夫亦是合一而論。
第六章:結論。藉由與諸儒的比較,用以說明黃宗羲思想之時代性與獨特性,而確立其學術地位。
Paper abstract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Huang Zongxi becomes study shift of the process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deological trend
The third chapter: Between the full world all was mad that the gas is the principle
The fourth chapter: The full world all heart, the heart is mad the spirit
The fifth chapter: The training discusses with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he sixth chapter: Conclusion
引用文獻
以下書目,除黃宗羲原典外,典籍部分依四庫全書總目次序排列,近人著作部分依姓名筆劃與時代順序排列。


(一)典籍:


1.梨洲原典

《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3月)
《明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1992年5月)
《黃宗羲全集》(一)─(十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增訂版)


2.相關原典

經部
易類:
《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臺中:藍
燈文化事業公司,《十三經注疏》景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
開雕)

書類: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十三經注疏》景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春秋類:
《春秋左傳正義》(周)左丘明傳、(晉)杜 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臺
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十三經注疏》景印嘉慶二十年江
西南昌府學開雕)

四書類:
《孟子注疏》(漢)趙 岐注、(宋)孫 奭疏(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十
三經注疏》景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論語注疏》(魏)何 晏注、(宋)邢 昺疏(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十
三經注疏》景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四書集註》(宋)朱 熹撰 (臺北:世界書局,1967年11月)
《讀四書大全說》(清)王夫之撰 (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月)
史部

正史類:
《明史》(清)張廷玉等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月景印清乾隆武
英殿刊本)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 (臺北:博愛出版社,1983年9月)

傳記類-名人之屬:
《劉子年譜》(清)劉 汋編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黃宗羲年譜》(清)黃炳垕撰,王政堯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2月)

傳記類-總錄之屬:
《東林列傳》(清)陳 鼎撰(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11月)
《清儒學案》徐世昌撰 (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4月)
《漢學師承記》(清)江 藩撰(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7年7月)

地理類:
《浙江省餘姚縣志》(清)邵友濂修、孫德祖等纂(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
司,1983年3月臺1版景印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子部

儒家類:
《荀子集解》(周)荀 況撰、(唐)揚 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臺北:世
界書局,1970年10月)
《周子通書》(宋)周敦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
《張子全書》(宋)張 載撰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8年7月)
《朱子語類》(宋)朱 熹撰、黎靖德編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
《居業錄》(明)胡居仁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困知記》(明)羅欽順撰(明嘉靖十六年,吳郡陸粲刊本)
《劉子遺書》(明)劉宗周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潘子求仁錄輯要》(清)潘平格撰(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5月)

雜家類:
《日知錄集釋》(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
年)
《論衡校釋》(漢)王 充撰,黃 暉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1月)
道家類:
《列子》(周)列禦寇撰、(晉)張湛注:(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7
年3月,景印清光緒甲申鐵琴銅劍樓摹刊宋本)
《莊子集釋》(周)莊 周撰、(晉)郭 象注、(清)郭慶藩輯:(臺北:華
正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8月版)


集部

別集:
《周元公書》(宋)周敦頤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二程集》(宋)程顥、程頤撰 (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7月)
《朱子文集》(宋)朱 熹撰,陳俊民校編 (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年2
月)
《南軒先生文集》(宋)張 栻撰(臺北:中文出版社,廣文書局印行,1993年)
《呂祖謙全集》(宋)呂祖謙撰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
《象山全集》(宋)陸九淵撰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7月)
《薛瑄全書》(明)薛 瑄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康齋集》(明)吳與弼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白沙子》(明)陳獻章撰(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集部景印東莞莫
氏五十萬卷樓藏明嘉靖刊本。)
《王陽明全集》(明)王守仁撰(臺北:文友書局,1980年8月)
《王廷相集》(明)王廷相撰 (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9月)
《雙江聶先生文集》(明)聶 豹撰(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
月,景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三年吳鳳瑞刻隆慶
六年印本)
《吳廷翰集》(明)吳廷翰撰 (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2月)
《王畿集》(明)王 畿撰 (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3月)
《念菴文集》(明)羅洪先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高子遺書》(明)高攀龍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劉宗周全集》(明)劉宗周撰,戴璉璋、吳光主編、鍾彩鈞編審 (臺北:中
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6月)
《陳確集》(明)陳 確撰 (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
《船山全書》(清)王夫之撰(湖南:嶽麓書社,1988年-1996年)
《思復堂文集》(清)邵廷采撰(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6月景印清光
緒十九年會稽徐氏(友蘭)鑄學齋刊本)
《鮚埼亭集校注》(清)全祖望撰、詹海雲校注 (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12月)
《戴震全書》(清)戴 震撰(安徽:黃山書社,1995年10月)



