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臺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作者:顏娟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n, Chuan-yi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3:4
頁次:頁625-683
主題關鍵詞:臺展國展上海近代文化比較Taiwan fine art exhibitionNational fine art exhibitionShanghaiModernIntercultural comparative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4
  • 點閱點閱:272
期刊論文
1.林玉山(1979)。與陳澄波先生交遊之回憶。雄獅美術,1979(12),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邵大箴(19890500)。「五四」運動和中國美術。藝術家,28(6)=168,9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志摩(1929)。美展弁言。美展,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賀天健(1929)。由全國美術展覽會推想今後美術之趨勢。美展,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朴園(1929)。我所見之藝術運動社。亞波羅,8,645-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7)。林風眠等發起北京藝術大會。藝術界周刊,1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抱一(1942)。洋畫運動過程略記。上海藝術月刊,11,225-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根天(1929)。看了第一次全國美展西畫出品的印象。藝觀,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娟英(20000900)。近代臺灣風景觀的建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9,179-206+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可(1997)。上海的美術院校和美術社團。朵雲,47,139-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陶英惠(19720700)。蔡元培與大學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上),189-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寓一(1929)。教育部全國美術展覽會參觀記(二)。婦女雜誌,1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7)。上海美專風潮文件。藝術界周刊,10,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9)。第一頁─把希望寄給(西湖博覽會)藝術館罷!。亞波羅,7,5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井手薰(1929)。台北の都市美。臺灣時報,11,9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孟壽椿(1929)。貢獻。美展,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俞劍華(1929)。美展要空前絕後乎。美展,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姜丹書(1929)。美術廿年話兩頭。亞波羅,6,528-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志摩(1929)。我也惑。美展,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悲鴻(1929)。惑。美展,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公愚(1929)。全國藝術界的責任。美展,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士騏(1929)。全國美展所負的使命。美展,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幸之(1931)。中國美術運動の展望。滿蒙,12(5),11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抱一(1942)。洋畫運動過程略記(2)。上海藝術月刊,6,11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抱一(1942)。洋畫運動過程略記(3)。上海藝術月刊,7/8,14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恭綽(1929)。聽了美展開幕的幾段演說以後。美展,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自熿(1929)。維新國畫。美展,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午昌(1929)。所謂收藏家。美展,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曼青(1929)。繪畫之究竟。美展,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豐子愷(1929)。對於全國美術展覽會的希望。美展,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鶴田武良(1991)。民国時期における全国規模の美術展覽会─近百年来中国絵画史研究(2)。美術研究,349,1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鶴田武良(1997)。中國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紀要,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娟英(1993)。1930年代美術與文學運動。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系。535-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顏娟英(2001)。從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看民國時期的西洋美術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函妮(2000)。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台北圖像與城市空間(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北澤憲昭(1989)。眼の神殿:「美術」受容史ノート。東京: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ydell, Robert W.、Gwinn, Nancy E.(1994)。Fair Representations: World's Fairs and the Modern World。Amsterdam:VU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宋軍(1996)。申報的興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7)。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天壽(1926)。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row, Thomas E.(1985)。Painters and Public Life in Eighteenth-Century Pairs。New Haven:Yale UP。  new window
7.張少俠、李小山(198612)。中國現代繪畫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致聘(1935)。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柱(1996)。蔡元培與北京大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志煌、陳祖恩編著(1992)。《 劉海粟年譜 》。上海: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郎紹君(1995)。現代中國畫論集。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振濂(2000)。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志浩(1994)。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矢内原忠雄、周憲文(1987)。曰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申(1997)。從白紙到白銀--清末廣東書畫創作與收藏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元培、高平叔、中國蔡元培研究會(1984)。蔡元培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娟英(20010000)。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章咸、張援(1997)。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法規匯編:1840-1949。上海市:上海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仲禮(199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秦紹德(1993)。上海近代報刊史論。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澤厚(1929)。美展之繪畫概評。美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71)。藝術館籌備經過報告。西湖博覽會籌備特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北師四十年編輯委員會(1985)。北師四十年。北師四十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正木直彥(1965)。十三松堂日記。十三松堂日記。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石黑英彥(2001)。臺灣美術展覽會。風景心境:臺灣近現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石楠(1995)。劉海粟傳。劉海粟傳。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伯雄、陳瑞林(1995)。中國西畫五十年:1898~1949。中國西畫五十年:1898~1949。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汪亞塵(1989)。汪亞塵藝術文集。汪亞塵藝術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阮榮春、胡光華(1997)。中華民國美術史(1911~1949)。中華民國美術史(1911~1949)。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1996)。內國勸業博覽會美術品目錄。內國勸業博覽會美術品目錄。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邵大箴(1996)。序言─為時代而歡唱的藝術家。許幸之畫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成(1997)。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革和道德重建。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革和道德重建。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秦宣夫(1937)。我們需要西洋畫嗎?。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專刊。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郭雪湖(2001)。臺展特選心路歷程。風景心境:臺灣近現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野村幸一(2001)。陳進論─臺灣畫壇人物論之四。風景心境:臺灣近現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陶詠白(1995)。回望歷史─徐悲鴻與林風眠。林風眠研究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盧輔聖(2001)。海派繪畫論略。海派繪畫研究文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顏娟英(1997)。臺灣早期西洋畫壇的長者─倪蔣懷。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顧森、李樹聲(1998)。百年中國美術經典(4)美術思潮與外來美術(1896-1949)。百年中國美術經典(4)美術思潮與外來美術(1896-1949)。深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鶴田武良(1990)。芸術経済学―書画の值段と扇子こと。扇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鷗亭生(2001)。第一回臺展評。風景心境:臺灣近現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夢華(19230817)。參觀天馬會後的感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8)。上海藝術協會第一屆審查員名單,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8)。大學院美展函請上海藝術家出品,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7)。中華近代之畫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3)。天馬會六屆展批評號,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3)。天馬畫會號,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7)。台展アトリエ迴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29)。全國美展閉幕典禮記盛,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9)。全國美展會積極籌備,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22)。紀北京之美術展覽會,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2)。清室出售古物續誌,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2)。清宮修寶入外府,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8)。劉海粟之提議案─舉辦全國美術展覽會議案,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上海美專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平分(1927)。中秋節的美術聯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靜華(2001)。故宮博物院與國族主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寓一(1929)。全國美展徵品概略,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俞劍華(1929)。全國美展中之名蹟,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柯定盦(1927)。天馬會看畫漫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倪貽德(1925)。美術聯展之回顧,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柟(1927)。扶桑游屐錄,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小蝶(1927)。天馬國畫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小蝶(1928)。為東京宋元明書畫展覽會告中國收藏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陸爾強(1928)。上海藝術協會展先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舜吉(1927)。台展お前に─美術を眼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舞成(1929)。美展兩日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蔣平五(1929)。十七年中國畫壇之回顧,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蔡元培(1922)。介紹藝術家劉海粟,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鶴田武良(2001)。日本的中國畫流傳史與中國畫研究回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萬青力(2001)。南風北漸:民國初年南方畫家主導的北京畫壇。區域與網路。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端(1986)。近代上海美術組織記略。上海地方史資料。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