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的政府與師資培育機構關係之探討--1980年代中期至今的變化
書刊名:新竹師院學報
作者:白惠芳
作者(外文):Pai, Huey-fo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6
頁次:頁39-67
主題關鍵詞:政府師資培育機構教育學程市場機制The stateTeacher preparation institutionsEducational programmesMarket mech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5
  • 點閱點閱:31
本文試圖指出,雖然受到1980年代中期開始的政治自由化的衝擊,國民黨政府對師範校院的管制逐漸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鬆動,但到了1990年代中期,在經濟成長轉緩的情況下,政府卻得以藉市場之名,重建合法的管制措施。也就是說,從1980年代中期至今,政府與師資培育機構的關係,基本上是由鬆動轉為重新介入管制。而原本期望大學校院的參與能減弱政府對師資培育的掌控的訴求,顯然落空了。這樣的現象,雖與政治經濟情勢的改變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在以自由市場解除黨國干預成為主流論述的影響下,忽略了政府在市場機制的運作下所仍握有的操縱空間,而再度正當化政府的介入管制。
In the mid-1980s, the party-state in Taiwan began a process of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legitimacy of its control over teacher preparation institutions was questioned. Therefore, certain changes reflecting a lessening of state control were made. Between the mid-1980s and the mid-1990s, party cells and intelligence units were removed from the campus, the function of military units was adjusted, and compulsory course contents previously used by the state to indoctrinate party ideology were diluted. Moreover, Teacher Education Act was revised to allow universities to prepare teachers as well. It was argued that,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achers should not be regulated by the state and should be left to market forces. However, in the mid-1990s, with the expansion of bot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encountering financial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slowing down of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state was able to re-legitimize its control in the name of market mechanism by establishing new control unit and measures.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prevailing argument of opening to market forces in order to oppose state control obscured the possibilities that the state could still intervene in the name of ensuring the functioning of market.
期刊論文
1.林玉体(1988)。師範院校--精神的國防?。中國論論壇,307,2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素彎(19990100)。1999年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經濟前瞻,61,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蒸(19470700)。戰後中國師範教育方針。教育雜誌,32(1),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真(19880400)。談師範教育。臺灣教育,448,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兆明(1983)。請正視師範教育的隱憂。中國論壇,1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振寰(19890300)。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錦麗、陳舜芬、葉忠達、李安明、孫立葳(1995)。我國師範校院系(所)評鑑之研究。師資培育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瑞澤(1986)。當前我國師範教育一元化與多元化問題的商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範敎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6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伍振鷟(1986)。師範教育的時代任務。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乃德(1989)。不確定的民主未來:解釋臺灣政治自由化現象。「中國民主前途」研討會,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2001)。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教育部(2002)。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教育部(2001)。國立大學校院區域資源整合發展計畫。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主計處(2002)。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志祥(2000)。九十年臺灣地區經濟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1986)。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部(1988)。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1994)。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教育部(1995)。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教育部(2002)。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教育部(2000)。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教育部(1999)。教育部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雅玫(2001)。九十一年臺灣地區經濟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教育部。教育部八十五學年度師資培育機構教育學程及學士後教育學分班訪評計畫草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教育部。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舒緒緯(1998)。師資培育法制訂過程及其內涵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靜悅(1995)。臺灣地區學校反共教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清江(1996)。我國教育發展動向之評析。教育改革--從傳統到後現代。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高教司(1993)。高等教育法規選輯。臺北市:教育部高教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政文、林嘉誠(1990)。臺海兩岸政治關係。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立法院秘書處(1981)。師範教育法案。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立法院秘書處(1994)。師資培育法案。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敬一、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丕雲(1993)。八○年代臺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教育改革第一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立法院秘書處(1994)。大學法修正案。立法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二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82)。綠旗飄揚三十年。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Judge, Harry、Lemosse, Michel、Paine, Lynn、Sedlak, Michael(1994)。The University and the Teachers: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Triangle Books。  new window
15.林文瑛、王震武(1996)。臺灣教育的管制、規範或扭曲:「鬆綁原則」整合研究。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薛曉華(19960000)。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舜芬(1993)。高等教育研究論文集。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83)。大學必修科目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教育部軍訓處(1978)。學生軍訓五十年。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俊傑(1993)。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華文化復與運動推行委員會教育改革促進會(1980)。教育改革論文集。台北:中華文化復與運動推行委員會教育改革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1996)。建構「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前瞻性政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7)。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經濟年報:提升國家競爭力。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玉体(1986)。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省立台北師範附屬小學(1952)。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台北:台灣省立台北師範附屬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教育部高教司(1998)。高教簡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教育部高教司(1999)。高教簡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87)。教育資料文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74)。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教育部高教司(2001)。高教簡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教育部高教司(2001)。高教簡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89)。教育資料文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94)。教育資料文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94)。教育資料文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95)。教育資料文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995)。教育資料文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國立教育資料館(2001)。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八十九年。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98)。新新聞周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江宜樺(20010000)。自由民主的理路。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武雄(1996)。臺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晉芬(20010000)。臺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經濟迷思的批判。臺北市:中研院社研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Polanyi, Karl、黃樹民、石佳音、廖立文、陳忠信、吳乃德(1989)。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清江(19980309)。教育部施政報告(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三屆第五會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中教司(1998)。大學校院教育學程核准彙整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尚勇(1986)。致開幕詞,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為藩(1995)。教育部施政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真(1986)。信心與定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1997)。審查國立師範校院轉型與發展計畫事宜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部。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90831)。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90220)。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80728)。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71101)。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961230)。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71023)。聯合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980807)。聯合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80314)。聯合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0010215)。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敬一、葉家興(1994)。臺灣的「私人興學」現況檢討與政策建議。臺灣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清溪(1994)。教育與人力規畫。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符碧真(1997)。師資培育機構訪評評析。大學評鑑。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全、吳聰敏(1994)。教育資源的分配與管制。台灣的教育改革。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丁讚(1998)。公共論述、社會學習與基進民主。民主--轉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詹志禹、鄭同僚(1994)。師範體系的開放與師範課程的設計。臺灣的教育改革。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泉源(1997)。反對運動與新政治文化的形塑:一個社會民主的觀點。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志權(1999)。六個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財源與支出水準之比較。教育研究與政策之國際比較。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九逵(1996)。一般大學中教育學程的檢討。師範教育的挑戰與展望。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明清(1997)。大學教育學程及其評鑑。大學評鑑。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九逵(1993)。學生事務--學生組織。台灣高等教育白皮書。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介民(1990)。台灣校園支配結構的崩解與改造。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翁文靜(1990)。旗幟鮮明的自由派集體退出了教聯會。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伯璋(1991)。台灣四十年來國民教育發展之反省與檢討。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舜芬、盛若磐(1997)。主流教育的教改項目及經費--教育學程。第五次民間團體教育會議會議手冊。台北:立法院教育文化改革聯盟: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四一〇教育改造聯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尚勇(1989)。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的方向。當前師範教育問題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賀德芬(1990)。台大教授聯誼會興亡錄。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啓政(1993)。理念被架空的高等教育。臺灣高等教育白皮書。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