(二) 近人著作

1. 專著

于化民撰:《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2月)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撰、李慶譯:《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王邦雄撰:《儒道之間》(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10月)
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撰:《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元月)new window
王 茂等撰:《清代哲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年1 月)
王俊彥撰:《王廷相與明代氣學》 (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0月)
王俊義、黃愛平撰:《清代學術文化史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
王瑞昌撰:《陳確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方祖猷撰:《清初浙東學派論叢》(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
- 《萬斯同傳》(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古清美撰:《黃梨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78年2月)
- 《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5月)
加藤常賢等撰、蔡懋棠譯: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編:《中國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成中英撰:《合外內之道:儒家哲學論》。(臺北:康得出版社,2005年11月)
向世陵撰:《理氣性心之間─宋明理學的分系與四系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
牟宗三撰:《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2月)
- 《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12月)
- 《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8月)
- 《心體與性體》(三)(臺北:正中書局, 1995年12月)
- 《心體與性體》(一)(臺北:正中書局, 1996年2月)
- 《心體與性體》(二)(臺北:正中書局, 1996年9月)
- 《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4月)
-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 《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12月)
宇野精一主編、洪順隆譯:《中國思想(一)儒家》(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
朱葵菊撰:《中國歷代思想史(六)清代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
朱義祿撰:《逝去的啓蒙 明清之際啓蒙學者的文化心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 《黃宗羲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全增嘏主編:《西方哲學史》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
吳 光撰:《古書考辨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12月)
- 《黃宗羲著作彙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5月)
- 《儒家哲學片論》(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 《儒道論述》(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
- 《黃宗羲與清代浙東學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吳 光主編:《黃宗羲與明清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吳 光等主編:《黃梨洲三百年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12月)
吳 怡撰:《中庸誠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何佑森撰:《清代學術思想─何佑森先生學術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
版中心,2009年4月)
何炳松撰:《浙東學派溯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何冠彪撰:《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 《明清人物與著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
- 《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李明友撰:《一本萬殊─黃宗羲的哲學與哲學史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10月)
李紀祥撰:《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余英時撰:《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8年7月)
-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年4月)
余英時等撰:《中國哲學思想論集─清代篇》(臺北:水牛出版社,1988年2月)
余英時等撰:《中國歷史轉型期的知識分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9月)
岑溢成撰:《大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1年4月)
東方朔撰:《劉蕺山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林月惠撰:《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林安梧撰:《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年9月)
- 《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
林保淳撰:《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
林慶彰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林聰舜撰:《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 年
10 月)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姜國柱撰:《中國歷代思想史(四)宋元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
姜廣輝撰:《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5 月)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編:《當代儒學與精神性》(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唐君毅撰:《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1968年2月)
- 《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2月)
-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9月)
-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9月)
-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2月)
徐定寶撰:《黃宗羲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徐定寶主編:《黃宗羲年譜》(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徐復觀撰:《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2月)
容肇祖撰:《明代思想史》(臺北:開明書店,1982年7月)
- 《中國歷代思想史(五)明代卷》(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
衷爾鉅撰:《蕺山學派哲學思想》(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文章撰:《黃宗羲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屏東:睿煜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 來撰:《朱熹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
- 《宋明理學》(臺北:洪葉文化,1994年9月)
-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臺北縣:佛光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7月15日)
陳捷先撰:《明清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12月)
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主編:《明清實學思潮史》(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7月)
陳榮捷撰:《王陽明與禪》(臺北:學生書局,1984年11月)
陳福濱撰:《晚明理學思想通論》(臺北:環球書局。1983年9月)
張立文主編:《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道》(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5月)
-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理》(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5月)
-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氣》(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5月)
-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心》(臺北:七略出版社,1996年11月)
-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天》(臺北:七略出版社,1996年11月)
-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變》(臺北:七略出版社,200年4月)
張永忠撰:《黃忠羲政治哲學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張岱年撰:《中國哲學大綱》(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4月)
張豈之撰:《新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11月1日)
張高評撰:《黃宗羲及其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5月)
張麗珠撰:《清代新義理學》(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15日)
- 《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3月15日)
- 《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10月30日)
麥仲貴撰:《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9月)
陶 清撰:《明遺民九大家哲學思想研究》(臺北:洪葉文化,1997年6月)
梁啟超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3月)
- 《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月)
曹國慶撰:《曠世大儒─黃宗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湯一介撰:《儒學十論及外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馮友蘭撰:《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1月)
- 《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2月)
程志華撰:《困境與轉型-黃宗羲哲學文本的一種解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傅佩榮撰:《柏拉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勞思光撰:《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曾昭旭撰:《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文化,1985年4月)
黃敏浩撰:《劉宗周及其慎獨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2月)
溝口雄三撰、林右崇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12月)
鄔昆如撰:《西洋百位哲學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1月)
董金裕撰:《忠臣孝子的悲願-明夷待訪錄》(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17日)
詹海雲撰:《清初學術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
詹海雲、李明輝、鍾彩鈞編:《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印行。1998年5月)
楊祖漢撰:《中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1986年9月)
- 《儒學的心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6月)
楊慧傑撰:《天人關係論》(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8月31日)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3月)
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9月)new window
葛榮晉撰:《王廷相和明代氣學》(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月)
- 《王廷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月1日)
熊十力撰:《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1987年9月)
蒙培元撰:《理學的演變》(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1月)
- 《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3月)
劉又銘撰:《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陽公司,2000年3月)
劉述先撰:《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28日)
稽文甫撰:《左派王學》(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4月)
蔡仁厚撰:《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2月)
- 《宋明理學-北宋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9月)
- 《中國哲學大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9月)
- 《宋明理學-南宋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9月)
- 《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9月)
鄭宗義撰:《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年)
錢 明撰:《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錢 穆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1月)
-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3月)
- 《中國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8月)
-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2月)
- 《宋明理學概述》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
- 《國學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5月)
- 《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2月)
謝國楨撰:《黃梨洲學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4月)
- 《黃梨洲(宗羲)年譜》(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譚丕模撰:《清代思想史綱》(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2. 論文集論文

王俊彥撰:〈王船山氣學思想述要〉,《第三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頁119-134。
- 〈王廷相的「元氣無息論」〉,《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9月6月)頁503-524。
- 〈羅欽順的「理氣心性」論-以「理氣是一的本體觀」為詮釋進路〉,《高明教授百歲冥誕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10月)頁9-26。
- 〈陳確的性善論與明清氣學〉,《發皇華語˙涵詠文學-中華文化暨華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2月)頁113-142。
司徒琳撰:〈《明夷待訪錄》與《明儒學案》的再評價〉,《黃宗羲論-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頁287-302。
古清美撰:〈黃宗羲的《孟子師說》初探〉,《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3月),頁233-268。
李紀祥撰:〈清初浙東劉門的分化及劉學的解釋權之爭〉,《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1992年) ,頁703-728。
黃俊傑撰:〈黃宗羲對孟子心學的發揮〉,《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3月),頁199-231。
葛榮晉撰:〈黃宗羲理氣說的邏輯結構〉,《黃宗羲論─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頁213-224。
劉又銘撰:〈顧炎武以氣為本的宇宙觀〉,《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1995年),頁159-178。
樓宇烈撰:〈黃宗羲心性說述評〉,《黃宗羲論─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頁176-187。
蔡家和撰:〈從黃宗羲《明儒學案》的評語見其心學意涵〉,《第十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臺北:華梵大學,2007年3月18日),頁1-14。


3. 期刊論文

丁國順撰:〈從「功夫即本體」的命題看黃宗羲哲學思想的實質〉,《浙江學刊》第3期,1992年,頁90-94。
山井湧撰、盧瑞容譯: 〈明末清初的經世致用之學〉,《史學評論》,第12期,1986年7 月,頁141-157。
王汎森撰:〈「心即理」說的動搖與明末清初學風之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本2分,1994年6月,頁333-373。
- 〈明末清初思想中之「宗旨」〉,《大陸雜誌》,94卷4期,1997年4月,頁1-4。
- 〈清初思想趨向與《劉子節要》─兼論清初蕺山學派的分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本2 分,1997年6月,頁417-448。
- 〈清初的講經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本3分,
1997 年9 月,頁503-588。
王俊彥撰:〈吳廷翰「以氣即理,以氣即性」的思想〉,《華岡文科學報》,第21期,1997年3月,頁61-92。
- 〈呂緝熙「氣生於氣」之思想〉,《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2002年3月,頁31-62。
- 〈王廷相的「性者、氣之生理」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9期,2004年3月,頁41-64。
方祖猷撰:〈黃宗羲與甬上弟子的學術分歧─兼論蕺山之學的傳播和沒落〉,《香
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22 期,1991 年,頁336-350。
- 〈黃宗羲及其弟子宗譜詩文輯佚〉,《寧波大學學報》第1期,1992年。
古清美撰:〈黃梨洲東林學案與顧涇陽、高景逸原著之比較〉,《孔孟月刊》第22卷第3期,1984年11月,頁47-50。
- 〈清初經世之學與東林學派的關係〉,《孔孟月刊》,第24卷第3期,1985年11月,頁44-51。
丘為君撰:〈清代思想史「研究典範」的形成、特質與義涵〉,《清華學報》,24卷4期,1994年12月,頁451-494。
成中英撰:〈談明儒學案中的明儒氣象〉,《幼獅月刊》,第47卷第2期,1978年2月頁19-20。
阮芝生撰:〈學案體裁源流初探〉,《史原》,2 期,1971年9月,頁57-75。
何佑森撰:〈黃梨洲晚年思想的轉變〉,《故宮文獻》,第3卷第1期,1971年12月,頁35-42。
- 〈清初三大儒的思想〉,《故宮文獻》,第4卷第3期,1973年,頁11-16。
- 〈黃梨洲與浙東學術〉,《中國書目季刊》,第7卷第4期,1973年3月,頁9-16。
- 〈明末清初的實學〉,《臺大中文學報》,4 期,1991年6月,頁37-51。
李明輝撰:〈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評〉,《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1-32。
杜保瑞撰:〈羅欽順存有論進路的理氣心性辨析〉,《哲學與文化》,第387期,2006年8月,頁101~121。
林安梧撰:〈實踐之異化與形上的保存 對於宋代理學與心學的一個哲學解析〉,《聯合文學》,第7卷第8期,1991年6月,頁37-41。
倉修良撰:〈黃宗羲與明儒學案〉,《杭州大學學報》,4 期,1983年12月,頁94-108。
馬琇芬撰:〈論黃梨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辯析〉,《中山中文學刊》,2 期,1996年6月,頁145-167。
陳文章撰:〈黃宗羲之工夫論評述〉,《鵝湖》,24卷2期,1998 年8月,頁30-38。
- 〈黃宗羲以知性為主體之務實主張所開展之儒家「以學領政」之精神〉,
《鵝湖》,23卷11期,1998年5月,頁32-37。
陳振風撰:〈黃宗羲的思想〉,《臺南家專學報》,16 期,1997 年6 月,頁1-15。
陳熙遠撰:〈黃梨洲對陽明「心體無善無惡」說的述解與其在思想史上的意涵〉,
《鵝湖月刊》,15卷9期,1990年3月,頁11-26。
陳德和撰:〈黃宗羲「理氣同體二分論」析繹─以「孟子師說」為中心〉,《鵝湖》,22卷1期,1996年7月,頁8-16。
陳錫勇撰:〈荀子性惡說的「性」與「僞」〉,《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1995年7月,頁153-170。
曹美秀撰:〈論黃宗羲晚年思想之轉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1卷2 期,2001年6月,頁223-248。
張淑娥撰:〈黃宗羲之學術思想述要〉,《臺南師專學報》,20(下冊),1987 年4 月,頁53-67。
張懷承撰:〈論理範疇在明清之際的演變〉,《中國文化月刊》,139 期,1991 年5月,頁29-43。
張麗珠撰:〈清代學術中的「學」「思」之辨〉,《漢學研究》,14:1=27,1996 年6月,頁53-75。
- 〈清代學術對宋明義理的突破〉,《故宮學術季刊》,13卷3 期,1996年春,頁131-149。
- 〈理學在清初的沒落過程〉,《國文學誌》,4期,2000年12月,頁99-117。
程志華撰:〈黃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頁30-34。
程志華、馮秀軍、楊鳳蘭撰:〈「自然視界」與意義世界關於黃宗羲「盈天地皆氣」與「盈天地皆心」關係的新詮〉,《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5年,頁39-44。
黃尚信撰:〈黃梨洲思想淵源探索─明代王學對黃梨洲思想的影響〉,《新竹師院學報》,4 期,1990 年12 月,頁23-39。
黃 翔撰:〈黃梨洲晚年思想轉變說試探〉,《中國文學研究》,14期,2000年5月,頁273-305。
曾昭旭撰:〈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王陽明到王船山〉,《鵝湖》,17卷5期,
1991年11月,頁1-7。
溝口雄三撰:〈論明末清初時期在思想史上的歷史意義〉,《史學評論》,12 期,
1986年7月,頁99-140。
楊自平撰:〈黃梨洲對四句教的理解、批判與創造性詮釋〉,《孔孟月刊》,34 卷2期,1995年10月,頁23-32。
- 〈黃梨洲對龍溪思想的詮釋與批判─重虛寂本體輕道德實踐的龍溪
學〉,《哲學與文化》,22 卷10 期,1995 年10 月,頁924-936。
- 〈梨洲歷史性儒學對人存有之歷史性的開啟〉,《鵝湖》,21 卷5 期,
1995年11月,頁44-53。
楊芳燕撰:〈明清之際思想轉向的近代意涵─研究現狀與方法的省察〉,《漢學研究通訊》,20 卷2 期,2001 年5 月,頁44-53。
楊國榮撰:〈儒家價值觀的歷史轉換--明清之際的儒學〉,《孔孟學報》,68 期,1994年9 月,頁173-189。
楊儒賓撰:〈羅欽順與貝原益軒 東亞近世儒學詮釋傳統中的氣論問題〉,《漢學研究》,2005年6月第23卷第1期,頁261-290。
鄧克銘撰:〈羅欽順「理氣為一物」說之理論效果〉,《漢學研究》,2001年12月第19卷第2期,頁33-57。
鄭宗義撰:〈黃宗羲與陳確的思想因緣之分析─以陳乾初先生墓誌銘為中心〉,《漢學研究》,14 卷2 期,1996 年12 月,頁59-74。
劉述先撰:〈論王陽明的最後定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1 期,1997 年9 月,頁165-188。
- 〈論黃宗羲對於孟子的理解〉,《鵝湖》,25 卷7 期,2000 年1 月,頁2-11。
- 〈論儒家「內聖外王」之理想〉,《哲學與文化》, 1988年2月,15卷2期,頁26-34。
- 〈黃宗羲晚節保不保「黃宗羲討論會」之後的省思〉,《文星》,1987年4月第106期,頁156-159。
蔡家和撰:〈黃宗羲與陳確的論辯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5期,2008年3月,頁1-36。
- 〈黃宗羲的工夫論及其現代意義〉,《鵝湖學誌》,第36期,2006年6月,頁152-184。
鍾彩均撰:〈羅整菴的理氣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6期,1995年3月,頁56-64。
蕭義玲撰:〈從方法論的發展看清代諸子學的興起〉,《孔孟學報》,75 期,1998年3月,頁153-168。
韓學宏撰:〈明末清初經世思想興起因素平議〉,《中華學苑》,44 期,1994 年4月,頁135-149。
羅 光撰:〈明朝初業哲學思想─黃宗羲〉,《哲學與文化》,8 卷2 期,1981 年 2月,頁74-80。
羅義俊撰:〈從王陽明到黃梨洲〉,《中國文化》,8 期,1993 年6 月,頁40-48。


4. 學位論文

方文彬撰:《呂坤「氣即是理」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王巧儀撰:《孫應鰲「心與氣」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古清美撰:《黃梨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 年)
吳文珠撰:《黃潤玉「理與氣」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吳宛蓉撰:《王陽明與黃梨洲生命型態及學術走向的比較》(臺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李東三撰:《黃梨洲及其明夷待訪錄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李慧琪撰:《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臺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林于盛撰:《黃梨洲思想旨歸研究》(臺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林秀鳳撰:《吳廷翰氣學思想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林怡伶撰:《高拱理學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林盈盈撰:《吳廷翰「氣即道、道即氣」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林朝和撰:《黃梨洲政治哲學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年)
林嘉怡撰:《明代中期「以氣論性」說的崛起:羅欽順與王廷相人性論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
柯正誠撰:《劉蕺山「盈天地間一氣」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胡森永撰:《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 年)
南鍾鎬撰:《黃宗羲的政治思想》(臺北: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年)
康長健撰:《黃宗羲政治思想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年)
曹美秀撰:《回歸原始儒學:晚明清初儒學風氣之探討》(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
陳美吟撰:《高攀龍理學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陳春福撰:《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氣化流行」思想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陳國勛撰:《張載《正蒙》氣論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陳惠雯撰:《呂柟氣學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黃尚信撰:《黃梨洲經世之學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 年)
黃筱君撰:《崔銑「氣與仁」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楊自平撰:《梨洲歷史性儒學之建立》(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年)
齊婉先撰:《黃宗羲之經世思想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賴昇宏撰:《湛甘泉理學思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
韓學宏撰:《黃宗羲明儒學案之研究》(臺北:政大中國文學研所博士論文,1998 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